元末豪帅郭子兴的一生是怎样的?
要说郭子兴的一生是怎样的?用几句话来形容就是,也曾风光过,但是并没有多大的成就。最大的成就就是误打误撞认了朱元璋这样一个开国的皇帝做女婿,最后还是因为朱元璋的原因导致他闷闷不乐,郁郁而终。他死后倒是很风光,干女儿也做了皇后,但是,儿子却因为谋反被朱元璋杀害。
提到郭子兴这个人,如果不是完全熟悉明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末农民起义的朋友可能不是很了解。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人物一般是朱元璋、张士诚或者朱元璋的一众猛将。郭子兴的实力虽然并不是多么的强大,而且内部还出现过矛盾。但是,郭子兴的一生也并不是普普通通的一生,正是有了郭子兴这个人,才有了后来的朱元璋。
郭子兴出生于1305年死于1355年,是安徽的定远人。郭子兴的祖上居住在曹州,他的爸爸(我们姑且叫他郭公)是一个算卦的人。郭公年轻的时候跑到了定远去摆摊算卦,不知道是用了什么江湖话术,给别人忽悠的一愣一愣的。定远县有一个有钱人,他的女儿不错。家境还殷实,可惜是个瞎子,一直待阁闺中未曾出嫁。赶巧郭公没媳妇,也不嫌弃人家有残疾,于是二人喜结连理。
郭公跑了多少年了,可算有了一个正经的营生。不需要再出去摆摊了。由于岳父家里有钱,所以婚后生活得挺美,一口气生了三个孩子,其中郭子兴就是老三。郭子兴出生那一天,老郭还曾算了一卦,算出了一个喜卦。郭子兴长大以后,性格比较豪爽,喜欢结识一些江湖朋友,而且在本地的年轻人当中颇有威望。
正赶上元朝末年,朝廷腐败,但凡有点胆子的能人都打算在乱世中积蓄一下自己的势力,郭子兴当然也不例外。在1352年的春天,郭子兴为首的几千青壮年一起攻占了濠州。后来朱元璋闻听此事,正愁没地方吃饭呢,于是便前去投靠郭子兴。看守大门的士兵不认识朱元璋,看样子以为是官府的间谍,便把他捆绑起来带到了郭子兴的跟前。
朱元璋对郭子兴陈述了来意,希望能够加入起义军来一起对抗元朝统治者。郭子兴觉得朱元璋长相奇特,料到可能以后必有大用(可能是跟老郭学的算卦)。于是,朱元璋在郭子兴手下当了一个十夫长。每次作战,郭子兴都带着朱元璋,朱元璋也不给郭子兴丢脸,每次都奋勇向前。到最后,郭子兴的二夫人张氏也觉得朱元璋以后必然能有所作为,便将自己的养女马氏许配给了朱元璋。朱元璋相当于郭子兴的半个儿子,在军队中就有了根基。
郭子兴在军队里虽然威望很高,但是当时和他一起起义的孙德崖等人性情比较鲁莽,经常不听指挥。几个人各自为战,并且孙德崖几个人想着将大权独揽,挤掉郭子兴。朱元璋感觉事情可能不妙,于是好言相劝郭子兴。但是郭子兴并没有当一回事,选择在家生闷气,不和其他的元帅见面。这样就导致了其他元帅与下面的士兵越走越近,郭子兴的威望逐渐减小。
元朝军队攻占徐州的时候,曾经的徐州起义军彭大和赵均等人前来投奔郭子兴。孙德崖等人知道这俩人以前是比较厉害的土匪强盗,便力保两人,希望这两个人能有一个比较高的职位在军队中任职。其中彭大是一个聪明人,头脑比赵均灵活。郭子兴比较喜欢彭大,所以便怠慢了赵均。
孙德崖等人觉得有机可乘,背着郭子兴与赵均说,郭子兴这个匹夫,有眼无珠,只知道有彭大这个人却不抬举你赵将军。赵均闻听此言,大怒,怒气冲冲的闯进了郭家,将郭子兴绑了软禁在孙德崖的府中。朱元璋外出归来,发现不见义父,便四处打听,得知此事后,领着国家的两个儿子前往孙府将郭子兴救出来。
后来元军攻打濠州,几个原本不和的人只能摒弃前嫌,一同对抗元军。后来元军走后,彭大和赵均的势力更大了。之后不久,彭大死了,彭大的儿子也不在郭子兴的周围,去了彭大的军队里边住。孙德崖和赵均变得日益骄横,赵均多次当众不给郭子兴面子,甚至一度威胁郭子兴进攻盱眙,并且多次扬言要废除郭子兴的元帅。
朱元璋这时候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实力,拿下了滁阳。并且派使者到赵均的面前对他说,不要这样对待郭子兴。曾经郭子兴有恩于你,如今你反倒想要加害于他,这是不义之举。如果非要这样做的话,你手下的人都会离你而去。赵均虽然并不把这句话放在眼里,但是看到朱元璋的战斗力已经不同往日了,所以便不敢再对郭子兴如何。
郭子兴这个人性情耿直,不善于心机。往往别人两三句就能激怒他,导致他丧失理智。子遇到困难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朱元璋。等到困难一过,便冷落朱元璋,害怕朱元璋加害于他。朱元璋心里明白,郭子兴并不是真的讨厌自己,而是周围有小人进谗言。每次朱元璋获得了战利品,都会托自己的妻子马大脚送给郭子兴的夫人。
后来,郭子兴打算在滁阳称王,但是朱元璋阻止了他。朱元璋认为此地,四处是山,交通不便利,不适合长久之计,于是郭子兴只好放弃。朱元璋后来在和州驻守,孙德崖自己遭遇了灾荒,军中绝少粮食,向朱元璋求救。朱元璋没有见死不救,热心地款待了孙德崖。手下人将此事汇报给了郭子兴,郭子兴听后很生气,怒气冲冲的来质问朱元璋。
朱元璋告诉郭子兴,我们应该防备着孙德崖。郭子兴前去找孙德崖,孙德崖不希望和郭子兴见面,想要离开滁阳,但是二人还是发生了争斗。在争斗过程中孙德崖被郭子兴抓住,但是朱元璋也被孙德崖的人抓住。郭子兴没办法只好呼唤人质,没法出了心中这口恶气,不久就病死了。等到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后,追封他为滁阳王。
元末豪帅郭子兴的一生是怎样的?
郭子兴是元末河南江北行省安丰路濠州府定远县(今安徽定远)人,是个家中殷富的财主,为人豪爽仗义。因为忍受不了当地官吏的勒索、侵逼,他于元顺帝至正十二年(1352年)伙同江湖好友孙德崖等人聚集了数千人马举旗造反,他们袭杀了州官,并一举攻占了濠州城。
彼时,红巾遍地,天下大乱,反元起义风起云涌,迅速席卷了大江南北。刘福通、韩山童最早起事,举兵攻占了颍州;彭莹玉、徐寿辉占湖北;土豪方国珍、盐枭张士诚先后揭竿而起,先后占据了浙东和苏北......郭子兴这一支被称作“淮西红巾军”,他们占领濠州后,元将彻里不花胆怯而不敢进攻,每天只是将俘获的百姓处死,杀良冒功。郭子兴等人在濠州城里训练士卒,加强武备,准备迎击前来进剿的元军。
郭子兴被众人推举为元帅。淮西义军共有5个元帅,这些土豪都讲江湖义气,但不讲军纪,因此没有一位能让众人肃然起敬并甘愿服从其指挥的领袖人物。郭子兴很希望有一位能力出众的帮手来辅助自己改变淮西义军令出多门、纪律涣散的现状。
此时,朱元璋正在皇觉寺出家为僧,他的一位同村好友汤和参加了濠州起义,捎信劝他前往投奔。不料此事被人察觉,扬言要向官府告发。恰在此时,皇觉寺又遇火灾被焚毁,朱元璋无处存身,失去了生存下去的依靠。走投无路的他决定铤而走险,去濠州投奔郭子兴的红巾军。
郭子兴见他身材魁梧,相貌奇特,眼神坚毅,一眼就看上了他,留他在身边作了个亲兵。
加入淮西义军后,朱元璋苦练武艺,每次作战,他都表现得很英勇,且很有谋略,因此深得郭子兴的青睐与器重,将他攫升为九夫长,并将养女马氏(大脚马皇后)嫁给他为妻。朱元璋当托钵僧时,曾走遍淮河两岸和中原大地,社会阅历与经验很丰富,每当有要紧事时郭子兴都和他商量,有重要的作战任务,也都交给他去完成。朱元璋每次率队出征,总是身先士卒,带头冲锋陷阵,获得了战利品,他自己绝不独占,而是均分给大家,士卒们受其鼓舞,每遇战阵无不奋勇杀敌,所以屡战屡胜,立了很多功劳。
郭子兴和另一个元帅孙德崖有矛盾,朱元璋多次从中调解。然而,其他几个元帅对郭子兴的独断专行愈发不满,一天,他们竟合谋把郭绑架扣押起来,关在一间小黑屋里,准备找机会将他处死。郭子兴的家属和亲信部将都急的没了主意。朱元璋再一次展现出他冷静沉着、临危不乱的素质,他利用几个元帅间的矛盾,略施小计将其联盟给瓦解了,还将郭子兴迅速解救回营。经过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波,朱元璋的个人威望迅速提升,他在淮西军中的地位也愈发不可小觑了。
但朱元璋感觉到在这样一支军纪涣散、争权夺利、内讧不断的队伍里,很难有所发展,于是征得郭子兴的同意后,回家乡凤阳拉起了一彪人马。他在家乡组织起的这支队伍有700余人,其中有他的同村发小汤和、邓愈、徐达、周德兴、郭英、花云等。这些人后来都成了他麾下最信任、最得力的将领,也大都成了明朝的开国功臣。
朱元璋率领这支“子弟兵”东征西讨,很快就打了几场胜仗,还收编了好几万元军降卒,实力迅速壮大。但此时的他名义上还是郭子兴手下的一员大将,服从郭大元帅的统辖。他奉郭子兴之命南攻滁州,并一举攻克之。
在此期间,他尊奉郭子兴的命令四处征战,屡立战功,但他绝不仅仅只想像郭子兴那样做个称霸一方的土豪,他目光长远,胸怀大志,很希望在这群雄并起、局势纷乱如麻的元末乱世中崛起并脱颖而出,再一统天下。因此,他很注意接纳并听取一些有学问、有远见的知识分子的建议。足智多谋的定远人李善长就是在这段时间内成为朱元璋的主要谋士的。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正月,朱元璋建议郭子兴向东南发展,郭子兴采纳了他的建议,并派大将张天祜率军攻打和州(今安徽和县),令朱元璋总管军务。
这年3月,淮西红巾军元帅郭子兴病死,其子郭天叙继为都元帅,朱元璋和张天祜为副元帅。据说郭子兴死后,他的两个儿子郭天叙、郭天爵妒忌在军中威望卓著的朱元璋。他俩曾在酒里下毒,想鸩死元璋,幸被元璋识破而未遂。9月,郭天叙、张天祜率军攻集庆(今南京),元朝降将陈也(埜)先再次临阵叛变,郭天叙、张天祜二帅阵亡,原属郭子兴的淮西红巾军将士们全归朱元璋统领。郭天叙死后,其弟郭天爵更是无力抗衡朱元璋了,他最终被朱元璋以谋反之名诛杀,另一位反对他的首领邵荣也被他找借口铲除掉,至此,郭子兴遗存势力中便再无能威胁到朱元璋老大地位的人存在了。
郭子兴、郭天叙死后,刘福通建立了“宋” 政权,任命朱元璋为这支起义队伍的左副元帅。从此,朱元璋继承了郭子兴的全部兵马,实力更加强大了。他驱逐蒙元,扫平群雄,统一天下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了。
【写作不易 剽窃必究】【插图源于网络】
元末豪帅郭子兴的一生是怎样的?
朱元璋确实杀了恩人郭子兴的儿子,但并不是斩尽杀绝。他只是杀了郭子兴第三子郭天爵。
而至于郭子兴的长子,名字不祥,出生去世日期也不祥,后来战死沙场。
郭子兴的次子郭天叙,他曾对付过朱元璋,但朱元璋并没有杀死他。他是于1356年,在一次和元军作战的时候,被叛徒出卖而战死沙场。当然,也有一说,是朱元璋设计杀了郭天叙的,至于真假,就不得而知了。
郭子兴的第三子郭天爵,他也曾对付过朱元璋。郭子兴、郭天叙先后去世后,小明王韩林儿就封郭天爵为中书右丞,位居朱元璋之下。
但郭天爵不服气,他认为自己是郭子兴的儿子,就是郭子兴的接班人,而朱元璋只是一个外人,如此反而受朱元璋节制,心里很不痛快,所以就想除去朱元璋,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利。
但结果,却于1357年被朱元璋所杀。
郭天叙和郭天爵两兄弟都曾企图对付朱元璋,希望夺回权利,只不过郭天叙于1356年战死了,郭天爵于1357年被朱元璋杀了。试想一下,如果郭天叙没有战死,在等一年的话,到了1357年,郭家这两兄弟,可能会联手对付朱元璋。
当然,朱元璋的手段高着呢,就算郭天叙、郭天爵联手,也不会是朱元璋的对手,最后只能落下被朱元璋双杀的下场。
朱元璋和郭家兄弟不和,其实很容易理解,郭子兴是红巾军领袖之一,可谓是一方割据诸侯,而朱元璋当初只是郭子兴账下的一员将军。由于朱元璋很有才能,所以深得郭子兴器重,并一步一步的掌握了权利。
而郭天叙、郭天爵是郭子兴的儿子,他们认为父亲郭子兴要是不在了,自然是他们两人中的一位接替父亲的位置,怎么轮也不会轮到朱元璋。
然而偏偏郭家兄弟能力不行,资质不行,却又想夺权,如此就和朱元璋交恶了。朱元璋是一个狠人,要是惹恼了他,可不管是不是恩人郭子兴的儿子,都要杀了。
那郭子兴的一生是怎样的呢?
郭子兴,是元朝末期时期的群雄之一,为当时红巾军的领袖。朱元璋后来能发际,在一定程度上说,多亏了郭子兴的器重和栽培。
郭子兴,出生于1302年,他是定远人。其年少时,有侠义之心,并喜欢结交英雄好汉。
元朝末年,由于朝廷腐败,致使各地民不聊生,使得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情况下,各地就相继出现了揭竿而起的事。
公元1352年,郭子兴等人就聚集了数千人,攻占濠州起事。当时朱元璋并未发际,还颇为落魄,他见郭子兴的义军发展迅速,所以就投到郭子兴的账下。
之后朱元璋常随郭子兴出征,其作战勇敢,并多有奇谋,所以深得郭子兴器重,不久,郭子兴就把义女马氏嫁给了朱元璋。
其实,在当初郭子兴起事的时候,并不是他一个人发动的,而且有五个人。正所谓同患难可以,共富贵难。
如今起义军实力大了,郭子兴五人就都称元帅,谁也不让谁。所以他们之间就互相牵制和猜忌。
而对于朱元璋,郭子兴确实知道他很有才能,也很器重他,特别是在危急时刻,他也常会听从朱元璋的建议。
但郭子兴是一个很容易发怒的人,并且还特别多疑。他在有困难的时候,会重视朱元璋,并听从朱元璋的建议。然而一旦困难解除了,只要有人诬陷朱元璋,他就会信以为真而疏远朱元璋。
当然,朱元璋也深知郭子兴的性情,所以后来在为郭子兴效力的时候,就更加的小心。
1355年,郭子兴因病去世,他的大部分兵力,都为朱元璋所接掌,这为朱元璋一跃成为一方割据势力、并未后来建立大明王朝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后来到了洪武三年,也就是公元1370年,朱元璋追封郭子兴为滁阳王,并下令为他建庙。
元末豪帅郭子兴的一生是怎样的?
郭子兴的存在足以证明元朝社会管制力度远比明朝轻。
郭子兴本质就是元末社会的“黑老大”。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一直在致力于打击民间土豪,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明朝出现类似郭子兴这样的人。
为什么郭子兴的出现可以证明元朝社会管制力度比明朝轻?
郭子兴,其先曹州人。父郭公,少以日者术游定远,言祸福辄中。邑富人有瞽女无所归,郭公乃娶之,家日益饶。生三子,子兴其仲也。始生,郭公卜之吉。及长,任侠,喜宾客。会元政乱,子兴散家资,椎牛酾酒,与壮士结纳。至正十二年春,集少年数千人,袭据濠州。——《明史·郭子兴传》
从《明史》记载看,元末淮北地区还能出现没有官职和功名的“富人”,而郭子兴的父亲仅仅凭借财富就能在老家获得极大的声誉和名望,而且平时郭子兴作为“地主家的傻儿子”,招贤纳士,结交社会人,元朝基层衙门都不管。
而等到了元末乱世,郭子兴把家里的财产拿出来一散,就能轻松“集少年数千人,袭据濠州”。
这在明末是不可想象的。
朱元璋当皇帝后,也是吸取了郭子兴、刘福通的教训,大力打击地方土豪,比如随意迁移这些富人,让富人承担重役等等做法,使得明朝社会完全丧失了产生土豪的土壤。
根据陈宝良教授《明代社会生活史》介绍,从明仁宗、明宣宗时期开始,明朝社会不管多么富裕的家族,三代没有一个举人,这个家族就会很快衰败下去。
这其实就是说明明朝社会政府管制力度相比元朝有了极大加强,社会环境对“体制外”人士非常不友好。
对了,郭子兴的儿子都死绝了,而郭子兴女儿嫁给了朱元璋,他的外孙是明朝蜀王朱椿,也就是说明朝蜀王系都有郭子兴的血脉。
元末豪帅郭子兴的一生是怎样的?
元末红巾军领袖郭子兴出身“家日益饶”的小康家庭,但其非小富即安之人,而是为人侠义“喜宾客”,广交各色人等。他趁元末“政乱”,“散家资,椎牛酾酒,与壮士结纳。”他于1352年扯旗造反,“集少年数千人,袭据濠州。”
朱元璋兴冲冲前来投军,因长相怪异而被门卫怀疑是间谍,绳捆索绑拿下。郭子兴对其长相颇觉怪异,“解缚与语,收帐下,为百夫长。”后因朱元璋“数从战有功”,遂将义女马氏许配他。
与郭子兴“同起事者孙德崖等四人”各称元帅,此四人“粗而戆,日剽掠”,因对郭子兴不满而“合谋倾子兴。”郭子兴对朱元璋的劝告置若罔闻,最后竟被捉拿幽禁于孙德崖家,幸得朱元璋等人闻讯救出。
郭子兴与前来投奔义军的强盗首领彭大和赵均用同守濠州五个多月,击败元军后,彭赵二人反客为主,“均自称王,而子兴及德崖等为元帅如故。”赵均用居然“挟子兴攻盱眙、泗州,将害之。”朱元璋此时已手握重兵,闻讯后派人软硬兼施警告赵均用别打坏主意。赵均用因朱元璋“兵甚盛,心惮之”,朱元璋“又使人赂其左右,子兴用是得免。”
郭子兴脱险后,索性“将其所部万余”与朱元璋会师。其性格枭悍、易怒多疑、难以容人,每逢大事总与朱元璋谋议,“亲信如左右手”,事后又易听谗言有意疏远他,甚至将朱元璋的左膀右臂召走,慢慢夺其兵权。朱元璋只得小心翼翼“事子兴愈谨”,攻取和州后,孙德崖率部“求驻军城中。”
朱元璋以大局为重“纳之”,被人向郭子兴进谗言。郭子兴连夜赶往和州,“怒甚,不与(朱元璋)语。”孙德崖为避免冲突主动撤走,但部下仍与郭子兴部发生激战,“多死者。”郭子兴活捉了孙德崖,朱元璋却为孙部所擒。“子兴闻之,大惊,立遣徐达”去做人质同时释放孙德崖。
郭子兴对孙德崖恨之入骨,本打算活剐了他,只因朱元璋之故而不得不释放他,由此落下一块心病,“邑邑不乐。未几,发病卒。”朱元璋扛起他的大旗称帝后,郭子兴被封滁阳王。
元末豪帅郭子兴的一生是怎样的?
郭子兴是朱元璋的伯乐,也是元朝末期的一个起义军领袖。郭子兴年少就颇具侠义性格,特别是在元朝时期的百姓水深火热的情况下,郭子兴一直是善待豪杰,而且也总是倾尽家财用来招待这些英雄豪杰。
也就是这样郭子兴具备了很高的声望,之后也是聚集了几千人开始起义。这时候朱元璋前来投靠郭子兴,郭子兴第一次看到朱元璋的时候就认为朱元璋不平凡,并且将朱元璋收入自己的麾下,而后更是将养女马皇后许配给了朱元璋。但是郭子兴也存在着缺陷,比如不怎么擅长听取他人一件。当时郭子兴的团队之中并不只是郭子兴说了算,同样还存在着四个元帅,这五个人可以说是互不相容,总是斗个你死我活。
后来郭子兴有意要削弱其他四人,这导致四个人联手抱团,准备一起推翻郭子兴。恰逢但是郭子兴经常是不回来,所以朱元璋就提醒郭子兴要注意,到时候恐怕上下离心,郭子兴也会被人控制。不过郭子兴没有将朱元璋的话放在心上,依然是我行我素。
内部分裂内部的不团结很快就迎来了导火索,当时元朝军队在攻打徐州的时候,徐州的统帅彭大和赵均用两人投奔了郭子兴。此时孙德崖则是看到了彭大和赵均用以前的声望,推举两人作为首领。也就是这样郭子兴反而是位居之下,后来孙德崖更是挑拨离间,说郭子兴崇拜彭大,但是却忽略了赵均用,显然是不把赵均用放在眼里。于是赵均用直接是将郭子兴软禁了起来,要不是朱元璋找到了彭大,郭子兴恐怕遭遇不测。
朱元璋并不只是一次营救郭子兴,在彭大去世之后,赵均用失去了对手自然也是越发的嚣张跋扈,对待郭子兴也是怀恨在心,企图想要害死郭子兴。此时朱元璋再一次发挥作用,便派人劝说赵均用,加上此时的朱元璋已经是兵力充沛,赵均用担心和和朱元璋为敌,所以才让郭子兴转危为安。
总体评价郭子兴虽然是侠义精神,但是脾气却是反复无常,对待自己的亲属也缺少了信任。朱元璋在郭子兴的身边虽然可以得到重用,可是郭子兴对朱元璋也时刻提防。在遇到了困难的时候朱元璋说什么郭子兴听什么,等渡过了危机之后,郭子兴就将对朱元璋冷落起来。总之郭子兴的度量太小,不能容人,并不适合成为一方军阀,也没办法封王拜侯。
郭子兴最后因病去世,朱元璋并没有因为郭子兴曾经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而展开报复,反而是得到了朱元璋的追封,追封为滁阳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