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兄弟三人为什么分事三主相斗,而不相互帮扶同事一主?

三国

三国历史上,著名的诸葛三兄弟分别是诸葛瑾、诸葛亮、诸葛均。

诸葛瑾,诸葛亮之兄,经鲁肃推荐,为东吴效力,是东吴的大将军。但是大哥诸葛瑾从小就没跟诸葛亮在一起。所以后来投奔的君主不一样也是很正常的。

诸葛均,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一直是在隆中,从小是和诸葛亮以及叔父诸葛玄在一起的,这个弟弟才是一直和诸葛亮在一起的人,诸葛亮出山后,诸葛均都一直没动,最后到蜀国任为长水校尉。

但是还有一个人,名叫诸葛诞,这个诸葛诞是曹魏的御史中丞,他不是诸葛亮的兄弟。而且当时诸葛诞出道的时候都是跟诸葛亮的儿子交手了,虽然可能是同族,但是和诸葛亮其实是没什么直接联系的。

汉末许多百姓纷纷为了躲避战乱祸事来到荆州藏身,诸葛玄家也是一样。诸葛玄作为叔父,带着尚未成年的侄子和侄女依附刘表。诸葛瑾成年后则去往江东,后来经过推荐才投奔孙权。后来诸葛玄去世,诸葛亮仍然留在荆州,并且与很多的出名的文人雅士相熟,其中最著名的就有司马徽。

再后来又有了刘备三顾茅庐,两人也就都投奔了刘备,诸葛亮一家是彻彻底底的为刘备一家尽忠职守,死而后已。根本没有什么鸡蛋非要分开放的说法。

至于为什么要让三家争斗,更是没有的事。因为诸葛亮再怎么神奇也不可能算到江山走势是什么样的,不是他们家的几个兄弟能够左右的,而且自家兄弟跟自己家兄弟争斗,也是不存在的。而且诸葛亮、诸葛诞也都曾与孙吴结盟。

除了夷陵之战前诸葛亮没有表示外,其他时期诸葛亮的风格一贯都是主张与东吴交好。经常频繁的互派使节交流,也没有过大的冲突,外交政策方面还是非常成功的。

诸葛兄弟三人从稚嫩的年纪就尝遍了生死离别的苦,最后三人的成长都很优秀。但是由于大哥失散,并没有跟着两位年幼的弟弟一同长大,所以才阵营不同。但是诸葛亮与诸葛均却都是在蜀汉之中,并为了蜀汉之地鞠躬尽瘁,可以说是很忠诚了。

诸葛亮兄弟三人为什么分事三主相斗,而不相互帮扶同事一主?

家族保全之道

诸葛亮兄弟三人为什么分事三主相斗,而不相互帮扶同事一主?

求生存,挣饭吃,别用当代观念硬套。

诸葛亮兄弟三人为什么分事三主相斗,而不相互帮扶同事一主?

任何时候都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这个就涉及到在乱世之中一个家族是如何保全的了,我们都知道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历史的长河中从来都没有可以传承很久的王朝,(其中大汉王朝也才不过四百年)然而有很多的家族却是不会随着政权的颠覆而随之覆灭,这其中的原因不知道大家想过没有?

而诸葛亮家族正是在这乱世之中分别为三个最可能争霸天下的人服务,这样无论最后谁会取得天下,诸葛亮家族都会有一个得以保全,从而让整个诸葛家族继续的繁衍下去。

所以我们看的历史是,虽然是三兄弟,但是在各自的阵营中都是很重要的角色,然而他们三人除了公事,从来都没有过私下见面等出格的事,这样就很好的避免看看被自己的君主所猜疑。

我们就结果来看,他们做的很完美,其他二兄弟的家人全部被杀死了,但是诸葛亮的后代却保留了下来了啊。

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是大家族在乱世之中生存的第一法则。

当然了,诸葛家族这样的事迹很值得我们去思考,我们也许会在这之间悟出一些东西来,在当代的社会中,也许会对我们未来的路有很大的帮助。

注: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诸葛亮兄弟三人为什么分事三主相斗,而不相互帮扶同事一主?

诸葛亮兄弟三人为什么分事三主相斗,而不相互帮扶同事一主?

这就要从诸葛亮三兄弟的经历说起。

诸葛诞字公休

诸葛丰的后人,初在汉室朝廷以尚书郎身份担任荣阳令,后升至御史中丞尚书,因被汉明帝所恶,罢免官职。明帝去世后复出,以御史中丞尚书身份兼任扬州刺史加授昭武将军。后因平叛毋丘俭、文钦,升至镇东大将军、文同三司、都督扬州。后因击退吴国进攻,斩杀流赞缴获他的印绶符节,升为高平侯,转任征东大将军。因魏国朝廷怀疑,诸葛诞带领兵马反叛魏国意图归顺吴国,被大将军司马昭率领大军围困,被大将军司马胡奋斩杀。

诸葛亮字孔明

诸葛丰后人,父诸葛珪。诸葛亮幼年丧父,和弟弟诸葛均跟随叔父诸葛玄头靠刘表,诸葛玄死后,诸葛亮亲自耕田种地,好吟《梁父吟》,在其好友徐庶推荐下,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在诸葛亮帮助下说动孙权吴蜀联合抗曹,攻取长沙、贵阳、零陵三郡,进军蜀中扫灭刘璋。建安二十六年帅众臣劝刘备称帝,建立蜀汉政权,被封为丞相。彰武三年,刘备病危托孤诸葛亮辅佐后主刘禅。建兴元年,后主封诸葛亮武乡侯领益州牧。建兴三年,平定南方叛乱,建兴五年到建兴十二年病逝,数次北伐曹魏,以完成刘备遗愿。

诸葛瑾字子瑜

汉末避乱于江东,后被孙权的姐夫推荐给孙权,与鲁肃等一起受宾客待遇。后任中司马,孙权派遣他出使蜀国,与弟弟诸葛亮只在公事场合相面,离开后从不私下见面。后诸葛瑾随军征伐关羽,受封宣城侯以绥南将军身份接替吕蒙任南郡太守。孙权称帝封诸葛瑾为大将军兼豫州牧。赤乌四年,诸葛瑾六十八岁死。

从诸葛三兄弟的经历看,自其祖父诸葛丰去世后,三兄弟因躲避兵乱,远走各处。后因通信不畅,难有书信。 况且,三兄弟性格迥异,各有千秋,对当时的天下看法不一,不可能同时辅佐一人。

汉末乱世,诸葛家族若想生存,只能分别辅佐不同的人。不管哪一方胜利都可保存后代。从三兄弟及后代结局看,诸葛诞被诛三族,诸葛谨后代被诛杀,诸葛亮后代得以保存。这也是古人乱世的生存繁衍之法吧。

诸葛亮兄弟三人为什么分事三主相斗,而不相互帮扶同事一主?

诸葛亮三兄弟都才华横溢,如若同事一主,必然互相争功排斥,互相残杀。有好同学好同乡没有好同事。

自古伴君如伴虎,三兄弟如果同待一个君主,以三人的才华必然受到君主的忌惮,猜疑,稍有不慎,会遭至满门抄斩。

诸葛三兄弟分别在三个敌对阵营,各为其主,凭借出类拔萃的才华都可以成就一番事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