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的张松,献了西川的地图给刘备后的结局如何?

张松,字子乔(三国演义中,张松字永年,是由于与蜀中另一名臣彭羕相混淆所致),三国时期蜀郡成都人,为益州牧刘璋的别驾从事。张松曾奉命出使曹操,但不被礼遇,因而改劝刘璋结交刘备,并进一步出卖了刘璋,通过主动将益州献给刘备,来达到为自己争一明主的目的。

公元208年,曹操率军南下,首战即征讨荆州的刘表。益州的刘璋听闻消息后,主动派人同曹操示好,因此被加封为振威将军。刘璋为了表示感激,于是派遣了张松的哥哥张肃去拜见曹操。曹操大喜,任命了张肃为广汉太守。由于曹操和刘璋的关系日趋友善,于是,刘璋又派遣了张松再次拜见曹操。

但是,此时的曹操,已经彻底平定了荆州,完全拥有了睥睨天下的豪情。拥有了荆州水军的曹操,可以说已经具有了攻取江南之地,彻底统一天下的能力。与江南江东的孙权相比,相对软弱无能的刘璋及其领导下的益州,其地位自然也就下降了不少。而张松正是在这个时间拜见的曹操,因而在礼节上没能受到应有的待遇。

被轻视的张松心生怨恨,心灰意冷的离开了曹操的阵营。恰恰此时的曹操遭遇了赤壁大败,再加上瘟疫横行,实力大损,只能重新退回到了北方。赤壁大战的结束,让天下三分的格局日趋明朗。出于对刘璋软弱的不满,张松在归途中又拜见了刘备,以期望寻得一位明主。

与曹操的冷待相比,刘备的热情赢得了张松好感和信任。回到益州复命的张松开始劝谏刘璋和刘备结盟,并在出使人选上,大力地推荐了自己的好友法正。法正同张松一样,认为在刘璋手下难以施展胸中的抱负,于是欣然领命,带人前去拜会了刘备,并帮助刘备抵御曹操。刘备对于法正的到来给予了热情的款待,至此,刘璋与刘备相交,法正也与张松在背地里达成了一致,即共同拥戴刘备。

公元211年,实力恢复的曹操兴兵讨伐汉中的张鲁,刘璋闻报后,十分惊恐,担心曹操攻取东川之后,顺势便要攻取自己的西川。趁此时机,张松主动向刘璋献计,提议邀请刘备入川,经由西川取道,先于曹操攻打汉中,以此来稳固刘璋在西川的统治。刘璋听闻此策,不过属下的反对,就任命了法正带人迎接刘备入川。

法正见到刘备后,就像刘备提出了由张松作为内应,辅助刘备取得取代刘璋,成为益州之主的决策,得到了刘备的认同。结果,由于西凉马腾和韩遂的叛乱,曹操攻伐汉中的计划被推后,刘备则也驻军在涪陵,拱卫益州,未向汉中地区扩展。

公元212年,平定了西凉的曹操,再次出兵征讨孙权,并派遣挥下大将曹仁和乐进,于荆州对阵关羽。刘备以救应关羽为名,向刘璋请求军队和军需,准备率军东去。远在成都的张松听闻之后,便写密信给刘备,劝谏刘备在取得益州之前不要离开。但是,张松和刘备之间的密信却被张肃截获,张肃震惊于张松暗中勾结刘备,意图谋取益州的同时,也举起了大义灭亲的义旗,向刘璋告发了张松,导致了张松就此被刘璋所杀。

张松的死,宣告了刘璋和刘备之间的关系彻底破裂。公元214年,刘备攻下成都,刘璋率众投降,至此,张松献川的谋划最终得以完全实现。但可惜的是,作为主要谋划者的张松,无缘亲眼得见这个成就了,更无缘实现得名主,展才华的抱负了。

三国中的张松,献了西川的地图给刘备后的结局如何?

刘备夺刘彰益州,应感谢张松和法正。不过官拜别驾的张松卖主求荣,被其哥哥张肃告发;诛连妻小遭殃。实另人感到牙痒痒不知其是好是坏。

三国中的张松,献了西川的地图给刘备后的结局如何?

谢谢邀请

巜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汉朝末期群雄逐鹿中原最激烈的时期。三国中英雄人物众多,通过淘汰后足渐形成了鼎足而立的三个国家。有名有姓的战将共200多人,他们各貝特色、各显身手、各领风骚,形成了一幅幅生动活泼的画面,既有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也有卖主求荣的小人,其中张松就属于这样的小人。

在巜三国演义》中张松属于一般的个小人物。但就是这样子一个小人物,他胸藏不露的有卖主求荣的奸计,险些让他的主人刘璋死在曹操或刘备的手下。幸亏刘备讲求仁信,让已入囊中的刘璋的身家性命及江山得以保全。

张松(?一212年),字永年,乃益洲别驾。其人生得额䦆头尖,鼻偃齿露,言语有若洪钟。此人胸藏杀机,一直认为刘璋昏庸无能,不堪辅佐。他表面上总是为刘璋出谋画策,实际上他将益洲及川中的山川地貌暗中绘成地图,各处关隘标注得十分明白,想出卖天险益洲(及川蜀之地),换来永久荣华富贵。

一次刘璋问计张松,张松想利用机会去拉弄曹操来夺取益洲。便乘机献策让刘璋去进献物质给曹操,让曹操来帮助消灭刘璋的对手张鲁,刘璋听后大喜便派张松去联系曹操,张松正中下怀,于是怀拽着自己绘制的益洲(即川蜀)地图去见曹操。

曹操因见到张松长像丑陋,尖头凹鼻,鼠头獐目定非善类。让张松等候了三天才傲慢地会见了他,并且用轻兆的语言奉刺于他,曹操的步下也一个个地用语言刺激他。但张松并非怂类,对于曹操及手下的贬低语言一个个的还击,尽显他的聪明才智。特别是对曹操左右杨拿出的著作巜孟德新书》来吹曹操的军事奇才。张松拿过来后从头看到尾,立马熟记于心。大笑并对楊修讲:“蜀中三尺小童,亦能暗诵,此是战国时无名氏所作,曹丞相盗窃以为已能,只好满足下尔!”杨修还在为曹操争辩,张松将《孟德新书》从头到尾郎诵一次,楊修大惊:“公乃天下奇才也。”曹操气极败坏,抡过该书撕得粉碎,弃于地下,命人将张松打出门去。张松拉曹操失败回益洲。

张松回后对着刘璋大骂曹操不是人,可能要率军来犯,不如请刘备来协防益洲。刘璋于是又派张松去请刘备,正中张松下怀,于是张松带着川蜀地图去到刘备驻地,硬是要刘备带兵去取益州,并将地图献于刘备,益洲的各处防守兵力都展现在刘备面前。但是刘备乃宅心仁厚,说自己和刘璋同宗室,可以协防曹操,但绝对不夺刘璋的地盘和江山。然后率领5万人马到益洲协防,受到刘璋热情接待。至此,张松的阴谋诡计未能得逞。

综上,张松这个小人对刘备献出了川蜀地图,使刘璋的防御暴露在刘备面前,但刘备并没有按张松的意图办,反而使张松的阴谋败露被刘璋斩首,这就是卖主求荣的小人的下场!

三国中的张松,献了西川的地图给刘备后的结局如何?

这个问题尼山布衣回答:张松献地图后的结局很悲催,就是被兄长张肃告发而被刘璋杀害。个中缘由,且听尼山布衣慢慢道来。

首先,要搞清楚张松为什么要西川地图给刘备?按着《三国演义》的说法,张鲁兴兵犯刘璋,刘璋暗弱啊,自知不能敌,于是,作为刘璋的侍从别驾的张松主动要求联络曹操共同对付张鲁,但张松相貌丑陋,被曹操轻视,心生怨恨,反之,在刘备那里却受到隆重的礼遇,于是将地图献给了刘备,并劝说刘璋结交刘备,但背地里却与好友一同密谋出卖刘璋,被兄长张肃发现,张肃为避免牵连,将其告发,结局就是被刘璋杀了。

其次,张松的结局也在意料之中。张松虽然很有才华,有超人的记忆力,可谓过目不忘,但名声不怎么样,作为张鲁的身边人,应该对主人忠心耿耿才是,但他却选择了背叛,当了一个可耻的叛徒,叛徒的结果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最后,张松的最终结局也与他的性格有关。那么,张松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给我的印象是其貌不扬,其才不凡。头脑灵活,聪明机智,见多识广,有一个超强大脑,但身材矮小,相貌一般,这也就罢了,关键的是不能逞一时口舌之快,放诞不羁,俗话说,“祸从口出”,不得善终也就不足为怪了。

三国中的张松,献了西川的地图给刘备后的结局如何?

张松还没等刘备取代刘璋,就被刘璋斩了。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张松,刘璋手下的别驾从事。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征讨荆州。刘璋为求自保,先后两次派使者前往曹操处向曹操示好。当时曹操尚未得到荆州,为了安抚刘璋,曹操两次都回应了刘璋,不但封刘璋为振威将军,也封赏了使者。

当刘璋第三次派张松前往曹操处时,情况发生了转变。曹操已经兵不血刃的拿下了荆州,无论从实力还是从士气上,都处在顶峰。因此,曹操对刘璋的态度发生了改变,当然,张松的此次出访也碰了一鼻子灰。

从荆州回来后,张松不满曹操对自己的态度,极力劝阻刘璋断绝与曹操的联系,结交刘备。与此同时,张松又那种与法正密谋,打算共同协助刘备,以取益州。

《三国志.蜀书.法正传》:松于荆州见曹公还,劝璋绝曹公而自结先主。璋曰:”谁可使者?”松乃举正,正辞让,不得已而往。正既还,为松称说先主有雄略,密谋协规,愿共戴奉,而未有缘。

张松叛主,不但引刘备入蜀,还手绘地图,把益州的地形地物、山川险要,以及兵器府库、兵力部署等等军事机密,一一报告给刘备,因此获得了刘备的重用。

后来,刘备兵至葭萌关,与刘璋翻脸,假意要回荆州。张松不知这是刘备的计谋,打算写信劝说刘备进兵成都,结果被自己的亲哥哥张肃发现,并告发了张松。

因此刘璋一怒之下,斩了张松。

一览无遗世所稀,谁知书信泄天机。未观玄德兴王业,先向成都血染衣。

三国刘卲写《人物志》,谈到鉴识人才之难,特别难在“二尤”——尤妙和尤虚的人。其中尤妙指的是特别出众的人才,不见得很抢眼,“或以貌少为不足”、“或以直露为虚华”,——这些人也许貌不出众,看来不怎么样;也许直率表露,缺乏翩翩神采,但若视为无用卒子,那是大错特错。

张松就是典型的“尤妙”者。此人头脑灵活,见识通达,且过目不忘,倒背如流,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只可惜其貌不扬,个头不高,且长相猥琐。

他和法正经常暗自感叹,刘璋无能,配不上自己的才能

益州别驾张松与正相善,付璋不足与有为,常窃叹息。

如果张松在此时辞别刘璋,另谋他主,今后的前途也许不可估量。但也许就是因为自己的长相,张松觉得不会遇到能够重用自己的人。因此,他做了一件不太光彩的事情,就是背叛刘璋。

要知道,刘璋继承其父刘焉的益州牧后,虽然没有什么作为,但对益州的百姓一直不错,这从《三国志》的记载中就可以提现出来。

明年,先主至葭萌,还兵南向,所在皆克。十九年,进围成都数十日,城中尚有精兵三万人,谷帛支一年,吏民咸欲死战。璋言“父子在州二十馀年,无恩德以加百姓。百姓攻战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遂开城出降,群下莫不流涕。

张松不但背叛刘璋,更伙同法正密谋协助刘备取代刘璋,这样的做法就有些不仁不义了。

为了能让自己的新主子重用自己,张松费尽心机,亲手绘制了益州地图献给刘备。(有人说,张松这张地图原本不是献给刘备的,是打算献给曹操的,但曹操没给张松好脸色,张松也就没拿出这张地图)

即便张松没有被告发斩首。刘备入蜀后,张松可能也不会有更大的发展,对于这样卖主求荣的小人,与刘备仁义道德的人设是背道而驰的,刘备最多就是给他一个虚衔,以示褒扬罢了。

三国中的张松,献了西川的地图给刘备后的结局如何?

《三国演义》中,给刘备献地图的张松,是什么人,结局如何? 声明 : 流誉原创 抄袭必究

诗曰 : 过目不忘世所稀,背主求荣泄天机。 肃松兄弟志不同,蜀中奇才血染衣。 据《三国志.刘二牧传》记载 : 曹操南下荆州时,刘璋派别驾张肃,给曹操送去三百人,以及一些杂物,表示服从之意。曹操即拜张肃为广汉太守。刘璋接着又派张松,前往荆州打探,当时,刘琮已经投降,曹操有点傲慢,加上张松人物猥琐,曹操没太理会,张松心中怨恨。这时候,刚好曹操在赤壁吃了败仗,加上疫病流行,张松返回益州之后,劝刘璋与曹操断绝往来。

张松对刘璋说,“刘豫州,使君之肺腑,可与交通”。这里的刘豫州,就是刘备。刘璋这时正信任张松,对张松言听计从,派法正、孟达迎接刘备,并自助兵力数千人。刘备由江州垫江水(今重庆垫江县)入蜀,到达涪城(今绵阳市)刘璋的主簿黄权、从事王累都极力阻止,但刘璋不听。下令沿途接济、供给,致使刘备如入自家。而且,刘璋还亲带三万兵马,前往迎接、设宴会款待刘备,前后达三个多月。看《三国志.袁二刘牧传》:【 璋主簿黄权陈其利害,从事广汉王累自倒县于州门以谏,璋一无所纳,敕在所供奉先主,先主入境如归。先主至江州,北由垫江水诣涪。去成都三百六十里,是岁建安十六年也。璋率步骑三万余人,车乘帐幔,精光耀目,往就与会先主所将将士。更相之适,欢饮百余日。璋资给先主,使讨张鲁,然后分别。】

次年,即建安十七(212)年,曹操发兵征讨孙权,孙权给刘备打招呼,说暂时无法在东线配合了,让刘备自己视形势,自我保全。刘备对刘璋说,再增加一万人,以及军需物资,自己需要回去支援荆州,但刘璋只派出四千人,刘备要求的其他物资,都只给一半。张松看到这情况,给刘备一封密信说,眼看大事就要成功,为啥舍弃远走?但这信被张松哥哥--广汉太守张肃发现,张肃怕连累自己,就举报了张松,刘璋大怒,下令把张松抓起来,立时杀掉了。

这消息传到刘备那里,双方由此产生矛盾。于是,刘备到了葭菛关,兵峰南指,所向披靡,到十九(214)年,进围成都数十日,当时城里还有三万兵,粮草也能支持一年,刘璋部下、民众都要求坚守、死战,但刘璋说 : “吾父子在蜀二十年,无有恩德于百姓,今已苦战三年,百姓流离失所,都是吾之罪,于心不忍”!于是开城投降,众人莫不流泪惋惜。

看《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明年,曹公征孙权,权呼先主自救。先主遣使告璋,曰:“曹公征吴,吴忧危急……乃从璋求万兵及资,欲以东行。璋但许兵四千,其余皆给半。张松书与先主及法正曰:”今大事垂可立,如何释此去乎!松兄广汉太守肃,惧祸逮己,白璋发其谋。于是璋收斩松,嫌隙始构矣。】

据《三国演义》故事,张松这个人,具有过目不忘的奇特本领,张松到曹操那里时,是办公室主任(丞相府主簿)杨修接待。因张松对曹操言语不恭,杨修拿出曹操写的一本书--《孟德新书》,让张松看,可张松看了一遍,却说这算什么新书?吾蜀中小儿都倒背如流,杨修不信,张松就从头背到尾,一字不差。曹操听说后,怕被人耻笑,下令把这书烧毁了,就是说,这部作品没有传世,成了绝版。

刘备占领成都以后,把刘璋移徙至荆州公安,归还属于刘璋的财物、振威将军印绶。后来,孙权杀关羽,以刘璋为益州牧,驻节秭归。刘璋死后,益州南部的雍闓,依附东吴,依托益郡反叛,诸葛亮南征时,被剿灭。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