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陆续报到,家长千里陪送被拒之门外,您有何感想呢?

先是兴奋,后是无耐,回程失落。

我去年送孩子上大学,从出发开始,我俩一直都很兴奋,平时出门坐火车感觉时间好长,那天坐了7个多小时,感觉好快,一会就到站了。

原本打算陪孩子在那里玩两天,老师发信息说,必须要当地48小时的核酸。

早上我和孩子赶到学校的接车站点,已经有很多学生和家长先到了,但却没有人上车,原来学校的大巴车只让学生坐,不让家长坐。

家长们都不放心,因为接站点离学校还有好远。

很多家长都选择打车或者包车,毕竟大家都拖着大包小包的行李,我和孩子坐的公交车。

又因为学校大门太多,学生报到在东门,这辆公交车只经过西门,并且只有这一辆公交车经过学校。

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到了学校西门后。我们正想着再坐车往东门去。

我在西门徘徊的时候,看到也有几个志愿者,和我同时下车的也有十几个学生,但他们大多都是一个人提着行李箱,并没有家长陪同。

我问大门的志愿者,才知道这个门是研究生报道的门。我咨询志愿者往东门去,坐什么交通最方便。

志愿者说,这里没有班车去东门,因为学校在郊区也不好打车,我正想着,实在没办法只好走过去。

那个志愿者很热情的说,你就从这西门进,然后做摆渡车直接到宿舍,比去东门报道还方便。

说实话我当时有点不放心。

我说她的行李太多,我能帮她送到学校宿舍楼下吗?

不行。

其实去年上半年就没有疫情,暑假我和孩子去各地旅游,也是非常方便,除了要健康码之外,连核酸都没有做过。

西门毕竟是研究生通道,接待的老师少,志愿者少,学生也不多。

志愿者说他可以帮忙把行李放到摆渡车上。

我对他再三表示感激后,眼看着孩子跟他一起进了大门,转眼就看不见了。

那一刻眼泪就想出来,我站在大门来外,等了十几分钟,突然听到孩子在叫我。

我才看到孩子坐在摆渡车的最后一排,她是背对着前方,所以她看到了我,我却没有看见她。

我大声的叫了一声孩子的名字,摆渡车就开走了,连一句话也没说上。

因为这边不是新生报到的主大门,人比较少,我也没感受到家长送别的场面。

后来还是在学生群里看到老师发的当天报道的视频,场面非常热闹,马路上里三层,外三层的家长和车辆挤得水泄不通。

我又在大门外站了好久,才坐公交车往回走。

大约一个小时后,孩子打来电话,问床怎么铺,又问我给她准备的抹布在哪里。

看到孩子进了宿舍,我心里才踏实一些。

我那天也算是歪打正着,摆渡车直接把她拉到宿舍楼下,当其他的学生还在外面排队检测的时候,她已经在宿舍铺床了,当别人进来铺床的时候,她已经到校园里去闲逛了。

我买的回程票本来是第二天的,这时候就剩下一个人,心里空唠唠的,一点玩的心情都没有。

原来还计划在那个城市多停留一天,去一下景点。

这会儿啥心情也没有了,赶紧坐车到火车站,想改签当天最快的火车回家。

当天的火车最早的只有下午一趟,还是三点多的。并且只剩下了一等座,要多加400多块钱,改签的工作人员问我要不要改签。

虽然这趟票价都够我坐飞机的了,也够我在这里玩一天住宾馆的了,但我一点心情都没有,在火车站里发了六个小时的呆。

回程的时间还是一样的长,但一个人感觉时间真的很慢。

这趟火车是起点到终点,一般坐一等座的都是短途乘客,离家还有400多公里的时候,整个车厢就我一个人,又是夜晚八点左右,心里的那种失落真是没法形容。

乘务员过来问我:大姐,我看你是从起点坐到终点,你干嘛不坐飞机呢?

我说我是临时改签的,去机场也很麻烦。

――――――

千里迢迢把孩子送到学校,也就是见到一个侧大门而已,连学校里的建筑,一草一木都没有看到。

说是孩子已经上大学,大多数孩子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又是经过高中三年的高压学习,孩子们的生活、动手能力都非常差,家长都非常希望能进到校园里,看一下孩子将要独自生活四年的地方。

疫情当下,家长进校园都成了奢侈的想法。

疫情防控虽然是必须,但也有点防卫过当。

因为孩子和家长呆在一起,如果家长有问题,孩子肯定也有问题,既然家长不能进校园,那么家长送孩子去学校大门口又有什么意义呢?

高校是不是也理解一下家长的心情。如果是高风险地区来的,可以不让家长进校园,如果是低风险地区的,能否让家长进去看一下。

毕竟这么远,很多家长可能只会去一次学校。

除了把孩子安全地送到校园里之外,家长也想看一下孩子将要生活的地方,更想欣赏一下孩子的校园,如果能像以前一样,陪孩子在校园里吃一顿饭,那该多好。

我是@晴朗无云L,欢迎关注交流哦!

大学新生陆续报到,家长千里陪送被拒之门外,您有何感想呢?

六个字感想:扫兴,失落,遗憾。

孩子考上大学,对于家长们而言,无疑是一件非常高兴而又自豪的事情,陪送孩子入学,亦是为人父母一生之中极有纪念意义的幸事。可是,千里迢迢,兴致勃勃,风尘仆仆地赶到学校时,却被拒之于大学校门之外。可想而知,此时此刻的心情,可以说是:乘兴而至,望门兴叹,失落至极,遗憾不已。只能是无奈而又扫兴,悻悻而归。

诚然,疫情之下,学校谨慎行事,本也无可厚非,但是谨慎过度,畏疫如虎,未免也太不近人情了。事实是,家长陪送孩子入学,不仅仅是为了把孩子安全送到学校这么简单,主要是想对学校的整体环境,学习氛围,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条件设施,进行实地的全面了解和考察。这样家长们才可以乘兴而至,放心而归。

因此,作为学校,应该要换位思考,统筹考量,人性化安排,既要严格防疫,又要兼顾到家长的心情。分门别类,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对于中高风险区的学生可以延迟报到,有上述地区经停史的亦可以拒绝入校,亦或采取闭环隔离;对于非上述情况的学生,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是自驾到学校,亦可以区别对待。至少,自驾到校的学生及家长,待查验其健康码、场所码,一切正常后,当然可以放行,入校参观考察嘛!退一步讲,家长没问题,学生就没问题,家长如果有问题,那么学生自然也有问题。这种情况下,只把家长拒之门外,还有什么意义,显然是掩耳盗铃嘛!

所以,就学生入学报到这件事情,各学校不应一刀切,武断而又无情地拒绝所有家长入校。这种做法既不近人情,又略显简单粗暴,一定程度上讲,有推责之嫌。

大学新生陆续报到,家长千里陪送被拒之门外,您有何感想呢?

不让家长进校门,是学校的无情,家长都很想帮孩子拿些东西,看看孩子住的地方什么样,帮孩子整理一下床铺,因为这次的分别至少要半年才能见面,这样对孩子对父母都是亲情的安慰,

学校以疫情安全为理由拒绝家长进校,看似科学其实是无知,孩子和家长在一起已经生活一两个月了, 对于疫情防控来说让一个人进校园和让一家人进校园性质都是一样的,不让家长进校园,伤的却是每一个学生家长的心!

大学新生陆续报到,家长千里陪送被拒之门外,您有何感想呢?

这个问题我有点发言权,身为高校老师年年见新生报到的场面。我觉得家长完全可以放手让大一新生独自报到。每到新生入学季,机场,车站,还有校园各主要站点都会有高年级的学生志愿者,可以协助新生解决遇到的和即将遇到的各种问题。独自报到的学生,在新环境中通过和学长,学姐和周围同学的接触,能很快适应校园生活。而家长陪送的,各种事情家长操心比孩子还多,直接剥夺了孩子的锻炼机会。有的家长是担心孩子行李多,就自驾送孩子和行李,每年都会堵的进校的路和校园的路水泄不通,其实行李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快递解决,或者除了必要的行李其他都可以到校解决。家长陪送,很多时候还是不放心孩子,总想着送到学校,再安顿好,甚至再陪孩子适应几天,自己才能放心。其实18,19岁的能考上大学的孩子,已经可以放手了,报到这样的事情对他们来讲不会有困难。

再说说疫情这两年,一些高校是管控比较严。这也可以理解,毕竟是几万师生聚集的场所,如果疏忽后果不堪设想。家长完全可以信任孩子和老师,每个新生班都有辅导员,年级还有年级主任,有的学校也还设置班主任,新生报到时间都会全程跟进,安排并解决各类问题的。

千里陪送也必有一别,只要孩子安全到校,特殊情况下又何必在意送到校内还是校外,大家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大学新生陆续报到,家长千里陪送被拒之门外,您有何感想呢?

点赞哈工大,家长2人全部可以进学校,参观教室图书馆,帮孩子铺床,中午在食堂吃饭,有担当的学校!

大学新生陆续报到,家长千里陪送被拒之门外,您有何感想呢?

又不是你上大学,都已经送到门口了,不走还干啥?不舍得顶多在门口再拍几张合照,还不满意,就带着孩子下顿馆子。难道还想陪读啊,孩子早想你走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