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皇子胤祥为何去世后被追封为铁帽子王?

十三皇子在雍正继位后,为避皇帝讳改为允祥。

允祥于雍正八年去世,不是皇子,而是皇帝。雍正皇帝的儿子才是皇子,弘历,弘昼才是雍正王朝里的皇子。

雍正继位第二天就封允祥为亲王。

雍正三年秘折都对允祥开放只有。

允祥心中只有胤禛一人。雍正心里十三帝宇宙之全人”,“古往今来第一贤明之王”。雍正的这些评价固然有些夸大,但他对允祥的信任宠爱绝对是发自内心的。

雍正起居注:“王之年齿小朕八岁,不但赖王襄赞朕躬,且望王辅弼于将来,为擎天之柱石,立周公之事业,使我国家受无疆之福。此实朕之本怀。”

十三皇子胤祥为何去世后被追封为铁帽子王?

怡亲王爱新觉罗·胤祥于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日去世,时年45岁。雍正皇帝赐其谥号为贤,将允祥之名改回胤祥,这成为有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讳的唯一事例。可谓生荣死哀,备生人之全福。

他是雍正皇帝最宠信的兄弟,在雍正一朝位高权重。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十三爷胤祥为人磊落坦荡、仗义执言,颇具美名,甚至被称之为”侠王“。笔者相当喜欢二月河塑造的这个艺术形象,但其内核也是来源于文献资料,大体与历史上真实的胤祥形象差不多。胤祥是康熙皇帝第十三子,生于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十月初一。由于康熙的儿子此前有不少夭折,就存活者叙齿排名,胤祥便成了皇十三子,人称十三阿哥。他在康熙朝的政治生涯浮沉,大概以废太子事件为界。

康熙四十七年( 1708) ,康熙帝忍痛废黜了皇太子允礽。此事掀起较大风波,也引起多年的储位之争,胤祥自此备遭冷遇。在此之前,胤祥是一位恩宠优渥的皇子。他生秉粹质,至性过人,祗服慈训,先意承志,靡不周悉,深得康熙宠爱。从十三岁至二十二岁,多次随从父皇出行巡幸周天。

伴君如伴虎,与皇父相处也是类似。胤祥实质上并无夺嫡的野心与资本。在诸皇子中他似乎不是一个希冀皇位的角色,但又很难说他与储位竞争的政治旋涡毫无牵连。现存文献中并未明确提到允祥是属于太子党或是其他任何一个派别。但在废太子事件中,他莫名其妙地受到牵连,地位一落千丈,不但被康熙排斥于国家政治生活之外,更是在成年多年后未得到任何封号,算是康熙晚年一桩疑案。

废太子事件后,众皇子之间为争储位,各树私人,结成朋党,互相倾轧,使康熙十分恼火。虽然胤祥在康熙朝未受到任何重视,甚至还被冷落排斥。但在雍正朝,地位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政治生涯可以说是大红大紫。雍正帝即位不久,即任命胤祥为总理事务大臣,进封怡亲王,同时奉命领户部,管理三库事。甚至追封其母为敬敏皇贵妃。对其长子弘晓,也是赏赐有加,恩遇直极。胤祥和雍正帝既作为君臣又作为兄弟,其二人的关系可谓是情比石坚。 雍正帝胤禛年长胤祥八岁,他俩虽不是一母所生,但却从小感情就特别好,这也为后来双方亲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雍正帝曾撰文回忆亲自教授胤祥时的情景:遵奉皇考之命,授弟算学。日事讨论每逢扈从,兄弟俩相依。无论是在宫廷中还是出门外,两兄弟都会经常诗书往还。雍正帝为了纪念胤祥便把二人的诗歌都整理到了《世宗宪皇帝御制文集》此书中,场景描绘异常温馨。

自古无情帝王家,雍正帝用心谨慎,敏感多变,但与胤祥相处融洽。在《赐怡亲王》诗中褒奖允祥:夙夜小心,以忠以诚,弼余一人。这句诗以最简炼的方式概括出了允祥在雍正朝位高权重,但却恩宠有加的最主要的原因。在政事处理上,胤祥至于军务机宜,度支出纳,兴修水利,督领禁军,凡宫中府中,事无巨细,皆王一人经画料理,无不精细妥协,符合朕心,无烦朕之指示。

胤祥处事练达,凡有关吏治民生之事,知无不言,只不过是慎而不宣于众,退谦而恐居其名,可谓是惟知有君,而不知有身 。雍正皇帝甚至屈尊为允祥的儿子弘皎与鄂尔泰的侄女作媒,并无不骄傲地说:怡亲王实不世出之贤王,卿实国家之名器,真皆朕之股肱心膂,朕有意做此门亲者,卿当庆喜者。雍正甚至哀婉地说:朕因怡亲王仙逝,中心悲恸,虽强自排遣而饮食俱觉无味,寝卧皆不能安宁。他甚至认为允祥的离世是自己:有获罪于上天皇考之处,而夺我忠诚辅弼之贤王。在胤祥病亡三个月之后,雍正发了上谕:凡朕加与吾弟子恩典,后代子孙不可任意稍减,佐领属下等项,亦不可挪动更改。雍正八年底,胤祥长子弘晓依据不可任意稍减的圣意,承袭怡亲王爵位。遗憾的是,胤祥生前没有获封铁帽子亲王这个称号,死后才被封为铁帽子王。

胤祥以谦抑为怀,从不夸耀己功,对雍正毫无威胁感。雍正皇帝心思敏感,而对胤祥每有嘉奖,他都诚惶诚恐,力辞不受,加深了雍正的信任。其恩宠终雍正一朝,有增无减。他去世后雍正帝久久不能释怀,多次亲写祭文、诗词表达思念之情。在《花下偶成》一诗中雍正写道:九重三殿谁为友,皓月清风作契交。在胤祥去世一年后又写下:节届香蒲陈似旧,贡来细葛赐谁先的诗句。

怡亲王胤祥去世两周年后,雍正仍有诗哀悼:诘朝端午节,再命罢称觞。岁月如流迈,容仪何日忘。可见雍正帝仍然不能释怀胤祥之死,难以忘却。到了乾隆帝时期,弘历遵从父训,依然上谕宣布:怡贤亲王公忠体国,其爵位亦应世袭罔替。辛酉政变之时,顾命大臣怡亲王载垣被杀,朝廷选取了旁系承袭王位,自此式微,直至清末灭亡。

十三皇子胤祥为何去世后被追封为铁帽子王?

向敬之

回答此题,首先应该纠正两个问题:

1.胤祥去世时,不是十三皇子,而是十三皇弟。时为雍正八年五月初四日,已不是胤祥之父康熙时代。

2.胤祥世系的铁帽子王不是追封的,而是通过雍正命胤祥第七子弘晓袭爵世袭罔替,而使之和硕怡亲王世系成为了清朝的铁帽子王之一。

雍正八年八月,世宗特发谕旨:“吾弟之子弘晓,著袭封怡亲王,世世相承,永远弗替。凡朕加与吾弟之恩典后代子孙,不可任意稍减。佐领属下等项,亦不可挪移更改。再者,朕于雍正三年春曾降谕旨意,于王诸子之中再封一郡王,以昭恩奖。彼时王再四恳辞,情词谆切,朕不得已,勉从所请。今吾弟薨逝,朕追念遗徽,中心辗转,在贤王应有加隆之礼,在朕衷实有难已之情。虽与吾弟素愿相违,朕亦不遑顾恤。弘晈著封为郡王,世袭罔替。”(《清世宗实录》卷九十七)

按清朝铁帽子王的条件:一是世袭罔替,隔代不降爵;二是俸禄优厚,岁俸银一万两、禄米一万斛;三是赐予世袭罔替王府。雍正不仅封了胤祥第七子弘晓为怡亲王世袭罔替,而且又封其第四子弘晈为郡王世袭罔替。双份殊宠,亘古未见。

这也是清朝第一通过皇帝恩封而实现的铁帽子王,而不同于清初以开国军功获封的八大铁帽子王。

《雍正王朝》胤禛与胤祥剧照

雍正之所以这样恩封胤祥世系,厚待其子女,原因就是他曾是雍正即位的主要帮手,后为雍正执政的第一重臣。他在雍正即位之初,受封总理事务大臣、和硕怡亲王,总理户部和全国水利,出任军机大臣。雍正帝说:“吾弟怡贤亲王之事朕躬,至诚至敬,翊赞勖襄;于宗社国家,民生吏治者,功勋懋著,自古罕有比伦。”(《清世宗实录》卷九十七)

对于雍正而言,胤祥不仅帮助巨大,而且极有忠爱之心,所以,使其世系成为铁帽子王,也是因为他让雍正认为“自古史册所载贤王懿戚,从未有可与王比伦者”(《清世宗实录》卷九十四)。

十三皇子胤祥为何去世后被追封为铁帽子王?

雍正是以冷门姿态继位为帝的,在康熙晚年帝位的热门争夺者,一方为太子党,其支持者一开始为索额图及满清勋贵一系,废后重立则变为讲究“立子以嫡”的汉官,他们所依仗的是传承几千年的礼法正统,另一方除早期依仗明珠支持不知深浅的皇长子(事实上因为血统非嫡加上个性、朋党等问题,康熙似乎从未考虑过让他继位),后期主要围绕着皇八子和皇十四子,前者能力强人缘好,但母亲身份卑贱,后者在前者自知继位无望后成为“八爷党”的第二个代理人,年富力强且展力边疆,都是皇子和朝臣瞩目的人选。

相反,领到康熙“戒急用忍”座右铭的雍正一直韬光养晦等待时机,在继位前一直是半红不灰的角色,既不轻易加入任何一位兄弟的团伙,本人也不立团伙、不暴露争位企图,在这种情况下连被抬入本旗、妹妹嫁给自己做侧福晋的年羹尧都疏于问候(反倒去问候皇三子)被他痛斥,和兄弟们间的关系也只能算不远不近,他继位后对“八爷党”辣手无情更多出于政治考量,担心这些差点上台的政敌对自己帝位构成威胁,反倒是对三哥允祉和同母弟十四弟允禵的苛待有情绪在内,前者是对他曾经“分宠”于父皇泛酸(和许多文艺小说的描写不同,其实康熙一直对雍正较关爱、欣赏,“戒急用忍”的题词与其说是批评毋宁说是关爱,而其它方面他晚年对胤禛很少说重话,相反,皇八子被多次痛斥不是自己儿子,皇十四子被踢,皇十三子胤祥则被关了10年,和胤禛享受相同待遇的只有皇三子),后者则毋宁说是一种失落——我们是一个妈生的,你这是要干什么?

对于没有卷入争位嫌隙、也无类似允祉、允禵这类微妙小情绪的兄弟行,雍正其实是比较善待的,比如十七弟允礼、有残疾的七弟允祐、过继给他人的十六弟允禄、一波三折但最终成为胤字辈长寿冠军的胤祹,以及几个幼弟,基本上都受到善待和礼遇,其中允礼等还获得重用,这一方面表明雍正所谓”苛待兄弟“主要是政治考量,其次是”小情绪“,这两者都不挨着的兄弟他还是比较好说话的,另一方面他很敏感且好面子,对”虐兄害弟“一类小道消息耿耿于怀,也必须善待对自己构不成威胁的兄弟们,此外,从朱批可知他其实是个感情细腻丰富且起伏很大的人,也的确需要一种基于自身政治地位安全前提下的兄弟情分。

而胤祥的情况和这些兄弟更不同:他和雍正年龄相差8岁,自幼丧母的他从小跟随雍正长大,不仅经常在差使上充当胤禛副手,而且他的数学还是雍正教的,两人是玩伴。胤祥不讨康熙喜欢,动辄遭斥甚至被长期圈禁,原因至今也弄不清楚,但可以肯定他绝非雍正最憎恶忌惮的”八爷党“,且圈禁期间和出圈禁后也一直和雍正保持极其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在皇子时代胤祥是唯一面目清晰的”四爷党“,其他皇子最多是中立,甚至在朝臣和旗人大员里”四爷党“也屈指可数(前面提到被抬入胤禛任旗主的镶黄旗的年羹尧就先后攀附过胤祉、胤禵,他还是雍正的外戚),这种雪中送炭的情分雍正当然不会不记得。

雍正继位后胤祥充当了雍正和地方官员间桥梁的作用,地方官员的密折很多要经手胤祥转交以资机密,他们进京陛见也往往要先拜谒胤祥,由后者安排,雍正曾多次直接批示地方官,进京要投靠胤祥门下,不用费心思考虑走任何其他门路,足见寄托和信任,而胤祥对这一使命也殚精竭虑。不仅如此,胤祥还一手操办雍正的”业余生活“,内廷造办处等专门为雍正设计各种用具甚至玩具的地方也由他负责(雍正其实是个很喜欢玩,而且颇有品味的人),这就让他们间不仅有亲密上下级和”同党“的政治情谊,还有着独一无二的”真兄弟“般的亲昵。

这样的一个人突然”过劳死“,对政治上有远大抱负、情感上需要寄托却又羞于启齿的雍正打击之大可想而知,在操办胤祥丧事时许多被他认为”不够悲痛“的皇亲国戚和大小官员被斥责甚至处分,他破格给予诸多顶级待遇,可以说是政治需要和情感寄托的双重因素所致

十三皇子胤祥为何去世后被追封为铁帽子王?

公元1730年,即雍正执政的第八年,怡亲王胤祥逝世,雍正异常悲恸,坐卧难安,亲自素服一个月。从中可以看出雍正对这位弟弟的极其器重,一者为避讳登基后雍正的名讳,雍正兄弟都将改成了“允”字辈,雍正唯独允许胤祥,仍然沿用“胤”字;其次“恸”者是表明雍正对胤祥的逝世,感到极度悲伤;第三皇帝能为臣子素服的,自古极为罕见。

爱屋及乌,雍正对于胤祥的家人也是照顾有加:

  • 胤祥生母章佳氏去世后,康熙赐予的谥号仅为敏妃,只是个普通的妃子;此番连升两级,进为敬敏皇贵妃并迁葬于景陵,开了妃子从葬帝陵的先例;
  • 雍正除了让胤祥七子弘晓,承袭亲王爵位之外,另外还封胤祥四子弘晈位郡王。关于“一家双爵”之事,在执政之初,雍正便提上日程,当时是“怡亲王著赏一郡王。听王于诸子中指名奏请受封。”意思是任由胤祥在其子中指一人封为郡王。亲王尚在,就封其子为郡王,是自清入关的第一例。只不过胤祥力拒,雍正才作罢。

(敬敏皇贵妃)

雍正还觉得不够,还加上了优待胤祥一家的期限,“著袭封怡亲王,世世相承,永远弗替”,意味着怡亲王这个爵位,也成为了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并且特意叮嘱“凡朕加与吾弟之恩典,后代子孙不可任意稍减”。雍正出于什么原因,给予了这位弟弟,无以复加的荣宠呢?

说起胤祥能够在康熙众多皇子中,脱颖而出,不是“拼妈”,靠的是实力。《八旗通志·初集》有“胤祥临危不惧,手刃猛虎”的记载,说明了其骑射功夫了得;而康熙曾经让君臣围观,胤祥与雍正写毛笔字,可见两人的书法应该到达了一定的高度,否则这不是丢康熙的“麻子脸”嘛。

加上,胤祥曾上演过一则“寻履迹伏地嗅”的行为艺术,等于是隔空呐喊:“老爹,您是我的偶像”。试问,康熙对于这个极为崇拜自己,且又文武双全的儿子,怎么不爱呢?自1698年起,康熙出京巡幸,都会带着胤祥;1701年,康熙派出胤祥祭泰山,要知道祭泰山象征着国泰民安,是帝王统治下盛世的表现。可见,胤祥在康熙心目中的地位。

(康熙皇帝)

然而,盛极必衰。1707年,胤祥卷入废太子风波,且一直未被康熙原谅,这体现在次年的册封上:康熙册封允祉(皇三子)为诚亲王,胤禛(雍正)为雍亲王,允祺(皇五子)为恒亲王;比胤祥小的胤禵,得到贝子爵位;即便曾被康熙怀疑觊觎皇位的允禩(皇八子),也保留了贝勒的爵位。如此,胤祥成为了康熙成年皇子里面,唯一一个没有册封的皇子,一个“光头”阿哥。

期间发生了什么,以至于胤祥呈现出这样“断崖式”发展?事实上,康熙晚年因为发生“九子夺嫡”,曾经短暂囚禁过多位成年的皇子,但很快就宽宥了,这不包括胤祥。在康熙看来,胤祥为了帮助某个皇子,隐瞒了一些实情,是对于自己的不孝不忠。

从上述对于胤祥无以复加的荣宠反推,很可能这个皇子就是雍正。如若不是胤祥代雍正受过,雍正有怎么会重用一个觊觎皇位的人呢?看看胤禩他们的下场吧。故代雍正受过,是胤祥去世后,怡亲王这个爵位被追封为铁帽子王的第一个原因。

(胤祥)

雍正即位后,胤祥在政治上迎来了“第二春”,被册封为怡亲王,与八阿哥允禩、大学士马齐、尚书隆科多,同为总理事务大臣,在雍正执政期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面对康熙末年亏空严重,资金的匮乏严重制约了雍正各项政策推行。于是,雍正任命胤祥掌管户部,负责追缴亏空,此外胤祥还进行了一系列的财务改革,从而使得国库逐渐充盈,政策得以落实;
  • 胤祥在治理河道和开垦荒地方面,也颇有建树,其提出的“设营田专官,募农耕种”,使得洪泛区变成了沃野千里;
  • 在为国荐贤方面,胤祥为雍正推荐了十七弟允礼,其后来成为了雍正临终之时,任命的辅政大臣。

此外,胤祥也懂军事,筹划过西北用兵的调度和主持南苑军事阅兵,还曾代替雍正,出席祭大社大稷的重要典礼。可见雍正迫于执政之初的“无人可用”,同时又对胤祥非常信任,充分放权这位弟弟,但由此也造成了胤祥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胤祥逝世一周年,雍正写下了“节届香蒲陈似旧,贡来细葛赐谁先“的诗句;

胤祥逝世二周年,雍正又写下了“诘朝端午节,再命罢称觞。岁月如流迈,容仪何日忘” 的诗句。

怀念臣弟的同时,是一个孤零零的身影,在风中摇曳。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么看?

捧个人场,点个赞呗^_^

十三皇子胤祥为何去世后被追封为铁帽子王?

谢谢题主,我《邸晓居MBA侃历史》来回答一下:

爱新觉罗.胤祥是康熙帝活下来叙齿的第十三皇子,据记载;胤祥出生于一六八六年的四月。

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是雍正年间胤祥进封为怡亲王后由雍正帝加封的,看来还是母以子贵。(图片来自网络)

胤祥自幼体弱多病,丧母,由后宫皇后抚养,其中还有四阿哥胤禛,所以十三阿哥胤祥与四阿哥胤禛比较亲近。

二月河的作品虽然是一个故事,但是对十三阿哥胤祥描写的比较详细,侠肝义胆,嫉恶如仇,是一位带兵的好材料。

二月河作品里康熙当着众人对十三阿哥胤祥说这样一句话:不要听那帮小人嚼舌根子,你的母后人品贵重。就是这么一句话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猜测,有说十三阿哥胤祥的母亲是蒙古土谢图汗的公主,可是查了各种文献,竟然不是。(图片来自影视资料)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驾崩,雍正帝即位,在这之前的九王夺嫡的过程中,十三阿哥胤祥坚决的站在雍正帝这一边,为四阿哥胤禛的登基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雍正帝执政的日子里,十三阿哥胤祥积极参与了雍正帝新政策的推行,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雍正帝的大政方针,在雍正帝最困难的时候,在朝廷的大是大非面前,胤祥立场坚定,对打击雍正帝的反对派起到了重要作用和应变能力。(图片来自影视资料)

二月河的作品中有邬思道对十三阿哥胤祥说的这样一句:大事可成,你便是大功臣一个,少不了你的“铁帽子王”,多年来看你十三爷侠肝义胆,奉劝你一句:你要拼死辞掉这个铁帽子王,十三阿哥胤祥不解的问道,为什么?

邬思道咔吧咔吧眼睛说;十三爷你想,给你加到铁帽子王,你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到了加无可加的地步你就离死不远了!十三阿哥胤祥恍然大悟,所以十三阿哥胤祥在位的时候,这个铁帽子王他一直不要,拼命的辞了!(图片来自影视资料)

资料显示,一七三零年五月四日,一代侠王离去了!雍正帝对于怡亲王十三阿哥胤祥的死非常非常难过,想到怡亲王胤祥活着的时候曾经的忠诚、能力,想到他担任的各种重要职务,谁来担当?

十三阿哥胤祥死的时候年龄四十五岁,配享太庙,上谥号“贤”字,爵位由其子继承王位,后雍正帝出于对十三阿哥胤祥的功绩的赏赐,经议政王会议为“世袭罔替”并追封为“铁帽子王”封号。(以上图片来自影视资料,网络等)

欢迎网友们一起互动、评论、批评、留言必回复!如喜欢请关注头条号《邸晓居MBA侃历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