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中,皇上同意伍次友可以把苏麻喇姑带走,而伍次友却婉拒了,为什么?
《康熙王朝》中伍次友学富五车,雅量高致,学以致用,康熙那么多侍读学士和师傅都不如他,可见伍次友才识凤毛麟角,正如他所说:若是别人,我会和他争夺你,可他是皇帝啊!
《康熙王朝》中,皇上同意伍次友可以把苏麻喇姑带走,而伍次友却婉拒了,为什么?
因为伍次友非常聪明,情商非常高,也非常爱苏麻喇姑,所以即使康熙同意,他不敢也不想带着苏麻喇姑远走高飞了。
从康熙和苏麻喇姑的感情关系说起这就要从康熙和苏麻喇姑的关系说起,其实电视剧中康熙和苏麻喇姑的关系是非常深厚的关系,康熙幼年的天花,苏麻喇姑用了一种土办法,最终救了康熙,从而她也来到了孝庄的身边,可以说苏麻喇姑是康熙的救命恩人也不为过。
还有他们从小一起长大康熙很信任苏麻喇姑并且苏麻喇姑在很多时候都会康熙有一定的帮助,因此苏麻喇姑在康熙的心中分量也是很重的。
可以说青年懵懂的康熙内心是喜欢苏麻喇姑这个大姐姐的,他想娶她,甚至都为了苏麻喇姑求了孝庄,而孝庄准许了,可苏麻喇姑却不同意,因为苏麻喇姑始终拿康熙当弟弟看待,所以她不想嫁给康熙。
尽管苏麻喇姑不想嫁给康熙,但是康熙也离不开苏麻喇姑,可以得不到她的心和身体,可是康熙也想永远把苏麻喇姑留在自己身边。
少年康熙少年苏麻喇姑偶遇才华横溢的伍次友少年康熙认识了伍次友,并且还是带着正当少年的苏麻喇姑和伍次友见面。
那个时候康熙刚刚要亲政,他很想有一番作为,并且寻找各种人才为自己服务。
而那个时候伍次友是个很有正义感的人,他忧国忧民不畏权贵,那篇《圈地乱国》直言圈地乱国之害,并且不害怕得罪鳌拜等权贵,可以说他的一番言论要苏麻喇姑十分佩服并且对他很是倾心,觉得是可以托付终身的人。
真爱未必能成美满姻缘伍次友有才华,人品又非常好,他和苏麻喇姑原本是佳配,但是他为什么没有带着苏麻喇姑远走高飞呢?
伍次友那一次和少年康熙对话,康熙说:“无论他是要人还是要物都可以说出来,有话现在就说,晚了朕可能会后悔。”
这句话很有意味,说明了康熙非常欣赏伍次友,同时也很喜欢苏麻喇姑,他甘愿为了伍次友让出他喜欢的苏麻喇姑,愿意成全他们俩。
但是伍次友是聪明人,他也从这句话中看出康熙是多么喜欢苏麻喇姑,没错,伍次友喜欢苏麻喇姑,但是天下之大,莫非王土,整个天下都是康熙的,他做为一个书生怎么敢和皇帝争女人,除非他不想活了。
所以电视剧中伍次友说的很直接,“可他是皇上,我就不敢争了。”这一句话就说的很直白了。
因此伍次友才决定放弃这段姻缘,伍次友放弃的同时,也说明了伍次友是真的喜欢苏麻喇姑。因为至少苏麻喇姑在康熙这里她可以锦衣玉食风光的度过一生,而跟自己四处漂泊十分不稳定,可以说就算自己得不到她,他也希望苏麻喇姑今后人生能活的更好,因此他选择放弃。
还有一点就是清初那个时期的政治因素,因为清朝政权是满族人所建立,而满族人是和蒙古人世代联姻,苏麻喇姑正是蒙古人,还是孝庄太后的贴身侍女。
而伍次友是汉人并且还是没有功名的书生,在身份地位上苏麻喇姑比伍次友高出很多,并且清初满汉之间是禁止通婚的,所以从政治角度看他们是没有机会的,因此伍次友也很聪明自然选择放弃了。
而且康熙同意伍次友把苏麻喇姑带走,也是有要求的,他希望伍次友能留在京城为他效命,否则伍次友也不能带走苏麻喇姑。
而伍次友向往的是自由纯真的爱情,他也不想入朝为官,他只想一生闲云野鹤传授他的理念,伍次友不愿意在自己的爱情中参有政治因素,因为这份感情是康熙赐给他的,所以伍次友拒绝了这份感情。
虽然,伍次友很喜欢苏麻喇姑,苏麻喇姑也喜欢伍次友,但是他知道他和苏麻喇姑一起他必须为康熙效力,而古代那句伴君如伴虎可以说虽然可能伍次友可以一时可能获得重用,但是未来呢?
别忘了,康熙也是深深喜欢着苏麻喇姑,伴君如伴虎,今朝伍次友能获得康熙欣赏和青睐,万一将来康熙反悔想从伍次友手中要回苏麻喇姑呢?万一将来康熙对伍次友生出杀意了呢?毕竟君心难测。
所以伍次友不能和苏麻喇姑相守相伴,伍次友只能闲云野鹤过着贫苦的游学生活。
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实苏麻喇姑对康熙的感情也产生了改变,后来孝庄也多次劝苏麻喇姑嫁给康熙,但是依旧被苏麻喇姑拒绝了,而康熙和孝庄也没有强迫她,可以说是对她非常尊重。
在苏麻喇姑去世前写过一封信,但是她最后没有寄出去而是烧掉了,其实这封信中说的是她最后还是爱上了康熙。
但是苏麻喇姑又说不出口,可能因为她在看尽人世繁华后认为最重要的人还是康熙。但是无奈康熙给不了自己想要的爱情,因此她只能拒绝并把这份感情带走了。
上面说的都是电视剧,下面说的是历史历史上的苏麻喇姑是不可能和康熙产生感情的,因为历史上的苏麻喇姑比康熙大了40多岁,按照清代年纪来看,苏麻喇姑的年纪做康熙的祖母都富裕。
而且也确实如此,苏麻喇姑在清代皇宫中是身份地位极其特殊的宫女,她是孝庄太后的陪嫁丫鬟,她一生未嫁未出皇宫,就是陪伴孝庄太后。
康熙年幼时,都是由苏麻喇姑抚养,而康熙年幼出天花时,正是苏麻喇姑对他的细心照顾才使得康熙恢复健康。
康熙即位后,孝庄太后又让苏麻喇姑做康熙启蒙老师,教他满文、蒙文和汉字等文字,因此康熙对苏麻喇姑只有像母亲一般的亲情,而没有男女之情。
从后来康熙对苏麻喇姑的态度也可以看出康熙确实是像母亲一般对待苏麻喇姑。
在孝庄太后去世后,年逾七旬的苏麻喇姑精神受到很大打击,康熙看在眼里也很着急,于是康熙把刚生下来的十二子胤裪交由苏麻喇姑抚养。
按照清代规矩,只有嫔以上的宫人才有资格抚养皇子,而苏麻喇姑的身份只是一个先太后丫鬟,可见在心目中康熙已经把她当成了母亲,就相当于为了哄老人开心,把儿子交给奶奶带一样。
苏麻喇姑确实也不负康熙所托,胤裪在苏麻喇姑的教导下,非常贤能,而且在政治上能独善其身,没有参与康熙朝诸皇子九子夺嫡之中,所以胤裪在乾隆二十八年即公元1763年去世,享年79岁,他是康熙二十多个儿子中寿命最长,得享善终的儿子之一。
苏麻喇姑在康熙四十四年即公元1705年去世,享年90余岁。苏麻喇姑去世后,康熙为她举行了风光大葬,葬礼已经远超一般宫女,康熙按嫔的等级给苏麻喇姑举行了葬礼,将她和孝庄太后葬在了一起。
而苏麻喇姑去世后,胤裪坚持不顾皇子身份要为苏麻喇姑守灵戴孝,也得到了康熙的认可,康熙认为胤裪这是至孝的表现,对胤裪很是赞赏。
这些都说明了康熙对苏麻喇姑是有着像老姐姐或者母亲那般感情,而历史上的苏麻喇姑也不可能和康熙产生什么男女之情,毕竟年龄相差太悬殊了。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康熙王朝》中,皇上同意伍次友可以把苏麻喇姑带走,而伍次友却婉拒了,为什么?
《康熙王朝》主要讲的就是康熙在位60多年的风风雨雨,大多都是男人之间的争斗,感情戏不多,不过康熙、伍次友和苏麻喇姑三个人的感情纠纷还是很精彩的,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
伍次友是一个很有正义感的书生,满腹才华又忧国忧民也不畏权贵,在《圈地乱国论》中直言圈地的危害,敢于和鳌拜等权贵斗争,淡泊名利又过得无比洒脱,可是在面对化名婉娘的苏麻喇姑的时候却洒脱不起来了,他和苏麻喇姑互相倾心,都幻想着可以携手一生一世。
总觉得他们两个人的相遇和邬思道和秋月有点像,都是才子佳人之间的互生爱慕,不过秋月就更悲惨了,一生都不为自己而活,一颗棋子没用的时候就被弃了,但是苏麻喇姑的结局却好多了,她是孝庄的贴身侍女,深得康熙信任,康熙甚至还装模作样地让伍次友可以带走苏麻喇姑:
无论你是要人,还是要物,你都可以说出来,有话现在就说,晚了...朕可能会后悔。康熙都表态了,伍次友却说了句自己一无所求,他真的是一无所求吗?那肯定不是的,他喜欢苏麻喇姑,他想要带苏麻喇姑走,但是他读书也没有读傻,看出了皇帝也喜欢苏麻喇姑。
率土之滨,莫非王土,他和皇帝去争夺一个女人?除非他自己不想活了,还有他也看出皇帝是真心喜欢苏麻喇姑,苏麻喇姑跟着皇帝锦衣玉食,要比跟着自己四处漂泊幸福得多,最好的爱就是付出和成全了,所以他放弃了。
苏麻喇姑来自科尔沁草原上一个牧民家庭,家里很穷,可是运气很好,那就是被送进科尔沁贝勒府中做了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的侍女,布木布泰也就是后来的孝庄文皇后,一生辅佐顺治、康熙两代皇帝,特别是和孙儿康熙的感情很深,是历史上一个传奇人物。
苏麻喇姑一直伴随在她身边,对孝庄也是忠心耿耿,主仆二人早已经成了亲人,苏麻喇姑的地位自然不会低。
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康熙帝出生,能干聪颖的苏麻喇姑受孝庄的指派去照顾康熙,苏麻喇姑又陪着康熙出紫禁城外避痘,“赖其训迪,手教国书”,一来二去中康熙对这个姐姐有了依赖,但是当时的苏麻喇姑只是把他当做弟弟一样看待,并没有其他感觉,她喜欢的是伍次友。
苏麻喇姑对伍次友是一见钟情,情窦初开的她喜欢这个才子,她记住了伍次友穿的鞋子是多大,给他缝制了一双新鞋子,一针一线里面可都是深情了,伍次友当然也喜欢苏麻喇姑。
可是伍次友那时候以为苏麻喇姑只是龙儿身边的侍女婉娘了,从他知道康熙的和苏麻喇姑的真实身份之后,他们两个人就不可能有结局了,他们门不当户不对,因为苏麻喇姑不是一般的侍女。孝庄太后也看不上伍次友,康熙曾经请求孝庄给伍次友和苏麻喇姑赐婚,孝庄太后立马就拒绝了,说伍次友连吴应熊都比不上,为啥比不上了?吴应熊的爹是吴三桂,伍次友就一介草民。
康熙身份暴露后,还是希望伍次友留在身边,但是伴君如伴虎,伍次友还是喜欢闲云野鹤般的日子,要和康熙告别了,康熙很感激他给自己出谋划策,就问他想要什么,要人还是要物,都可以给伍次友,苏麻喇姑也在偷听着,她多么想和伍次友在一起了,伍次友当然也想,可是还是说了句:“谢皇上隆恩,在下一无所求。”
苏麻喇姑抱怨伍次友为啥不要自己,伍次友当然想要苏麻喇姑,但是他不敢要,也不能要,康熙少年老成,有着一般人没有的心机,他也就这么说说,要是伍次友真的要,他未必会答应。
康熙对伍次友的评价很高:
此人虽是一介书生,但目光远大,雄视古今,可算是一个布衣天子啊。你要多动动脑子。康熙给了伍次友布衣天才的评价,还让明珠立马去办这件事情,自古以来,天无二日,世无二主,明珠都听出了康熙要杀伍次友,只是在苏麻喇姑的反问下,康熙又否认了,伍次友这么聪明的人,哪里还敢要苏麻喇姑了?
第一,伍次友觉得康熙所谓的要人要物都可以也许是试探自己的,不是真的愿意把苏麻喇姑嫁给自己,自己当然也得表态别无所求保命要紧了,不敢和皇帝抢女人。
第二,伍次友看出了康熙也喜欢苏麻喇姑,还是真心喜欢,觉得苏麻喇姑跟着皇帝总比跟着自己一个穷书生要强多了,他觉得自己给不了苏麻喇姑幸福,还是理智地选择放手。
第三,根本原因是他们也不可能在一起,满汉通婚,康熙同意,孝庄太后也不会同意,苏麻喇姑对孝庄这么忠心,不会违背孝庄太后的懿旨,他不想苏麻喇姑到时候因为自己为难。
伍次友和苏麻喇姑相爱却又不能相守,伍次友不得不浪迹天涯,云游讲学,于1712年病逝,孤苦一生,苏麻喇姑就好多了,她毕竟是孝庄太后和康熙信任的人了。
孝庄太后下旨要苏麻喇姑做康熙的妃子,康熙喜滋滋的,但是苏麻喇姑不乐意,她说皇帝是自己的弟弟,估计也不愿意卷入宫廷纷争吧,佟皇后与鄂贵妃的早逝让她心寒。
苏麻喇姑选择遁入空门,带发修行,要是其他女人抗旨估计就是惹来杀身之祸了,但是孝庄太后和康熙都没有为难她,还是尊重了她。
不过很戏剧的就是,苏麻喇姑后来写了一封信,说自己这辈子只深深爱过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自己的弟弟康熙,但是康熙是自己的主子她说不出口,不过写完信又烧掉了。
这件事情要怎么评价了?只能说伍次友让苏麻喇姑心动过,可是看尽人间烟火后发现自己心里最重的人还是康熙吧,只是康熙给不了她想要的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爱情,那也只能拒绝了。
《康熙王朝》中,皇上同意伍次友可以把苏麻喇姑带走,而伍次友却婉拒了,为什么?
你好,我是小崔读书说事,我来回答!
题主所问:《康熙王朝》中,皇上同意伍次友可以把苏麻喇姑带走,而伍次友却拒绝了,为什么?这是一个很复杂但有很有说头的问题,这里面牵扯到太多的人,太多的事儿,电视剧省略了很多情节。
伍次友和苏麻喇姑走不到一起原因大致有三:一、纳兰明珠这个油滑小人从中作梗;二、孝庄皇太后不同意;三、其实康熙也喜欢苏麻喇姑。以上问题,且听小崔细细道来。
一、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首先,来说说伍次友和苏麻喇姑初次相遇的故事!
先来简单介绍一下他们二人,伍次友,扬州人氏,三十岁上下,是个闻名于大江南北的才子。家世豪富,祖上曾做过几任大官,伍次友原是侯方域的学生,清室定鼎之后便从了天意,考了秀才,中了举人。只是伍老太爷心向大明,立誓不食清粟,闭门在家专注《道德经》。伍次友进京是为了应试,住在原来的仆人何桂柱开的“悦朋店”,这个店大都住着应试的举人,有一天早上,店门口倒下了一个饿倒的叫花子,何桂柱本来以为没救了,准备送到左家庄化人场,被伍次友给拦住了,并且救了这个叫花子,这个叫花子就是后来官居高位的纳兰明珠。
苏麻喇姑原是正蓝旗佐领格楞泰的女儿。她六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了。父亲要续娶,求聘于本旗旗主塞洛的侄女儿。这位姑娘不愿意做人家的后妈,托媒人告诉苏麻喇姑的父亲要想娶她,除非把苏麻喇姑送走,苏麻喇姑的父亲正在犯难的时候,适逢这年在旗下遴选秀女入宫,父亲便送了她进来。
也是机缘巧合,孝庄皇太后偶然至储秀宫,见大院中跪了一大片秀女待选,便走过来瞧,见这个一小小女童忽灵灵地闪着眼睛,煞是可爱,偏是这苏麻喇姑自从母亲去世之后,从未遇到过如此慈祥的人,便张口叫了孝庄皇太后一声“婆婆”,这一声叫,煞是清亮可爱,孝庄皇太后便告诉管事太监,这个小女孩她要了,从此苏麻喇姑便跟了孝庄太后,太后长天大日头的没事,便逗着她玩,教她识字、读书,讲“三国”故事给她听。渐长之后,还给她讲了不少前朝和本朝典章制度。这苏麻喇姑天分极高,十岁上头,诗词歌赋,诸子百家的文章就读了不少,到十四岁时,就装了满腹的学问。太后自是喜欢,便指派她去侍候顺治皇帝。顺治当了和尚之后,便又去侍候少年康熙了,这苏麻喇姑也算是康熙的启蒙老师,其他暂且不表!
有一天,伍次友和明珠上街溜达,遇到了魏东亭,这魏东亭是康熙乳母孙嬷嬷的儿子,此刻他正是康熙的伴读加侍卫,魏东亭和明珠是表兄弟关系,自此,魏东亭便和伍次友相识了,过了几天,魏东亭带着小康熙出来玩耍,来到了悦朋店,正赶上伍次友与明珠还有一个叫翠姑的女子喝酒聊天,席间言谈伍次友对国家大事的看法,深深地震动了康熙幼小的心灵,这康熙有意拜请伍次友为师。只是没有明说,之后,伍次友参加考试的时候气愤之下写了一篇文章《论圈地乱国》痛骂了鳌拜,康熙更加对其敬重了,边让索额图以哥哥的名义,请伍次友作为他的老师,这伍次友哪里肯答应,三番五次之间,边勉强同意了,只是不是以老师的名义,而是以朋友的情谊,这个时候,苏麻喇姑和伍次友相遇了。
二人初次相遇是在索额图的府上,苏麻喇姑和索额图都奉了孝庄皇太后的命令,让观察和考教这伍次友一番,这索额图先不去说他,前面讲过这苏麻从小也算读了些书在加上天资聪颖,这伍次友本来是名满江南的大才子,二人相遇便是电光火石般碰撞,在伍次友和索额图康熙等人寒暄之际,苏麻端着茶来了,索额图便说道::“婉娘,太夫人有话,你从今日起也陪龙儿读书,快来见过伍先生。”
改名婉娘的苏麻喇姑低头应了一声“是”,大大方方走过来深深福了一福,直起身来打量着伍次友。伍次友受不了她那目光的逼视,旁过脸去招呼魏东亭吃酒。那婉娘嫣然一笑,并不退下,反而进前一步道:“早就听我们太老爷和老爷说过,伍先生才高八斗,名满大江南北——奴婢听人家说了几个对子,想请教先生该怎么对。
伍次友万不料她竟讲出这样一番话,不禁愕然,将箸放在桌上,笑道:“不敢谬承夸奖,请讲。”
“孟浪了,”婉娘笑道,“先是五位古女子,请对以男子姓名。”见伍次友微笑着点头,婉娘脱口而出:“小青!”
“太白。”伍次友不假思索,应口而答。
“莫愁!”
“无咎。”
“漂母!”
“灌夫。”
“文君!”
“武子。”
“西施!”
“好!——东野!”
众人不及思量,伍次友已信口对出,无不叹服他的才思敏捷。众人正发愣间,婉娘口风一转,又道:“王瓜!”
伍次友不禁一怔,忙问:“这是哪位女子?”婉娘笑道:“五位女子已完,现说王瓜,对什么好?”
“这个却难。”伍次友低头寻思片刻,迟疑道,“对是有的,只怕不恭了——用‘后稷’可好?”众人拍手喝彩。笑声刚落,婉娘忽朗声吟道:“清水青,水青清,江河行地,清清青水,水青清清。”
满座的人全被这副对子难住,都蹙着眉头苦思下联。伍次友暗吃一惊,心里道:“好厉害!”立起身来,在席外踱了两步,几次张口欲言又止。此时日影西斜,堂前绿阴斑驳,静得一丝声音也没得。
良久,他眉头一展,仰首朗声对道:“明日月,日月明,日月经天,明明日月,日月明明。——如何?”
众人哄然叫妙,难得的“清”字乃国号,下联为“明”国号相对,不仅切了文题,且“清明”又暗寓颂圣的意旨。之后苏麻喇姑又出了了好些对子,可把个伍次友弄了个紧张还在全答出来了,最后苏麻喇姑问:“先生学富五车,名不虚传!敢问您最喜爱古圣先贤的哪一句话?”
伍次友心想,如不开一个小小玩笑,怕她仍要纠缠,于是笑道:“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一句话惹得哄堂大笑。索额图控制不住一口烟呛了肺,大声咳嗽着笑。康熙俯身捂着肚子几乎笑岔了气。魏东亭手扶椅背弓着腰蹲在地上笑。苏麻喇姑涨红了脸,说声“佩服”,转身退了下去。伍次友被她考出一身汗来。
索额图原本有些拘谨,被这突如其来的喜剧一冲,觉得心思开阔了许多,忙向伍次友笑道:“此婢略通文墨,太夫人十分钟爱,宠得她没一点规矩,倒叫先生见笑了。”伍次友望着苏麻喇姑的背影笑着摇头道:“家学渊深,佩服得紧,哪里敢有见笑之意。”见桌上设有文房四宝,禁不住意兴大发,上前援笔在手,饱蘸浓墨大书一联:霞乃云魄魂,蜂是花精神!这副对联影响着苏麻喇姑的一生,这便是二人初次相遇的情景!
二、油滑小人纳兰明珠从中作梗导致二位有情人难成眷属
话说这康熙扳倒鳌拜之后,人人喜笑颜开,这其中最喜的人便是这明珠,他从一个叫花子摇身一变成了一等侍卫朝中重臣,可这些明珠犹不满足,他怕康熙重用伍次友自己的升迁之路受到影响,便决定从中破坏,而忘了伍次友的救命之恩。
扳倒鳌拜期间,索额图的正配之妻亡故,这明珠便蹿着索额图娶了苏麻喇姑,这索额图知道,经过这么久的接触,伍次友和苏麻喇姑是一对啊,你这什么意思,明珠就接着忽悠,他们俩一个满人一个汉人,是不能够通婚的,你让你家老太君去求孝庄皇太后,她必定同意。索额图听了,想了想很有道理,便去让他母亲找孝庄提亲了,没想到这孝庄皇太后还真的同意了,这索额图可激动了,双喜临门啊,女儿被选为康熙的皇后,他自己又能娶康熙和孝庄都颇为看重的苏麻,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啊,岂不知,正好中了明珠的奸计,差点儿倒霉,明珠这小人一个点子就破坏了很多人的好事。
三、孝庄皇太后不同意苏麻喇姑嫁给伍次友
索家提完亲后,孝庄就找到苏麻喇姑摊牌,正好康熙也在。只听孝庄皇太后说道:“论理,你也老大不小的了,打六岁上这么高就跟我,后来跟你主子,侍候了这些年,和一个公主也不差什么!若是指一个包衣家的人,似乎也太委屈了你;指一个虾(侍卫),又怕得熬炼几年才得出头;如今倒有个称心的——”说到这里便停住不语,细盯着苏麻喇姑。
康熙早听到话风有些不对,见苏麻喇姑也是满脸的不自在,便趁空儿抢先笑道:“祖母见地极是!婉娘的事我也替她想过,须得寻一个文才好的方般配得来。留神这几年,竟是伍先生就好!”
太皇太后起先还满面笑容地听,到后来竟自敛了笑容,缓缓道:“伍先生自也是好,我也不是没想过。但是他是汉人,咱们满人里头有多少女人,都拿去配了汉人,那还成什么体统?”苏麻喇姑听到这里,已知无望,横了心,呆呆地望着太皇太后不语。
“曼姑和别的人不同,下不为例也罢了。”康熙仍不甘心赔笑道,“平西王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还不是做了额驸?”
“那不成,也不能这样比!”太皇太后道,“时候儿不一样,分寸也就不一样。——再说,我已答应了索额图母亲了。皇帝难道还叫我改口吗?”
康熙深恨自己没有早些把这件事禀知太皇太后,此时悔之莫及。方欲再说,只听苏麻喇姑“咕咚”一声跪了下去,两眼直瞪瞪地望着太皇太后道:“奴才自幼儿进宫服侍您老人家,从未违命,今日此事,奴才倒要斗胆驳回老佛爷了!”说着,两行热泪无声地簌簌而落。
“你起来!”太皇太后见她容颜惨淡,声音异常凄楚,不禁动了恻隐之心,“有话尽管讲么。——我们这也是为你好!”
“奴才正要这样说。”苏麻喇姑泣道,“老佛爷和万岁爷待奴才实实恩重于山!奴才一个女子又有什么回报的?什么伍先生,什么索大人,奴才通统不!情愿回去服侍老佛爷一辈子!”
“你这蹄子要作死了!”太皇太后断喝一声。养心殿内外人等见她发怒,吓得大气儿也不敢出。半晌,又听太皇太后叹道:“傻孩子,女人哪有个不嫁人的!难道做姑子不成?”
一语提醒了苏麻喇姑,忙道:“就是做姑子也没什么不好!老佛爷最信仰我佛,曾发愿度剃一个出家人,奴才难道不合适?老佛爷常说一人得道,七祖升天!就是老佛爷百年之后做了菩萨,身边也得有一个龙女服侍么!”
“我也乏了,”太皇太后被堵得无言可对,半晌说道,“这事就这么定了吧。回头皇帝叫人给她预备一下。这是一辈子的事,马虎了我是不依的!”说着竟起驾去了。
四、康熙其实自己也很喜欢苏麻喇姑
孝庄皇太后走后,康熙很气愤,愈想愈是生气。在深悔自己的同时,又迁怒于索额图:伍先生和婉娘情意相投,这你也是知道的。你三四个小妾,续一个断弦就敢如此胡搅。朕就偏不能叫你如意!于是,便找来了熊赐履,让熊赐履告诉索额图,就说朕已决意纳苏麻喇姑为妃,叫他早些自寻太皇太后辞婚,休生妄想!
其实在这之前,康熙就对苏麻喇姑表露过心迹,但被苏麻给婉拒了,话说有一天康熙在批奏章,想要喝茶,正准备叫苏麻喇姑,忽然抬眼一瞧:只见苏麻喇姑上身穿着太后赐的杏黄坎肩,下身着荷绿色长裙,在微红的宫灯下显得格外风姿绰约,神态俊逸,手里摆弄着素红纱绢默默沉思,俨然一枝临风芍药,不禁看呆了。他第一次想到,这个平日冷峻泼辣的女郎,有时竟也如此温柔可人:“我富有四海,贵为天子,为什么不可以……”想到这里,康熙觉得心跳气喘,又轻声叫道:“苏麻喇姑……”
苏麻喇姑心道:你想什么我能不知道,哼!边想边问,康熙是不是要喝茶,康熙此刻哪里能顾得上这些,只见他热烈地注视着她,说道:“阿苏,你坐这儿。”那灼热的目光,任何人都会明白它的意义。苏麻喇姑顿时慌得心怦怦直跳,低头说道:“奴才不敢……”康熙一把拉过她的纤手,轻轻抚摩着道:“这里没人,你只管坐下。”苏麻喇姑既不能嗔又不能躲,张皇地四面看看,宫女们早已躲得远远的了,只好红着脸挨着康熙身子坐下了。
好一阵两人都没说话,只听殿外的雨刷刷地下,铁马在风中叮当作响。康熙拉着她的手坐起身来,轻声问道:“阿苏,你在想什么?”苏麻喇姑这时已镇定了许多,略顿了一下答道:“奴才在想一首诗。”“哦?”康熙坐直了身子,“你倒吟给朕听。”苏麻喇姑略一沉思,低声吟道:
去去复去去,凄恻门前路。
行行复行行,辗转犹含情。
含情一回首,比我窗前柳。
柳北是高楼,珠帘半上钩。
昨为楼上女,帘下调鹦鹉。
今为墙外人,红泪沾罗巾。
墙外与楼上,相去无十丈。
云在咫尺间,如隔千重山!
悲哉两泪绝,从此终天别……
别鹤空徘徊,谁念鸣声哀?
徘徊日欲晚,决意投身返。
手裂湘裙裾,泣寄稿砧书。
可怜帛一尺,字字血痕赤。
一字一酸吟,旧爱牵人心。
愿作萝藤枝,攀树死不休。
死亦无别语,愿葬君家土。
倘化断肠花,犹得生君家!
康熙原是满腔的爱恋情思,竟被这首诗洗得一干二净。他也知道自己失态了,从此便没有提。此刻,所有的喜事被索额图这么一搅和,大家都没个好心情,康熙心想:苏麻喇姑给不了伍次友,更不给索额图,朕便自要了,又有什么不好?等他去了苏麻喇姑住的地方,惊呆了,原来这苏麻喇姑已经剪去一头青丝。
她沐浴方出,赤条条一丝不挂地正在换一身缁衣!康熙道:“你……”,“我……”苏麻喇姑此时见他进来,并无羞臊之色,一边徐徐着衣,一边惨然笑道:“奴才自今已是方外之人,何惧之有!”“曼姑,婉娘!”康熙痛叫一声,“你不能这样,做朕的妃子不好么?朕也……也是喜欢你的!”
苏麻喇姑穿好释装,眼睛呆望着墙上的条幅:“霞乃云魂魄,蜂是花精神”——这还是当年在索府苏麻喇姑以婢女身份出来考较伍次友后,伍次友赠写的对联。如今事过境迁,真正只留下魂魄精神而已。想想人生有何意趣?苏麻喇姑见康熙伤心,背过脸去一字一句地说道:“奴才前生有罪,本世又复造下重孽,愿长伴于青灯古佛之前,祈祷主子和一切人平安,了此余生,以修来世。——求主子得便将这个话传给那个痴情人吧!”康熙见她如此,知道劝也无益,拭泪道:“婉娘出世之志已坚,朕便成全你。我这就去见老佛爷,你就在宫中修行吧!”
伍次友知道这消息后也很伤心,经过一番波折后也出家为僧了,此处暂且不表。
结语:伍次友和苏麻喇姑两人的感情注定是要以悲剧结束的,明珠作梗、孝庄不同意、康熙也想娶苏麻,除了这些还有门不当户不对,其实,伍次友就算娶了苏麻喇姑也不一定能幸福,伍次友比较书生意气,用苏麻的话来说是个呆子,在官场上玩不开,迟早会被明珠等人玩死,他娶了苏麻会种下祸根,说不定哪天康熙不高兴了,就会找理由办了他,朕的女人你都敢抢,这不是找打么!
需要说明的是,小崔以上所写都是说的电视剧和小说中的事,与历史真实事件无关,请看清楚再评论,小崔拙见,欢迎关注点评,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康熙王朝》中,皇上同意伍次友可以把苏麻喇姑带走,而伍次友却婉拒了,为什么?
与其说康熙同意伍次友把苏麻喇姑带走,倒不如说康熙是在试探苏麻喇姑对自己爱,也是在试探伍次友为人处世的眼光和政治谋略,如果伍次友真的开口向康熙要走苏麻喇姑,他们的结局真的会像伍次友说的那样不得善终吗?
为什么说康熙是在试探伍次友的为人处世的眼光和谋略呢?
在康熙招伍次友进宫的那一刻起康熙的试探计划已然开始。“无论你是要人,还是要物,你都可以说出来,有话现在就说,晚了...朕可能会后悔”康熙先是以礼相待,而且通过前几次以龙儿的身份和伍次友盘膝坐谈,以茶代酒的高谈阔论,说尽天下事,谈尽人生路。
从明朝到清朝,从皇帝到大臣,从官吏到平民百姓,康熙帝无不赞同伍次友的观点,在这一点上他们两个可以说是不谋而合,康熙更为敬重的是伍次友竟然放着功名不要,反而写下一篇宏文-论圈地乱国,不畏权贵,公然弹劾朝廷元勋鳌拜,“论文”令人深思。
伍次友说康熙:知人,知面,却不一定不知心,知礼,知事,却不一定知史,历史上凡是臣强主弱的时候,就一定会有祸乱发生,臣越强,主越弱,祸乱就来的越早越大。也正是伍次友的论圈地乱国激发了康熙不得不除鳌拜而后快的坚定信念,为除鳌拜送上的虽然是一纸文书,却可抵得上天降数十万大军。
明朝气数已尽,大清如日中升,改朝换代,消除战争,乃是百姓幸事,只有那些遗老遗少才痛不欲生。这一点体现了伍次友的政治谋略过人。
伍次友不能爱美人,情愿“不爱江山”,准确的说应该是为了女人放弃权贵。但是康熙此次试探的最主要的是在私而不是在公,康熙更想知道伍次友是否会为了自己喜欢的女人而对大清和自己不忠。
无论皇上多么礼贤下士,我仍然觉得天威当头,仿佛芒刺在身,块石在喉,再也不能像从前那样快意人生了。我本布衣,不愿进皇宫高堂,还请皇上放我重归江湖,我愿在民间开学讲道,为皇上教化人心。
伍次友的一番话让康熙“爱莫能助”,虽求贤若渴,但康熙懂得凡是强求不得,尤其是人心。
伍次友和苏麻因一双鞋而“私定终身,两情相悦”,可惜有情人终没能成眷属。“你为什么不向皇上要我,你说啊,为什么不要我?”伍次友虽然没有纳兰明珠那么“擅长官场”,没能识出龙儿就是皇上,但是他却看出了康熙的心思,更重要的是这个喜欢苏麻的男人竟然摇身一变成为了至高不上的皇上,自己只是一介布衣,又有何能力能和皇帝挣女人呢?
其实最重要的一点是伍次友读懂了康熙的本意,如若是钱财官位康熙一口便可答应,而且康熙也答应让其出任吏部侍郎,官居三品,并且赐其为太子少保,上书房帝师。
晚了...朕可能会后悔但是这些都不是伍次友想要的东西,他想要的恰恰是康熙最不想给,也不愿意给的女人-苏麻。
康熙虽然看出伍次友对苏麻有情,而苏麻对伍次友也是有意,但是偏偏这个女人也是康熙最在乎的一个女人,自古以来皇帝都是爱江山更爱美人,何况这个女人还是和自己青梅竹马,朝夕相处。
正如伍次友临别时对苏麻所说的一样,皇上也是人,也会恩仇必报,如果说当时伍次友开口要走了苏麻,康熙当时也会同意,因为君无戏言,但是事后他们的日子也会像伍次友所说的那样即使康熙现在放过他们,将来也是不得安宁。
自古唯有杀父之仇和夺妻之恨不能忍,更何况是皇上看中的女人呢?
我是追溯历史传奇,一家汽车公司的失效分析师,喜欢的朋友欢迎关注吐槽。
有关汽车,日语,英语,自考等方面的知识也可以互相交流,感谢您的阅读。
文/追溯历史传奇(原创)
《康熙王朝》中,皇上同意伍次友可以把苏麻喇姑带走,而伍次友却婉拒了,为什么?
伍次友多聪明的人呀,我们都看出来皇上喜欢苏麻喇姑,他能不知道啊。皇上心头正气这苏麻喇姑一心只喜这伍次友,皇上是谁呀,你跟他抢老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带着皇上心中所爱你能到哪安家?伍次友他是喜欢苏麻喇姑的,既然喜欢他就不会带着她过这提心吊胆的日子,哪天皇上一后悔,给你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这家他也保不住哇。所以忍一时之心痛保一世之安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