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电视剧《雍正王朝》比《康熙王朝》好很多,到底好在哪几个方面?
《康熙王朝》应该算是群众喜闻乐见的神剧,适合喜欢看精彩,看热闹的普罗大众,而《雍正王朝》针对的观众群体的素质更高,内涵更深。
《康熙王朝》的硬伤:
1、太皇太后每次出场都大声喊着自己死后的谥号。
2、容妃到底有什么错,被打入冷宫还刷马桶。假若是失宠了,死后又风光大葬,追封皇后。处死那些身边的小太监,就能够堵住大家的眼睛吗?
3、清代非宗室是不能封王的,虚构的魏东亭被挤兑好多年后,封个亲王。到底是对这个人信任,还是不信任。很多类似的事情,让屏幕中的康熙变得歇斯底里。
4、孝庄是谥号,但整部剧毫不避讳地称呼她她为孝庄太后。
5、苏麻喇姑比康熙大42岁,《康熙王朝》竟然是青梅竹马,这也扯了。
6、康熙千叟宴,索额图,明珠竟然都活着,郑经居然自杀,蓝齐儿竟然嫁给了噶尔丹…
7、最让人无语的是台词,你看看都是什么鬼?“宝日啊,你强暴了朕。”
“我是孝庄太后!”…
《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的作者,二月河给《雍正王朝》打80分,对《康熙王朝》“我没有参加意见,我无话可说!”
要说娱乐价值《康熙王朝》更高,这是一部给千古一帝康熙歌功颂德的YY神剧。要说艺术价值《雍正王朝》更高,他让人动起脑经,去体验封建帝国最顶层的智慧较量和生死博弈。
《康熙王朝》编剧有点走偏的感觉,把重点锁定在康熙爷身上,拍成了《康熙传》,没有把王朝作为主线。
《康熙王朝》凸现大气磅礴,恢宏壮阔的是康熙一个人的自传,童年继位,少年擒鳌拜,青年收台湾,中年平三藩,亲征噶尔丹。
时间跨度大,历史事件杂,虽然以时间为轴线,但给人的感觉是大而全,缺乏精,细。
《雍正王朝》只选择了两件大事为主线:九王夺嫡,雍正继位力推改革,励精图治的故事。逻辑严密,剧情紧凑,值得推敲,耐人寻味。
正如网友评价的:学生时代看《康熙王朝》,觉得很爽,很带劲;工作了就只看《雍正王朝》,仔细品味,希望在职场和生活中有所帮助。
《雍正王朝》是一部严肃的历史剧,和《大明王朝1566》《走向共和》一样是属于历史正剧。
这种题材的剧本是一批有担当的文人借电视剧向公众碾压式的灌输历史观和价值观,思想性有余,娱乐性不足。
而《康熙王朝》则走向另外一个极端,陈道明饰演的康熙,就是个人秀场。是典型的爽文主角,他时时开启上帝视角。每个女人只要看到康熙就是“一见康熙误终身”皇后,容妃,苏麻喇姑,宝日龙梅,慧妃等。
和现在的网文的男频一样,突入个人,反倒把陈道明的演技浮夸化了,看着看着总觉得是不是过头了。斯琴高娃老师的孝庄由于台词等原因,让人很出戏。
反倒是《康熙王朝》的配角有不少出彩的饰演明珠的,索额图,姚启圣只有几集,都塑造的很丰满。
《康熙王朝》时不时就有穿越感,超越时代的台词:朕早就看穿一切。
你强暴了朕。
来世再与朕为敌。
朕的心都要碎了…
《雍正王朝》聚集了两大帝王专业户,焦晃和唐国强。但他们的主角光环却不强,二月河在编剧时极力塑造了帝王的无奈和无力,他们的个人魅力被削弱,时常深陷泥潭,这样更接地气。
康熙在处理九王夺嫡时的无力感,
“无奈所琢非玉,难成大器。”
“有罪的,无罪的,天知道”
“复了胤礽的太子名位吧”
“还是良心黑了。”
“虽至公也不公,虽无私也有私。”
“明说了吧,你们谁想当这个皇帝。”
…
地方贪腐导致国库被掏空,拥有百官行述这件大杀器却不得不烧毁,重亲情而引发九子夺嫡事件,还有科举舞弊,摊丁入亩,重组军机等事件,处处盘根错节,件件环环相扣,和无脑打怪升级的电视剧完全不同。
年羹尧的飞扬跋扈,隆科多的临时反水,一根筋田文镜,匪气十足李卫,敬而远之邬思道…这一个个就好像身边人。
《雍正王朝》更像一部职场厚黑学,你无论身处何地,都有一种“人在朝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总之用一句话来总结,《康熙王朝》好看,爽文!《雍正王朝》耐看,有味!
都说电视剧《雍正王朝》比《康熙王朝》好很多,到底好在哪几个方面?
《康熙王朝》与《雍正王朝》都是在国内比较有影响力的以清朝历史为主要题材的电视剧,相比之下,两剧在史实考证,编剧导演,演员表演上各有千秋,但是综合算下来,各有各的特色,针对的是不同的观众群体。《康熙王朝》应该算是群众喜闻乐见的神剧,适合喜欢看精彩,看热闹的普罗大众,而《雍正王朝》针对的观众群体的素质更高,内涵更深。
首先,史实上,两部剧都有一些细节错误,但是很明显,康熙王朝戏说的成分更重,史实硬伤很明显,比如说,孝庄是谥号,但是整部剧中无数次毫不避讳地称呼孝庄太后,孝庄太后去世前,葛尔丹就被灭了,苏麻喇姑比康熙大42岁,剧中却和他青梅竹马。康熙60岁举行千叟宴时,明珠、索额图居然都还在世,郑经居然自杀,蓝齐儿居然嫁给了葛尔丹,宝日龙梅,魏东亭,周培公的一些事迹为虚构并且被无限夸大。
《雍正王朝》当然也有错误,比如说弘历的年龄,李卫的出生,隆科多和佟国维的关系,胤禩的爵位,魏东亭、邬思道、乔引娣的被杜撰和被夸大。
其次,两剧的官服补子,顶戴花翎都有一些问题。但是不是太明显,不是专业人士不太容易分辨。
在编剧上,《康熙王朝》力求恢弘壮阔,磅礴大气,而关于康熙皇帝一生经历年少继位,除鳌拜,削藩,平三藩,收台湾,灭葛尔丹等诸多重大历史事件,一生时间跨度大,历史故事多,所以整部剧要在有限的时间之内一一陈述,逻辑严密程度略显不足,相比之下《雍正王朝》重点就围绕在康熙晚年九子夺嫡,雍正继位力推改革两件事上。再加上雍正皇帝在位时间极短,所以时间跨度小。给编剧更多发挥的机会,让剧情逻辑更加严密,其中人物关系,事件因果,权谋权术值得反复推敲,咀嚼品味。
在演员表演上,《康熙王朝》不如《雍正王朝》。《康熙王朝》的主要演员为陈道明,斯琴高娃,然而这两位演员表演基本靠吼,给人一种神经兮兮,用力过度的感觉,与从小接受良好教育,温文尔雅又雄才大略的康熙帝以及历经磨难,处乱不惊的孝庄太后相差甚远,看着看着就让人出剧。反而,作为配角,饰演明珠的高蓝村,姚启盛的苏廷石倒是表现出色。而其他演员,都非常刻板印象化,第一次看觉得很刺激,然而多看几次就觉得很做作。《雍正王朝》的表演,则算是集体演技大爆发,焦晃的康熙、唐国强的雍正,杜雨露的张廷玉,杜志国的年羹尧,王绘春的八爷,王辉的十三爷、王定保的邬先生,赵毅的李卫......小到一个唱小曲的太监,每一个演员的发挥都是恰到好处,把人物演得无比传神。
《康熙王朝》里面所有的演员都是为了突出康熙的帅,霸气,而陈道明也只是本色出演,带有很多自己的个人风格。而《雍正王朝》里所有的演员都是努力掩盖个人风格,为人物服务,尤其是焦晃,把父亲的仁慈,把雄才大略了一生,晚年自信十足,不怒自威的康熙刻画得入木三分。
要说娱乐价值《康熙王朝》更高,这是一部给千古一帝康熙歌功颂德的YY神剧。要说艺术价值《雍正王朝》更高,他让人动起脑经,去体验封建帝国最顶层的智慧较量和生死博弈。
都说电视剧《雍正王朝》比《康熙王朝》好很多,到底好在哪几个方面?
当年在两部剧播出后,有人曾让原著作者二月河给打过分!
当时两部剧都非常火爆,豆瓣评分都达到了9.2分,甚至《康熙王朝》的收视率一度超过了《雍正王朝》,可谓风头无两,可在二月河眼里,两部剧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
当年二月河参与了《雍正王朝》的剧本创作,他给这部剧打了80分,可是提到《康熙王朝》,他只给了四个字的评价:无话可说。
可见在二月河眼里,《康熙王朝》并未体现出自己创作的初衷,那就是“用盛世下的腐朽撕开清王朝的虚荣假面”!
看过《雍正王朝》的人,都能深深体会到那种不同于其他剧的帝王无力感,雍正不仅没有主角光环,甚至和普通人一样,沦陷在泥潭里无法脱身,身边人是忠是奸难以分辨,看这部剧就像阅读一本晦涩的职场厚黑学,你无论代入哪个角色,都会产生一种“人在朝廷,身不由己”的感觉。
而且关于各种历史政治事件都演绎的非常精彩,完全可以当成职场宝典来学习!
而《康熙王朝》则走上了另一条路,这部剧成了陈道明的个人秀,无限拔高了皇帝的能力,有了很多戏说的成分,而且很多台词不仅不严谨,还颇为大胆,比如“朕早已看穿了一切”,“你强暴了朕”“朕的心都要碎了”“我孝庄”,听着不禁让人感觉很低级!
不仅如此,剧中所有的女人还都对康熙一见钟情,康熙也成了霸道总裁的爽文主角,无论任何事,都能开上帝视角,化险为夷,因此从严肃历史的角度看,《康熙王朝》有些儿戏!
所以《雍正王朝》完全可以称之为历史正剧,
而《康熙王朝》本质上只不过是披着历史剧外衣的大男主偶像剧,和《甄嬛传》《延禧攻略》相差无几!
当然这两种不同风格的剧都有各自喜欢的观众群,我们也没必要分出个高低,看着爽就完了!
都说电视剧《雍正王朝》比《康熙王朝》好很多,到底好在哪几个方面?
陈道明演得很“话剧 ”,台词很“铿锵 ”,艺术功底也很“了得 ”。如果没有和(雍正王朝)作比较,也看不出(康熙王朝)有什么毛病,反正花团锦簇气宇轩昂的很热闹。可唐国强的“雍正”就与众不同了,平和、平常、多病多疑、孤臣孤王孤家寡人,一条帝王路血腥艰难又曲折。雍正就此正了名。雍正不是戏说。雍正比康熙有深度不是陈道明不如唐国强。而是唐国强更像雍正而已。你说呢?!
都说电视剧《雍正王朝》比《康熙王朝》好很多,到底好在哪几个方面?
笔者也同意《雍正王朝》比《康熙王朝》好太多。
笔者以为抛开演员的功力和导演的设计这些因素,《雍正王朝》比《康熙王朝》好的地方,突出表现在对当时满清统治下的社会现实的反映和揭露。而相比之下,《康熙王朝》更像是一部权斗剧。
《雍正王朝》一开始,黄河发大水,数百万灾民流离失所,而朝廷的国库居然只有50万两银子,连赈灾都做不到。康熙盛世下的财政危机和天灾人祸扑面而来。随后,随着剧情的展开,土地兼并、政治腐败,朝廷官员从太子以下各自結党营私、盘根错节,科举出生的所谓清流一副精致利己主义,买官卖官,宰白鹅,百官行述,八旗子弟游手好闲嚼舌根,这一幕幕都纷纷呈现在观众的眼中,越多情节让人大开眼界,却又是那样的真实。
就连剧中的人物,没有一个不是在痛苦和纠结中挣扎。康熙皇帝一生文治武功,明知道国家已经被掏空,却塌不下脸来刷新吏治。雍正处心积虑夺嫡成功,却面对的是一个处处跑风漏雨的烂摊子,生生把自己累死。老八胤禩无原则地邀买人心,看起来人多势众,却没有得到几个死命报恩的铁杆,总是功亏一篑。年羹尧才高功大,却贪婪任性,自然也下场凄惨。十三爷任侠仗义,多遭苦难,英年早逝。在这部剧中这样的人很多,也都让人信服。
反观《康熙王朝》剧中的人物,则过于脸谱化。忠奸明确,路线斗争明确,除了一个周培公和容妃,基本上都是善恶到头终有报。而康熙皇帝却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笔者以为《雍正王朝》更接近读者和观众的心理,也更容易被接受。
都说电视剧《雍正王朝》比《康熙王朝》好很多,到底好在哪几个方面?
两部电视剧都看了不下20遍,尤其是《雍正王朝》,吃饭、上厕所、等人的时候都会看上一看,哪怕只有几分钟时间。
虽然都看了不下20遍,但看剧时的年龄是不一样的:
《康熙王朝》几乎都是在中学、大学时看的;
《雍正王朝》几乎都是在进入职场后看的。
在看剧的年龄上,这两部剧的区别就已经展现出来了。
《康熙王朝》剧情更热闹,场面更恢宏,服饰更精美,演员无论男女,普遍颜值更高。我感觉,虽然有勾心斗角,权谋诡变,但它更像是一部拍给男人看的偶像剧,就是康熙大帝的个人成长历程。
《雍正王朝》每个镜头、每句台词,甚至每个眼神都充满深刻内涵,回味无穷。
比如刚开始的第一个镜头,空缺的龙椅,代表了康熙对继位人的犹豫;
然后,康熙背对空置的龙椅,看着柱子上的牌匾:无轻民事惟难,此刻他一定在想:哪个皇子能够无轻民事!
接下来,九个皇子并排站在朝堂上,寓意九子夺嫡,四阿哥此时在户部清查账款和存银,并不在现场,但导演安排了一个人代替四阿哥,就为了九子夺嫡寓意的呈现。
再说服装,只有跟康熙一样穿黑色朝服的才是代表正统,四阿哥、十三阿哥、张廷玉,自始至终都是黑色朝服,隆科多前面是黑色,后面八王议政的时候就变成蓝色了。等等这些细节,如果不看数遍以上,谁能发现?
另外
两部剧的历史和社会意义也不一样。
《康熙王朝》没有特别的意义,就是一部成功的普通清朝古装电视剧;
《雍正王朝》讲述的几个故事,除了夺嫡以外,都是围绕国家改革,除弊布新。符合电视剧播出时国内的改革大环境。剧情开始是黄河泛滥,四阿哥和十三阿哥江南筹款赈灾时的举步维艰,和大小官员的掣肘;再是追缴国库欠款,堂堂大清,天朝上国,国库存银竟然被官员们借光了,吏治不清,腐败严重,等等,这些都是给雍正后期的改革做铺垫。
再说夺嫡,虽然跟改革没有直接关系,但也间接展示了一个真正想为国家、为百姓做事的人,有多难!
我们都以为皇帝至高无上,谁敢不从,但雍正登基后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政策,困难重重,几个得力干将,十三爷、李卫、田文静,包括雍正自己,哪个不是累到不成人形?谁又能理解呢?雍正酒后向乔引娣的倾诉,看哭多少人,听了他的倾诉,谁不心疼?
但,一个勤勤恳恳,挽大厦与将倾的皇帝驾崩后,他的政策全部被儿子推翻,多么无奈和心酸。
至于各位演员的演技和剧中出现的错误,很多回答都涉及到了,不再赘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