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袭人和宝玉发生了关系,黛玉不嫉妒反恭喜,为什么却嫉妒宝钗呢?

袭人是通房,属于妾室。薛宝钗则是薛家嫡女,不可能做妾,林黛玉喜欢宝玉,怎么会让宝玉娶她以外的女子为妻呢。

《红楼梦》第31回,黛玉到怡红院时,恰逢袭人哭求宝玉莫放晴雯出去。黛玉便“一面说,一面拍袭人的肩,笑道”:

“好嫂子,你告诉我。必定是你两个拌了嘴了。告诉妹妹,替你们劝和劝。”

袭人比黛玉大,是个丫鬟,按理说黛玉称呼袭人“姐姐”比较合适,但这里竟然称其为嫂子,显然是认为将来袭人必定嫁给宝玉做姨娘。

再一个,这种称呼本身也算是一种认可。

如此看来,黛玉对宝袭发生关系确实是“不嫉妒反恭喜”。

其实我理解为,一是因为袭人是丫鬟她只能是姨娘,古代人思维认为男人有妾是很正常的,而且古代妾说起来其实是高等仆人,但正妻只有一个。二是因为袭人本来就是放宝玉屋里的通房丫头,是本来就是给宝玉的人。

但是黛玉其实有时候还是吃醋的,虽然不像对宝钗的态度。

袭人,姓花,金陵十二钗又副册第二位,宝玉房里四个大丫鬟之首。

袭人原名珍珠,从小因家贫被父母卖入贾府为婢,原是跟着贾母,起先服侍史湘云几年,贾母见袭人心地纯良,恪尽职守,便命她服侍宝玉。成为贾宝玉的首席丫鬟。曾与贾宝玉“偷试云雨情”,最终嫁给“蒋玉菡”。

袭人是被王夫人内定的通房丫头。而宝钗却是可以当正房的。古代跟现在一样,都是一夫一妻制,但是古代可以纳妾。这妾的地位跟妻子的地位是没法比的。而妾大多数都是丫头或者贫民百姓家的女子。而且妾生的儿子都叫庶出,正房生的叫嫡出。

三国时期的袁术袁绍,袁术是嫡出,袁绍是庶出,袁术继承祖宗的爵位,是打心底里瞧不起庶出的哥哥,虽然袁绍比袁术强百倍。

比如袁世凯当了皇帝,他的生母过世,袁世凯专程派了专使,要求袁家将其母合葬,袁家宗室决定不同意,原因就是袁世凯是庶出,她母亲是小妾,没法合葬,袁世凯更没资格指手画脚袁家家事。

袭人永远不可能成为太太!薛宝钗就不一样了,她家境年龄秉性…样样都不输林黛玉!最要命的是,人家有妈,还姨表关系!古代婚姻都由父母定,母亲在中间是重要角色!…知道谁有威胁,黛玉和宝钗是竞争的关系,都想争正妻。

你觉得两个竞争总经理的人,会恨当组长的那个人吗?

《红楼梦》袭人和宝玉发生了关系,黛玉不嫉妒反恭喜,为什么却嫉妒宝钗呢?

‘袭人原是贾母的丫头,心地善良,恪尽职责。贾母便派她到宝玉房里侍候宝玉,作了宝玉的通房丫头。

1.在封建社会,贵族子弟都有一两个丫头侍候,这成了规定。丫头不单是侍候少爷的饮食起居日常生活,还要侍寝,陪少爷睡觉,解决少爷的生理需要。袭人就是贾宝玉的婚前通房丫头,与宝玉发两性关系,是无可非议的。

2.黛玉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封建礼教的影响,对男人有丫环侍候,男人‘有三妻四妾他不觉奇怪,他父亲就是有妾之人。他深爱的宝玉与袭人有云雨行为,他能客忍,不计较,不嫉妒,反而高兴。因为袭人照顾了他所爱的人。做了他不能为宝玉做的许多事,所以黛玉不生气,反而叫袭人“嫂子”。

3. 袭人是一个丫头,地位卑贱,只能是一个侍候人的料。不管他用什么方法,什么手段,竭尽爬结之能事,也‘还是一个通房Y头,再往上爬最高也就是一个小妾,始终成不了"宝二奶奶",影响不了黛玉和宝玉的关系,威胁不到黛玉将來“宝二奶奶"的位置。所以黛玉对宝玉与袭人发生关系并不反感,也不嫉妒。

4.林黛玉最嫉妒与憎恨的是薜宝钗。黛玉和宝玉是青梅竹马,情趣相投,都反对读四书五经,反对升官发财的仕途经济。他们爱得死去活来,难分难舍。而薛宝钗是半路杀出的程咬金。他到贾府后,就明里喑里向贾宝玉表示爱意,如宝玉挨打他去送药,宝玉在怡红院睡觉时,他坐在旁边绣花等。妄图横刀夺爱,从黛玉身边抢走宝玉。宝钗直接威胁到黛玉的爱情和未来的地位。所以黛玉对宝钗恨之入骨,十分嫉妒。

《红楼梦》袭人和宝玉发生了关系,黛玉不嫉妒反恭喜,为什么却嫉妒宝钗呢?

婚前和贾宝玉“有过”云雨的女性不少,比如秦可卿、袭人、碧痕、金钏等,既有高高在上的宁府少奶奶,也有身份低微的丫鬟侍女,但最受贾府上下(含黛玉)尊重的也就袭人一人,这是为何就值得好好琢磨琢磨了。

首先和贾宝玉发生关系的,是宁国府大少奶奶、贾蓉之妻秦可卿,但二人发生关系是在贾宝玉的“梦中”,并非现实生活中。

书中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中,贾宝玉受邀请前往宁国府赏梅。其间午休之时,宝玉独自睡到了秦可卿的床上,并且梦游太虚幻境,见到了“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的警幻仙子。

擎幻仙子不仅带宝玉游幻境,还安排一位仙姬与其云雨:

今既遇尔祖宁荣二公剖腹深嘱,吾不忍君独为我闺阁增光而见弃于世道。故引子前来,醉以美酒,沁以仙茗,警以妙曲。再将吾妹一人,乳名兼美表字可卿者,许配与汝,今夕良时即可成姻。

虽然不知道这个仙姬是否姓秦,但联系宝玉梦中的引路人是秦可卿,以及秦可卿也是“乳名兼美字可卿者”,大家便不难得出,这个仙姬大概率就是秦可卿。

为什么曹雪芹要安排秦可卿和宝玉云雨?

按照我们现在心理学的角度看,大约是宝玉对秦可卿有感觉,否则怎么会是她出现在宝玉的梦中呢?

书中把秦可卿这个人描绘的“淫秽不堪”,说她和自己的公公贾珍有“爬灰”之实,显然,这个女人在贾府上下人的眼中不受敬重。

或许有朋友好奇,到底现实世界里,贾宝玉和秦可卿是否有染呢?

也不能完全排除,按照《红楼梦》“假做真时真亦假”的原则,曹雪芹似乎也在进行有意暗示。

和袭人一样,碧痕也是宝玉的贴身丫鬟,她与宝玉有染,则是晴雯无意间说出来的。

书中第31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中,晴雯与宝玉玩笑时,“无意间”谈到:

“……还记得碧痕打发你洗澡,足有两三个时辰,也不知道作什么呢?我们也不好进去的。后来洗完了,进去瞧瞧,地下的水淹着床脚,连席子上都汪着水,也不知是怎么洗了,笑了几天……”

碧痕伺候宝玉洗澡竟然有“三个时辰”,6个小时之久,这其间发生了什么?再者,那个水又怎会跑到床上的“席子”上,要知道床和地面也是有一定距离的。

晴雯这段话在暗示什么,也就不言而喻了

——晴雯不仅知道宝玉和碧痕云雨之事,还知道袭人和宝玉的,而她又坚持原则不肯向宝玉献身,这或许是宝玉对晴雯有所忌惮,始终不敢让王夫人将她赶走的症结所在。

然而,碧痕和宝玉云雨之事也就到此为止了,后面书中未再提及,或许是因为碧痕意识到自己仅是个丫鬟,地位低下,故始终未向外界透露。其实,如果碧痕说了,反会给自己带来祸患,金钏的例子就是个“现世报”。

金钏是王夫人的贴身丫鬟,伺候她也有10年之久。

书中第30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龄官划蔷痴及局外”中,午休时分,宝玉无聊转到母亲王夫人这边来,恰巧见到“王夫人在里间凉榻上睡着,金钏儿坐在旁边锤腿,也乜斜着眼乱恍”。

见此情景,金钏便挥手让宝玉出去,不料宝玉见了金钏“就有些恋恋不舍的……,便自己向身边荷包里带的香雪润津丹掏出,便向金钏儿口里一送。金钏儿并不睁眼,只管噙了。”

宝玉和金钏儿是主仆关系,多少还是有点距离,金钏儿连看都不看就把宝玉的东西吃了,已经说明双方关系不一般。

接下来,宝玉又上来“拉”金钏儿的手:“我明日和太太讨你,咱们在一处吧”。

又是拉手,又是要人,这说明两人的关系到了一定程度。

可是金钏儿挽拒了他,并且说了一个“巧宗”:“你往东小院里拿环哥儿同巧云去。”说白了,金钏儿知道此刻环哥和巧云正在云雨,而让宝玉前去捉奸。

一个女孩子如果不是和男友有过肌肤之亲,她怎么能说出这样没羞没臊的话来。至此,我们几乎可以肯定,金钏儿和宝玉也有过关系。

只可惜,金钏儿的这番话竟然被王夫人听了去,“只见王夫人翻身醒来,照金钏儿脸上就打了个嘴巴子,指着骂道”:

“下作小娼妇,好好的爷们,都叫你教坏了。”

……

最终,金钏儿因言获罪被要求离开贾府。后来,她忍受不了,投井自尽了。

最后,我们来看袭人的情况。

袭人原本是贾母身边的贴身丫鬟,后来被贾母送给了宝玉。

袭人和宝玉发生关系,就在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之后,在红楼梦的“现实世界”中,二人算是“初偿禁果”的。

那么,黛玉是如何看待此事的呢?

对此,书中虽未明讲,但却提到黛玉曾亲切的称呼袭人为“嫂子”。

仍是在第31回,黛玉到怡红院(宝玉住处)时,恰逢袭人哭求宝玉莫放晴雯出去。黛玉便“一面说,一面拍袭人的肩,笑道”:

“好嫂子,你告诉我。必定是你两个拌了嘴了。告诉妹妹,替你们劝和劝。”

袭人比黛玉大,又只是个丫鬟,理论上说黛玉称呼袭人“姐姐”比较合适,但这里竟然称其为嫂子,显然是认为将来袭人必定嫁给宝玉做姨娘。故,黛玉认为这样称呼也没有什么不妥。

再一个,这种称呼本身也算是一种认可。

如此看来,黛玉对宝袭发生关系确实是“不嫉妒反恭喜”。

那,为何如此呢?

原因也不复杂:

首先,袭人的身份地位并不低。秦可卿虽然是宁府少奶奶,但却无甚清誉;碧痕金钏儿的身份地位则远不如袭人“贾母丫鬟”地位来得高贵。毕竟,整个贾府贾母才是最大的长辈,谁敢不听她的?主子高贵,下边的奴才自然也高贵。

其次,袭人为人处事八面玲珑。说起来真厉害,袭人在荣国府的各个方面的表现都无可挑剔,无论对贾母还是对宝玉,她都一心一意;在府上各种事务的处理上,也十分到位。

例如上文提到的袭人不让宝玉放晴雯离去的事。实际上是晴雯言语上先冲撞了宝玉,宝玉气不过,便想着放她走。袭人担心晴雯被逼急了,把自己与宝玉的丑事说出来,搞到尽人皆知,就麻烦了——这种事贾府默认是默认,但你不能明说。是以,袭人宁愿委屈自己跪求宝玉如此。

再比如袭人曾向王夫人建议宝玉脱离大观园居住,大观园里姊妹很多,住着多有不便,也使她收获了王夫人的好感。

因此,论地位人品处事能力各方面,袭人获得宝玉的“宠幸”似乎没人能挑出毛病来。大家都觉得,这是她应得的;而贾母又是十分疼爱黛玉的,故黛玉看在外婆的面子上,也不好说什么不是。

还有一个小细节:虽然书中没有明讲宝黛是何时开始恋爱的,但袭人与宝玉发生关系大概率更早。你们都没开始谈恋爱又何来的妒忌呢?

由上可知,袭人确是一个不错的姨娘人选,将来黛玉为正妻,袭人为姨娘,也算是个不错的结果。既然宝玉将来会有妻妾,那娶谁不是娶,好歹袭人的性格好一些吧?

黛玉是聪明人,如此想来便知,与其对袭人“羡慕嫉妒恨”,还不如坦然恭喜的好,将来大家也好相处。

是的,没错,黛玉和袭人之间差的就是身份地位,而黛玉不认为袭人的姨娘地位会威胁到自己——古今女性由于社会地位的差别,思想的差别也会很大,不一定像现代女性一样有很强控制欲。刚强如王熙凤,不也有平儿这样一个通房丫鬟吗?

然而,论到宝钗时,情况就大不同了。

首先,黛玉和宝钗地位相当,宝钗会和自己争夺正妻之位。

其次,论实力,宝钗要远胜于自已。宝钗有哥哥薛蟠、母亲薛姨妈的帮助,而自己是孤家寡人一个;宝钗家还有田地当铺产业,而自已只能完全依靠贾府的支撑;宝钗为人处事极为圆通,整个贾府中人无不夸赞,而自己则孤芳自赏不合群;更为严重的是,宝钗身体健康,而自己却身患痨病,不知何时能好……

所以,你说林黛玉是忌妒薛宝钗,我都觉得程度有点轻了,还不如说“恨”更符合情理。

参考:《红楼梦》

(网图、侵删)

《红楼梦》袭人和宝玉发生了关系,黛玉不嫉妒反恭喜,为什么却嫉妒宝钗呢?

提起红楼梦,人们都会想到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凄美爱情,不得不为他们的爱情故事所感动,两个相爱的人最后并不能走到一起,不得不为他们的爱情感到惋惜。

造成他们爱情悲剧的原因有很多,薛宝钗和袭人的出现也是原因之一。

这是为什么呢?袭人是贾宝玉身边的贴身丫鬟,她是唯一跟宝玉最久的人,也是最有资历的人,所以后来贾宝玉的第一次给了袭人。

替林黛玉担心的人会觉得这不合理,既然贾宝玉爱的人是林黛玉,那为什么还要和袭人发生关系呢?男人都是大猪蹄子!

从贾宝玉的心理和情感来说,他认为和袭人初试云雨并不是对林黛玉的不忠,因为他在林黛玉身上从未有过非分之想,他和林黛玉是精神至上的男女之情,是不同凡俗的爱情。

贾宝玉对袭人既已经如此,林黛玉也是大方的叫袭人“好嫂子”。林黛玉如此大方态度,是因为她认为在当时的那个年代,大户人家的少爷有同房丫头或者是妾是件很正常的事,所以对于袭人和贾宝玉有亲密接触并没有感觉有何不妥,大户人家就该是这样。

所以她并不嫉妒袭人,潜意识里也认为袭人并不能和她相提并论,并且袭人和贾府并没有血缘关系,在贾府没有靠山,没有裙带,她之所以能够去伺候贾宝玉,都是她凭借自己的努力得到贾母赏识并成为贾府的一等丫鬟,贾母才把她派去伺候宝玉。

在林黛玉看来,袭人不管怎么努力,最后的终极目标无非从丫鬟的位置搏到妾的位置上,贾宝玉和袭人之间从来都是主仆关系,这是那个时代不能改变的“礼制”,绝不可僭越,并不能影响她正主的位置。

在她心里,贾宝玉永远是她的宝哥哥,她才是那个和贾宝玉情投意合的人,直到薛宝钗的出现。

宝钗才是和她是同一个阶级的人,薛宝钗出身高贵,而且贤良淑德,是一个大家闺秀,当妻子的好人选。而且当时很多人都传言贾宝玉和薛宝钗才是金玉良缘的一对,这才是林妹妹的心腹之患,相对而言,袭人最多也就算癣疥之疾。

薛宝钗刚进贾府时,已经明显比林黛玉更加宽容大度,小姐丫鬟们更喜欢跟薛宝钗玩,多数人认为林黛玉没有薛宝钗那样讨人喜欢。

反观林黛玉的性格,一向很孤傲刻薄,给人一种很矫情和弱不经风的感觉,自然没有那么多人喜欢她,而且,最看好贾宝玉跟薛宝钗两人在一起的恰是王夫人。因为王夫人觉得薛宝钗是个端庄贤淑,博学多才,身体健壮的人儿,不像林黛玉那般体弱多病。

薛宝钗之所以被林妹妹视为大敌,因为她自身条件很高,这与她的家庭背景有关,薛家是商家大户,也可以说是家财万贯。娶了薛宝钗这样优秀的人当儿媳,王夫人的身份地位就更加稳固、更具威望,比已成孤儿的林妹妹所带来的助力更多。

所以,林黛玉得出了朴素的感觉——更多的人赞成的是薛宝钗和贾宝玉在一起,根本就没有人会支持她,因此对薛宝钗产生了嫉妒之心。

林黛玉本来就敏感,心里喜欢着贾宝玉,如今一下子来了个这样大怪兽级别的对手。出于小女人的心性儿,林黛玉的内心已经不同往常的陷入畸态,往常她谁也不在意,可劲儿耍小性子,这薛宝钗一来,林黛玉和贾宝玉产生了不少嫌隙。之后她与袭人开玩笑叫她嫂子,也是小女生拉帮结派打击异己的小小传统伎俩。

林黛玉坚定的认为,薛宝钗才是那个能影响她和贾宝玉的人(事实也是如此)。并且在她看来,自己如今不过是寄人篱下的孤儿,没有稳定的靠山,但人家薛宝钗在任何方面都占据碾压性的优势,仿佛时时刻刻都可以抢走自己贾宝玉的新嫁娘地位。

这就是林黛玉嫉妒薛宝钗,而不嫉妒袭人的原因。

《红楼梦》袭人和宝玉发生了关系,黛玉不嫉妒反恭喜,为什么却嫉妒宝钗呢?

袭人和宝玉发生了关系,黛玉不嫉妒反恭喜,为什么却嫉妒宝钗呢?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深入骨髓的等级制度。

袭人是一个丫头,还是一个卖倒死契的丫头。贾府花了几两银子买回来的丫头。如果没有节外生枝,袭人这一辈子都留在贾府。在贾府,袭人这样的丫头很多,晴雯也是。

袭人既没有高贵的出身,也没有绝顶的容颜。她有的是一颗心,为了主子巴心巴肝,就是贾母的那句话“这袭人亦有些痴处......如今服侍宝玉,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

贾母把袭人送给了宝玉,丫头同一件衣服差不多,随主子心情而定,想赏赐给谁不就是一句话的事儿。说句难听的话,贾母身边的猫儿狗儿,同袭人的地位也差不多。

林黛玉,出身高贵,林家祖上四代列侯,到了林如海这一代,又高中探花郎。又是贵族,又有文化,而母亲贾敏是出了名的千金小姐,容貌一流。林黛玉的人设几乎没有瑕疵,要在贾府找到比林黛玉出身还好的人,就没有。元妃娘娘的父亲贾政,黛玉的舅舅,只是一个五品官儿。

黛玉读书,一目十行,西厢记一顿饭的功夫就看完了,还记得很牢。贾宝玉见了林黛玉,也是比较过的,还是有一些功利心,远近对比下来,还是林黛玉最美。

那宝钗,比黛玉优越处,只一点,有一家三口,妈妈和哥哥,其他都不能和林黛玉相比。林黛玉在大观园,就是一个女神的存在。从现实里的条件来比较,林黛玉高出其他姊妹很多,家世,读书,容貌。所以,贾母最爱林黛玉,林黛玉也恃才而骄。

在这样家庭出身的女孩,对待等级制度更是理解透彻,这是深入他骨髓的制度,她不可能轻易改变,她对这些条条框框有敬畏之心。

林黛玉的阶级身份严重困顿着她,她是一个正统,且接受当时代的教育和制度的女孩。所以,她读了西厢记才会觉得好看,西厢记才会是禁书。同样,林黛玉和贾宝玉爱的死去活来,也不敢主动向贾母提出来,就是这个根深蒂固的原因,她永远都无法摆脱。

虽然袭人和贾宝玉发生了男女关系,但袭人不具备独立人格,她是一件物品,放到宝玉屋里,陪伴宝玉长大的丫头。林黛玉跟她计较什么呢?不仅黛玉不会和袭人计较,宝钗也不会和袭人去计较的!

从位分上来说,袭人永远越不过黛玉,这也是制度。但是红楼梦这部小说的过人之处,也是伟大之处。曹雪芹并不把袭人,晴雯等看作是一群丫头,而把她们看作是人。所以,我们读起来会从我们现在的社会制度去思考这个问题,因为当下我们都是独立的人,并且有独立的人格。

然而,红楼梦里,林黛玉和薛宝钗注定是竞争对手,贾宝玉的嫡妻只有一个,妾可以有无数个。“金玉良缘”在贾府流传,“木石前盟”隐秘地存在于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那你觉得,林黛玉会在乎袭人还是薛宝钗呢?

《红楼梦》袭人和宝玉发生了关系,黛玉不嫉妒反恭喜,为什么却嫉妒宝钗呢?

袭人是怡红院的大丫鬟,她与宝玉的关系不一般。她不仅参与了贾宝玉身体成长的过程,从小便贴身服侍,有长姐犹如母的感情。而且也参与了他生理发育的成长过程,她与宝玉早早就发生了男女关系。

因此,她在宝玉心中是不一样的,是特别的。这种“特别”不只晴雯看得出来,实际上整个大观园里的人都看得出来,难道林黛玉是后知后觉的人吗?肯定不是,喜欢吃醋的林黛玉,为何对袭人反倒可以坦然的接受,这其中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家族原因。

从作者的角度理解:社会原因

《红楼梦》这部小说是曹雪芹在乾隆年间创作完成的,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在以男权为中心的封建社会里,男性的地位从出生就带有天然的优越性,这是封建社会赋予他的。

一夫多妻制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制度之一,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的父系氏族社会,一直持续到新中国成立之前。可见,妻妾制度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影响是深远的。

曹雪芹眼中的宝黛之爱,并不是我们现代人所理解的“我的眼里只有你”、“你是我的唯一”等,而是重在渲染宝黛二人在灵魂上的契合,敢于勇于谈爱情。因为根据封建社会的礼仪,不论男女都没有择偶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是婚姻的真相。

未出嫁的女儿谈情说爱,那简直是大逆不道,有辱斯文。所以,对女孩子而言,谁要是跟你开婚姻的玩笑,你必须得和那人急,像香菱一样追着去打,像宝钗一样非常生气。这才是一个正经女孩的行为。

曹雪芹在宣扬一种自发式的民主自由恋爱的同时,也在接受着妻妾制度的熏陶。在整部小说当中,妻与妾的差别是巨大的。贾府里的正妻都是有社会背景的,在身份地位上可以甩小妾几十条街,特别是荣府实权派的女主人,比如贾母、王夫人、王熙凤,再到后来的薛宝钗。

再看典型的小妾赵姨娘,在贾府可谓受尽了凌辱,当然她也不是一盏省油的灯。但是她所有的恶,都是为了争取一种不可能实现的平等,比如她害宝玉、凤姐,都是为贾环着想的。因为在封建伦理制度中,嫡出和庶出的差别太大了。

《大清律》中有规定:“妻者齐也,与夫同体;妾者接也,仅得与夫接见。贵贱有分,不可紊也”。意思就是说,妻与夫在法律上具有平等地位,而妾的地位低于夫,也低于妻。妻贵妾贱,妻需下聘,而妾可以购买,两者不可相提并论。

因此,站在作者曹雪芹的角度来看,林黛玉对贾宝玉纳妾一事,接受起来是毫无压力的。这是所以封建社会的男人都会做的事,也是很顺理成章的事。她为何要写林黛玉嫉妒呢?难道袭人成了贾宝玉的妾,能高过林黛玉的身份,还是能趾高气昂地站在林黛玉面前?

很显然,袭人就算真的成了贾宝玉的小妾,也还是得像丫鬟一样,服侍宝玉,还得看宝二奶奶的脸色行事。因此,袭人对于林黛玉,完全不能构成任何威胁,林黛玉为何要生气,要吃醋呢?除非她的思想穿越到了现代,才会如我们一样的嫉妒心理。

从角色的角度理解:家族原因

林黛玉为何能接受袭人,接受贾宝玉和袭人已经发生的男女关系,这与她的生活环境也是分不开的。

她还没进贾府之前,在姑苏自己家里时,父亲林如海也是有几个小妾的。这在小说中也有描述,第二回出自冷子兴之口,“虽有几房姬妾,奈他命中无子,亦无可如何这事。”,也就是说,在林黛玉的眼里,姬妾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角色,也是她熟悉的角色。

林如海与贾敏纵然恩爱,也不是那种像梁山泊与祝英台之类的,非她不娶,非他不嫁。两人在婚姻上也是各自遵守着家族规矩。

林黛玉进入贾府之后,从她进贾府时的情况,可以看出,贾府里的规矩是另样的。比如几个三等仆妇在吃穿用度上,已是不凡了。进个贾府,抬轿子的人都有两批,内外有别。贾敏也曾对她说,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

怎么个不同法?作者没有一一点明,但是都在小说里了。比如,贾府里有从贴身丫鬟里挑选小妾的家族传统,典型的代表赵姨娘。贾政年轻的时候,身边的丫鬟也不比宝玉少。赵姨娘上位晋升成妾,没点手段是不行的。你看她对付宝玉用得那些龌龊的手法,就可窥见,她之前是如何对待贾政身边其他丫鬟的。再比如,你看袭人是如何对待自己的竞争对手晴雯的,晴雯都死了,还要骂她算什么东西。

由此可以看出,在贾府里贴身丫鬟晋升为小妾,这中间的路并不好走,竞争力贼大。但只要有这条规矩在,便有丫鬟前赴后继的去争取。对于贾府的这条规矩,身在其中的林黛玉是必须无条件接受的。

再者,柳湘莲有句经典名言,他说东府恐怕只有两头石狮子是干净的,实际上荣府又何尝不是。你看看贾赦父子二人,父亲买了一个又一个小妾,还时不时的送给儿子。贾琏要不是王熙凤管着,绝对青出于蓝胜于蓝。,

王熙凤已管得够严了,连平儿都没机会让他碰了。他还有大把的时间去偷情,比如多姑娘、鲍二家的,后来直接上升到偷娶的地步,比如尤二姐。

那么贾府里的人对于这种淫乱现象是什么态度呢?且看贾母是怎么说的,“什么要紧的事。小孩子年轻,馋猫儿似的,那里保得住不这么着。从小儿世人都打这么过的”。

贾府金字塔尖的人物,都认为这事儿很正常,那么,其他人还有谁不能接受呢?换句话说,谁有资格不接受?所以,当事人王熙凤也得接受。

在小说中,作者给贾宝玉这方面的定义很有意思,说他是意淫,与其他淫滥之人是有区别的。所以,我们看全书,对于贾宝玉的云雨之事,也就只写了与袭人的那一回,其他丫鬟便再没有了。

难道贾宝玉是圣人吗?从结局来看,他还真是一位圣人。归于宗教,意味着他彻底断了意淫的思想,一切归于空。

因此,从林黛玉的角度看,身在屋檐下的她,贾府里的规矩自然是要全盘接受的,这其中当然包括,在宝玉正式娶亲前,先给他弄个小妾。别人都去恭喜,你不去?别人都认为这是好事儿,就你认为不是?在反驳之前,首先要考虑自己的身份,有没有资格反对。林黛玉是没有这个资格的,这是现实。

综上所述,我们从两方面理解了林黛玉对袭人的态度,不醋反去道贺,完全符合当时社会和她的处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