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在了,大年三十去哪过?

父母不在了,后来老公也不在了。那时候婆婆还在,我每年送女儿去婆婆那里过春节,我一个人用工作麻痹自己,觉得忙就可以忘掉一切。若没有工作可做,就选一个没人的地方一个人旅游散心。

后来婆婆去世,虽然小叔子也邀请女儿回家过年,但女儿去过一次就不在去了,我也理解,过年人家都是一家团聚,女儿看着小叔子一家三口,不免难受。

慢慢女儿长大了,我们母女就一起过年。这几年由于疫情,女儿和我不在一个城市,都是我一个人过。

年轻时还写首诗,或者涂鸦几笔,画着画着,老公在我心中的形象越来越模糊。我知道再好的感情,也经不住岁月侵蚀。

孤独寂寞是人生常态,要学会自己和自己和解,2022年春节,我一个人在西安度过,虽然西安封城,但我还是自己包了饺子,凑了四个小菜,听着自己喜欢的音乐,不悲不喜很平淡地过了春节。

父母不在了,大年三十去哪过?

父母不在了,过年确实有些彷徨,我一个发小,他们家是兄弟姐妹五人,去年他的父母双双去世,很巧,也很无奈,俩老人好像是商量好的,一起走。

去年过节的时候,他在老家待了两天,大年初四晚上找我唠了一会儿,哭的那叫一个痛心,他们兄妹五人,他排老三,大哥和二姐都在外地成家了,俩老人走后第一年就没有回来,四妹和五弟皆在本地成家,到但也明显的感觉与往年不同了,老人在的时候每年过节一家人都会聚在一起开开心心的吃一顿饭,老人不在后整个家突然就显得冷清了,年三十和初一只有四妹去老家跟他寒暄了几句。发小拎着东西两家走了一圈后也就全过完了这个年。到了初四守着冷冷清清的老家发小再也待不下去了,带着一家三口回到了县城的家中。

酒这个东西需要它的时候它就是宝贝,不得不说,那晚我俩喝了差不多两斤多白酒,也相互道了不少苦,发小的大哥和二姐都在大城市,平时相见就不多,父母一走估计就再也见不到了。四妹和五弟都在农村,家里条件也不算富有,勉强小康生活,平时也很忙,相见的机会也越来越少。发小住在县城,往年逢年过节都回村里老家住上一段时间,借着酒劲他说今年不打算回去了,兄弟姐妹之间各自为家,相互疏远是在所难免的事情,老人长说,一辈亲、两辈远、三辈就是王八蛋是有一定道理的,亲情这个东西没有了连接的纽带也就散了。

总之,人总是会长大的,离别是在所难免的,父母去世后过年过好自己家的年就好了,让妻儿开开心心比什么都好。

父母不在了,大年三十去哪过?

长兄为父,老嫂如母,父母不在了,大年三十只能奔哥哥姐姐家,为了家不散,大年三十,尽量不要自已过自己的,长此以往,感情就变淡了!

我父母都不在了,前几天,河北老家的大哥打电话,问我哈尔滨疫情什么样了?今年能不能回去过年?还告诉我,父母不在了,家不能散,兄弟情不能断,当时我眼圈就红了!

说心里话,想家,真的想,很多晚上做梦都回到了家,梦到父母还在,看到她们忙碌的身影,在梦中都不由自主的乐了!

父母在,回家的念头特别强烈,父母在的时候,我每年都开车在哈尔滨回去两次,那时候真的一点也没感觉累,那种心情,一想到回家就能见到父母,见到哥嫂们了,别提多高兴了!

不得不承认,父母不在了,回家的心情淡了,没有原来说走就走的热情了,想的就多了,心里也知道,家里有哥哥嫂子,但是哥嫂再好,也跟父母不一样,更不如在父母身边待着舒服!

本来也打算回去过年的,父母不在了,家在,哥在,根没断,但是这两年疫情原因,让计划一次次泡汤了,随着回家的冲动一年比一年冷静,就放弃了回家过年的打算了!

虽然过年不回去了,我两个哥家的孩子都大了,也快结婚了,就等着那时候回去了,关于家的一切,只能在回忆中体会了!

这些年也在哈尔滨成家立业了,每年就跟老婆孩子在哈尔滨过年了,但是心里始终放不下老家,放不下家里的一草一木,放不下家里的亲人!

心里总惦记着回老家,到父母的坟前烧烧纸,上上香,陪她们说说话,给她们的坟上添把土,以解对她们的想念之情!

父母不在了,大年三十去哪过?

父母走了,这个除夕,我无家可回。

公公婆婆是开明且喜欢安静的老人,双室的房子,两个人各居一屋休息。每次去看老人,我们都会识趣地,吃过中午饭就离开,即使是过年也是如此。

每年除夕,我都会跟着老公先去婆家过,傍晚再回娘家过。

母亲不太擅长做“大餐”,做很多个菜,对于她来说是个难题。

小的时候,父亲会帮着母亲,准备很多过油菜,如,炸虾片、炸花生、炸大虾、炸丸子、炸鲜蘑、炸茄盒、炸春卷……

当然,母亲也有一些保留的菜肴,红烧四季豆、红烧黄花鱼、西红柿炖牛腩、清炖羊排,炝拌白菜心。

除夕的时候母亲不会做很多的菜,子时必吃煮饺子。初一早上,必吃吃煎饺子。

在弟弟15、6岁的时候,他主动承担了除夕的大餐制作。

弟弟对厨艺无师自通,每年的菜品都不重样。

做菜,母亲会打下手,顺便提提建议。

收拾厨房的担子,自然地落到了我的肩上。

后来我和弟弟各自成了家,不知道从哪一年开始,我接过了大勺,承包了年夜饭。

每次过年前,我都会写个菜谱,母亲会按菜谱准备食材。

母亲会把所有的食材整理好,一盘一盘地盛好。

我做菜的时候,母亲会坐在餐桌旁和我聊天。

母亲最爱“八卦”了,亲戚朋友家的事情,邻里邻居的事情,甚至是明星的事情。就像说评书似的,不仅要叙事,还得评论一番。

我和弟弟不会在母亲那里过夜,听着电视里的敲钟声,吃完饺子便会散去。

每一次,母亲都会把剩菜,拣弟弟、弟妹爱吃的,装好。让弟弟、弟妹带走,年年如此。

两年前,父母相继走了。去年的除夕,我和弟弟是在舅舅家过的。

舅舅的家人都在深圳,本来舅舅打算将家里的事情处理完就走,因为疫情的原因,不得不改变了计划,只能留下来过年。

舅舅如母亲一样,把所有的食材整理好,一盘一盘地盛好。

舅舅如母亲一样,我做菜的时候,他就坐在一旁和我聊着陈年往事。

舅舅如母亲一样,把剩菜,拣弟弟、弟妹爱吃的,装好。让弟弟、弟妹带走。

今年,我打电话让弟弟来我家过除夕,弟弟提出要吃三鲜馅的饺子。

除夕的早上,我和老公兵分两路,他先去婆婆家准备食材,我到超市买了韭菜,大虾和饺子皮。

从婆婆家回来,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

没有人给备菜,自己还真忙活不过来,好在有老公帮忙打下手,可以在春节联欢会开演的时候准时开饭。

虽然菜肴不算丰盛,但一家人能坐在一起吃年夜饭,让每个人都觉得很满足。

弟弟特意拍了照片要发朋友圈。

我有些不好意思,“就这菜,别发朋友圈了。”

弟弟说,有好几个朋友都在朋友圈里说,父母虽然不在了,但有姐姐在,就有家在,在姐姐家过除夕真好。

“都显摆啥,谁还没个姐姐,让他们也看看我姐的实力。”弟弟洋洋得意地说。

弟弟喝了点酒,有了许多的感慨,说说笑笑中不免会提到母亲,回想起母亲那些拿手的菜。

这顿饭从晚上8点吃到了11点才算告一段落,全家开始包饺子,就连儿子也来帮忙,伴随着钟声,我们的饺子也上桌了。

因为喝了酒,弟弟不能开车,两个人只好留宿在我家。

初一的早上,弟弟主动去煎了饺子。

早饭过后,弟弟提议玩麻将,这一玩就是一天。

晚饭前,弟弟和弟妹要回家,我将除夕的剩菜,和剩的饺子,悉数打包好,给他们带走。

弟弟和弟妹回家了,儿子回到了自己房间,老公去收拾厨房,我一个人留在客厅了,看着春晚的重播。

父母不在了,大年三十去哪过?

我,独生女,离异带一个儿子,母去世,父有新的家庭。我觉得不管哪一天,最舒服的都是我自己的家。今天去爸爸家聚餐,热闹不是属于我的,我爸与新的家庭融合的非常好,我觉得他们才是一路人。好在我脸皮厚,给我妈上完坟去吃饭,吃完就走了,让晚上再去,我说不去了。晚上姨还叫我去他们家吃。我两个姨家离我们家很近,围绕我姥姥,年年都在一起过的,以后不聚了,孩子也大了,我就自己在家,或者疫情过去后去外地旅游过年,每年感受不同的风俗,也挺好的。

父母不在了,大年三十去哪过?

还有几天就是新年了,新年一过又要盼春节。昨天哥哥给我打电话说:“今年大年三十还在我们家过”。我马上答复:没有问题,就这么定了。

我们家自从父母去世后,逢年过节都去我哥哥家,大家一起吃团圆饭,一起包饺子,热热闹闹度过一个个没有父母在的大年三十。晚上儿子回来时,我告诉他:今年大年三十咱们还是去大舅家过。

儿子可能也没想到,他先是一愣,接着说那我得跟她商量一下。这时才想起儿子现在已经不是一个人了,我这个当婆婆的,考虑问题真是不太周到。今年家里又增加了一口人,如果把亲家的宝贝女儿带走,他们两口是不是有点太冷清了?正在为自己考虑问题不周而自责时,传来了好消息,儿子告诉我:她妈妈同意让她去我大舅家过大年三十。太高兴了,也非常感谢亲家的通情达理,我也会马上去探望亲家的。你们说我这样做对吗,你们大年三十都去哪过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