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退林还耕,当地农民还愿种地吗?
谢邀!沂蒙也好哪里也罢,退林还耕和农民愿意不愿意种地应该没有多大关系吧!起码我是这样认为的。
我不是沂蒙当地人,对沂蒙的土地环境、土地质量产值及人均土地多少不了解,仅以我们当地的情况交流一下,农民为什么现在种地的热情不高的问题。
还是围绕“退林还耕”的话题说吧!前些年我们这边也实行了一阵子,农民在责任田种各种树木的做法主要以果树类的为主。
政府的目的也是说为了增加农民的收入。政府还给予一定的补贴照顾,可是,折腾了1~3年的样子,结果,由于市场行情等等原因,都没有发了财。无奈之下,又都纷纷砍掉了,恢复种庄稼。
头些年,农民工这个概念还没有兴起,农民唯有在这一亩三分地上混日子了。
土地有限,产量虽然说无限,但粮食作物类,在水肥等条件即使是都满足的情况下,它的产量达到一定阈值时,再增产也有可能,但是,每增高一点都是非常不容易的。加上,多少年来各种生产生活物资不断涨价,而偏偏农民以此为生的粮食价格一直处于低迷的状态。明显地农民靠种一亩三分地的微薄收入是没有出路的。
天无绝人之路,国家实行了土地流转政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给农民生存指导了一条生路。农民可以把土地流转了,去从事在不违法前提下的任何打工创业增加家庭收入的事业。
因此说,人均土地少,是难以发家致富的硬伤。无论你怎么“退”怎么“还”,在全国18亿亩可耕种土地的基础上,能还出个什么明堂,人均土地丝毫得不到“质”的转变,种地不挣钱,连养家糊口都困难,农民哪个还愿意种地呢?
除非国家进行土地改革,把乱开发、乱建造的用地、乱采挖的、及农村的闲散空地、不用的房基空地,统一规划治理,扩大、开垦土地利用面积,增加了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价格,稳定其他物资价格尤其是农资价格,提高增加农民的社会福利待遇等。农民踏踏实实的种地就能够体面地正常生活,估计农民都会愿意种地了。
沂蒙退林还耕,当地农民还愿种地吗?
沂蒙退耕还林应该主要指沂蒙山区的地方,到过这个地区的人都知道,从很多年前开始很多农村就不种粮食了,即使有也很少。如果你从沂水到蒙阴,就会看到满山遍野的都是果树,好一点的地都是速生杨树林,不要说种小麦玉米这些粮食作物,就是花生地瓜也很少。
在过去这些果树确实让当地农民富了,效益比种粮食高好几倍,但最近几年随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加上其它种类水果也越来越多,这些地区生产的苹果桃大枣等销量一年不如一年出现卖难,价格越来越低出现收益不抵成本的现象,很多地方出现了没人管理抛荒的情况。
除了过量种植果树,速生杨树的种植也直接影响到了粮食生产。由于近二十年来纸板业的迅速发展,对木材的需求越来越大,而速生杨树正好添补了这个空白,加上纸板的加工厂又集中在临沂邳州一带,这又带动了整个苏北山东速生杨树的大量种植。由于速生杨树生长快,栽培后六年左右就可成材,管理好的一年产值在二千元以上比种粮食合算,最主要种植后除第一年上心管理外,其它几年不用怎么管理,也就旱时浇次水施点氮肥就行了,特别适合外出务工的农户种植。如果不急钱用可以延长栽植时间,效益更好。不用怎么管还生钱,所以最近几十年来这种速生杨树种植面积越来越大,现到农村看看清一色的杨树,几乎看不到其它树木了。
如果说果树效益不好退林还耕好理解,那速生林效益好还管理简单为什么也要退耕还林呢?这是因为中国国情决定的,按中国耕地面积粮食完全能够自给,但实际上每年要大量进口粮食,原因就是大量耕地被占用,速生林大面积种植就是原因之一,再一个中国土地政策是三十年不动,每个农户都能分到土地,这就决定了土地分的零散,如果有一户种树就影响到其它农户种粮食,长期下去就没有人愿意再种粮食了,这必然会出现粮食危机,这才是大问题,是国家绝对不允许出现的事。所以到了非治理不可的时候了,特别基本农田保护区更是要严禁挪作他用的。
现在种粮食收益低退林还耕后还有人愿意种吗?这事得看退林还耕的土地怎么分配法,如果还是分的零散自然没人愿意种,种粮食一亩地收益一千左右,每户分一亩二亩的地,收益还不如打几天工。但如果集中耕种几十亩上百亩地就会有很多人抢着种,那样就和打工差不多,但冬季可以闲着,所以想种的人就多。有句话叫看事物一分为二,仼何事没有绝对,退林还耕也不能一刀切,象房前屋后荒滩沟旁就适合栽树造林。
沂蒙退林还耕,当地农民还愿种地吗?
说实话吧!我没有资质说了平台不推荐,说瞎话吧我实在不忍心,还是不说为好。
沂蒙退林还耕,当地农民还愿种地吗?
我是沂蒙人,农村五十多以下的大多都在外打工,很多在外买房安家,特别是山区,都剩下劳动农力低的老年人了!很多地的撂荒了!种地收入太低,谁愿意种?
沂蒙退林还耕,当地农民还愿种地吗?
无论退林复垦也好,还是退耕还林也好,以本人所见为例,在这些好政策的落实措施上,有时候真没有起到帮助农民致富的作用,或者说受益人极少。退林还耕和退耕还林,如果不符合当地实际,对农民以后耕种甚至会产生负面影响。
良地栽果树
有一年,上面希望农民快速致富,改变单一种庄稼的模式,上面让农户在地里栽植果树。树苗免费提供,树小时没有收益政府补贴一点(按亩计算,具体数目忘记了)。
树小时,农民照样在地里种植农作物,后来树长大了,结果了,但难以销售。最后被群众又挖掉了。
当时某村有一位村领导,承包了本组10亩左右的地块栽果树,树一年少一年,领到几年补贴后,地里半棵果树都没有。上面也没有什么单位来检查此次退耕还林的情况。
滩涂变林地
湖边都有滩涂的,每到枯水期,湖水下降滩涂更远。
有一年,有一个好政策,把这些滩涂栽树。
树虽不怕水淹,但滩涂许多地方基本上都被大浪冲洗过,上面的熟土层很薄,都是一种很板结的生土,一'如果不是挖成较大较深的树洞,树栽下去根本无法生长。
最后那些栽下去的树,没有一棵能成长起来。栽树者拿了一年的补贴。后来,补贴也不了了之。
熟田栽风景树
听那个地方的人说,这是一方熟地,很旺庄稼,种什么旺什么,以前这里还栽果枣树,后来又被社员都给挖掉了。
去年这里的土地第二次退耕还林,这次不是果树,而全部是栽的风景树。一方熟地变成了林地。
四、退林还耕(复垦)
有的地方退耕还林,也有的地方去林复垦。
农村人家,人们为了防止大风刮倒房屋,夏天又可遮阳降暑,都在房前屋后栽有许多树木。
这些树木高大,很适应当地土质生长。前年,上级把这些树全部挖掉,让人种庄稼。
这些生长大树的地方,大树挖掉后,全是生土、黄土较多,树木能旺盛生长,种庄‘稼就要大力培育熟土才能生长了。
有些复垦之地,因只有老年人在家,或未种、或种了因土质不好,长不出好庄稼来。
五、滩涂复垦
在刚分责任田时,人们外出谋生的不多,种植热情高涨,但面积有限,就在湖边滩涂上开荒种植。
但湖边滩涂上种庄稼,因湖水水位的不确定性,基本上是很难保证收获的。
后来人们外出务工较多,这些三年两不收的湖边荒地就弃种了。
有一个项目叫复垦,这些三种两不收的地方又来复垦了。以前地是随陂度斜的,现在用推土机全部推平,高的地方好一的土全部填到低的地方去了,推出来的全都是本地人叫做狗尿泥(这种土一见水就是粘性很强的泥巴)的土层,根本长不了庄稼。
复垦的这些面积据说被人承包了,但上面并没有种植任何作物,即使种了,这种土也很难生长庄稼,而且还要不被湖水淹掉。
复垦的这些面积据说被人承包了,但上面并没有种植任何作物,即使种了,这种土也很难生长庄稼,而且还要不被湖水淹掉。
总之,农村应该本是土地的‘地方就让它种庄稼,本是荒山的地方就让它植树。这样既符合农村的实际,也符合农民的心愿。如果本应是植树的地方,把好好的树木去掉来种庄稼,或者本来是良田良地,却用来栽树,这样做虽然短期内能拿到一点上面的补贴,但却偏离了好政策的初衷,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沂蒙退林还耕,当地农民还愿种地吗?
愿意,我们农民不种地能干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