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2022年的农资市场怎么看?
谢谢头条问答邀请!我来谈谈个人观点!
一般认为,在农资物价一派大涨的情况下,农资行业必定会顺风顺水,大发的时候。农民普遍嚷嚷粮食价格低,农资价格高,粮食涨一分,农资涨一毛!干农资行业的能不发吗?
其实不然,农资行业并不好干,可不如前些年物价平稳时意思大呢?为什么呢?主要是社会环境及农业生产模式影响导致,干农资经营并不是非常“爆利”的。表现在:
一、行业竞争激烈就是说现在干农资经营的多了,形成了“僧多粥少”的局面,一个小小的不足2000人口的行政村,就可能会有2~3家农资门市。谁都得吃碗饭吧。
而农资主要销售渠道是农村农业农民,国有土地有数,农资销售范围有限,多是在十里八里周村这个范围,干农资的多了,谁也甭想统揽全局。都要分杯羹的,所以,能抓住老顾客或回头客的还行,否则,根本无利可图。
二、土地流转对农资行业也是个冲击目前,农村土地流转已达80%左右。这和以前单家独户经营土地性质不同,原先,是你的老顾客的,自然是你的销售主体。
现在土地流转了,农业合作社、土地规模承包经营者,他们所使用的所有农资,不一定都来你这购货。就是说你能抓住或拢络住这些土地经营者吗?如果能抓住,这个还行,因为他们使用量太大了。因为市场竞争激烈,除非你物美价廉,很难做到。
而零散农户少了,只靠这些零散户的购买力,你的门店基本就没有什么意思了。再说了,这些零散户,也有“择优选择”的自由,一个电话就送货到门了,你的农资门市还能卖高价吗?能薄利多销就算万福了。
三、合作社土地规模承包大户,使用农资的渠道来源多样。据了解,这些农业合作社,规模土地承包经营者,他们所使用的农资,多数的并不在各农村的农资经销店门市购买。即使是在谁的农资店购买,因为量大,店主必然要让利优惠服务了。这样能包揽住种地大户使用购买你的农资也算不错的,甭盘算赚大钱了。否则,会把买卖搞黄。
合作社、规模承包经营者,他们所用的农资、农机等,都会和大公司及厂家挂钩,因为是规模大户顾客,公司或厂家也乐意交易。公司厂家也会以优惠批发的价格供给这些“大户”顾客。
另外,国家对农业合作社、规模土地承包经营者都有相应的扶持补贴政策,甚至种子等全部免费供应。
鉴于以上各种原因因素,因此说2022年农资行业经营,并不是很简单轻松就能赚到大钱的,不是很好干的。全凭你的经营策略智慧头脑了,或许能发财,或许发不了财。你对2022年的农资市场怎么看?
2022年的农资市场,国家如果不加大力度出面干预,任由资本野蛮生长、厂家、贸易商胡作非为,基层经销商推波助浪,对于种粮农民来说,将是灾难的一年,对于中国的粮食生产将是最不确定的一年,因为现在的化肥价格已经涨到了农民心理可以承受的极限。
你对2022年的农资市场怎么看?
农资市场菜价高,政入低的在叹息。
养猪肉价有点低,成本过大难开销!
你对2022年的农资市场怎么看?
作为现在卖农资的门市是遍地开花,一个农村甚至是有几家卖农资的门市部,这说明了什么?不就是高利益吗,作为近几十年来农资的价格是一路走高,并没有一年是为农民种地难着想把利润压的低一点。
而是在一个农村有几家卖农资的商埔,所卖的农资化肥根本就不是一个牌子,是各卖各的化肥厂生产的化肥,谁也不知道谁进的化肥底价格是多少,就象农药也是谁卖谁的农药牌子,就是为了防止互相知道底价砍价低利润消售,才各卖各的化肥,农药牌子的。这就完全证明了2022年的农资市场是什么样子,还是高利润向农民出售农资才是事实。
农民种地生产粮食实在是太困难了,不但没有利润,甚至还会赔钱,希望国家出手该对高利润的农资市场管管了。
你对2022年的农资市场怎么看?
希望我们政府部门必须加强引导组织生产,降低涨价农资造成的农业产业发展成本。多部门扎实查处乱涨价、垄断经营的违规违法行为。稳定农资市场价格是重点工作,降低农资成本是重中之中。
国家政策出台补助农资,降低生产乡村老百姓的成本就是扶持了乡村振兴产业健康发展。值得我们的各级政府工作核心,扶助乡村农业发展必要方向目标任务!
你对2022年的农资市场怎么看?
感谢头条君的邀请,下面谈下我的看法。
涨价原因分析:1、原材料上涨,生产化肥常用的尿素、一铵、二铵、氯化钾及硫酸钾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甚至一段时间内尿素破天荒达到3000元/吨.....煤炭价格上涨,倒逼氮肥涨价。尿素出口限制,使得作为替代品的硫铵,在某段时间内价格突破2000元大关,直逼3000元/吨,一天内涨了900元/吨。
2、环保压力大,企业限产限电,农资供应紧张,拉动价格上涨。
3、原料价格高,很多企业及经销商备货不足,一旦遇到用肥高峰期,肥料供不应求势必带动价格上涨。
4、老百姓购买习惯影响,很多种植户购买农资是买涨不买跌,卖农产品是跌卖涨不卖,这种习惯多少也影响价格。
对于2022年农资市场,并不是特别乐观,谨慎购买见好就收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