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如果粮食涨价了农民是否能提高收入?
谢邀回答!此问题讨论过多次了,即使头条邀请回答,就再絮叨几句。
理论上说粮食涨价对种地农民肯定有利好。但是否对农民能提高收入,就难说了,听起来好像对农民肯定增加收入,实际没有多大意思。听分析。一、现在多数农民都把土地流转了
粮食涨价对合作社、土地流转者显然是大有利好的。而多数农民已把土地流转了,就是说自己不种地不打粮食了,粮食涨不涨价其实和自己种地产粮没有直接关系了。因为收取的承包费是固定的,不会因今天粮价高点,明天粮价低点随时而变的。
二、即使是部分未把土地流转的农民
粮食涨价也没有多大意思了,因为,现在个体种地的农民,有部分在粮食收获下来直接出售的做法,就是说粮食基本出售了,你手里没货了,涨价不涨价对这些农民来说已不管用了。
仅有少部分有存粮习惯的农民,可能会赶上粮食涨价的机会。
三、粮食涨价的规律往往是在粮食馈乏的时期
这是多年以来的规律性,越是在粮食大量收获季节,粮食价格往往是处于低时。越是农民手里没有粮食的时候,反而会涨价,谓之“物以稀为贵”。农民是怎么都不对事。
四、水涨船高的规律粮食涨点价也难提高农民的收入
为什么呢?粮食不是单独存在的问题,和粮食相关的物资太多了。产粮所需的农资,以及由粮食为原料的系列食品,都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即牵一发而动全身,谁也保证不了只有粮食涨价,其他物品不涨价。
因此,粮食一涨点价,其他农资等会随着涨的更甚,加上和粮食相关的食品也会涨,谓之“水涨船高”,老太太还是个娘们,还是解决不了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问题。
写在最后,真正想提高农民的收入,甭去琢磨粮食涨几分钱的问题,也解决不了。应从其他方便下功夫,如加大农民社会福利待遇,和补贴扶持力度,且使这些利好直接到农民手中。减少各环节的漏渗蒸发,使农民真正得到扶持补贴的实惠。现在如果粮食涨价了农民是否能提高收入?
当然了,农民种地指望啥,就是希望一年能风调雨顺,种地能有个好收成,现在都知道种子,化肥,人工都在涨价,唯独就是粮食没有涨,如果粮食能涨点,农民自然高兴,生活水平也能提高一点,这是农民最盼望的事。
现在如果粮食涨价了农民是否能提高收入?
谢谢邀请!
现在如果粮食涨价了农民的收入肯定会提髙!比如原来亩产小麦1200斤,1.2元一斤。现在每斤小麦涨1.5元一斤,每亩小麦就增加收入(1200x0.30)360元。这360元对农民家庭,特别是对老年农民来说,或许就够一个月的零花钱。
至于其它的涉粮产品或涉农产品是否涨价?或者说是否大幅度涨价,那就是另外的事了。
其实,如果没有国家的粮食收购保护价,农民的粮食价格很可能会更低。最起码粮食价格会像蔬菜一样经常处在大的波动之中,国家粮食安全将失去保障!
现在如果粮食涨价了农民是否能提高收入?
粮食涨价,肯定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这是毋庸置疑的,有人说,粮食涨价,会带动别的商品都涨价,老农不大同意这个说法。
并不是粮食涨价别的商品也涨,而是粮食不涨别的商品也一直在涨。种粮的利润空间正在不断地被压缩。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正不断在扩大。
粮食不涨价,生资也涨了几十倍,物价指数也涨了一百多倍,估计再不涨价,就没有什么人愿意种粮食了。所以粮食适度涨价是必须的。只是由于长期不涨,现在涨个几分角把起不了什么作用,所以加大种粮补贴力度也是必须的。
我今年8亩田已经决定改一年两季(冬小麦夏玉米)为一季(春玉米)。既然赚不了什么钱,只得压缩规模,不让田荒着是我的责任,收多收少就凭天意了[呲牙]。
在希望的田野上。
现在如果粮食涨价了农民是否能提高收入?
什么生活才算是好生活?
我们这里有的一人不足一亩地,还有的人没有地。就是一亩地两季丰收年收两千斤粮,单靠种这点地长价多少才能够买车买房娶媳妇。沒地的农民买粮吃怕长价。种粮大户昐长价,长价后他们的生活会更好。
现在如果粮食涨价了农民是否能提高收入?
粮价上涨,不一定能提高农民收入。这是因为:1、粮价上涨,会带动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的增长幅度,虽然粮价上涨了,但是,相应的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了,也可能算下来,还不如粮价低时更合算。2、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们最基本生活必需。并且,粮食的用途非常广泛。粮食涨价,会迅速影响到其它行业的发展,供需矛盾加剧。3、粮食消量会相对减少。因为粮食涨价,对于粮食再加工行业来说,会加大不少生产成本,必然出现两个结果:一个是少购进粮食,用其它原料替代。另一个人是生产岀来的产品涨价。不论哪个结果,都会对粮食生产产生重大影响和冲击。粮价上涨,食品价格猛涨,老百姓会减少消费,控制消费量。4、会加大粮食进口数量。因为国际粮价相对稳定,特别是有些囯家如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粮食生产成本较低,出口价格也低,比国内的便宜很多,且品质优于国内。
综上所述,粮价上涨,农民不一定能提高收入。也不排除农民会降低收入的可能。大家想一想,我说的是否有一定的道理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