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地积水,今年的小麦怎么种?

今年雨水太多了,直到现在地里还有一片一片的水洼呢,农民玉米因前几天连续阴雨天气无法收获,现在地里仍有一少半玉米未收获的。农民正趁这两天没下雨,手工掰玉米呢。地太湿,机器无法收获。

至于满地积水今年小麦怎么种?这个倒不是十分揪心的问题。有多少年来的经验,就我们河北石家庄及以南地区,到“霜降”能种上麦子,也不算很耽误事的。

天气情况,一般到“霜降”前后降大雨的概率不大。因此说,现在(今天是10月8日寒露)离“霜降”还有半月,在这半月前后时间里能播种上小麦问题不大。

当时吧先抓紧收获玉米,把玉米收回来光等着播种小麦了。假如从今天开始至“霜降”这段时间里不再下雨更利于整地播种小麦。

地里的水洼随着天气好会很快蒸发及渗透的,不会影响小麦的整地和播种。小麦这种禾本科农作物,地湿些不会影响它的发芽和穿透力,足够的底墒更利于小麦苗期发芽生长。

俗话说“要吃麦泥里踹”,就是说小麦的生长力强,只要种下,稀泥水里也可以发芽生长。再说了,再待个两三天,地里的水也渗透的差不多了,应该不会有那么多的水了,种麦子没问题。

不过今年的特殊天气闹的,小麦晚播已成定局,这是迫不得已而为之了。但我并不苟同有些“专家”所说,麦子播种越晚越好越高产!我认为还是适时播种为好。

满地积水,今年的小麦怎么种?

今年的雨水有点多,北方许多冬小麦种植地区地里还满地积水,还有地方在水里抢收玉米穗。那么对下茬的小麦来说还能种吗?怎么种呢?

首先,我们计算一下时间。今天是10月4日,离霜降(10月23日)有不到20天,而离立冬(11月7日)还有一个多月。虽说往年一般在霜降左右种麦,但在立冬时间播种小麦也能取得不错的产量的。(我们这里是冀南地区,这是往年经验)


其次,土质不同,田间积水的影响也不一样。对于沙土地或不太粘的二和土来说,未来至立冬这段时间若无太大降雨的话,蒸发与渗透完全能消耗掉积水,种麦不误事。


今年田间湿度大,是坏事也有好处。第一,省了灌溉的费用与时间。对于某些浇地费用高的地方也能省下一笔不小的开支。第二,有的地方水苦水硬或土地盐碱化,今年降水量大能压盐碱,改良土质,来年小麦产量会大提升的。


若积水能消除(或自然消耗掉或人工能排除掉),播种时小麦种子最好用杀菌剂拌种(可单用杀菌剂也可用拌种套餐),湿度大,苗病多,一防万一。粘性的土地要适当加大播种量。


田间有积水,既是坏事,亦有有利之处,扬长避短,尽量要在适种的时间内抢种上小麦。不要灰心,暖冬的大形势下小麦播种期还有一段时间,一季的收入尽量不要放弃!

满地积水,今年的小麦怎么种?

就今年的情况看!只能是推迟播种时间!有人说排水!有的地方可能有地方排水!但是大多地方水没处排!如果真的种不上小麦!明年可以选择一些生育时间短的作物!最好不影响夏玉米最好

满地积水,今年的小麦怎么种?

“二次混播法”和种“立冬蒙头麦”应对种麦难题。眼下正是种小麦的时候,雨太多,种不了,怎么办?这个问题,是当下小麦主产区面临的主要问题。

今年秋季尤其在小麦适播期到来之际小麦主产区出现持续降雨造成两个现实:一方面由于持续降雨,玉米田间泥泞重多积水,增加了机收难度,影响玉米的晾晒,秋收进度迟缓。其次,今秋雨水过大形成土壤“衰乏”(以前土壤湿重,被当地老农称之为衰乏),一般土壤衰乏,过于湿重容易使土壤板结成块如同塘泥,不便于耕种。所以,玉米不能及时腾地,土壤湿重整地播种难,严重影响了小麦播种!针对现实,如何度过种麦难关,以下是个人的建议。

一是千方百计地加速玉米收获,彻底清除地里的废弃秸秆,积水较多的地块先把水排出来,以备小麦播种,有条件的可以用链条履式机械收获玉米,即使一亩人工费1000元也要先把玉米倒出田,为小麦播种清茬。

二是,根据天气和土壤情况争取在10月25日前播种完成。由于土壤湿重,要及时翻耕使土壤通风散墒,提高土壤松散度,以利于播种。对于坷垃较多的情况,小麦播种可以实行二次混播法的情况,为避免小麦种子悬空影响出苗率,在保持播种量的情况下,实现小麦丰产。

如果不得己,霜降节前后仍不能实现小麦播种,就要考虑立冬“蒙头麦”播种法了。由于播期被迫推迟,立冬时节小麦产区气温低,年前小麦难以保证出苗,但小麦有耐寒特点,在土下依然可以发芽生长,考虑到分蘖弱,可以加大播量,不过次年肥水管理要跟上,同时收获期需要略微延后。

好了,我的回答就到这里,也希望大家献计献策,共同破解当下种麦难题!

满地积水,今年的小麦怎么种?

等积水退去,尽量排涝,能种上小麦种,今年能发芽,明年就能长麦子。

实在种不上的,明年种大麦,只是产量低,销售可能难些。

乐观估计,办法总比困难多。例如育苗移栽。看劳动人民的智慧了,多学多看,战胜困难

满地积水,今年的小麦怎么种?

传统的“秋分早,霜降迟,寒露两边正当时”。这几十年来,气温升高,甚至到正月上旬都能种,只是多费点麦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