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机早在六七十年代就广泛使用,为什么分田单干后不大使用了?

大家知道,拖拉机等农机具早在六七十年代就在我国农村广泛使用,为什么分田单干后却不大使用了,农村又回到了二牛抬杠的时代,牛、驴、骡、马这些原始的农田耕作方式却重新在农村热了起来?

我对题目不很苟同,说拖拉机六七时年代就广泛使用,不现实!你可能说的是外国农业吧!

而我国广大农村,拖拉机有是有,太少了。这个50后以前的人都知道,那时,农业发展还不够完善,生产队时期,每个生产大队(村)能有2~3台拖拉机,那就算不错了,哪里有拖拉机广泛使用一说呢?

分田单干后为什么不大使用了?

你只说对了一部分。不是不想使用,而是当时的条件,单家独户的买不起拖拉机,虽然当时的拖拉机还不贵,如我们邢台拖拉机厂出产的“东方红——12”型小拖拉机,每台首价3500元左右,但农民多数户是买不起的。

当时农民手里多数都差钱,买个喷雾器、或农药都吃力。所以分田单干开始那几年,农事活动全仗人工和部分畜力。拖拉机几乎没有。

随着改革开放后,形势越来越好,单干的农民,手里多少有个钱了,考虑到机械化作业效率就是高,逐开始独户或联户购买小型农业机械了。

后来,农民尝到了机械化的甜头,省工省力效率高,逐渐基本差不多的农户都够买了各种型号的拖拉机用作农事活动,同时又可兼搞些运输作业。

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农村农业机械化基本实现,更有有市场眼光的农民,个人或联户购买大型农业机械,旋耕机、收割机等,除自己使用外,多数进行有偿服务的农事活动或运输作业。农业机械化全部普及,粮食生产连年丰收。

自2010年后,国家实行了土地流转政策,农民由少到多逐步把土地流转、承包出去了,腾出的有打工条件的都出去打工,不具打工条件或不愿出去的农民,则仍经营着土地。

土地流转承包规模化模式,一些小型的农机具就显得“不中用”了。大型的机器效率高。把土地流转的农民,小拖拉机等农机具,也派不上用场了,一时间农民处理、卖掉农机具的比比皆是。也不值个钱,我的一台“邢台——120型”拖拉机,当年是10056元卖的(88年),现在带拖斗才卖了2300元。土地流转了,小拖拉机用不着了,贵贱得处理了。

现在农田里都是大型的农机为多,有部分小中型的,除合作社,个体承包土地大户自己购买使用的机械外,其他农民所拥有的机械都是为了有偿服务或运输的。现在的农事活动绝大多数为机械化作业了。

这就是,农业机械的演变过程。不妥之处,欢迎友友们探讨交流!

拖拉机早在六七十年代就广泛使用,为什么分田单干后不大使用了?

七十年代初公社有农机站,农业修理厂,农机站有三台东方红拖拉机,有十多台柴油机抽水机,每当春耕时三台大型拖拉机下到各片(每个片包括几个大队)进行翻地,大型拖拉机工作效率快,几百亩的大田塅个把星期就耕完了,那时农业生产抓得紧,公社安排什么时候耕完田,必须不折不扣完成,插完早稻过四一,插完红薯过五一,插完晚稻过八一,各生产队必须按时完成,为赶进度,大型拖拉机起了非常重要作用,水稻不能缺水,抽水不可缺,公社农机站抽水没空的,下到各生产队,农机员日夜工作,必须保证生产队不能有旱田。这两项机械为保证粮食生产起了巨大作用。八一年分田单干后,人民公社土崩瓦解,什么农机站,农机厂消失了,田分到各户,各户的田七零八落,每户至少三到五块,人多户十几块,为分田质量均匀,大丘象划豆腐块一样划成几块或十几块,单干也用不起大型机械,于是大型机械成了摆设,后来听说做烂铜废铁卖了,一直到现在再也没见过大型拖拉机了,已经四十多年了,现在各耕田用的小型旋耕机,耕的田很浅,效率很低,还不如牛耕,牛耕田一人能做到,旋耕机要人抬,只是省了喂牛养牛的工,大家说说分田单干是不提高了生产率。

拖拉机早在六七十年代就广泛使用,为什么分田单干后不大使用了?

拖拉机早在六七十年代就广泛使用,为什么分田单干后不大使用了?

分田单干时,生产大队的领导们几乎都是败家式做法,不管是拖拉机还是汽车等等公有财产,统统都是喊价变卖,谁给的钱多就卖给谁。包括生产队的牲口房子养的猪羊,统统一杆子挑净。拖拉机汽车这种大件,都被一些有钱人买走了,去搞运输挣钱去了。种地的农民,就是想买也买不起,只能买头牲口自己养着拉拉拽拽种地用。

后来农村的条件好点了,农村出现了一批小运输专业户,最早的时候都是十五马力小拖拉机,平时拉土拉砖拉沙子水泥,农忙时割麦子拉粪耕地播种。再到后来出现了大型农机具,为农民耕种收。牲口和小拖拉机慢慢退出了历史舞一台。

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农民三十年付出积累的巨大公共财产,瞬间化为乌有。直到现在,很多人提到当时的情景,都很沉重,就三个字,“败家子”。

感谢阅读感谢关注!

拖拉机早在六七十年代就广泛使用,为什么分田单干后不大使用了?

分田单干后人的积极性提高了,拖拉机用不着了。地块又小,犁田耙地用人拉就行了,拖拉机犁田耙地用油还得花钱,使用拖拉机还得保养修理,还要花钱,不如把拖拉机卖废铁,这样不花钱还能进钱。

拖拉机早在六七十年代就广泛使用,为什么分田单干后不大使用了?

大环境使然。上世纪六丶七十年代,我国还是人民公社化的大集体,农村土地是集体耕种,一般都是十几,几十亩地集中连片耕种,拖拉机等大型农业机械耕种作业,即能充分伸展手脚,效率高,效果好,所以广受农民欢迎。学习小岗村实行包产到户后,农村土地肥瘦不同,远近不同,交通,灌溉,土地平整度不同等具体问题浮出水面,为了减少承包过程中的矛盾,为了使家家户户都满意,只能是将生产队土地进行分类,每户在各类地块都能平均分包一块。这样,耕作条件比较复杂的生产队,往往每户都要按具体情况分七,八块以至十几块地。这样原来的集中连片地被人为地分成几百甚至上千块地。另外,由于土地是按人承包,人口多的户分的地块相对还大点,宽点,而人口少的,甚至只有一,二个人的户分的地块就很小,很窄了。现实中,三,五米宽的地块大量存在。这种情况下,农民不是不想用拖拉机而是根本没法用。

其实,不光拖拉机等大型农业机械的使用受限制,现在出现的无人机喷施农药,现代化节水灌溉如喷灌方法,规模化种植技术推广等先进农业技朮推广等都受到很大限制,党和政府提振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振兴农村的方针也受到很大制约,值得全社会重视。

拖拉机早在六七十年代就广泛使用,为什么分田单干后不大使用了?

我想问一下提问的作者,六七十年代什么地方拖拉机以经广泛使用了?是某个地方吧还是全国?我就是农民,而且是在中国农业使用机械化最早的北大荒!我们这里也没敢说在六七十年代就广泛使用了!只是部分农场实行了机械化,那也是在七零年以后才有的。而且也不全部是机械化,因为土地多,机械少,还有牛马畜力耕种的作为补充。全面实现机械化是在单干后尤其是八五年后,农民才有钱开始购买农业机械。但那时还是有因买不起农机的还是有很多人使用畜力耕种,直到九十年代才全面的实现了机械化耕种,而且是使用了先进的农机具。从九十年代到现在,农民的机械换了好几代了,现在都是智能化的播种了。打药都是无人机,请问提问的人,你哪只眼睛看到现在还没有使用机械化耕种的?想抹黑现在的时代也不换个话题!真的是自找羞辱!还六七十年代都使用了机械!六七十年代的农村,除了磨米坊,给牲畜轧草用的轧草机,给作物脱粒的机械,最好的队有一台小手扶拖拉机,每个大队{村}一台拖拉机及拖拉机的犁耙。再就在村子里找不到任何能动的机械!在东北是国家最重视的农业主产区,从建国到现在,都是大力支持东北的农业发展。但也没有六七十年代普遍使用机械的!是作者无知?还是包藏祸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