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由“伯伯”,变成“兄弟”,为啥越活辈份越低?

农民的称呼由“伯伯”变成“兄弟”,以后很可能变成“侄子”或“孙子”。已经有北京大叔这样称外地人为孙子、重孙子的事情了,这应该不止是北京大叔一个人的思想观念吧?

这一点并不奇怪,我认为这是社会大环境变化演变而形成的。以后若干年,这些“辈分”称呼及总根源称呼“农民”二字也将逐步消失。也正如“王福重”教授所言,消灭了“农民”,才是国人都过上幸福生活的时候。我的理解是这个消灭并不是杀灭农民的人,而是消灭“农民”这个职业和称呼。

说说农民的称呼“伯伯”、“兄弟”的问题。

解放初期那几年里,我国百废待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都要进行。而民以食为天,饿着肚子是啥也不好搞的。因而粮食显得尤为重要,国家对农民也很重视,因为毕竟当时的社会条件,农业生产条件都很落后,但生产粮食主要还是农民。当时也没有进口粮食等的概念。以粮为纲,全面发展,也是在那种环境下提出的,农民是受人尊重的职业,农民被称为“伯伯”也很适应当时的社会环境。

随着国民经济的建设不断完善逐步进行正常化运作,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形势形成。工农一家亲,工业产品和农业产品互助互换,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工农不分伯仲了,农民的称呼变为“兄弟”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改革开放以来,国门大开,贸易往来,各种用品、粮食等都可以从外国引进进口。我国的工业、国防、科技、农业都有了飞速超前的发展。

相对而言,农业、农村、农民,已显著落伍,尤其是机械化尚未全面实施的时候,农民这个群体就显得弱势一些了。进口粮食价格比国内农民种的成本还要低,因而在很多人眼里,农民就是农民,就是那么回事吧!农民“兄弟”的称呼,在某些“高贵”人的嘴里都不情愿再说了。

近几年来,农村农业农民更是前途渺茫,因为,粮食不值钱,人均土地有限,各种农资产品价格飞涨,更是种地的农民面对现实生活的困扰和窘迫及无奈。

致使年轻的农民不甘于农耕的尴尬局面,纷纷弃地而出去打工创业来增加收入以应对现代高消费的生活。

强龙压不过地头蛇,你农民到城里混生活,在某些“高贵”人士眼里你啥都不是,能温和相待农民工的人就算是好人了。虐待、贬低、侮辱农民工的事情,频有发生,比比皆是。北京大妈、大叔侮辱蛮骂甚至扇外地人耳光的事件,就是一种社会弊端或思潮的淋漓表现。称外地人来北京就是孙子、重孙子。

这种不良的社会之风直接把农民“兄弟”隔辈降为孙子重孙子,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农民。心理上是什么感觉?又是何等的悲哀!

唉!农民真的不容易!对农民称呼什么倒不重要,重要的是对农民多一份体谅和理解,农民能保持住“兄弟”称呼,及同等对待就谢天谢地了!

农民由“伯伯”,变成“兄弟”,为啥越活辈份越低?

这个人随着地位财力是会改变的。也是视力眼的突出表现,比如过去一书生县官后叫老爷,一农民富了一后叫财主,地主,现代人呢,在公司打工职员升迁后叫科长经理非常体面。没人直呼你大名了。

  • 农民所以不称伯伯,是地位下降了。在计划经济时代。以粮为纲,吃是头等大事,得依靠农民养活,所以把农民捧的高。叫农民伯伯,开革开放抓经济开发,把种地淡化了。你农民为国家eBT贡献小了。经济实力也不行了。属弱势群体,没人瞧得起。所以把农民伯降到兄弟了。

农民由“伯伯”,变成“兄弟”,为啥越活辈份越低?

这是个无事生非、制造矛盾的提问。老夫今年七十岁,上学的时候确实称农民伯伯,但农民一直称工人为工人老大哥,工人则称农民为兄弟,什么时候其它行业的人都称农民为伯伯了?我们当初称伯伯的那代农民早已驾鹤西去,对现在的小学生而言,称农民为伯伯并无不妥。但行业之间、互相尊重,彼此兄弟相称,情通理顺,为何对此耿耿于怀?难道还要不分年令辈分,只要是农民身份,都要让其它行业的人称你为大爷吗?

农民由“伯伯”,变成“兄弟”,为啥越活辈份越低?

因为现在吃的粮食含化肥农药多了,喝的水呼吸的空气污染了,农民进城经商打工变聪明年轻了,以前光知道傻傻的无私奉献,现在知道靠脑子挣钱比下苦力挣钱方便快捷多了。不信吧,市县,楼盘70以上购户来自农村,4s店销售的小车,70%销给了农民

农民由“伯伯”,变成“兄弟”,为啥越活辈份越低?

过去称“农民伯伯”是农民憨厚、朴实,受人尊敬,现在称“农民兄弟”是农民年轻、狡诈,让人烦,使人恨。原因嘛,就是过去的农民勤劳善良,遵纪守法,本本分分做人做事,不计较个人得失,懂得知足,因此,人人尊敬,处处让人佩服;现在的年轻农民呢,年轻有文化,懂知识善狡辩,喜欢钻牛角尖,爱计较个人得失,善于胡搅蛮缠,吃不得亏,好吃懒做,尽想那种不劳而获的事情,整天想入非非,不踏实干事,尽干偷奸耍滑之事,嘴上的

功夫一套又一套,让人越来越看不起,甚至到了让人烦,使人恨的地步,“农民伯伯”的影子全无了,自然就称“农民兄弟”了,这是自然降温,也是社会认同的。

农民由“伯伯”,变成“兄弟”,为啥越活辈份越低?

叫伯伯的人现在已经是爷,太爷爷,被叫伯伯的人早已作古,提这种问题无聊之极,称兄道弟已经是最髙尊重,问者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养老金,大家都是平民百姓,给画个大饼在墙上,得几个点赞,对农民老人有无实际用处?

涉及三农内容多,已是第二个一百年的新征程,新起点,最好多关注中央对三农的政策,别离经叛道,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

对五十年代前的老农,一贯尊重,心里也有底线,希望在国家经济允许情情况下,适当提髙补贴,但不能说出来,一是一介平民,并不掌握国家财政收入,也知道城里工作的人交纳税费不少,我家孩子上大学署假打工5ooo元/月,交税1ooo元,她认为收多了,我劝她,纳税光荣,话虽如此,纳税人l只有这么多,农村惠农政策用钱不少都来自纳税人,不敢加入闹,我亲戚也有老农,交公粮,修公路,兴水利一样不缺,现在也领1oo多元,儿女养着的,找谁闹?

提问人希望现在怎么称农民?叫伯伯,爷爷,祖祖你承受得起?既是长辈就要对后代承担责任,愿意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