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耕地以家庭为单位承包的,每个家庭承包耕地数目怎么不一样?

这肯定每个家庭承包耕地数目不一样,这个问题实际并不是很复杂。主要是在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的时候,是按当时户口本上在册的实际人口(在世的)分的。各家庭人口数量不等,当然各家庭分的耕地也不一样了。

联产承包制,说是30年不变。这样就形成了添人不添地、去人不去地。家庭人口变化是很正常的事情,有的家庭儿子结婚生子,家庭的地还是那么多。有的家庭老人去世了、有女儿们出嫁了,但是地还是那么多。

有国家土地30年不变的政策,这样就更形成了各家庭承包的耕地亩数不同,这也是无法改变的现实。家庭人少种空头地的,家庭人口多地少的情况更加凸显。即同是农村户口,人均实耕土地不同了,有一个人种多亩地的,有人没有土地的。

后来国家又有了新的土地政策,即在原30年土地不变的基础上又延续30年不变。简单理解就是说60年土地不做调整。

这样农村现有的人口中,已经二三十岁及以下年龄段的农村人根本就没有土地。而有的家里人很少或就没有人的家庭(土地可以村委会收回集体或转包给他人)仍然有多的土地。在这60年内,各家庭的耕地绝对更不会一样多。

农村户口的人没有土地怎么办?生活来源从哪里来?

这个也不用愁,办法总会有的。国家实施的土地流转政策,及农民可以自主择业打工或搞其他事业、家庭副业等,来获取生活资源。

这样一来,农民有土地可以把土地流转了,获取一定的流转费,无地可种了,也可以去打工创业。

本身没有赶上分地的农村人,别无选择,唯有打工创业搞其他事业创收。也可以去承包土地耕种。总之,车到山前必有路,都要想法生活的。

农村耕地以家庭为单位承包的,每个家庭承包耕地数目怎么不一样?

答:回这类问题,你要实事求是,退回到九十年代,历史背景去分析,你才会知道,岀现这种问题的原因。

我曾经参加过,我村土地分配方案制定工作,并且,亲自给社员,仗量分配过土地,每个家庭户土地面积,不一样的主要原因,大致是有如下情况造成的:

我们村分田单干,是在一九九九年秋天,全村共有7千来亩土地,经过村两委研究决定,把全村三千七多亩,一级地和二级土地,拿岀来分配给社员作口粮田,平均每人可以分得8分土地,剩余不太好的土地,发展苹果产业。

九十年代我们村,村办企业比较多,社员的经济收入,一半是来自于,村办企业工资,一半是来自于生产队,年终决算分配,所以,社员们走集体化,共同富裕道路都习贯了,他们不相信国家,真的会走分田单干这条道路,都持怀疑态度,有些人会认为眼下,你们把集体土地分光了,将来总有一天,集体还会要回去。

我们当时大会小会,给社员讲国家政策,讲分田単干道理,就有那么些人,听不进去,所以,在正式仗量分配土地的时候,有的人把自己应分的土地不要了,直接给了邻居,所以,自己手里一分土地也没有,还有些人只要一点点,这就是如今每个家庭户人口相同,土地面积不同的主要原因。

由于以上原因,我们原来村两委决定,分配三千七百亩土地的计划,所以,就无法落实下去,剩下的土地,可是愁坏了党支部书记,怎么办?

以前有生产队,还可以把剩余的土地,退回给生产队,进行集体耕种,现在生产队解散了,专靠村两委这几个人,怎么可能种的了,这一千多亩土地呢?

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党支部书记,召开全村党员大会下死命令,号召全村党员,每人最少要承包集体,二亩口粮田,只有这样才能把,土地分配方案落实下去。

这就是我们村如今,在家庭人口相同的情况下,而分配得到的口粮田,土地面积不同,那个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

(原创于2021年7月15日)

农村耕地以家庭为单位承包的,每个家庭承包耕地数目怎么不一样?

那是论人口的多少而分的地!不是论每户分的地能一样吗?

农村耕地以家庭为单位承包的,每个家庭承包耕地数目怎么不一样?

前两轮土地承包,由于负担太重,凡有其它生活来源的或确实无力耕种的,有的把承包地退了一小部分,有的退了一大部分,还有的全部退了。比如:我四弟家原来4口人,要了4个人的地,共6亩;二哥家当时5口人,要了3个人的地,4.5亩,而本户当时4口人,没要地,现在全家7口人,地无一垅,再想要,要不了了。

现在农民种地不但取消了"三提五统"全部负担,反过来还综合直补年年涨,这土地成了香饽饽,视为己有,谁再提重新分配土地,等于动了现有承包户的奶饹。必竟要地的占绝对多数,现行政策是,调整土地要尊重大多数村民的意见。所以说,目前撼山易,动地难。

再者,由于历史原因,本镇村和村人均承包土地也相差悬殊。旧社会地主富农多的村,相应土地多,有的村人均多达8、9亩;反之,本村旧社会无地主富农,上中农也只有1户,加之镇区占地,人均只有1.5亩,这还是在有1/4村民没有土地的情况下。

拿全国来说,人均承包土地面积就更悬殊了。本人在东北当过兵,东北籍战友告诉我,他们一家5口人,承包着150土地,1人30亩。

这都是历史原因形成的,如果还搞平均主义,不符合现行政策。只有维持现状,才能保持农村社会的相对稳定。

农村耕地以家庭为单位承包的,每个家庭承包耕地数目怎么不一样?

农村耕地以家庭为单位承包的,每个家庭承包耕地数目会么不一样?这问题要退到一九八四年,农村正式搞联产承包责任制,当时各地的情况不一样,分得土地的形式也不一样,最多的是按人口分地,每个人分得人均口粮田,二亩半地,余下土地也按人均分,不过那叫责任田,这两个数字相加就是人均分得田地,以家为单位,几口人加在一起,就是每户分得的土地,但是还有一种形式、就是每人二亩半口粮田,剩下的土地按责任田分配,年滿十八岁上到老人,都算劳动力,每个劳动力按生产剩下土地均摊,男女劳动力都有份,每户的口粮田相加,就是这户的土地数目,所以几十年土地不变,人员却在变,婚丧嫁娶,生老病死,的变化特大,但是土地政策稳定,才造成如今局面,这也是农村普遍的问题,我想到二O二七年时,土地政策会有变动,具体的变动是啥,还得按政策办,我这问题也是黑龙江,北大荒地区,不代表其它地区,希望大家理解!

农村耕地以家庭为单位承包的,每个家庭承包耕地数目怎么不一样?

因为中国的土地是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解放后土地改革是以村庄为单位,各村农民的私有土地入社,归村集体所有,村里的土地多集体拥有的土地就多!也就是说,村里的地主拥有的土地多,村集体的土地就多!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实行生产责任制至今都没变过。所以,如今各村各户拥有的土地数量不一样!如果同一个村,人均土地大致相同,只是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土地增人不增土地,减人不减土地,所以现在的各家各户的人均土地才有不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