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有人希望终止包产到户,回归到生产集体化?

我认为有人希望终止包产到户,这个想法和思路还是不错的。但第二句回归到生产队集体化不现实,也不是国家农业发展的方向。

有人可能不信,人家南街村集体化,不是搞得很好吗?是的,我也承认。要知道那是样板!(具体他们怎么运转的,谁说得清呢)。

为什么回归集体化不现实呢?

好比袁隆平教授的杂交水稻,亩产可达3000~4000斤;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亩产3000斤以上;杂交谷子之父赵治海的“张杂谷”亩产达811.9公斤的世界纪录。我也信。

那是什么环境情况下呢?小面积的试验田,各种精准到位细致的环节管理,理论计算,真的能达到。

假如全国18亿亩土地都达到这样的产量,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受各种条件制约如:气候、环境、农资的使用、管理手段等,很难做到万无一失。就是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很难达到的,听起来这样说有点消极或负能量,但事实不得不承认。

生产队集体化,根本达不到人们觉悟一致,管理精细的程度,有原先生产队经营模式的经历,根本达不到土地产值最大化。再走生产队集体模式,根本行不通。

终止包产到户是可行的,但是,以后要走规模经营模式(不是生产队模式),或农场、合作社、或个体规模承包。

终止包产到户,走规模化种植经营模式,是今后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尽管包产到户,能使单产面积产量提高。但是,需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和物力,它阻碍了农业机械化的全面发展和应用。而机械化工作效率高,保证了土地最大利用率,从而获得土地最大收获值。

解放出来的大批劳动力可以从事其他工作劳动创造价值,无疑对整个社会效益财富的增加大有益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