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农村很流行串门,为何如今串门的越来越少了?
20年前农村很流行串门,为何如今串门的越来越少了?
确实是这样的,过去可能是农村文化设施落后,也没有什么休闲娱乐活动,农民除了地里有活忙外,平时在家里也没有什么事,妇女们或许有点手头营生活,男人们再不善于收拾家务活的,光在家里坐着没意思啊,家里娘们再加上好唠叨,执使你干这吧!弄那吧!麻烦!干脆出去串门了,和乡邻说的着的歇会,天南地北的胡侃会!半天工夫一晃就过去了。
现在串门的少了,因人而异吧,有好串门的,他就在家卧不住,不出去转转串门觉得不自在。现在串门的少了的原因应该是:一、社会环境影响。
现在,通讯发达、网络信息化,电话、手机、电脑,联通你我他,人在家中坐便知天下闻,有什么事情,信息一发就可以解决。串门就没什么意思了。
二、现在的人都比较现实,为了生活需要打拼挣钱,或打工创业,养家糊口。年轻人多出去闯荡了,村中多为中老年人和留守妇女。你串啥门呢!作为男人更不适宜串门子,人家男人不在家,你去一次串门、二次串门,三次、四次,慢慢的就串出闲话来了。农村不乏闲得没事的长舌妇或男,说不定什么菲闻糗事就出来了,是真是假不论,准弄一身臊!所以,没什么事,不闲串门,有啥说呢!东家长西家短,话多必失。现在本村的亲戚、干亲戚又多,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说不定碍妨着某一方面的事呢!你在不知不觉中就把人得罪了。
三、一些中老年人,善于下棋、或健身锻炼的,也不串门了,找个暖和或凉快地方摆开棋盘就开始对弈。农村也有锻炼器材设施,爱动活的健身或走路运动,一般都不扎窝闲聊了。即使不去下棋、搓麻、打扑克,也是在家看电视玩手机。
四、有好看戏剧的,偶尔集中到谁家有碟机可放戏曲片的,看会戏闲聊会。现在智能手机和电脑普及了,啥新闻轶事、戏剧、电影等,手机、电脑上都可以看到,串门干啥!
尤其是近几年有不少人上网络,如今日头条,除可以看新闻听音乐戏剧,还可以写文章、发视频、回答问题挣红包,使人爱不释手,天天上头条,达到走火入魔的地步了,哪有闲功夫串门聊天侃大山呢!
我因为每天上头条,专门给几个朋友说了,没事一般不要找我歇着串门了,来了我不陪你们歇着不好意思,歇着就耽误我上头条了。想歇会可以选择下午,我基本已完成头条我预定的学习任务了。下午可以歇会或出去遛会弯!
综上几点就是现在串门的少了的主要原因。对于个别爱串门的,端着饭碗,或拿着营生活都不影响串门。各人所好吧!20年前农村很流行串门,为何如今串门的越来越少了?
20年前的农村,农民都集中力量在自家责任田地里专心搞农业生产,没有出去打工的农民工,大家都你追我赶的,抢时间,抓季节拼命的干。起早贪黑,抢收抢种,没日没夜的做,那时的农民已经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由于农业生产各家进度不一,为了抓季节,在亲戚或家族中,都会互相帮忙抢收抢种,在生产过程中,农民之间建立了一种亲密的互助关系。还有一些不存在亲戚和家族关系的,也会主动去帮忙做事。一个村庄、一块土地上生活的农民,每天干农活,大家笑脸相见,进出工互相问好。建立了一种和谐的兄弟和同志般的亲密关系。晚上没事的时候,关系较好的朋友,都会互相串门,在一起聊聊天,问问生产进度,互相探讨农业生产技术,了解庄稼施肥情况,互相取长补短。许多女人比男人串门还要多,不过她们聊天的话题和男人不同,她们聊天话题绝大多数都是家长礼短的事,谁家婆婆如何如何的不是,谁家儿媳怎么怎么的不好,我的儿子如何如何的优秀,他家女儿怎么怎么的会打扮,长得又漂亮…。谁家田里的禾苗长得好,谁家花生长得特别好…等。有句古话说得好:‘‘儿媳是面锣,出门就谈婆。婆是个鼓,出门谈媳妇。’’‘‘儿女是自家的好,庄稼是别人田地里的好。’’这就是当时女人串门的话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国家的科技事业的高速发展,新的日常产品不断出现。城市的各种工厂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这些工厂需要一大批生产人员,高厚的工资待遇,深深吸引了农村大批年轻人,他们弃农奔赴城里去打工。十几年来,这批农村年轻人,在城里干得顺风顺水,都在城里购房安了家。而农村却变得冷冷静静,剩下一些年龄较大的,在城里找不到工作的老人在家种田。老人们年老体弱,也不愿意串门,所以现在农村串门的非常少,老人们都守在家里,只管自己的事。
农村串门之事,是时代带来的现象,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生活形式的出现,农村串门也随之消失。也充分体现了时代在前进,人民生活进入了新的状态。
20年前农村很流行串门,为何如今串门的越来越少了?
一,过去居住的地点都是贴近相连,村庄一排一排。二,不是现在串门越来越少,而且比较稀少,沒有过去的浓厚的程度。三,现在农村居住条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大部分家庭都选择在城市买房子。四,现在农村大部分中青年人都不在家,出去打工,现在基本上都是老年人在家看门户。五,现在尽管农村也有农民集中点,集中区,人们对串门也在理性和客观,串门害怕太烦人,爬上爬下不方便,不自在。
20年前农村很流行串门,为何如今串门的越来越少了?
一、没时间串门闲聊。大集体时期,干活一窝蜂,一二月能看一场露天电影,过年闹社火、唱社戏,平时又经常召开社员大会,阴雨天没事做,人与人接触频繁,串门时空见惯。改革开放后,年轻人大多出外抓经济,老年人多留守家中,要么种承包地,要么帮子女带孩子,人们的空闲时间少了,串门闲聊日趋见少。
二、攀比之风日盛。以前多数是为衣食奔忙,家境都差不多,由于时代的因素,大多人没过多欲望。改革开放之初,在一个村子里寻一、二家万元户都很不容易,而现在却不同了:危房不见了,瓦房减少了,代之而起的一幢幢高楼;摩托普及,私家小汽车越来越多;穿戴与城市人无异,存款也逐渐增多;等等。人与人互相攀比,贫富拉开了档次,有的避嫌,有的不再喜欢串门。
三、时代不同,观念变了。(一)年轻人重在抓经济。打工者长年在外,过年时只在家里逗留几天。(二)老年人要么种田守家,要么跟着孙子陪同上学、照管生活,好让下一代出人头弟。(三)亲戚间走动少了,拜年也是礼节性的。(四)邻里、村里人义务帮忙的少了,大多是付酬说话。
随想随记,欢迎条友们补充。
20年前农村很流行串门,为何如今串门的越来越少了?
时代发展快,20年的时间,农村已今非昔比。
前几天,我微信告诉还住在村里的小学同学,如村里通知缴纳新农合医疗保险时,通知我一声,我好及时给父亲缴费。
同学说,村里有微信群,进群能看到村里的所有信息,把我拉进去,什么事都能知道。
20年间,从无到有,信息时代,网络发达,一部手机,看天下,足不出户,在家就能知道村里的大事小情,谁还去串门?
20年前,我老家的农村里,几乎没有人家装修房子的,屋子里是水泥地面,邻居们串门方便,进出自如,不怕弄脏地面,无拘无束。
20年后,村里种苹果的,盖大棚养鸡的;种植树苗批发的等等,发家致富后,家家改善居住条件,户户把家里装修得与城市住家无异,再去串门,总有一种距离感,久而久之,串门的越来越少了。
20年前,村头的冬日暖阳下,总有一些人围坐在一起,东家长,西家短,聊得尽兴,互邀到家里串门再聊,吃个家长便饭也未尝不可。
20年后,很多人已经故去了,再回村里,这些叔叔婶婶已经不见了,老人故去,把串门的习惯也带走了。
岁月变迁,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山长水阔,事事休!
农村的串门,越来越少了,是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农民习惯在改变吧。
20年前农村很流行串门,为何如今串门的越来越少了?
二十年前农村再流行串门也不如四十年前农村串门,现在串门越来越少是农村人口越来越少。小村子几乎没人了,现在农村人口的大村子也都是外来人口众多,人与相互之间不了解不熟悉所以串门的就很少了。别说农村城市原住平房大院时期大家都相互串门行走,住了楼户后多少年都不知对门姓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