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有人收豆子地里的豆青虫,有人知道他们收购了干啥么?
豆青虫主要在大豆、芝麻、红薯甚至葡萄等果树上发生,大豆上为多。据说这种豆虫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已成为饭店餐桌上的一道美味。
在我们农村人眼里,一般是没人吃的,看见它就各应的慌。可能各地各人习惯不同,有人爱吃,这无可厚非。现在本身吃货多,什么蝎虫蚂蚁都有人吃。下乡收购主要为食用,据说有的饭店就有这道菜,每盘价格不菲,达几十元一盘。
我村原来有个在外面上班的职工,他偏爱这一口,当酒菜。他酒量也是杠杠滴,每次喝酒一斤左右是正常的事。当然,在农村豆虫是不用买的,去地里捉即可,我们这也从没有见过谁收购这个。拿个瓶子或食品袋什么的,到豆地捉吧!户主知道了会感谢你的,管你顿饭喝一壶也情愿。
我乡亲他捉回来豆虫后,一手攥握住虫子,一手用筷子从头部往里顶穿,大反过,把虫肚里的屎顶出来,然后用水冲洗干净,虫体拌面粉或淀粉稍加点盐,用油炸一下即可食用。他说味道好极了!
我村其他人,没听说谁好这一口。我是不吃,看见它就浑身不自在,我不敢捅它。在生产队劳动时,割豆子的活,我是坚决不干,干别的活可以。即使在自己的地里,我也得拿捏子夹着,装入瓶中,不敢用手捉,捉回来喂鸡鸭鹅。
现在,地里也没有那么多豆虫了,除非人专门养殖了。能待几天不打农药呢!豆虫虽然个头大,对农药特敏感,任何农药只需很小的药量即可致它于死地。农民种二亩大豆为了收获豆子呢,也不允许生豆虫的,虫子把豆叶吃光,叶子不能完成光合作用,也收不成豆子的。
所以,题目的问题,在我们这里不现实,也没有人来收够。更甭说几十元一斤了。
在农村有人收豆子地里的豆青虫,有人知道他们收购了干啥么?
前几天,和一个老家的朋友聊天,他说自己种豆子每亩地收益能达2000块钱,乍一听以为听错了。
心想,好歹我也是在粮食行业待了很长时间的,目前以我国大豆的种植状况及大豆市场价格,每亩岂不是收获一千斤往上大豆才能达到这个收益,大豆亩产一千斤是万万没可能的啊。
我毫不犹豫地回问他,“你种的啥?”
他回答说:“豆虫。”
我以为是他说的是“豆种”,楞了一下,心想,这还有点可能,豆种的亩产量虽然不是特别高,但是价格明显有优势啊,正当我还在思考种植什么样的豆种能够达到亩产收益2000的时候。
他看到了我的不解,又重复了两个字“豆虫”。
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就是那个绿油油、胖乎乎、曾被人们当做害虫的玩意。
他看我明显思维停顿了一下,颇得意地继续说下去。
据他讲,虽然豆叶上爬满了豆青虫,把叶子吃了大半,但是他种的豆子每亩地产量却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种一季大豆,收获了黄豆和豆青虫,一举多得,所以才有了刚才对话中种大豆收豆虫,亩产收益2000块钱的说法。
其实吧,豆虫一直是优质的蛋白质资源,豆虫蛋白质比肉类、鱼类、植物类的蛋白质更适合人体需要,组成也更合理,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只不过这几年被市场发掘,成为一个消费热点。
近年来,人们对绿色昆虫资源食品需求的提高,豆虫市场逐渐活跃,豆虫变害为宝,给人们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和生态效益,也得到了许多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关注。
此外,豆虫加工后的豆虫皮可以作为药材,其物质基础就是虫体甲壳素,与蝉蜕相似。
不过这位老乡也坦言,捉豆虫的时候挺不容易的,都得是半夜去捉,而且还得保证豆虫存货才能卖个好价钱,虽然亩产收益达2000块钱,但也是辛苦钱。
最后,笔者认为农民朋友们就应该多抓住这些商业契机,为自己种植的产品增加产值,最直接的来说,为自己的腰包多进几张钞票而努力。
《粮油市场报》官方账号首发于在悟空问答!
10.11
在农村有人收豆子地里的豆青虫,有人知道他们收购了干啥么?
小伙伴们见过这种绿油油的小害虫吗?
它叫豆青虫,专门吃黄豆这类农作物,几个小时就能吃掉一片叶子,一生至少祸害2株豆秧,以前豆青虫让大量农作物枯死,农田颗粒无收,农民都恨它入骨。
但是最近却有很多农民种地养豆青虫,虫子长得越胖,他们越开心,到底是怎么回事?
养虫的农民说出了心里话,以前种黄豆,一亩地收400斤左右,刨去成本,一亩才赚个600块辛苦钱。
现在种豆养虫,一亩地能赚个1万多,当然养虫子啦。
从80年代起,就有江苏人开始用豆青虫入菜。
先把虫子洗干净,然后用擀面杖把虫肉擀出来,绿色的是排泄物,剩下白乎乎的虫肉,当地人称为豆丹。
热油加入姜蒜辣椒爆香,然后加水炖豆丹。这样做出来的虫肉有种牡蛎和蟹肉的鲜香,最后还有黄豆味的回甘。
豆丹还可以用来炸着吃,轻轻咬破酥皮,外焦里嫩,妙不可言。
除了做成美食,饭店餐馆剥出来的虫皮还能入药,里面有虫体甲壳素,和一味中药——蝉蜕非常相似。
豆青虫的市场越来越广阔,光是江苏省连云港市的灌云县,每年都要消耗2万斤的豆青虫。
如今养殖虫子的农民也多了起来,一亩地能产100多斤豆青虫,一斤收购价格在150元-200元左右,纯利润至少有1万,比种黄豆更划得来。
但这也是辛苦活,农民要每天凌晨3.4点就得起床采摘豆青虫,还要防着鸟类等天敌捕食虫子。
腰包里想多几张钞票,从来都不是容易的事情啊……
我是找靓机二手机,关于豆青虫的完整视频,请关注我的头条号查看,Peace~在农村有人收豆子地里的豆青虫,有人知道他们收购了干啥么?
这是用来吃的。豆青虫,我们这里叫豆虫。以前是地里的一种害虫,但现在城里很多饭店都收豆虫来炒菜吃。城里很多消费者也非常喜欢吃豆虫。
你们那里收走的豆虫,应该也都是卖到饭店里供人吃的。
目前,在一些地方,已经有种豆子不收豆子专门来养豆虫的了。据说,养殖豆虫,赚得钱比单纯种地要高很多了。
豆虫目前的市场收购价能达到每斤40-60多元钱,地方不同可能价格有些差异。
豆虫养殖行业也算是特种养殖行业的一种了。
像你们直接从地里捉得这种野生豆虫,或许卖得价格会更高一些。
这里也要提醒一下,专门养殖豆虫还是有一定的风险的。毕竟豆虫还是一种小众的农产品,吃得人不多,市场收购渠道也比较小。像用大棚来养殖豆虫,成本也是比较高的,投资风险比较大。
地里自然生长的豆虫捉来卖,这个成本非常低,如果当地有收购的话,可以多捉些来卖。
本问题由头条合作伙伴云种养app专业解答,咨询更多相关问题,可下载云种养app!
在农村有人收豆子地里的豆青虫,有人知道他们收购了干啥么?
“豆虫是好东西”很多老农民都会有这种评价,但豆虫是害虫,他们说豆虫好主要是以食物的角度来评价的,现在农村收豆虫的也主要是用来作食物的。
豆虫又叫豆蝉,是昆虫纲的豆天蛾的幼虫,在夏季常出现在豆叶上,秋季开始爬到土地里准备蛰伏越冬,父亲常说这土里的豆虫要比叶面上的豆虫更肥更香,经过油炸或煎炒,那种浓香是现在的猪牛羊肉无法媲美的。
豆虫之所以受到现代吃货们的追捧,除了独特的浓香外,还因为它的营养价值。一只豆虫的干物质中蛋白质占了63%,可谓是优质的动物蛋白资源,除了蛋白质外豆虫还含有18氨基酸,是名副其实的高浓度营养品。
现在人们收购的豆虫主要供应给餐饮业,人们开发出的各种“豆虫宴”已经成为了农家特色菜,豆虫价格也涨至一百多元一斤,难怪收豆虫不告诉农民收购了干啥,是怕农民抢生意啊。
大乡,民俗文化爱好者,用不一样的角度解读农村,欢迎大家评论、关注!在农村有人收豆子地里的豆青虫,有人知道他们收购了干啥么?
谢邀!豆青虫,学名豆天蛾,俗称豆丹,豆蝉,是豆田之害虫。但是,现在变害为宝,有地方人叫它为豆蚕,用它可以做美味佳肴几十种。
它颜色为黄绿色,外衣有稀疏细毛,样子恶心,恐怖。用它做佳肴时,需用擀面杖一压,将内肉挤出皮毛留下,听说外皮可入药,也可以卖钱。
挤出的豆丹,用开水汆一下备用。切好青菜,加上辣椒及一些调料,烧熟。再将豆丹放上煮一下,一盘佳肴就出炉了。也可以用西葫芦等瓜类配豆丹做菜。五花八门,用它派生很多的豆丹系列菜肴。
在江苏灌云,这豆丹价格150元/斤,许多农户已经学会人工养殖,并知道,可以将它长期储存。方法是将它埋入15厘米潮湿的地下,让它延长生命,使原来一年只有一个月的使用期,延长至十个月。城里人慕名而去,可以长年吃到新鲜的豆丹。
它已让一部份村民致富,成了江苏苏北农村的一个产业,有越来越多的村民靠它致富。城里开饭馆的老板也借机发了财。它变害为宝,变成了名付其实的致富虫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