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奇怪现象:“有田种树,有房不住”,这是怎么回事呢?
奇怪吗?我是农村人,我没觉出有什么奇怪的。再说了,这也是部分现象,农田也没有都种树,农村也不是没人了。到农村看一看,仍然是广阔的农田多,房屋也是有人住的多。
出现部分农田种树,有房没人住的现象,原因不复杂,主要有:
一、农村有田种树的情况。
人均土地有数,如我们这边每人1亩多地,一家人几口人,十来亩地,还不见得是一大块,有的甚至零散3~4块,这几年都知道,单凭种几亩庄稼,全家人只能存活,想有点长足发展,及应付现在的生活节奏太难了。承包流转人家都不愿意要,大块整壮肥沃的土地好说点,承包费相对也将就。3分半亩地的,谁承包呢,即使承包,每亩一年给你三头二百的,你也不愿意。因此行成了干脆也不流转了,又不能荒废,好赖栽几棵树,长几年还多少卖个钱呢!
有打工搞其它创业的都出去打工创业去了,老人妇女操持土地也没啥意思,也收入不了多少钱。所以年轻人多数出去了,除了把土地流转的,部分农户,地里栽了树木。打工比种地强。
二、农村部分房屋没人住的情况。
这个情况稍复杂些。一是老家地方狭窄不宽绰,农户建了新房子了,老房自然没人住了;二是单身老人,或无儿户,女儿嫁了,老人老去的,房屋没人住了;三是,原来是农村的,后来居家进城的,或农村人在外打工,多少挣了俩钱,在城里或首付,或全款买了房子的,把全家搬进城里的,农村的房屋也就没人住了。还有部分在城市退休的中老年人,仍有故土难离情结,农村老家有房子,或有宅基地的,他们又翻盖,或修建了房屋,节假日或什么时候想回来住都方便,属于“两栖”居住。
所以形成了,农村房屋没人住的现象,且这些房屋或楼房,有好有赖的,有新有旧,有百年土砖老屋,有现代化的楼房别墅式的。农村地里栽树,房子没人住的现象,占比是土地没人种或栽成树的约占1%~2%,房子没人住的达3%~5%左右或以上。外地情况不得而知,我们这边情况就是这个样子。友友们,你们那边是什么情况?欢迎评论交流!在农村奇怪现象:“有田种树,有房不住”,这是怎么回事呢?
工人爱机器,农民爱土地,我是农民,我热爱着我自己的土地。
问题是单纯的依靠种地无法满足生活日常的需求,更别说生活繁琐的开支。为了更好的生活,只能外出打工。
然而种树,只要种下几年都不需要打理,是打工人最好的选择。
现在的农村,早已跟过去不一样啦。街道整洁,房屋错落有致,卫生环境大有提高,唯一的缺点就是人口变少啦。过完年之后,很多村民都会去外打工,去遥远的大城市打拼,只为养家糊口。环境虽然越来越好,但也阻挡不了村民出去打工的脚步。
现在的农村去了之后,会发现很多新盖的楼房伫立在村子里面,崭新的房屋却没人居住,这样的情况还不在少数。
难不成是钱多的没地方用?显然不是的,农村自建房屋一次要花费很多钱的算下来是一笔巨大的开销。那为什么很多崭新的小楼却无人居住?
1,作为婚房使用:
在农村,现在结婚没车没房,两个字免谈。
那些闲置的房屋之中,很多是作为给儿子结婚时用的,现在农村结婚难。
2,已经在城里安家落户的:
随着外出打工或做生意的增多,也有很多在外面取得不错的成就,已经在城里安家落户买房,作为自己的老家平时是很少回去的,但那些老宅老房子确实也很难再进行居住,有的会将这些房屋拆掉之后重新建造。但由于长期不在家,都是在城市之中,这些房屋空闲下来也是很正常的现象,有的只是作为逢年过节的时候回老家,有个能够落脚的地方,平时是不会有人居住的。
3,资金不到位:
农村建造自建房,经常出现预算不够的情况,原本计划的钱够了,但实际操作起来却不是那么回事。各种各样的,远远超出自己预算。最终只能等到自己有能力之后再进行装修。
在农村奇怪现象:“有田种树,有房不住”,这是怎么回事呢?
身处农村,惊喜的看到如今的农村早已今非昔比,衣食住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特别是排列齐整,错落有致,精致雅观的农村房子,已是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土地是农民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根本,耕地种粮是历史赋于农民的天职,农民对土地有着厚重的情感。
不过,现在只要去了农村,会惊奇的发现,在农村“有房不住,有田种树”,已经相当普遍。这其中又是怎样的缘由?
有田种树
- 种树比种粮效益高。农民种田收粮基本不赚钱,种地只能是农民糊口的一种营生。养家的钱还是要另寻门路,外出打工已成为不二的选择。只是外面的活路很少,农民工“返乡潮”便是最好的例证。随着农村产业化结构的逐渐调整和土地政策的不断改革,似乎“农村天地大有作为”了。一些有胆识的农民,想在土地上“做文章”。于是有租赁的、也有转包的,开始利用土地种植蔬菜、药材、花冉等。但是这些项目,最大的问题还是在销路,而种树就不同了,特别是风景树,按株论价,只要品种好,质量优的树种那可是批量的需求,还是得益于当下绿化亮化环境。
- “大环境”的需要。随着土地集约化经营理念的日渐形成,许多农村的土地被流转。像我们这里,大面积的土地以580元/亩/年价格被流转,种植的是油用牡丹;还有不少的村社,只要是川水地,都被流转,种植了各种各样的风景树。土地不种粮却种树,说实话,也不是农民的本意。毕竟是川水地,即使种了粮食,遇到干旱也不怕减产。粮食的收入一定被流转费高。有田种树的不是农民本意,是万般无奈,“形势”所逼。
- 生态环境的修复。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大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许多山地、荒坡、湖地、林地、草地、沙地也被开垦复种,但是随着农田灌溉和作物需水量的增加,地下水位急剧下降,造成大面积上游水源涵养林、沙漠边缘生态防护林、农田和周边大量树木因干旱缺水而枯死,以至破坏了生态、农田和人居环境。在新时代新思想的形势下,生态环境修非常重要,农田改作“林地”,耕地种树,这也就是农村“退耕还还林”政策。
有房不住
- 在农村,“一户一宅”,而且已经不是过去的土坯房,还是清一色的红(蓝)砖红瓦,就是两层的楼房也不在少数,按理说宽敞明亮的房子住着舒坦。但是,只要身临其境,会发现房子很少有人居住,主要还是这些原因;父母已经去世,种地也沒有好的收益,于是举家出门在外谋生,房子也只好“铁将军”把门了;有些人家在县里、市里买了楼房,农村的房子是个“备胎”,农忙了回家小住几天,平时都是大门紧锁;也有些人,为了孩子的中考、高考,或者让孩子接受很好的教育,便去了城里租房子住,做了“陪读”,农村的房子也只好闲置着。
“有田种树,有房不住”的现象,并不是说农民都富裕了,从一侧面也说明了当今农民正在利用土地,把土地当作了“金蛋蛋”,以谋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印证了农民为了养家,背井离乡,南来北往去打工,以至是农村成了“空心村”,“有房不住”也属超然的“正常”不过了。
在农村奇怪现象:“有田种树,有房不住”,这是怎么回事呢?
对农村“有田种树,有房不住”2个方面的4点认识?
猛一看此题!感觉平淡无味,无兴趣回答,细一瞅、深一思,有深意,不简单,真不简单!特别是提问者,真是不简单,实在是高,绝对高人一个!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由笔者一一道来!
1.先说:“有田不种”。→退耕还林→保护生态环境。
- 土地过渡开发。从81年前后全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由于农户生产积极性大幅提高,将大量山地、湖地、林地、草地、沙地开垦为耕地,后期随着农田灌溉和作物需水量增加,地下水位急剧下降,造成大面积上游水源涵养林、沙漠边缘生态防护林、农田周边和村庄周边大量树木因干旱缺水而快速死亡,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农田环境、人居环境。
- 生态环境修复。在新时代新思想指引下,将生态环境保护提到极其重要的位置,特别是为贯彻好、落实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扬“八步沙六老汉”“当代愚公”精神,做好生态修复治理非常重要,将“农田”改“林田”,将“耕地”改“种树,退耕还林是现实生活的需要。
2.再说:“有房不住”。→人去房空→乡村振兴战略。
- 农村人口转移。
一是农村人口直接转换为城市居民。自77、78年恢复高考以来,包括中考、艺考等各种招考,大量农村学生进入不同层次的学校,离开了农村,毕业后就业在城市机关、事业、企业等单位,成家立业后定居在城市。
二是劳务输出导致农村人口外流。由于近几年楼市火爆,大量城郊土地被开发利用,促成了大量城郊失地农民、农村富余劳动力、个别“两后生”进城务工,实际上也是走出了农村,临时性生活在了城市,也是发生了农村人口向城市临时性流动、转移。
- 新农村建设加快。
一是前几年,在新农村建设中为促成小城镇发展,在农村形成了一批集中居住的社区,建造了大量的高楼,由于水、电、暖、污问题,导致购买率、入住率低,实际存在、产生了有房不住的现象。
二是近几年,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通过“三项革命”和农村渠、路、林、水、电、网改造,农村环境越来越好,特别是一些生态保护好的地区,成为有钱人投资建房、购房的理想所在,这部分“居民”只是季节性“候鸟”,临时性、短暂性、间断性居住,从房屋的本身来说与空着也相差无机。
总之:不论是“有田不种”还是“有房不住,都反映出了一些社会现象,而且在这些方面国家也采取了一些治理措。但我们必须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含义和现实表现形式。比如: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秦岭违规建房拆除等!
在农村奇怪现象:“有田种树,有房不住”,这是怎么回事呢?
有田没法种,主要是付出和收入不成比例,我们国家农业还在初级阶段,生产成本高,人工高,面积不集中,没法用机械种植,种树是最好的选择,大量农民工因为在家里没有收入,进城市打工,农村房子自然没有人住,加上医疗落后等。
在农村奇怪现象:“有田种树,有房不住”,这是怎么回事呢?
对于农村现在"有田栽树""有房不住"的现象已经很普遍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现在种地成了"出力不讨好"的苦差事,除去一些老弱病残外,农村的青壮年,谁还种地呀,种一年她,不如出去打两个月的工收益高。
就说粮食吧,玉米十多年前价格就是每斤一块来钱,到今天还是一块来钱,十多年了原地踏步。而种地的成本却是一路飚升,化肥头十多年是每袋二十五.六块钱,现在是四十多块钱,种子头十年每斤不到十块钱,而现在是三.四十块钱。人工头十年是三.四十块钱,而现在壮工也得一.二百块钱了。农药浇地一切的费用,都是翻倍地涨了价。而种出来粮食却是十多年还是那个价钱,你让农民怎么有心情再去种地,农民还能傻到连账也不会算了吗?
种地不如打工,已经成了铁的事实,但是地也不忍心让它荒着,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只好把田地栽上树,别让地闲着,十多年后树也能转变成钱,挣多挣少总比荒了地强吧,这也是农民的无奈之举!
再谈一下"有房不住",年轻人都到城里打工去了,家里的房子自然就"闲置"了起来,在外边拼搏几年,工作稳定了,手里也有点积蓄了,当然就想在城里买房安家了,这样对自己的工作对儿女的教育,都是一个有前途的未来。这样的情况应该是全国的现实,所以农村的房子,就"闲置"的多了起来,老人又一批批地故去,房子现在又都是砖石瓦结构的,几十年没人住,照样依旧如新。现在的农村,也已经没人在自己盖房子了,如今又搞农村城镇化,这样以来,"闲置"的农村房子,就是越来越多了。
这就是如今中国农村的普通现象,活生生的事实就摆在那里,我就是农村人,我说的都是实话!谁要是不相信,就自己亲自到我们农村来看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