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种植中灰霉病的危害你知道多少?怎么防治?

番茄灰霉病危害及防治?番茄灰霉病属于真菌病害,由葡萄孢属病菌侵染致病。为害花、果实、叶片、茎。为害病状:

茎染病时开始呈水浸状小点,后扩展为长圆形或不规则形,浅褐色,湿度大时病斑表面有灰色霉层,严重时致病部以上茎叶枯死。

叶片发病多从叶尖部开始,沿支脉间呈“V”形向内扩展,初呈水浸状,展开后为黄褐色,边缘不规则、深浅相间的轮纹,表面生少量灰白色霉层。

果实染病,多从残留的柱头或花瓣被侵染,后向果实或果柄扩展,致使果皮呈灰白色,并生有厚厚的霉层,呈水腐状。

发生特点:

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及菌核在病残体上、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天条件适宜时,越冬的菌丝形成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菌核也形成菌丝、分生孢子,越冬的分生孢子和新生的分生孢子是病害的初侵染源。从伤口处或开败的花瓣侵入,向果顶部扩展、蔓延致幼果发病,在病部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农事操作传播。

该病菌发育最适宜温度为20~23°C,相对湿度为90%以上。低温高湿,连阴天,棚室通风不及时,有利发病。

防治方法:

可选用26%嘧胺-乙霉威水分散粒剂1500~2000倍液,或50%腐霉-百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戊唑醇、氰烯菊酯、丙硫菌唑、咪酰胺、氟唑菌酰羟胺等,按说明倍量兑水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番茄种植中灰霉病的危害你知道多少?怎么防治?

番茄种植中灰霉病是一种常见且危害较重的一种病害。灰霉病菌可侵染番茄的花、茎、叶、果实,严重时可造成番茄茎叶枯死、烂花烂果等影响产量的情况。

灰霉病属于低温高湿的病害,一般在冬春季节的蔬菜大棚内容易发生,温度在20-30摄氏度,湿度在90%以上时是高发期。冬春季节番茄种植过程中,光照较弱,种植密度高,放风排湿不及时,浇水施肥后或者遇到阴雨天雾霾天时,是灰霉病的诱发因素。

(番茄叶片感染灰霉病典型V型病斑)

(未脱离的残花首先感染灰霉病菌)

灰霉病菌其实是一种弱寄生真菌,没有外伤的健康植物组织是很难被侵染的。但灰霉病会从番茄的残花、枯枝、败叶等腐败位置开始侵染,然后腐烂掉落的组织掉落到其他部位后即能侵染该处位置。

(茎秆上V型病斑)

在大棚番茄种植过程中,一般花期是灰霉病发病的高发期。

蘸花药的使用,使坐果后干枯的花瓣不容易脱落,容易感染灰霉病菌,然后侵染番茄青果。烂掉的花瓣或者果实掉落时,落到叶片上感染叶片,落到茎秆上感染茎秆。

(灰霉病感染青果果蒂)

有个番茄灰霉病的口诀,基本说明具体症状:

病害多自残花染,青果多从果蒂烂。

叶片发病始叶尖,向内扩展V形斑。

密生灰霉病斑面,茎秆染病轮纹斑。

病斑环缢易折断,茎蔓枯死不用谈。

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我们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从种植管理,到用药防治,多方面综合考虑。

一、栽培过程中合理密植,及时摘除下部老叶,保证通风透光;不要在阴雨天雾霾天整枝打岔;如果发现灰霉病发病,应当及时摘除病叶、病果,并收集在一起带出大棚烧毁或深埋集中处理,避免成为传染源。

(及时摘除病果并收集带出)

二、合理浇水施肥及时放风排湿。

降低棚内湿度是减少灰霉病以及其它病害发生的有效措施。

在冬春季大棚番茄种植中,浇水施肥最好不要大水漫灌,以免棚里湿度过大,可以采取膜下暗灌或者滴灌的方式浇水,水肥一体化。

避免单一施入过量氮肥,偏施氮肥的植株茎叶抗病力弱,适当增加磷钾肥的施入可有效提高番茄的抗病能力。

三、药物防治:

1、蘸花时加入药剂进行预防。

因为番茄灰霉病多数是从花期开始侵染,所以在番茄灵或2、4-D蘸花液中加入预防灰霉病菌的咯菌腈、啶酰菌胺、腐霉利等杀菌剂,再进行蘸花,可有效减少残花发病。

2、发生灰霉病时及时用药进行防治。

在病害发生前期,可以使用哈茨木霉菌、多抗霉素等生物制剂进行防治,并注意放风排湿。

也可使用化学农药:30%啶酰菌胺·咯菌腈、500克/升氟吡菌酰胺·嘧霉胺、45%异菌·氟啶胺、25%抑霉·咯菌腈等灰霉病杀菌剂进行防治。注意交替用药,避免产生交互抗性。

冬春季大棚番茄灰霉病使用45%百菌清烟剂或者20%腐霉·百菌清烟剂等点燃熏棚效果也不错。

以上就是关于番茄种植中灰霉病的危害及防治方法,具体用药请结合当地用药历史及病害发生严重程度进行调整。了解作物病虫害知识,来找非著名植物医生。本人从事植保工作15年以上,致力于把更多农技知识带给大家!如果大家喜欢我的文章的话,还请大家关注,欢迎多多评论和点赞!

番茄种植中灰霉病的危害你知道多少?怎么防治?

番茄的灰霉病,在幼苗子叶期易感染病,先在叶边开始褪绿变黄,然后脱水干枯,变褐坏死或腐烂,湿度高时表面可以密生灰色霉层。幼茎多从茎基部开始发病,初为水渍状病斑,然后变软腐烂。湿度高时叶片腐烂,表面产生灰色霉状物。

防治如:合理密植,适当提高苗床温度,注意苗床通风,降低苗床湿度。

在大棚育苗时,用百分之2.5百菌清烟剂熏烟消毒,发现病苗要拔除,同时用百分之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百分之40施佳乐悬浮剂,对水喷雾,每隔七八天1次,连续2一3次

番茄种植中灰霉病的危害你知道多少?怎么防治?

在番茄的种植过程中病害一直对番茄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这其中危害最多的病害之一就是题主所问的灰霉病,一般的情况下番茄感染了灰霉病会减产10%左右,严重的时候会减产到30%左右,对番茄的产量和效益造成极大的影响。所以说在番茄种植过程中灰霉病要引起种植户足够的重视,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会告诉大家如何仔细的识别和防治番茄灰霉病。

通过发病症状来识别番茄灰霉病

番茄在感染了灰霉病后,在不同的发病部位会表现出不同的发病症状,下面给大家仔细的盘点番茄感染灰霉病后各部位的发病现象供大家仔细地去识别。

叶片

病菌侵染叶片后,在叶片开端向内形成形褐色病斑,病斑在叶片边缘形成不规则水浸状,其上带有深浅相间的轮纹,并且在表面附着一层灰色的霉菌。在潮湿的环境下,病斑为浅褐色,其霉层变为明显的灰色。在干燥的环境下,病斑颜色几乎没有变化,但是霉层和轮纹都变得不很清楚。叶背的症状与叶正面的症状相似。病叶后期会形成大量的灰色霉层,逐渐变得干枯,叶片在枝头萎垂。

茎部

茎部被病菌侵染后,最初病部表现为水浸状小斑点,然后逐渐变成为梭形的病斑,边缘褐色较中间颜色深,灰色的霉层几乎没有。在潮湿的环境下,病斑的颜色逐渐加深,霉层的表现变得更加明显。随时间延长,最终会导致病斑周边的组织变的柔软干腐,同时会伴随有淡黄色至琥珀色的透明胶状物溢出,灰色的霉层逐渐变的更厚。在病害发生的晩期,茎的周围岀现病斑,茎的组织会变得干枯腐烂,导致植株的叶片发黄和萎蔫。

茎基部

病菌侵染植株茎基部后病斑由水浸状逐渐扩大成稍缢缩的凹陷斑,病斑的颜色呈淡褐色并附着一层灰色霉菌,在病害严重时期,茎基部的发病部位几近腐烂。

受病菌侵染的花器官会长出一层灰色的霉菌,最终导致烂花甚至落花。

果实

病菌侵染果实顶部后,发病的部位没有显著的边缘,病部会变得干软,灰色的霉层逐渐加厚,病斑随时间也会不断延展并向内凹陷。果实的基部症状同果实顶部的症状类似。对于番茄果实侧面发病,尤以番茄绿背果受害程度大,发病部分呈灰白色水浸状软腐、溃烂,随时间逐渐发展为不规则形大斑,其上密生灰褐色霉层。

番茄灰霉病的防治

农业防治

  1. 选用抗病品种,保护地种植应选择适合当地优质、丰产、具有抗性的番茄品种。
  2. 选用健康种子并进行种子处理,在没有发生过病害的植株或田间上采集种子,种子在播种前可以通过温汤浸种,或药剂处理进行消毒;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病果及残枝等病残体,并集中煷毁或者深埋来消灭田间菌源。
  3. 培育壮苗。苗床应设置在遮阴、避雨、降温的地方。除此之外,要选择肥沃疏松、营养物质均衡的苢养土,施用优质腐熟的有机肥。
  4. 合理密植。因地制宜地调整种植密度和改进种植方式,增强通风透光;同时要注意不同番茄品种定期轮换栽培。
  5. 加强栽培管理。定植前施足底肥,及时追肥,氬磷钾肥要合理配比,以提髙植株的抗病性。注意排水,严格控制浇水,把控浇水时间,发病初期要适当控制浇水的量,以防止结露,阴雨天要避免浇水。

物理防治

  • 加强通风管理,适当改变温度和湿度,在晴天的上午放晩风,通过高温闷棚来提髙棚内的温度。当棚内的温度超过33°℃时,通过放顶风将棚内温度降至25℃以上,在晌午要持续放风,使下午棚温保持在20°C~25℃,当棚内温度降至20℃时关闭通风口,使棚内温度降低的谏率減慢,夜晚棚温保持15℃~17℃即可。

化学防治

因为灰霉病菌容易产生抗药性,所以防治应注意用药剂量和使用农药的次数,可以交换使用机理不同的农药或者将多种农药混合使用。

  1. 在定植前一般可以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对番茄幼苗进行喷洒淋湿,要求使用无病菌苗定植。
  2. 根据历年的发病期,在发病的前1周全面喷药,发病后再进行1次防治,或在蘸花时(即第1穗果开花时加入0.1%的50%速克灵、0.05%的施佳乐或以乙霉威作主要成分的药剂,使花器着药,防止病菌通过残花处感染果实。
  3. 成株期施药。在病害发生的初期,应及时喷洒药剂,可使用的药剂有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等。
  4. 熏烟喷粉。在棚内栽培时可利用熏蒸的方法杀死病菌,可利用的熏蒸剂有特克多烟霙剂、45%百菌清熏烟剂、速克灵粉尘剂等。使用时要注意不同时间用不同的药剂,避免病菌产生抗药性。

对于番茄灰霉病这种细菌性病害,一定要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提前及时的进行预防才是有效的解决这种病害的措施,不然在出现病害后,即使及时的进行了合理的治疗,也会对西红柿的品质和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一定要防患于未然,做好预防准备。

番茄种植中灰霉病的危害你知道多少?怎么防治?

灰霉病在农村种植的蔬菜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病害,这种病出现在番茄上的概率是最大的,但不排除其他蔬菜不会出现这种病害比如:黄瓜 辣椒。番茄最容易出现这种病害的就是连阴雨天气。

灰霉病多数都是从残留的花瓣或者花托开始,病发后会出现灰褐色并且会像四周扩展,病发后果实会出现灰色的毛绒状的东西,严重会出现茎叶枯死。

预防要发生这种病害要从种子开始,先把种子放入水中催芽,具体步骤先把种子放入温水中浸泡并且要搅动让种子受热均匀。催芽苗成功后进行栽培,栽培要进行培垄并且要用薄膜覆盖,培垄栽种是为了防止积水和有利于通风。

预防药害在病发前可用霉止50克和大蒜油10克加水20-30斤定期喷雾可以预防,假如前期没有预防就要加大用药量霉止100克大蒜油20克配合有机硅兑水连续喷三到四天即可

番茄种植中灰霉病的危害你知道多少?怎么防治?

番茄灰霉病是一种低温高湿型病害。发育适温是20-23摄氏度,最高31度,最低2度。对湿度的要求为90%以上。

番茄灰霉病实际上也是一种土传病害。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丝及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在翌春环境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露珠和农事操作进行传播。沾花是一种人为的传播途径。花期是灰霉病侵染高峰期,尤其是幼果膨大时浇水后,病果发生率增高。密度过大,管理不当,会加剧本病发生。

番茄灰霉病可侵染花丶果实、叶片和茎。果实受害多从残留的败花处侵染,向果面或果柄发展,致果皮呈灰白色,软腐,病部长出大量灰绿色霉层,果实失水后僵化。受害叶片多始于叶尖,病斑呈V形向内扩展,初为水浸状、浅褐色、边缘不规则、具深浅相间轮纹,后干枯表面生灰霉致叶枯死。茎染病,初为水浸状小点,后扩为长椭圆形或长条形斑,湿度大时长灰霉,严重时病部以上枯死。

防治灰霉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其一,合理轮作,减少初侵染源。病害发生后,及时剪除病叶、果丶茎,并带出田间集中销毁。

其二,棚室内采用变温法防治灰霉病。即晴天上午晚放风,至棚温升到33度,开始放顶风,下午维持在25度左右,至20度封棚,夜温不低于15度。

浇水应在晴天上午进行,并注意浇水后应有3-4天连续晴朗。如果病害发生,适当控制浇水。

其三,定植后穴施木霉菌、哈茨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等菌剂,通过有益微生物活动,抑制灰霉病菌的发生和侵染。

其四,沾花药液中加入甲霉灵、咯菌腈等杀菌剂,防止病菌借机传播。

其五,发生病害后,及时喷施有效杀菌剂防治。比如农利灵丶克菌丹、啶酰菌胺、啶菌恶唑、氯苯咯菌胺、吡噻菌胺等。一般每隔7-10天防治一次,连续防治3-4次。注意合理复混和轮换使用各种有效杀菌剂。

在连阴雨天气时,不宜喷药,可改用速克灵、百菌清、特克多等烟剂,于傍晚封棚熏烟防治。

图片来自网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