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播种前,土地需要旋耕吗?
玉米播种前,土地旋耕或不旋耕,都可以,各有各的优缺点。根据自己的种植习惯选择即可,和玉米产量无多大关系。分别说说旋耕与不旋耕的利弊。
一,旋耕的好处。无论春播玉米或夏播玉米,旋耕的好处是:
1、春播。可以增强土壤的活性、通透性、便于施入农家肥化肥基肥、可以深埋部分草籽、虫卵、破坏部分萌芽的草等。
2、夏播。旋耕的好处是,可以把粉碎的麦秸、麦糠,已有的杂草、虫、卵深埋,方便施入各种农肥化肥基肥。最大的一个好处是,地表没有麦秸麦糠、杂草等,可有效防止玉米苗期害虫二点委夜蛾的发生几率。
二、玉米播种前,旋耕的不足之处。已知旋耕或不旋耕,只要加强田间管理,对产量高低无所谓有什么影响。因此弊端有:
1、春玉米增加了旋耕费的投入,现在的播种机可以种肥同播。只是不便施入农家粪肥了;旋耕的土壤疏松,玉米的抗倒伏能力稍有减弱。
2、旋耕增加了粉碎秸秆及旋耕费的投入,花费额每亩在60元以上,等于每亩少收玉米60~70斤。因为,旋耕与不旋耕不影响玉米产量。
根据这些因素情况,现在多数夏玉米种植,都是采用铁茬直播的方式。其主要优点是,能及早提前播种,对玉米的生长期多些保障。如果干地粉碎秸秆、旋耕,播种后再浇水的,时间差问题不大。
如果旋地造墒后再播种夏玉米,至少4~5天才能播种,土壤太湿播种不便,易碾压沾带泥土。夏玉播种,要抢时间,越早出苗越好,“春争日夏争时”就是这个意思,力争在不误播种冬小麦前,玉米达到完熟。因为玉米有个特性,温度低于16°C以下时,灌浆活动基本停止。过晚播种不利保障生长期内达到完熟,而影响产量和品质。
玉米播种前,土地需要旋耕吗?
虽然说现在一些地区在推广旱田作物的免耕种植技术。但是从产量、抗性、对土壤的保护以及病虫害防治的角度来讲,还是建议先进行整地,在进行播种。
近些年,随着粮食价格的走低,农业生产如何节本增效成了一个火热的话题。与此同时,玉米的免耕种植技术开始逐步的推广。的确,整地的成本节省了。增效呢?没看出来。特别是在风不调、雨不顺的年代,反应会出现“减效”的情况,为什么呢?
1、土壤的理化性质变差。土壤是由大小不一的土壤团粒结构组成,这些团粒结构组成的土壤颗粒组成了耕地的土壤。土壤颗粒间有一定的空隙,也正是因为空隙的存在,土壤才有了吸纳养分和水分的能力。而且,也是由于空隙的存在,土壤才能实现内外的水分流通、气体交换。但是,经过一季的农业生产之后,土壤由于耕作、人为管理、降水等因素的作用,土壤出现了一定的沉降情况,造成土壤颗粒间的空隙变小。直接的表现就是土壤黏重、板结、不透气、不透水、保肥能力差等。
2、不利于玉米根系的生长。玉米的地上部生长量较大,地下部根系的生长情况就对地上部的营养生长以及抗倒伏能力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而且,如果耕地土壤质地够松软、犁底层够深,玉米的根系甚至可以生长到地下一米的深度,这也是为什么推荐播前进行整地的原因。但是,玉米的免耕技术仅仅通过深松作业改良土壤,达不到大犁翻耕土地那种将内外土壤整体翻动一遍的效果,也不会对增加土壤颗粒间的空隙。反而会因为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差而影响到地下部根系的生长情况。而且,由于缺少大犁翻动土壤的过程,玉米根系的生长情况会受到一定的抑制,从而也会直接影响到地上部的生长情况。
3、对肥料利用率有影响,不利于农业“三减”政策的推行。我国由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过量以及滥用肥料,对我国的耕地质量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土壤板结、酸化、盐渍化以及地力的大幅降低,都对我们赖以生存的耕地造成了较为直接的不利影响。由此,我国的农技推广部门也在推广农业“三减”政策,既“减肥、减药、减除草剂”。但是,由于免耕技术缺少对土壤改良的完善整地措施,土壤较为紧实,吸纳养分的能力有限,流失养分的却增强了。这也就意味着想要达到常规种植的产量,就需要增加施肥量。但是,这样做却与农业“三减”政策背道而驰,也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4、土传病虫害侵染的几率增加。其实,播前的整地作业不仅仅是针对土壤的改良,对土传病虫害的防治也有间接的作用。特别是在翻耕之后的晒垡阶段,可以充分的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对残留在土壤中的病菌、害虫有一定的趋避和消杀作用,在降低土传病虫害的发生几率方面有一定的正向作用。但是,免耕技术却省略了翻耕土地的环节,必然会增加土壤中残留的病菌、虫卵和成虫的基数,增加土传病虫害的侵染几率。
5、对土壤抗旱能力的影响。耕地经过翻耕、旋耕之后,土壤呈现细碎的小土块状态。一些砂质土壤还会呈现较为细碎的土面状。也就是说,经过翻耕、旋耕之后耕地,土壤更为细碎、土壤颗粒间的空隙更大,能够吸纳更多的水分,在不利天气条件下土壤的抗旱能力也越强。但是,免耕技术的耕地,缺少上述的两个过程,土壤是以原茬的形势存在,土壤未经大犁、旋耕机的作用,在不利条件下的干旱天气会表现出更为严重的干旱、缺水状态。
所以,免耕技术并不是十分完善的一项栽培技术。在节省整地费用的同时,有可能会造成病虫害的高发、抗旱能力的变差、甚至会影响到种子的发芽和生长。想对比来说,免耕技术种植玉米需要面对的风险更大。如果有条件的话,还是建议以传统的播前整地的方式进行种植。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玉米播种前,土地需要旋耕吗?
各地的情况不相同。
我所在地区,玉米播种前,土地要先深翻,粉碎秸秆后还田。4月中下旬浇一次水,为了保墒情。5月开始施底肥旋耕两次,第一次只旋耕不滚压,第二次旋耕后加滚子镇压,这两次旋耕同日重复进行,为的是土块彻底粉碎,肥料充分搅匀。旋耕后的土地,要凉晒一两天后再播种。老农有句俗语:"现耕现种,等如上粪"。玉米墒情好,出苗全,土壤肥沃长的壮,秋后每亩产量高。
也许有些人认为,这样费时、费力、成本高,可老农说的挺实在:"人哄地皮,地哄肚皮″,没有高投入,就难有高回报。种地没巧,辛勤就好。玉米播种前,土地需要旋耕吗?
玉米播种前,土地需要旋耕吗?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我把我们这边的情况分享给大家。
我们这边是收割完小麦,开始种玉米,并没有旋耕土:,直接播种。论说,旋耕一下,是最好的,撒上底肥,旋耕一遍,土壤透气性好,减少微生物和病菌危害,利于庄稼以后生长。然而玉米播种前,并没有耕地,而玉米却也长势良好,农民不耕地,自有它的好处。
一、降低成本。这几年粮食便宜,除了种子,农药,化肥,不算人工费,农民种地不挣钱,如果再人算工成本,甚至赔钱。如果再耕,又要加50元/亩,
二、节省时间。如果土地再旋耕一遍,至少要等两三天。收割完麦子,农民都想早一天把种子下到地里,心里才能踏实,只有种子下到地里,才是秋季收获的希望。
不管是节省时间,还是节约成本,我们这边一般收割完麦子,不旋耕土地,直接把玉米播种到地里。
玉米播种前,土地需要旋耕吗?
夏播玉米多采用的是铁茬种植,不进行旋地。常年生产实践证明:1、夏播玉米播种越早产量越高;2、夏播玉米如果旋地后再播种,玉米倒伏的几率更大。
玉米播种前,土地需要旋耕吗?
你好,我是卫农,很高兴回答题主提出的这个问题。
对于题主提出的,玉米播种前,土地需要旋耕吗的问题,卫农以为各地作务方式不同,玉米播种的时间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比较好。卫农想结合我们咸阳地区种植玉米的情况,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大家共同探讨。
在我们咸阳地区玉米种植,分为春玉米和夏玉米两种。比如现在我们这里正开始收割小麦,小麦收割后就要播种夏玉米。农民是不会旋耕土地的,而是在收割了小麦的麦茬地上,直接播种夏玉米的。
为什么呢?因为夏玉米生育期比较短,为了争取到比较多的有效生长时间,避免到秋后因温度降低而影响了按时成熟,因此要尽量早播。俗话说春争日夏争时,夏玉米播种越早越好。意思就是说在小麦收割以后,要尽量争取时间早播种夏玉米。比如我们这里收割了小麦的店头镇,今天刚好下了小到中雨,天晴以后农民就能趁墒播种玉米了。
不旋耕不处理土壤,在收割了小麦的麦茬地上直接播种夏玉米,虽然争取了时间。但是也会造成许多不可避免的问题出现,会导致田间病虫害比较多,土壤不够疏松,而且田间的小麦秸秆,以及杂草较多,因此在出苗后,要进行灭茬锄草,追肥浇水,松土保墒,才能确保玉米苗正常生长。
这种夏播玉米地不进行旋耕整地直接播种的做法,是我们这里农民由以前在小麦收割前先点播上玉米,然后收割小麦的做法,逐渐演变而来的,主要就是为了给夏玉米争取比较多的生长时间的。
而我们咸阳地区种植春玉米,就必须要先进行深翻整地的。就是在春玉米种植前,一般是在去年入冬前先进行深翻整地,等到来年早春要播种时,再施入适当的有机肥和复合肥,然后用旋耕机旋耕一遍。这样做的好处是,施入底肥能肥沃了土壤,通过深翻能疏松土壤,保墒保肥,有利于玉米出苗,达到苗全苗壮,也能有效减少病虫害。
由于我们这里是旱作农业区,缺乏灌溉条件,因此种植春玉米,一般都要在先一年的入冬前进行整地,才能确保按时播种春玉米。如果不提前进行整地,遇到天旱少雨,就会发生土壤板结,或者田间土块比较大的现象,那么种植玉米就比较困难了,会影响了春玉米按时播种的。就是勉强播种了,也会影响玉米出苗的。
实际上从有利于农作物正常生长来说,不管是播种春玉米还是播种夏玉米,都应该先进行深翻整地,施入适当的底肥,再旋耕整平土壤比较好。因为这样做,有利于疏松土壤,保水保肥,减少杂草和病虫害,有利于玉米出苗扎根生长,达到苗全苗壮的。
总之,种植玉米要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如果是种植春玉米,一般都会在深翻整地,施入底肥后进行旋耕,然后播种的。而如果是种植夏玉米,一般为了争取时间,是不会旋耕土地,会直接在收割了小麦的麦茬地上播种的。
以上是卫农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批评指正。
文字原创,图片来之网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