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地区6月7、8号收麦子,现在打磷酸二氢钾加尿素晚吗?

今天是5月20日,6月5日是农历“芒种”,农谚“芒种见麦茬”,意思“芒种”就到了小麦成熟收割时间了。还有一个俗语“四月“芒种”麦靠前(成熟),五月“芒种”麦靠后(成熟)。历史经验已验证,这些农谚俗语都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说明一下,农谚俗语也得分地域,不能一概而论。这些谚语,对于我国中部地区基本吻合,而对南方或北方就对不上号了。可相差15~20天,甚至更多。

贴题,题目说本地区6月7、8号收麦子,和我们河北冀中南区域相似。以我个人的看法,今天是5月20日,再有十来天,顶多半月就割麦子了,就不要劳民伤财、浪费工夫了。

如果愿意,不差钱,你还不如再晚些,待收割机到你地头时,你才打,你头前打药,收割机随后开收。这样起码对保护环境有一定的益处,减少了荡起的灰尘对空气的污染。但千万不要再加杀虫、杀菌剂了,那样就更严重违背了农药安全使用规范,即作物施用农药的安全隔离期了。

作为农药化肥微肥等,在作物施用上,也得讲科学,否则,浪费人力物力资源,而得不偿失。磷酸二氢钾或+尿素,目的是为了补充作物营养,增加千粒重,提高产量和品质。

对于小麦来说,使用磷酸二氢钾+尿素的时机,如果只喷1次的话,可在抽穗扬花期喷施。如果喷2~3次的,可在起身后至灌浆完成这段隔7~10天左右喷施1次。

我不是抬杠找别扭,现在5月20日喷施磷酸二氢钾+尿素,没有必要了,也不是说就有什么坏处,磷酸二氢钾什么时候喷也没有坏作用,因为它是微肥,最粗浅的理解,即微量的磷元素、钾元素,+尿素,即氮磷钾合成的微肥。

我们地区6月7、8号收麦子,现在打磷酸二氢钾加尿素晚吗?

我们地区6月7.、8号收麦子,现在打磷酸二氢钾和尿素晚吗?

我和题主是身处同一地区的,因为我们这里也是6月的7、8号收麦子。现在是5月的19号,还有将近20天,就到了麦子的收获期。

现在打磷酸二氢钾和尿素,不但晚了,而且是晚了很久了。打磷酸二氢钾和尿素,那是给麦子打叶面肥用的,也就是麦子苗期用的,用来提高麦子的分蘖率,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的才打的。

这个期间,最好不要打药了:一、出于对人体健康方面的着想

麦子作为主要的口粮,人们一日三餐离不开它。种出能让人们放心食用的麦子,是我们农民梦寐以求的事情!本人一直坚持绿色种植!

我家麦田的野麦子,就是人工拔除的,没有打除草剂。手被磨破了,多么苦和累,只有自己知道

今年,唯一特殊的是打了麦子一喷三防套餐,为了应付今年异常气候,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打的!

二出于对环境的保护

还有20天左右,就要收割的麦子,麦田墒情差的话,可以浇灌浆水。如果有吸浆虫,可以打一次灭吸浆虫的药。别的药做好不打了。

人们为了获得好的收益,提高产量,有点滥用农药啦。除草剂和各种农药的大量使用,随着浇地,和雨水的渗透,药液会慢慢深入到地下水中,人在使用之后的后果可想而知。

为什么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患疑难杂症的越来越多了呢?难道不值得人们思考吗?

我的建议,希望题主采纳!如有不同意见,可以分享哦!

我们地区6月7、8号收麦子,现在打磷酸二氢钾加尿素晚吗?

尿素就别加了,尿素跟磷酸二氢钾不是万能搭配,要明白他俩的不同作用,更要清楚你打的目的是干嘛!增加千粒重促进早熟,只用磷酸二氢钾就可以了,现在还不算晚

我们地区6月7、8号收麦子,现在打磷酸二氢钾加尿素晚吗?

我们地区6月7.8号收麦子,现在打磷酸二氢钾加尿素晚了吗?

小麦种植分为两个区域,淮黄海区域和沿江区域,淮黄海区域种植冬性小麦品种,生育期235天,而沿江区域种植春性小麦品种,生育期225天左右,两区域小麦十月中旬播种,沿江区域6月1日左右收获小麦,而淮黄海地区7.8号收获小麦。

你小麦6月7.8号收割小麦,从今天5月20号算起还有18天时间,你的小麦正是在抽穗灌浆期,这时候喷施"磷酸二氢钾"加适量尿素,给小麦输送营养,有利于小麦穗大粒多,千粒重增加。喷施方法:亩用磷酸二氢钾100克+尿素250克,混合后加水60斤喷雾。能使小麦早熟获得高产。为你提供种植技术,为你的农业生产保驾护航。不足之处欢迎指正,谢谢你的分享。

我们地区6月7、8号收麦子,现在打磷酸二氢钾加尿素晚吗?

现在小麦能不能再打磷酸二氢钾,要看你的小麦生长情况了,如果你的小麦植株现在还有2片绿叶,可以打,如果麦叶已经变黄失绿,就没有必要了。现在打磷酸二氢钾不建议加尿素了,以免引起小麦贪青。

我们地区6月7、8号收麦子,现在打磷酸二氢钾加尿素晚吗?

今年雨水较多,雷雨大风等恶劣天气也较频繁,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可以预防干热风和抗倒伏,不用加尿素了,尿素含氮高,后期氮肥过高容易倒伏。我前两天雨后打药,把家里剩下的农药,(都是杀菌剂)兑磷酸二氢钾和芸苔素内酯和杀虫剂一起喷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