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种植玉米,亩产量能够达到2000斤?
在农村种植玉米,亩产能达到2000斤吗?
首先肯定的回答,能达到!并且头几年就有达到的。但是,再声明一下,这只是少数的高水肥高产地块,和试验田的亩产量。绝大多数农村的土地,是达不到这个产量的。全国玉米平均亩产量仅在1000多斤,要达到亩产2000斤,必须“水、肥、土、种、密、保、工、管”,各环节作的十分到位,才能做到。
制约玉米高产有许多因素,如:
光温资源限制。这个问题就不好解决,热量不足,生长期短,是限制玉米进一步高产的瓶颈。亩产2000斤的夏玉米通常要保证生长期110天以上、灌浆期60~70天。
再一点,玉米生长期7、8、9月间多阴雨寡照也是制约夏玉米进一步增加密度、保证正常生长和灌浆的障碍。如果在光照条件好的地区,优良品种,种植密度达6000株/亩以上,亩产2000斤以上是很容易的事。
缺乏农艺性状优异的品种。主要是综合抗性差及种子质量不适应问题。现在种植的品种多是稳产型品种,近年来国内一些玉米超高产典型多出自试验基地育种单位,少有市售种子实现超高产的,国内种子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土壤质量、播种质量、气象灾害等。近年来,多数农田只是旋耕,造成耕层浅、土壤紧实,不利于玉米根系下扎及对深层水分、养分的吸收利用。土壤有效磷(P)不足,肥料配比不恰当。播种质量差等都是制约玉米产量进一步提高的重要方面。
要想做到玉米高产,要以高水肥地块为基础,选择耐密抗倒的高产品种为核心,以合理密植、保证整齐度与成熟度为主要手段,辅之合理的水肥调控,并及时化控、防治病虫害,并集成应用加施中、微量养分肥料与人工辅助授粉、去雄、晚收等各项非常规增产单项技术。
在农村种植玉米,亩产量能够达到2000斤?
在农村种植玉米,亩产量能够达到2000斤?
优良品种华北等地能达到1500斤/亩地,而东北的的黑龙江产量在1300斤左右。根据往年的种植情况来看,玉米亩产量达到2000斤有点困难。可以看出,同样品种的玉米,地区不同玉米的产量也不一致。这与种植的管理方式、成熟的收获时间、天气因素息息相关。
编者所在的基层农村老家,玉米是每年必种的农作物,现如今的玉米每年产量在1500--1600斤之间,取决于每年的地茬肥沃程度、施肥浇水的管理方式、玉米的品种,有的年份玉米种植地块良好,日常的管理范围,玉米在正常条件下收获产量较高;有的时候因为玉米生长期间的天气原因导致玉米被唠死产量下滑严重(产量才1200斤左右),甚至玉米质量不好。
首先,玉米的地茬问题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轮种玉米的土地选择,土质疏松的地有利于产量提高5-10%。
第二,种植前期的底肥和基肥必要性,底肥优先选用农家粪便或者农家肥,一亩地按照1500公斤的量添加搅拌在土地中。
第三,玉米的品种选择也至关重要,根据自己所属地区的雨水情况,合理选择玉米品种,华北地区要选择抗旱抗涝的玉米品种,而且选择生长时间少、产量高的玉米品种。普通的玉米品种与高产的玉米品种产量差距在5-10%,假如普通型玉米产量1400斤,那么高产的就能达到1500斤以上。
第四,生长期间的有效管理方式,中间的追肥、浇水,追肥用磷肥、尿素等必不可少。如果玉米生长过程中不施肥不浇水,那么玉米收获时产量为零。
综上所述,玉米的产量高低与一些玉米品种选择、生长期间的管理方式以及地区差异性分不开,但是玉米产量达到2000斤以上的编者还从未见到过。上述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在农村种植玉米,亩产量能够达到2000斤?
玉米亩产2000斤不是梦,完全可以达到。
2013到2014连续两年我种的品种是郑单2098,15亩地总产2960斤。这其中有3亩地种了低产品种,刨除这3亩地,单计算郑单2098亩产实超2000斤。
郑单2098属中熟品种,生育期125天。但实际播种在4月25日,播期较早。该品种适应性较强,一般土层均可种植。肥沃地块株高1.9米,一般地块株高1.8米。穗长25公分,红轴,马牙型粒,粒行数2O到23行。
种植密度亩保苗4000株,辽西垅距一米,每垅0.5米,亩延长米1400米,株距一尺。
亩施肥底肥全价混肥30公斤,追肥亩尿素40到5O公斤。
辽西六月是少雨,正好完成了玉米蹲苗。在灌酱期,如遇十天以上无雨,则人工抽水浇地,灌满垅沟。一年秋初前玉米要想高产须浇地2到3次。
以上是我种植玉米也含其它农户最高产的两年。以后便是大旱,千斤也达不到了。
高产总结十优良品种十合理密植十较大肥量十后期玉米结实期保证所需水份。
时至今日比郑单2098好的品种也很多了,玉米正常年景产量吨斤绝不是梦,完全可以做到。
讲讲我种玉米经历,但也许很多朋友不相信,可这就是事实。
在农村种植玉米,亩产量能够达到2000斤?
近几年玉米的价格一直很低迷,很多人都盼望着玉米产量高一些,这样才能收入多一些,虽然现在农业技术已经很发达,但是要想让玉米亩产量到达2000斤,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在我们华北,玉米亩产量在1100-1300斤之间,东北地区的亩产量还要更低一些,所以短时间内玉米的亩产量根本不会达到2000斤。
说到玉米亩产量就想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我家前些年种地都是爷爷说了算,虽然爷爷很勤快,经常是早饭刚吃完就去地里干农活,但是玉米产量却不高,这是因为勤快的爷爷很节俭,总是舍不得浇水施肥,所以即使是再勤快,玉米每亩产量都到不了1000斤。这几年随着爷爷岁数越来越大,种地的重任便交到爸爸手里,和爷爷相比,爸爸就懒了很多,一般只有浇水施肥除草的时候才会去地里,但是每年的玉米产量都会在1100斤以上,虽然爸爸很懒,但是却舍得浇水施肥,所以有时候爷爷说爸爸不干活时,我总是和爷爷开玩笑的说玉米产量高就行,管他干活不干活。
虽然玉米的亩产量达到2000斤几乎没有可能,但是在种植玉米期间通过合理管理还是可以提高玉米的亩产量的。俗话说的好,要想庄稼长的好,三分种七分管,所以在玉米种植后的管理格外的重要。
首先是浇水,去年我国大部分玉米主产区都出现了极旱天气,再加上去年的玉米价格很低迷,所以很多农民都没能及时浇水,导致去年的玉米产量下降了很多。虽然在玉米快速生长期时正是北方的雨季,但是并不是每一年都能风调雨顺,在旱年时要根据土壤的墒情及时灌水,尤其是在玉米的大喇叭期、抽穗期和结粒期这三个时期,土壤一定不能过于干旱。
其次是施肥。玉米是喜肥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也需要充足的养分,除了在种植玉米前要施足底肥以外,在玉米的生长期间还要适时追肥。玉米是高氮、高钾和低磷作物,所以在施底肥时,应选择高氮、高钾和低磷的复合肥,不建议使用这三种元素比例相同的复合肥。在玉米的大喇叭期、抽穗期和结粒期时可根据玉米的长势进行追肥,追肥一般选择用尿素就可以。除了地面追肥以外,该可以喷施叶面肥来补充玉米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
最后就是适时采收。玉米采收过早,籽粒未能充分灌浆影响玉米的产量,收获过晚容易出现倒伏影响品质,一般在玉米包叶完全枯黄,玉米籽粒的基部和穗轴的地方出现黑层后便可以收获。
虽然要想让玉米亩产量到达2000斤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但是在种植玉米后的辛勤努力肯定也会使玉米产量上升。这几年玉米价格的确很低迷让很多种植户感到心寒,但是并不能因为玉米价格太低就不好好管理,你们说呢?
在农村种植玉米,亩产量能够达到2000斤?
很遗憾的告诉各位,除了在中国部分地区极个别的试验田里,育种玉米能够实现亩产2000斤的创举。对于一般的老百姓来说,玉米亩产2000斤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据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得知,目前,我国玉米平均亩产最高的省份是吉林省,在前几年,其平均亩产是全国各大玉米产区中唯一一个超过1000斤的省份,但是也只有区区1060斤而已......如果从全国范围来看,玉米亩产和你所言的2000斤每亩更是差距甚远。2018年,全国玉米平均亩产仅410公斤你说的没错,在如今玉米价格持续保持低位迟迟不见大涨的情况下,如果能够明显提高玉米种植亩产,那么也能够起到明显提振玉米种植效益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条件的束缚,我国玉米种植在种子,种植管理以及机械化成本方面距离你的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并不是笔者打击你的积极性,而是现实很残酷,我国目前的玉米亩产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以国家统计局每年发布的年度粮食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玉米平均亩产只有区区800来斤。去年一年,我国的玉米种植面积达到了6.3亿吨以上,其总产量也达到了2.58亿吨,依旧保持历史最高水平,在平均亩产方面,还是在6108公斤每公顷,折合410公斤每亩,和去年基本持平。中国玉米最高产量远不能亩产过吨即便是在我国土地最为肥沃的东北地区,玉米平均亩产也就是在900斤以下,距离你所言的2000斤亩产,还有很大的差距。数据显示,东北地区玉米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2.5亿亩以上,产量也常年保持在1亿吨以上,约占全国玉米产量的40%左右,在平均亩产方面也达到了445公斤每亩,比全国玉米平均亩产高出35公斤每亩。但是,即便是如此,还是和亩产上吨也就是2000斤有着巨大的差距。希望中国玉米能够奋发图强,迎头赶上,尽可能的提高亩产水平。
在农村种植玉米,亩产量能够达到2000斤?
一亩玉米产量要达到2000斤,理论上计算是可以达到的。但实际上很难达到,因为受到好多因素的限制。
我们先理论计算一下,一亩地是667平方,要想产2000斤玉米,基本上每来方产3斤玉米,如果1株玉米产0.4斤玉米,就是7.6株玉米产3斤玉米了。合成每亩保苗数为4600多株。这样就能达到2000斤玉米的目的。
但有些品种可以每亩达到4500到5000株,理论计算可以达到2000斤是不成问题的。
关键是品种,土壤水肥条件和天气原因的影响十分重要,再加上好多地方对农业的不认真管理,使得土地产量下降,因此,很难达到高产量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