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树苗怎么栽才能成活?
柿子树苗怎么栽才能成活?
柿子树多是黑枣树苗嫁接的,我们山区的柿子树都是这样的栽培,即使播种的柿子核出来的苗,也须嫁接柿子玛才能结柿子。不过现代科技发达,直接播种柿子核而出苗也可能,因我不清楚,不敢妄论。
柿子在我们这边西部丘陵地区有大量种植,也是山区农民的一部分收益来源。平原地区仅是零散的庭院少数种植。柿子树是我国主要的国树树种之一,因在晚秋成熟,素有“晚秋佳果”之称。柿子在我国已有20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其果实色泽艳丽,甘甜多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疗效。除鲜食外,还可加工制成柿饼、柿脯、柿干以及酿酒、制醋等。
柿子树嫁接后5~6年开始结果,15年进入盛果期,经济寿命在100年以上。柿子树栽培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是:
(一)温度
柿树喜温耐寒。在年平均温度10~21.5°C,最低温度不低于—20°C的地区均可栽培,但以年平均气温13~19°C最为适宜。
(二)水分
柿子树耐湿抗旱。在年降水量500~700mm、光照充足的地方,生长发育良好,丰产优质。柿树根系分布深广,故较耐旱,一般在年降水量450mm以上地方,不需灌溉,但在开花坐果期,发生干旱,易造成大量落花落果。
(三)光照
柿树喜光,但也较耐阴。一般在光照充足地方柿树生长发育良好,果实品质优良。
(四)土壤
柿树对土壤要求不严,山区、丘陵、平地、河滩均能生长。以保水排水良好的壤土和黏土为宜。
(五)管理
柿树开花前疏花蕾。保留结果枝发育最大,开花最早的花蕾,其余疏掉。幼果期幼树主侧枝上花蕾全部疏除。果园放蜂或人工辅助授粉;花期喷0.1%硼砂+300mg/Kg赤霉素;或0.3%尿素+0.1%硼砂+0.5%磷酸二氢钾,以提高坐果率。花后35~40d早期生理落果后疏果。首先疏除病虫果、伤果,畸形果、迟花果、日灼果,保留个大、整齐、完整的果实。根据柿果的用途适期采收。
(六)病虫害防治
柿树病虫害主要有“四病三虫”。即柿黑星病、圆斑病、角斑病、白粉病;三虫是柿绵蚧、柿蒂虫、柿小叶蝉。具体分期防治,休眠期、入冬前、发芽期、开花期,人工及喷药处理。
柿子树苗怎么栽才能成活?
柿是柿科、柿属落叶大乔木,原产中国长江流域,在中国栽培悠久的栽培历史。既是很好的果树品种,又是优良的风景树。
1、修剪:移栽小柿子树苗时,需要将其腐烂或过长的根系剪掉。剪掉它们上面的枯叶和过于密集的叶片,将树冠剪短。
2、土壤:选用疏松肥沃且呈现偏酸性的腐殖土壤,多施底肥,以复合肥为主。
3、移栽:采用3米×4米的株行距,挖定植穴,规格要求1米×1米×0.8米,栽后踏实、浇透水,不能有积水。
柿子园初次植密度要大一些,为宜,进入结果期树冠郁闭时再根据情况可移栽,新园栽植距离视品种、地区、立地条件等不同而异,一般采用5-8米株行距为宜。
4、养护:栽植后要经常浇水,确保土壤湿润,并适当地遮荫一段时间。梅雨季节要为小柿子树苗排出土壤中的积水。
此文为作者原创,请各位网友多加关注和评论。
文中引用了有关网站的资料和图片,深表感谢!如有不妥,请通知本人撤回。
柿子树苗怎么栽才能成活?
我是位陕西富平柿饼优生区柿农,谈一点浅见,供参考!人活根,人活心!要想柿苗成活率高,就在柿苗移载前挖好根,且毛根系大儿多,且最好现挖即移栽。当柿苗过大时可适当剪小柿苗,一般留一米左右且用稀泥或药品封伤口,,,有很多柿农在移栽柿苗前先给柿苗灌水,当合适时在挖柿苗,且带原根系土在老碗大小,且用塑料袋封树根原土,到移栽点后轻取袋子在移栽 ,,,移栽好后适时浇水打夹,,,当缺水时即浇水,,,这样可保证载一成活一!不管干啥,都要上心,尽心,,,这样真会心想事成!人常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吗?
柿子树苗怎么栽才能成活?
今年的柿子都已经采收完了,红红的柿子让人垂涎三尺,吃在嘴里的柿子柔软的汁液加上里面脆脆的肉质,一吸流能上口,吃在嘴里,甜在心里。柿子不仅可以红的时候吃汁液,还可以晒干做成柿饼吃,柿饼是清凉祛火佳品,但是柿子不宜多吃,钙化比较多,据说吃吨了柿子易得结石。
柿子树一般适应性很强,属于落叶,能长到十几米高,所以每次柿子可以采摘的时候,采摘柿子是一大难事,关键柿子树还比较脆,主干可以站人,小树枝就不能了,有时候柿子结多了,还会把树枝压断或者压折。
我家里就有几株老柿子树,有的二三十年的树龄了,最新的也有七八年的树龄了。老柿子树老树枝每年都有枯死的,每年也有向外生长的新树枝。每年秋收柿子的时候,看到满树挂着红红的柿子,真是喜人,但是如今农村柿子树上挂满了柿子也没有多少人去采摘了,随着水果的种类繁多,柿子吃的人少了。
题主问柿子树苗怎么样栽才能成活呢?
首先、移栽种植柿子树苗前要挖深穴。穴的深度要根据柿子树苗根部深度确定,只要能没过根部就可以。范围可以挖0.5个平方就可以,四周土壤尽量挖开。
其次、柿子树苗要带土移栽。当然移植前要剪枝,要剪掉顶部1/3的枝条,可以留2/3枝条,要剪掉其他分枝的枝条。下好底肥很重要,在农村一般是下足粪肥,可以多下,然后就可以把柿子树苗整体放进去,盖上土,然后浇透水,要注意,根部土壤堆成上锥形,这样保持根部不能留水,这样不会积水了,根部积水是大忌。
后期管理、柿子树苗移栽后十天左右还要浇水一次。柿子树虽说能耐旱,一年也要浇四五次水,每次要浇透水,浇水之前要给根部土壤松土,这样浇水才能被最大程度吸收。柿子树苗在春天发芽后,也要适当的追肥。
我是三六五平凡之路,请关注我,我们一起进步。
柿子树苗怎么栽才能成活?
柿子树苗怎么栽才能成活?
柿子树是柿科柿属植物,柿树多数品种在嫁接后3-4年开始结果,10-12年达盛果期,实生树则5-7龄开始结果,结果年限很长。柿子树分布广泛,在年平均气温9—23℃的地区都可以种植。柿树是经济价值很高的果树,我国是柿子主产国,柿子和柿饼售价也较高,柿子及加工产品柿饼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我们贵州省黔西北这里种植的柿子树的种类丰富,在年平均9—23℃的地区都有种植,由于柿子树根系在苗期不发达,侧根和细根少,所以,柿子树苗种植的成活率不高,柿子树苗怎么栽才能成活?
一是培育优质苗木是提高成活率的关键措施之一,培育种苗可以用普通品种如牛心柿、园柿等作为砧木,柿子树含有的单宁比较多,嫁接困难比较大,柿子树的嫁接在早春采用劈接、切接和木质芽接等方法进行。
二选择质地疏松、透气性良好,PH6—6.8的土壤,光照比较充足,一天中光照时间比较长的缓慢坡地栽培,因为柿子树含有单宁物质比较多,为避免根系潮湿而窒息,不要在平地种植,如果在平地种植柿子树就要做好四周的排水。
三是取苗时,要特别注意保护柿子树苗的根系,最好带土移栽。
四是在粘性重的土壤上种植柿子树,最好每个栽培坑掺入适量直径2—5厘米的的砂石与土和肥料拌和,同时重施腐熟的农家肥。
四是在定植质量上要保证柿子树苗根系舒展,保护好侧根稍不被折断,种植后浇足定根水,但是注意不能使根际积水,否则柿子树的定植成活率不高。
柿子树苗怎么栽才能成活?
导读:柿子是非常好吃的一种水果,由于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并且含有大量的果糖和众多的维生素之外,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据众多资料证实,科研人员研究发现,柿子中有很多种活性物质,,所以柿子也可以被广泛用于医药、保健等领域。这些活性物质的提取都是来自柿子、柿饼、柿蒂、柿叶等物质。
柿子树的栽种与管理地块选择:柿子树是阳性树种,栽种柿子树时尽量要要选择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种植,如果是在山坡地种植,选择地块应向阳背风地块,因为柿子树抗风能力较差,如遇大风枝干易折断,必要时也可以在柿子园周围栽种防护林阻挡风力。
苗子选择:对于柿子树苗的选择上,要选择抗寒性较强的砧木嫁接苗,区分苗子时要根系发达,分枝叉力强,毛根多的苗子,这样不但能有利于栽种后提高成活率,成活后吸收养分的能力也强,对抗旱抗寒也能很好应对。对于柿子树苗木根系要保护良好,取苗移栽时最好带上原砧木根系周围的泥土,能更好的提高成活率。
土壤选择:柿子树对土壤的要求不是很严,不管是平原、丘陵、山地,基本上都能适应。不过栽种后的柿子树长大之后,根系发达会很强,所以对土壤的选择中,我们应该选择不积水,土质比较疏松的地块种植。
适宜气候环境:气候环境对于柿子树来说,这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而柿子树又是喜温喜阳植物树种,根据以往种植经验,年平均气温大约在10~25度的环境,基本上都适合种植柿子树,只有气候温度合适了。柿子树就不会出现冻死和热死的现象。
栽植时期:柿子树一般春季移栽比较好,栽种时尽量不要太过密植,以免植株过稠互相抢养分,还会妨碍树体间彼此生长。移栽后先给柿苗浇水,等待树冠里面的土壤水分下沉后,覆盖一层酥土保墒,然后覆膜,可提高一定的成活率。
适量浇水:柿子树浇水,应该根据柿子树的大小和土壤的湿度来决定。通常植株越大的柿子树需要的水分越多,但浇水的频率一定不能太频繁。尤其是结果期柿子树在春季生长期,秋季的结果期就要浇足量的水。柿子树幼苗水分的补充,只要保证树冠的土壤部分,用手能捏在一起即可。
适时施肥:掌握好施肥时期和施肥比例, 柿子树是深根性果树,通常施肥后短期内会无明显变化。一般施基肥以有机质肥为主,追肥以氮磷钾肥为主,施基肥时根据土壤条件也可掺和菌肥。
修剪 :新栽种幼树生长旺盛,生长停止较迟,秋季时对延长枝生长的新梢可以进行摘心,促使枝条木质化,防治抽条受冬而且可促发二次枝,形成结果枝组。春季对于成年柿子树修剪时,要剪掉侧枝旺长的枝芽,夏季修剪时,要做到疏枝和摘心处理,对新芽发出的新枝进行摘心。秋季时修剪,除了要做好拉枝,还要对病枝和无用枝条进行疏除。
病虫害:柿子树主要病虫害一般有柿斑病、柿柿蒂虫和棉蚧等。要做好疾病预防,全面综合防治,在病原未入侵时,做到喷哟预防。冬季时对柿子树树干进行涂白处理,可减少枝干受冻和胴枯病的发生。
个人观点,如有不妥,请指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