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地方农村没有晒场了,怎样处理不耽搁粮食晾晒?

刚分责任田到户那几年,每到过麦天或过秋天时,我们这临时修建麦场,有大户自己硌场的,有两三户合硌一个场的。我们这以种小麦和玉米为主,也兼种其它杂粮,那时还没有大面积的收割机械,麦子多是人工割麦收获,后来才有了小型收割机,小拖拉机等,把麦子拉到场上晾晒干,然后用牲畜拉石磙碾压,或脱粒机脱粒,脱粒后籽粒晾晒干,或在房上晾晒干后,出售或储存。

秋天,玉米也是人工掰棒子,拉到场里剥皮,晾晒,玉米穗棒子干后,用小型脱粒机、或人工手剥籽粒,在场里或房上晒干出售或储存。

90年代后,农业机械化全面普及,并且村里有了两个粮食收购点,麦子或玉米从地里收获后,有拖拉机、三马等直接拉到收购点,湿干都收,以质论价。不用再拉回家,也不用自己建麦场了。再一个,现在农村盖楼房的增多了,粮食弄到楼顶晾晒也较麻烦,所以多数农户就直接交到收购点了,收购点有大场晾晒,玉米都装铁丝笼或网袋晾晒。

有部分农户,觉得直接交售不划算(新粮食刚下来价格肯定的低,这是规律性),湿玉米棒子,怎么也没有自己晾晒干的籽粒贵。商家也都经过计算的。不愿意直接交售的农户则拉回家里,院子里、房上、门前宽绰地方晾晒。这几年不敢再去公路上晾晒了,交通管理部门不让晒,也确实存在不安全隐患。再一点是,交管部门很会“办事”,先发出警告,不准在公路上晾晒粮食,如有不听者,他们就装你粮食,挨家装,这装几簸箕哪装几簸箕,装你个百八十斤的,也不装很多,然后扬长而去换西瓜水果了。农户自知理亏,也不好说什么,去哪说呢!只好不在公路上晒粮了。

以后,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烘干设备也将用于农村农业,据说,国外有的大型收获机械,有自带烘干功能,收获的粮食直接达到入库储存标准,更方便出售或储存。相信这个不久就会实现,公路晒粮、家里、房上晒粮将不会再有了。期盼那一天早日到来,农民更有利好了!

很多地方农村没有晒场了,怎样处理不耽搁粮食晾晒?

很多地方农村没有晒场了,怎样处理不耽搁粮食晾晒?

在农村,如今不仅仅是没有晒场了,许多农业生产必须的配套设施都已经没有了,实事求是的讲,农业这些年没有从根本上进步,反而岀现了“杀鸡取卵”式的掠夺性生产。农业后劲严重不足,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下降,土地损毁严重,这些问题都在等待急需解决。

以前大集体时期,土地每年进行土壤改良,每年都有一定的投入,进行农田配套设施的建设,水浇地农电、机井、水渠基本成型,每个生产队都有专门的晒粮场,也都实现了硬化式的晒场。小流域治理每年都有相应的投入,有效保护了耕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分田单干时,考虑到农民以后生产的需要,晒粮场、电机井、浇灌用的水渠等设施用地,当时都没有打进耕地的面积里,并规定在谁家地头由谁家负责管理。可到了后来,谁方便,谁就随意将原有的设施占为己有。没人过问,农民自己顾自己,村干部不去管,农民谁都不愿意得罪人。到现在,原有的农业生产设施,包括晒粮场,连影子都找不到了。

农业要发展,离不开相应的投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相信这些问题都会得到有效的解决,从基础的基本农田入手,包括各项配套工程,也包括粮食晒场,都将得到完善。我国是个人口大国,粮食安全是发展的基本保证,有了国家的重视,有了资金的投入,农村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很多地方农村没有晒场了,怎样处理不耽搁粮食晾晒?

的确如此!许多地方的农村都没有晒场了,每年所打的粮食都无处晾晒,这给人民群众的粮食生产造成了很多困难。

想当年,每一个生产队都有晒谷场,粮食收获后,都集中在晒谷场晾晒,非常方便,户户都不用为晒粮发愁。但现如今,生产队的晒谷场都已经被占用,农户没了地方晒粮,每到粮食收获的季节,家家都为晾晒粮食发愁,着实需要下力气解决这一问题了。

那么,怎么解决呢?

一、利用平屋顶晾晒粮食

如果自己打粮不多,可以把房顶建成平屋顶,水泥抹面。利用这样的屋顶可以晾晒粮食。我们这里的屋顶基本上都为晾晒粮食所建,全部是楼板结构的平屋顶。每到收获粮食的季节,便把屋顶打扫干净,用以晾晒粮食,非常方便。只不过是把粮食弄上、弄下屋顶很麻烦,需要付出许多体力。但是,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你不妨试一试。

当然,这种方法只适合打粮不多的农户使用。如果打粮很多,这种方法是不行的。

二、农户共建晒谷场

我们这里曾经有十多户人家共同出资,找了一块儿空地共建了一个晒谷场,非常方便。他们十几户按照约定,轮流晒谷,并且,在他们的稻谷晒完后还把晒谷场出租给别人使用,收取一定的租金,用以补贴他们的投入,也为他们十几户的创收创造了条件。可以说,方法非常好。如果你在你们村能找到合适的空地,你也可以联合几户人家,共同出资建一个这样的晒谷场,从而解决你的晒谷困难。

三、购买粮食烘干设备

我们这里的一些机械厂家生产有一种粮食烘干设备,这些设备有大有小,用于粮食烘干非常快捷、方便。据了解,5H-5型粮食烘干机的体积非常小,具体尺寸只有2.1x1.6x5.7米那么大;主电机4千瓦;提升电机2.2千瓦;拨轮电机0.4千瓦;出料机电机1.5千瓦,占地面积只需要50平方;价格只需要10万元。这样的粮食烘干机日处理粮食25--40吨,非常适合农村使用。如果自己购买一台,除了可以帮自己烘干粮食之外,还可以帮助乡亲烘干粮食,并收取一定的费用,增加自己的收入。据说,烘干一斤粮食的电力、燃料成本只有一分多钱,费用非常低。因此,你可以考虑一下这种设备,应该能够为你创造效益。

好啦!就说这么多吧!总而言之,现在没有晒谷场的确给许多农户带来了晒粮的困难。但只要想办法,问题还是可以解决的,只不过需要投入一些资金罢了。你可以根据你自己的经济能力想办法解决。但请相信:晒谷难的问题是一定能够解决掉的。

很多地方农村没有晒场了,怎样处理不耽搁粮食晾晒?

题主的问题有些偏见,不是很多地方农村都没有晒场了,在我们湖北三峡的老家山村,不仅都有晒场,而且都是水泥晒场,并且还很大,因为现在的晒场除了晒粮食,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供儿童们玩耍。供晾衣服、供摆龙门阵。

农村晒场

至于题主说到的,农村 没有晒场了,怎样处理不耽搁粮食晾晒?其实这个问题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情了。即便是没有晒场,农民生产的粮食也会保证干。就是使用粮食烘干设备。这些设备有大有小,用于粮食烘干非常快捷、方便。

我前不久在农村走亲戚,就看到亲戚家里买了一个小型的烘干设备。什么谷物、玉米等都可以烘干,而且使用方便,快捷,深受农民的喜爱。因为过去晒粮食除了有晒场,关键还要天老爷子帮忙,如果长时间 下雨,粮食就会烂掉。现在好了,粮食收回来后,可以随时进行粪土,不存在抢晴天晒粮食的问题。农民因此也轻松了许多。

粮食烘干机

现在,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农业服务业态,粮食烘干专业户,专业户负责购买烘干机,农民按照粮食烘干的数量收取烘干费用。所以说,在农村,不必须担心没有晒场现时导致粮食烂掉的问题,更不用担心耽搁粮食晾晒的问题。

很多地方农村没有晒场了,怎样处理不耽搁粮食晾晒?

农民回答谢邀

农村的晒场应每户都有,我们地区每家每户都有一个水泥场,粮食收割后放在上晒,无烂坏的现象,但没有晒场的或小一点,可采取外援找地方晒,如操场,舞场,借场,等办法,不能让到手的粮食眼看着它烂掉,总之,农民的智慧多,办法多,他们不会让到手的果实烂坏的

很多地方农村没有晒场了,怎样处理不耽搁粮食晾晒?

在过去,晒粮的地方叫场院,那是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到麦收或者秋收时节,场院里是最热闹的地方。

麦收时,收获回来的麦子垛,打完场的麦穰垛,小山一样一垛一垛在那儿。

轧麦子(把麦穗头从麦秸上割下来)的家庭妇女,晒场、打场的男老把式,肩挑车推运麦子的壮劳力……等等,你来我往,吵三叫四,你吆我喝,一派忙碌热闹的大场面。

更有那些放了麦假也干也玩耍的半大孩子们,在人堆里,蹦跳窜闹,平添了一大份儿喜庆

氛围。

丰收的季节,到了嘴边的粮食,人们辛苦而快乐的忙活着。

再说秋季,大豆、谷子、高粱等农作物,全堆到场院里,晒得晒,脱粒(人工)的脱粒,堆垛的堆垛……

忙忙碌碌,虽苦也乐。

那年代的场院,及场院里的景象,在如今的农村,早已成为过去,成为一种记忆,并且恐怕就是永远的记忆了。

因为它将一去不复返了。

再后来,生产责任制,农田承包到户,土地开始分散到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

其实,刚刚开始生产责任制的时候,村里还是会按各家各户的人口数,分给大家一个大小不等的场院,让人们打场晒粮。

后来,再后来,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场院,这方便了几代农民的“东西”就莫名其妙的不见了,消失了。一致于就有了马路上晒粮,导致阻碍交通的事情发生了。

于是,农民晒粮,就成了一个热点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讨论、热议,甚至成了一个“人人喊话,处处牢骚”难题。

更有甚者,竟然发生了“马路晒粮,洒水车淹粮”的事件。

没有人去关心和解决农民晒粮的问题,只去议论由晒粮而引发出来的新问题、新事件。

不去从根儿上思考和解决问题,只去吆喝农民晒粮碍了这个阻了那个,破坏了秩序,触犯了法律,甚至用上了洒水车把水洒到粮食上这种极端的手段……

这一切的一切,能真正解决问题吗?

对某些极端手法的使用者,我倒是想问一句,你是吃什么活命和长大的?你对把你养得白白胖胖的粮食,就这么恨之入骨吗?

农民晒粮不该晒到马路上,这个谁也认可,晒到马路上,阻碍了交通,甚至引发一些交通事故,可是,粮食到哪里去呢?没有答案。

无论夏收秋收,都到了嘴边的粮食,都是着急晒干,才能入仓的粮食,难道能让它因为没地儿晒而烂掉吗?

割出小块地方的地儿来,让农民把粮食晒干,再收起来,难道就这么难吗?

还是根本就没有人去关心、操心这种并不是小事的“小”事情呢?

人人吃着粮食,人人都靠粮食活命,面对人人都离不了粮食,我们不该为保护粮食来一点具体的、有实际意义的行动,而不是看热闹不闲事大,为博眼球耍存在感,在那里大吆小喝吗?

咄咄怪事,百思不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