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越是优秀越吃不开?

有人说,人类社会最可怕的事就是逆淘汰。你怎么看?

优秀是他自己的事,但“吃得开”是环境的问题。

如果他在适合的环境,自然吃得开;如果他非要待在不合适的环境,那吃不开是必然的。

为什么呢?

他待的锅太小,煮不下他这么大个的家伙。

.

吃不开,是说在一个团体、一个组织内,意见不受人重视、行为受人指摘、行事受人轻视......

总之,就是“说话不算,努力没用,重视不够”。

.

为什么有些人明明很优秀,明明比身边的人高出一大截,明明为团体做出了很大贡献(团体内人都多多少少受益),可他就是吃不开、走不通呢?

原因大概有以下:

.

  • “锅”太小

也就是所在的单位(团体)不行,整体业务水平较差、道德水准不高,大家都处于“混混”的心态。

如果这里冒出个非常能干的,那就像是一群小草里面突然冒出颗小树来,明显高于别人,明显威压着众人,明显要抢“众草”的营养。

不过,“众草”绝不会承认,自己受到小树无时不刻的荫蔽。

.

讲个例子:

小夏学历不错,业务水平很高,也努力、勤奋,从不好争权夺利,只希望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做出一番事业。

他的业务很好,为单位挣了许多钱、解决了许多问题。

按理说,像小夏这样有品德、有能力的员工,是应该受到重用的。但在那个小单位里,小夏四处碰壁,四处受到打压,不要说话语权了,连做个正事都比别人难几十倍。

不是因为小夏太坏,而是因为他实在太出色、太能干、太优秀,映得别人黯然失色不说,还时时让别人感觉工作、位置危在旦夕。

单位上至一把手、下至普遍员工,凡是对自己的“未来”有点野心、对“自尊”有点在意的人,都对这个“优秀的人”恨之入骨。

.

既然有恨,自然没有好脸色、好手段。当集体中的成员开始“众志成城”,有意识地去排挤哪个人,那相信基本没人能抗得过。

后来,小夏实在抗不过,自己走了。他去了一个比较大的单位,在那里与比他更优秀的人共事,共同解决问题,共同向前努力,大家相处愉快。

在新的单位,小夏再没被恨过,也没被为难过。不是小夏变了,而是因为周围比他厉害的人多了去了,人家没必要恨他。能关注他,都算是客气了。

.

  • “心”太大

“心”,也就是野心。

一个有野心的人,必定是努力的。别人在玩,他在做事;别人在浪,他在做事;别人在混,他在做事。

别人面对困难的工作束手无策、面有菜色之时,他轻松地拿出解决的方案。

总之,他就是和“人”不一样,老想刷个存在感,老觉得自己了不起。

.......

因为“心”大,所以他总是在想办法做事,很少想办法去搞搞人(上层关系),关心关心同事(群众关系),搞到最后只有工作和他有关系。

一来二去,看不惯他的人就多了去了。

这样的人,别说给他路让他“吃得开”了,应该是经常“帮”他把路堵上,才符合“团体中大多数人的审美观”。

.

看吧,绕来绕去,又绕到“环境”了。看来,环境对一个“优秀的人”非常重要。

.

总之,“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不是空穴来风,还是非常有道理的一句话。当一个在人某个团体中过于冒头,那别人肯定想打他,也容易瞄准——谁让你高呢!

所以,如果你作为一个优秀的人,在某个团体内总是难以行走、总是受到排挤,那有必要好好考虑一下:

现在的这个“锅”,还能煮得下我吗?

为什么有些人越是优秀越吃不开?

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啊:七零年我初中毕业,下放到了农村,成了一名“知识青年”,感觉好光荣一样,以为有“知识”哈?与我几乎同时下放到那个村去的还有一个“反革分子”,是国内知名测量专家,就因为在“旧政府”也工作过,便成了历史不清的人,叫“历史反革命”…。拿当今的话说那就是专家、人才、优秀科学工作者吧?但那个时候就注定是“另类”!

八六年大学毕业分到一家国营厂工作,碰上厂里先新厂长,按上面要求:要把有文凭、大学毕业,有技术、有实践经验,党员、政治可靠…,等等条件的人选上来,那是真的重視人才了。结果就选上了我们技术科的高科长当厂长。

一年下来高厂长干的真不错:产值翻一倍、利润翻几倍、还更新改造了两条生产线…。可是厂里许多干部群众,老是到市里、省里告他的状:什么“没官品、没官样”、“清高、不和群众打成一遍”等,正而八经的错误一条也没有…,结果高厂长调走了,当副市长去了,那厂子也就慢慢垮掉了。

我后来也下海了,我体会在内地,过去乃至现在,中国“优秀人才”的生存环境并不理想!不是国家政策不到位,而是很到位!是中国老百姓受封建思想、儒家思想的毒害太深!太多的格式化观念、疆化思想…,比如说:按传统看人方式,那马云一定是“尖嘴猴腮”不是好人的…。要人家有才能还要人家园滑、世故干吗?要人家改革创新又要人家没有个性和独立思考…。

我们说深入改革,好象完全是上面的事,其实最要改的是我们每个平民百姓的旧观念!就好象许多私营企业主容不下人才,把企业办成“家天下”的封建土围子…。

不要说优秀人才不合群,要问我们乃容人?

为什么有些人越是优秀越吃不开?

谢邀请。这样的人就有点想不开了。你还发现,有极个别人,在社会上,他也并不是为了图报,尽做一些好人好事,但社会的一人士群体,就是不买他的账,如果是做好人好事的人可污,那么那些人士群体更可污,自己无能献出,除了小肚鸡肠,还能施坏心眼。在中国,别总是上层人物,就一切都不好,下层人物什么都是闪亮的。我反对这种过分的"爱民"思潮,愚昧不能解决问题。你看吧,连一个社区的物业服务也搞不起来,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天天是是非非,他们身为凡人,好象还须仙人来为他们服务似的。中国的一些极下层人士或是一些弱势群体,如果真的不再努力接受新思想,新文化,还一味的认为自己只能受宠,有吃有穿,没有吃,没有穿,只有国家、政府送上前。一些越优秀的人,越被人看不起,这是社会的悲哀,还有可什么说的!

为什么有些人越是优秀越吃不开?

曲高和者必寡矣!

为什么有些人越是优秀越吃不开?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当你的优秀足以威胁到他人的切身利益时,受排挤是自然的。在中国历史上,功高盖主向来是大忌,甚至会引来杀身之祸。人性之丑恶,有时会让你猝不及防。

我们可以留心一下身边的人和事。曾经有一位母亲,儿子考入清华园,兴奋之余把此事传至同学微信群。第二天便被群主也是上学时的班长拉黑了。她以为是分享,班长认为是炫耀。班长正为儿子名落孙山苦恼呢。她的幸福恰恰戳中了班长的泪腺。这事似乎在暗示我们,嫉贤妒能都是从近距离开始的。

我们不会嫉妒马云,因为他离我们太远了。我们只能远远的欣赏着他的才能和富有。但如果马云是你的同学同事邻居呢,或者当年各方面还远不如你,你作何感想?你敢说你心中没有点酸溜溜的醋味?

把这些看起来似乎没有关联的事串在一起,你就会发现,当这些优秀就在你身边看得见摸得着,进而左右你的情绪或威胁到你和大部分人的生存环境时,这种优秀将变得多么可怕。我们不够优秀,所以才拒绝并排斥它。

智商做事,情商做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的很难。

为什么有些人越是优秀越吃不开?

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是主观上,有些人之所以优秀,是因为在某些方面付出了努力,甚至是很大的努力。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收之东隅,失之桑榆,事业上的成功,必然会在人际关系上疏于经营,曲高者和寡,人和人之间确实是需要沟通交流才能相互捧场的,一截木头,在需要的人眼里才有价值。还有一些人,也许是感受到了自己的优秀,所以孤芳自赏目下无尘也是有的。将自己凌驾于众人之上,处处表现自己的优越感——啧啧,那种画面,简直是不要太有质感!所以,无论是疏于经营,还是孤芳自赏,结果都是可以想见的。

其次是客观上的原因。

志同者道合,同流者合污,人更容易接受同层次的社会氛围,水至清则无鱼,都在红尘中,还是都沾点烟火气彼此更相近!对于优秀的人,普通人大多是仰慕而排斥的,“自惭形秽”这个词可以解释这个心理。当然还有嫉贤妒能之辈,抗拒甚至借机踩两脚也是屡见不鲜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是每一个优秀者不可避免要面对的局面。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优秀,注定了与众不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