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农村家有两女儿比两儿子还发愁,你知道为什么吗?

愁啥啊!现在什么时代了,还用老眼光看问题呀?国家提倡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女孩也是传后人。目前,已有无数的事例证明,孩子们孝不孝顺、老人晚年享福不享福等,真的不论儿子女儿,忤逆不孝之人毕竟是极少数。

题主说的意思有两个女儿比有两个儿子的发愁!我也不知道你愁的什么!你若还是老封建思想,和几十年前的事往一块去套,那是你自找没趣。要放到以前,有两个女儿没有儿子,由于旧思想的影响,没有儿子确实觉到人生混得不“如意”,“家有千金非为富”,没有儿子,你过得再富再有钱,没有人羡慕,在农村人的意识上,就是后继无人绝户头。从自己本身上也觉得矮人一截,无颜面对列祖列宗,在人前不好抬头。即使是招赘一个,又担心不是自己亲生亲养的,怎么能和自己儿子一样呢,“羊毛按不到猪身上,野狼野不成家狗”…………。假如,以这种腐朽落伍的观点去看问题对待问题,何止是愁的问题,简直就不能活了!

新时代了,男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受国家法律保护和支持。俗话说一个女婿半个儿,这多指嫁出去的闺女的女婿,而往家招赘的女婿,从法律上讲就是和一个儿子一样的权力和义务。所以,还愁什么,有女儿就算有儿子。并且现在有挑选择优录“娶”的余地,因为,男生多,女生少。还担心什么?“儿子”不孝顺?女儿孝顺的话,“儿子”自然就孝顺了。如果,还不放心,把两个女儿都招赘女婿,这样,她们姊妹俩和“弟兄”俩,有个竟争比对,会争相孝顺老人的,你就坐等享清福吧!

再浅谈两个儿子的事,如今的社会,如果,家庭条件殷实、儿子小伙长的端正德才兼备,尽管在当今“女缺时期”,尚许不缺个媳妇。如果,家庭条件一般般、才貌长相一般般、智商“出息”一般般的,要说不愁是假的,不轮到谁头上谁不知道。假如,各种条件都是一般般或以下的,尤其是儿子长相再“困难”些的,哎呀!那大概有加入光棍队伍里的危险了!当大人的能不愁吗?

所以,题目所说的问题,看你从什么角度去对待,事在人为,愁与不愁,太阳照样东升西落,就是说愁也是一天,乐也是一天。何必去发那个愁呢!你可以到实际社会生活中走一走、看一看,有儿子有女儿到底怎么样!确实是,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孩子们孝顺不孝顺,老人享福与不享福,真得不在乎有儿子或女儿。

有人说农村家有两女儿比两儿子还发愁,你知道为什么吗?

在农村,有两个儿子的家庭发愁可以理解,有两个女儿的家庭也发愁就说不通了,下面是个我结合家乡实际情况的个人理解。

有多个儿子的家庭,首先给人的想象就是以后他们娶老婆怎么办?

如今农村男多女少,大龄剩男比比皆是,如果家里有两个儿子,而儿子们有出息,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有了自己的事业,建房子和娶媳妇都不用愁,但是这毕竟是少数,现实的情况是大多数这样的家庭都比较一般,父母要帮儿子们建房子或者出钱买房子,一个儿子都够呛,更何况是两个。

我就遇到过很多这样的例子,在过去男丁多的家庭,父母只建一套房,两个儿子就对称建,或者每个儿子一层,这样才公平,不过问题来了,这样对相亲可能会造成很大的阻碍,女方很难容忍几家人挤在一个屋檐下的情况,肯定想拥有自己的房子。

我以前在广州的时候有一个同事,他有个哥哥结婚的时候,父母把所有的积蓄都给他哥哥买房结婚了,后来他谈了个女朋友,拖了好几年都没结婚,因为女方结婚的要求是要在城里有房,而他的收入一般般,后来他想尽办法,买房结婚,结果一个月的房贷一万,压力山大。

还有我们村也有三户两个儿子的家庭,有的家庭条件一般,有的个人条件一般,年纪都在30左右了,结果都还处于光棍状态,父母愁得不行,甚至给每个儿子都建了一套房都没用,因为女生少得就连相亲的机会都没有。

而有两个女儿的家庭就不一样了

过去是养儿防老,现在是养女同样可以防老,女儿比儿子更听话、好养,关键是嫁女儿还能收一笔很高的彩礼,可能很多人受重男轻女思维的影响,很难跨过家里没有儿子这道坎,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面对男多女少的情况,即便对外面放话说要入赘,我相信都有很多人排队,因为物以稀为贵。

有人说农村家有两女儿比两儿子还发愁,你知道为什么吗?

老贾咽气的时候睁着眼睛,死不瞑目的原因是临死时跟前没有一个孩子,只有老伴和哥哥、嫂子还有侄子,他记挂着俩闺女,至死都放心不下她们。

老贾这辈子养了俩闺女,当年年轻的时候一家四口人倒也和睦,只不过老贾的娘不太满意老贾媳妇没生儿子,于是常常在老贾跟前叨叨:闺女长大了要嫁人,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别看你年轻时觉得有闺女挺好,等将来躺在了病床上,怕你想喝凉水都没有人端给你喝。

老贾喜欢俩闺女,长的水灵灵,又乖巧懂事,于是母亲的话老贾根本不往心里去,后来俩闺女长大了,本来老贾想留一个在家里养老,架不住俩闺女都是在大学读书时谈恋爱,最后一个嫁到新疆,一个嫁到深圳,结婚后,俩闺女一开始还每年能回来个两三次看望父母,但随着各自生了孩子后,俩闺女顾不得回老家了,各忙各的,平时只能通电话。

自从闺女嫁人以后,老贾再也没跟别人吹嘘说养儿子累,养闺女好,看着邻居老王家老两口天天看孙子孙女,老贾打心里羡慕,虽然人家老王夫妻俩看着挺累,吃的没老贾好,穿的没老贾好,但老两口每天被四个孙子、孙女围着喊爷爷奶奶,好不自在,那才是农民向往的日子。

老贾得了心病,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终于有一天住进了医院,于是俩闺女才拖儿带女回来住了有半个月,然而孩子需要上幼儿园,闺女还得回去上班,不敢请假时间太久,于是匆匆来,匆匆走了。

俩闺女的这次回家看望病重老爸,并没有让病床上的老贾心有安慰,反而增加了他的心理负担,对病情有所增加,他发现闺女接婆婆那边来的电话时,声音是胆怯的,他明显的感觉到了从小被自己捧在手心里长大的俩闺女,在婆婆家过的日子并不舒心,甚至有些忐忑,老贾愁,当年不该同意俩闺女嫁那么远,各自没有帮衬。

老贾死的很急,闺女们走了不到两个月,他的病从加重到死亡只有两三天功夫,以至于闺女们没能见他最后一面,老贾死不瞑目啊,他心疼俩闺女远在他乡,愁老伴将来万一也病倒了,谁来伺候?

都说养闺女好,闺女孝顺,可农村的闺女如果嫁到远方,还不如生分的儿子好,而且父母跟着愁到死,出嫁前富养的闺女到了别人手里是否还被宝贝着,受了委屈怎么办?遇到好的人家,善待闺女还好,遇到不通情理的人家,自家闺女可就有罪受了。

说农村家有俩闺女比有俩儿子愁的人家,都是那种富养闺女心态的人家,他们捧在手心里养大的闺女舍不得嫁出去,最愁就是被嫁出去的闺女婆婆家里不能够善待自己的宝贝闺女,更怕闺女被坏男人给骗了,一失足成千古恨,他们的愁无非是舍不得闺女长大了出嫁而已。

而农村最愁子女的家庭依然是家中有俩儿子的人家,那种经济上的压力让农民喘不过气来,什么房子,车子还有媳妇,哪一样都不是农民能坦然面对的负担,女儿愁嫁,儿子愁娶,儿子的愁娶加上了钱的负担,山一般的压力。

有人说农村家有两女儿比两儿子还发愁,你知道为什么吗?

对于在农村有两个女儿比用两个儿子还发愁,其实这种现象在农村的确是非常普遍的,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吧。其实农村传统的养儿防老的封建习俗,还是根深蒂固的,还没有改变儿子就是传后人的说法。尽管现在社会上提倡男女一律平等同工同酬,女儿也是也有养老的义务,也是传后人的说法,但在农村这些说法至少还没有改变思想的意识。我们村里就有好多双人户,的确在平常的生活当中显得非常的幸福,父母的压力也非常的少,而且也没有到县城里买楼的愿望,总是嘴里挂上就是两个丫头片子,别的也没有说其他的问题。特别对于爷爷奶奶这一辈儿来说,可以说在人面前唉声叹气的,是会有点低三下四的感觉,总感觉到自己没有传宗接代的人。这应该就是说作为双女户最头疼最犯愁的一件事。也许有人说可以把一个丫头留在自己的身旁来养老,也就是找一个女婿做倒插门。其实这种现象自古以来就有之,但是后人经过多年的观察得出的经验总结,一旦父母去世以后,再经过一段时间生活中会出现一些摩擦,而且有时与村民格格不入,这些子女就会产生认祖归宗的想法,或者说倒插门的女婿老了以后也想回到自己的老家,于是就开始做通自己老婆的工作,最终还是回到了老家安家落户,过上了安稳的日子。这种现象在农村倒插门女婿的现象回老家非常普遍的。我们邻村里就有一个倒插门,记得小的时候,这一对夫妇养了6个孩子就一个儿子,儿子在这边当然也随了母亲的姓。可是在父亲死了以后,临终嘱托自己的儿子一定要认祖归宗,结果在死了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孩子就回到了父亲的老家。而且这个儿子又把自己的父母的坟墓请回了自己的老家,过去了有20年的时间里,结果也没有回到自己母亲亲生地来上过一次坟,或许是这个儿子混的不是太好。所以这种现象在农村是非常普遍的,而且也都担心这种现象的发生,因此双女婿都是心里非常忧愁的,只是表面上表现不出来。总之,对于现在社会信息发达了,交通工具也发达了,也许有的人说养了儿子也可以在外面生活,特别对于那些孩子比较有出息的,而且在大的城市里生活,到最后也没有回到农村去住。似乎养儿养女对这种状况时基本上一样的,但有时这些这些儿子是能够回到老家来上坟的,而且还会叮嘱后人自己的老家在哪里。关于这种情况另一种说法,这些父母在世的时候这个问题的时候至少自己有儿子,有自己的传宗接代的后人,而且还是自己的姓没有改。也许有人说现在娶个儿媳妇非常的难,主要是我国的婚姻状况男多女少,但这并不代表着所有的农村的男性娶不上媳妇。大家对于这种现象有何高见?进行留言交流。

有人说农村家有两女儿比两儿子还发愁,你知道为什么吗?

我把村里小故事讲给大家听,大家就知道题主说的家有两个女儿为什么发愁了。

养儿育女都得操心,儿子操心的是房子和媳妇,所以养儿子的是经济负担,养女儿没有经济负担,但心理压力比养儿子大多了,女儿更让父母担心和操心。

我们村的村规:家里有两个女孩的,可以留一个户口在村里,将来继承家产并且给父母养老。

老张家有俩闺女,大闺女被母亲留在了身边,找了个外地的小伙做养老女婿,后来小闺女长大了嫁在本村,而小闺女长嫁人以后,老张夫妻和大女儿大女婿在村里盖了一栋大瓦房,房产证上的名字是老张的名字,这是老张故意留了一手,防备女儿女婿不孝顺,可以拿房子说事。

老张的小女儿小女婿在青岛打拼,家里经济条件还不错,商人图利,夫妻俩在青岛打拼那些年唯利是图,把钱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农村很多夫妻,他们总是不由自主的偏心某个孩子,老张夫妻俩喜欢小闺女,小闺女能挣钱,让老俩口在村里比较有面子,大闺女天天守在眼前,有时候说话会发生冲突,于是更显得小闺女好了。

老张两口子一开始没怎么愁俩闺女,只不过有一天小闺女两口子从青岛回了老家,趁着老张不在家的功夫,小闺女从娘手里骗出了房产证和父亲身份证,去有关部门把房产证改成了自己的名字。

等老张回来时,已经改过来了,老张气的大骂老婆糊涂,这事被大闺女知道了,话说俩闺女就没一个省事的,大闺女找到妹妹往外要身份证和房产证,殊不知妹子怎么舍得到嘴的肥肉吐出来,姐妹俩大吵一场。

于是大闺女在父母跟前哭闹,说夫妻俩盖房子时付出了那么多,有钱财有人力,如今房子被妹妹抢去,父母被姐妹俩闹腾的脑门疼,劝哪一个都劝不通,老张一气之下血压升高,栓了一半身体,老张临死时写了遗嘱,把房子留给大闺女。

谁知道遗嘱竟然没有用处,因为房产证之前被过了户,老张尸骨未寒时,大闺女就到政府把自己妹妹给告了,姐妹俩对簿于公堂,老张老婆对两个闺女争家产的事愁的头发都白了。

养闺女其实没有那么多愁事,毕竟像老张家那样的孩子少,说养闺女愁,无非是担心闺女被坏人给骗了,姐妹俩争夺家产,这种事情并不多。

总体来说,农村最愁的还是俩儿子家庭,普通农民就是累死,也拿不出两栋楼房的首付。

有人说农村家有两女儿比两儿子还发愁,你知道为什么吗?

在农村,有两个儿子的家庭发愁,可是,有两个女儿的家庭也发愁。为什么?你怎么看?我认为这种情况很正常。

首先,两个儿子的家庭为什么发愁?

按农村目前的观念来讲,养儿子确实是压力很大。除去正常的抚养外,还要供他读书,然后要为他准备娶媳妇的费用,这是作为家长的责任。

而按目前的情况来说,娶个媳妇不仅要求有车有房,还有巨额的彩礼钱,不管是单论哪一项,对于农村家庭来讲,都是比较困难的。而两个儿子,必须要双份,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压力。

说实话,农村很多两个儿子的家庭,成家后妯娌关系也是比较复杂,有好处都往前站,而需要出钱出力的时候可能就是相互推脱。而且很多事情上面,父母很难做到绝对公平。这就会导致矛盾的出现,很多都会相互指责父母偏心,都得不到好。一个不注意,可能连养老问题都没法解决。

所以说,不管从哪方面来讲,有两个儿子的家庭都会发愁。

其次,生两个女儿的家庭为什么发愁?

确实,在很多人眼中,女儿要比儿子更听话,更容易教育,事实上也是如此。然而,在农村人眼中,养儿防老还是比较盛行的,我认为也是比较合理的。

从目前的现状来讲,农村养老机制并不完善,养老问题基本靠家庭自己解决,那么对生两个女儿的家庭来说,养老问题就更加复杂。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算是自然规律。那么,当女儿出嫁之后,组成了新的家庭,重心肯定在新家庭上,特别是小孩出生后,就会忽略对父母的关爱。

一般女儿出嫁后离父母较远,有些甚至跨省跨国,这样一来,很难尽到赡养父母的义务。而且,很多都是农村家庭,生活条件并不是很好,就算女儿有这个心也不一定有这个力。毕竟要赡养两个家庭的老人,对于很多家庭的年轻人来说压力都不是一般的大。

在这种情况下,女儿出嫁后,养老基本都是靠自己,当自己行动不便或者有个头痛脑热的就没有人照顾了,特别是当一方去世后,另一方生活就可能更加艰难。

总的来说,生两个儿子的家庭,不仅要承担两个儿子的成家费用,压力巨大。而且儿子成家后还要花心思处理妯娌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处于两头为难的境地。而两个女儿的家庭主要是担心养老问题,毕竟女儿出嫁之后要承担新家庭的生活压力,再加上父母的养老问题,可能就有心无力了,这样一来,就面对着无人养老的情况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