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接近秋收时节了,但是地里的玉米大多数还是秃尖,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玉米秃尖是什么原因?已到这个时候了什么原因也无法挽回了,产量基本定形,今年我们这里产量很可能不如往年。秃尖的问题,在悟空问答里讨论不是一次了,其原因:
一、品种原因;有的品种,就是善有秃尖现象,无论怎么管理,很难杜绝。但有些品种秃尖归秃尖,棒子大、籽粒重,在80%的棒子秃尖的情况下,亩产量并不比其它品种低。这个农民都有体验。记的是什么101和303就属于这样的情况。
二、水肥问题;在玉米抽穗、扬花、授粉、灌浆时期,水肥供应不良,尤其是水,营养供应不足,导致玉米棒子无力长满,而出现秃尖。
三、气候影响;在授粉期,即使是水肥充足,但是,遭遇到老天连续不断的阴雨绵绵,雄花粉被雨水肆虐冲刷,致使雌穗授粉不良,而很易出现秃尖、缺粒、花粒、半片脸现象。
其它原因;一些病虫害也可影响到个别玉米秃尖的发生。如:黑粉病、雄穗上的大量蚜虫、毛毛虫等,蚜虫侵扰雄穗不能很好的扬粉;毛毛虫、玉米螟、黏虫等在雌穗刚吐樱时就把樱咬吃掉了。致玉米棒子轻者秃尖,严重的此棒子颗粒皆无。今年,毛毛虫多,约达40%玉米上都有虫子,正置玉米扬花授粉期的玉米,必定受影响,人工喷药不好操作,无人机喷药,不易喷透,玉米棒以上叶子遮挡。加上药量需加大,和成本问题,多数农户就放弃治理,任其发展,玉米秃尖已成必然。
越来越接近秋收时节了,但是地里的玉米大多数还是秃尖,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现在已经进入9月份了,再过十天关个月的华北、黄淮等地的玉米陆续成熟了,月底前东北地区也到了收获的季节,大家一定都在期盼着满满的收获。然而,确如题主所说的情况,有些田块里的玉米果穗存在不同程度的秃尖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根据多年的生产经验,个人认为主要有五个方面原因:
第一,品种因素,如果选择不当容易导致玉米秃尖多年的生产实践看,玉米成熟时是否会出现秃尖,很大的一个因是玉米品种问题,一些产量较高的马齿型品种秃尖率高于半马齿型,半马齿型秃尖率高于硬粒角质型品种。所以大家在选择品种时,即要考虑玉米品质,也要考虑玉米产量,做出正确的选择。
第二,气候因素,如果重要生育期气候变化较大容易导致玉米秃尖主要是在玉米吐丝授粉时期,由于天气高温干旱等因素,导致玉米受粉不完全,造成秃尖。一般来讲,如果在授粉时期,适宜的授粉温度是25-32摄氏度之间,气温高于38摄氏度时,雄花开放困难,不利于授粉。当空气湿度过于干燥,低于30%时,花粉会在1、2个小时左右死亡,也会导致不能完全授粉。换言之,如果在授粉期,出现连续的阴雨天气,也会对授粉产生一定影响。
第三,水肥因素,如果在玉米关键时期水肥供应不足,也容易发生玉米秃尖在玉米的生育期当中,有几个关键时期,对水肥特别敏感,一个是穗分化时期(大喇叭口期),一个是玉米授粉期,还有一个是成熟期,如果水肥不充足,都会影响产量,尤其是后两个时期,很容易造成玉米秃尖。就是在这几个时期不能干旱,不能缺肥,尤其是要保证钾肥、硼肥的供应,有条件的地块,要施用农家肥每亩2立方米,这样就会有效的避免玉米出现秃尖的问题。
第四,玉米密度因素,如果栽培密度过大,容易导致玉米秃尖如果在播种时,不控制播种密度,导致群体密度过大,营养供应不充足,也会导致秃尖现象发生。要根据玉米品种特性,是收敛型的还是分散型的,收敛型、抗倒伏品种的可以适当密一些,一般标准垄(65-70公分),亩保苗株数控制在4000-4500株之间,不要超过4600株;分散型玉米亩保苗株数控制在3300-3600株之间,不宜过密,否则不但容易出现秃尖,而且还容发生倒伏。
第五,病虫害因素,在玉米生猪的中后期,如果发生一定的程度的病虫害,也会导致秃尖现象的发生比如,玉米大小斑病,玉米茎基腐病、纹枯病等,以及地下害虫、以及玉米螟等虫害,都会造成玉米光合产物积累减少,导致玉米秃尖,或者容重下降等问题发生。可用多克福种衣剂包衣、3%的毒斯蜱颗粒剂60公斤/公顷防治地下害虫;可用满适金150毫升兑水进行种子包衣防治玉米茎基腐病;玉米10期末用0.3%辛硫磷颗粒剂防除玉米螟,每个喇叭口撒施1-2克;大小斑病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1.5公斤+磷酸二氢钾1.5公斤,兑水800-900斤,间隔一周连喷2-3次即可。
综合来看,造成玉米秃尖主要有上述这五个因素,只要大家在生产实践中,多加注意,把握好选种、施肥、水份管理、栽培密度,以及病虫害的防制,玉米秃尖问题基本上还是可以避免的。
(文/三农广讯)
越来越接近秋收时节了,但是地里的玉米大多数还是秃尖,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对于我们种植户来说是非常不喜欢看到自己辛辛苦苦种植的玉米在收获的时候出现凸尖,缺籽少粒的情况发生的。我在种植玉米的这几年一直在做怎么样才能够合理的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对于玉米出现这样的情况我觉得有这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说今年玉米出现这样的情况,我觉得主要还是在于天气的影响。比如说去年和今年我种植的玉米品种都是裕丰303,但是从目前玉米的长势来看没有什么差别,但是却有的农户反映自己家的玉米今年长势不好。今年7月份到8月份我们这里比较干旱并且还高温,有的农户由于其它选择没有及时给玉米浇水施肥,导致了玉米始终处于缺水的阶段,这样的话就很难让玉米在其正常的生长发育的节点出穗并扬花授粉。其次就是在玉米出穗扬花期的时候碰上了阴雨连绵的天气,大风天或者高温天,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玉米的授粉率。第三点就是病虫害的危害,特别是玉米冥,红蜘蛛等害虫的危害。所以应该在玉米小喇叭口期的时候及时喷施一遍杀菌剂+杀虫剂+芸苔素内酯+中微量元素肥,特别是锌肥,钙肥!这样的话就能够提高玉米的抗逆能力!从而提高了了玉米的授粉率。第四点就是玉米的水肥在扬花期的时候一定要供应充足,这样的话才能够使玉米植株粗壮。只有玉米长的植株健壮才有效的提高和保证玉米的授粉率。越来越接近秋收时节了,但是地里的玉米大多数还是秃尖,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好问题!
前几天想啃老玉米了,到地里溜哒了一圈,掰了几穗玉米,随手剥去外皮,却也发现很多问题,有的籽粒全部包到顶,有的秃尖,也有缺粒的。就我们本地今年的降雨量而言,不会是干旱导致的秃尖缺粒,同一地块,同样的品种,同样的肥料供应,造成这种现象,可排除肥料和品种及密度的因素,最终我把它归为雨水的问题。一,玉米开花授粉时间玉米的顶部雄穗早于雌穗抽出,抽出后2–5天开始开花,全部开完花得5–9天时间,开花后2–5天为盛花期,其中在3–4天开花最多,散粉时间一般为7天,在适宜条件下,一粒花粉的活力可保持24–48小时。
玉米的雌穗是由腰间腋芽分化而成的,一般比雄穗晚2–5天吐丝,雄穗开始散粉后的3天内完成雌穗的吐丝,在吐丝后的1–4天授粉力最强,10天后慢慢丧失授粉能力,这就叫雌雄同步。如果天气适宜,肥水充足,玉米就很好的完成了授粉受精工作,就可以正常的发育成熟,不会造成空秸,秃顶,缺粒等不良现象。
但如果在此期间,因干旱高温,或阴雨绵绵,缺素等不利因素影响,都可能出现授粉不良,造成玉米棒的各种不良生长出现。
二,雨水的影响由于去年我们这里种植的某品牌玉米种,出现了高产优质现象,今年有近80%的农户都种了它,可今年流年不利,适值花期来了"利奇马"。
"利奇马"断断续续下了有近5天的雨,由于水分太大,光照不足,导致花粉吸水膨胀而破裂枯亡,或粘结成团,造成了部分玉米的授粉不良,最后就是秃尖,缺粒等异常现象。
这是我们这里的玉米因水分过大而造成的秃尖,不知道您那里是不是这种原因造成的,也许与我们这里正相反,是由于花期干旱造成的。
至于说防治方法,如果是因品种,肥料不足,密度过大,干旱,病虫害等原因造成的秃尖,还都有可防治的方法,但连续的阴雨天气却极难办,你不可能去给玉米扣棚吧?至于说人工授粉,隔行去雄,也就停留在纸面上,我还没有见过有人去干这活儿滴。阴雨绵绵的天气下,也只好听天由命了,最好是下年不要播种同一品种的玉米,一块地播一种,将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中,是最安全的选择。您说呢?越来越接近秋收时节了,但是地里的玉米大多数还是秃尖,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玉米秃尖,虽然与品种,种植密度,田间管理和气候因素等都有关系。但像我们当地今年玉米大多数秃尖,主要因素还是不良的气候条件影响引起。
自小麦收获以后,我地降雨就一直偏少,导致今年夏玉米大多数播种偏迟,而且尤其没有浇水播种的田块,普遍苗情长势也不好。因为苗情总体比较差,也为后面玉米秃尖埋下了伏笔。当玉米拔节以后,尤其今年七到八月份。我地更是遭受了长期持续的高温干旱影响,不仅使玉米植株生长较矮,幼穗分化受阻等,造成多数田块玉米雄穗提早抽出,进而使玉米散坟与吐丝间隔时间天数太长,为玉米受精发育不良造成突尖又埋下了重大隐患。虽然后期受利奇马台风天气影响,降雨增加,但是雨量一直不大,旱情也一直未能有效缓解改善,在玉米散粉受精期间,又因为土壤干旱,空气湿度较低,加之秋老虎高温天气影响,又对玉米受精结实造成了影响,无疑玉米秃尖也又在所难免。
当前玉米种植,为了追求高产,农户不仅喜欢大棒品种进行密植,而且一般氮肥用量也比较大,这样田间植株一般相对比较高大,且叶片数量也比较多,由于叶片的相互重叠遮挡影响,也会对玉米散粉受精造成影响,加之尤其今年天气不利因素影响,进而普遍造成了今年玉米秃尖空穗及其空杆等发生严重,降低了产量。
总之今年玉米突尖现象的增多,虽然与品种,种植密度及水肥管理等有关,但主要还是今年长期高温干旱不良天气影响,甚至部分地区田块因为高温缺水都造成了枯死绝收。你们是不是也认同支持我的观点和看法。或是你们什么想法和主要的看法,可以下面留言我们进行分析探讨。
越来越接近秋收时节了,但是地里的玉米大多数还是秃尖,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玉米秃尖的原因有好多,最主要的是授粉不完全造成,而涉及到玉米种选择、肥料施用不合适、浇水不到等原因则相对次要。下面简单分析一下玉米秃尖的几种形成原因。 一、授粉
在玉米抽雄、雌穗抽丝后,就要进行授粉了。如果遇到天气干旱,玉米雄穗花粉也许会生长不良,或者有粉不健壮,那么即使授粉也会出现畸形。而雄穗花粉正常时,如果雌花花丝生长时间配合不到位,或者即使生长时间相配,授粉面积不够,都会产生玉米秃尖现象。
而授粉前后,花丝被害虫咬断,也不会受精,非常影响玉米结粒。所以,我们会特别注意玉米授粉这项工作,适时地对未授粉的玉米进行人工授粉。
二、玉米品种一些玉米品种本身很好,但是农民用错时间,用错地点的都会多多少少出些问题。比如审定区域和时间,玉米积温时长、玉米品种抗病性等。都会决定玉米授粉及受精情况。正确的方式就是购买国审或者本省审定的玉米品种,并且注意生育时长,符合本地要求。
三、施肥与浇水水肥关系是相应的,有肥料没水,会让玉米造成干旱,影响玉米生长及雄穗分化,以及后期的花药生长,花粉健康程度。水力过旺,会造成根部腐烂,病害发生可能性加大,对于授粉完全也会有影响,特别对于雌穗发生影响更大。
现在快收割了,发现玉米穗有秃尖现象,那基本没治了,有多少收多少吧。下年一定注意合理水肥,同时在授粉期多加观察,必要时进行人工授粉。同时必须注意病虫害发生,影响花粉形成及质量。
基本上就是这三点,玉米秃尖的原因主要还在于授粉的原因,下来才是玉米品种和施肥浇水的问题。所以我们讲玉米种植要从种植过程的点滴做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