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的拖拉机除种地外还能有什么用处?说说它有什么故事?
小型拖拉机尤其是头几年,刚分田到户时,拖拉机用处可大了,生产队上时,农田里的活如耕耘种耙主要靠牲口,生产队模式解体后,牲口基本都卖掉了,有买牲口的农户使用牲口,没有牲口的农户便开始购买小拖拉机了。那时农民手里还不富裕,单家独户即是旧的二手三手的拖拉机,多数农户也买不起,所以,就形成了两三户农民合买一台旧的小拖拉机,确实给农民带来了方便。
我也是小分门,79年结婚,80年就分门另居了。那时家庭条件不好,真是一穷二白,看着别人都陆续买了拖拉机,我贷了200元,和关系不错的我们四家合买了一台旧拖拉机,800元的拖拉机,可以想象它的老旧程度。不过倒不是多大问题,好在我从小就爱机械,15岁时就辍学了,在生产队上开了几年柴油机(主要是做为浇灌地带动水泵的),对柴油机比较熟悉,因此,拖拉机破旧,咱手勤维修,基本上不误使用。
凑合着使用了几年,农民手里逐渐稍有俩钱了,加上旧拖拉机需不断的复价修理,我们几家便把旧拖拉机卖掉了,各家都自己买了新拖拉机。80年代时,我们邢台市拖拉机厂出产的120型拖拉机,价格在5900多元一台(主车),其它配套机具另论。
我是88年11月买的新拖拉机,小拖拉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利处,地里的农活能用机器的都用机器,可帮了我的大忙了。农闲时,我还兼营起运输(都办有相关手续的)。使我们的生活大有改观。随着农业现代化机械化的逐步实施,又都有了大型拖拉机,收割机等,小拖拉机逐渐退出了使用,因为,它已不适应了,不赶劲了。(这是我的那台小拖拉机)
近几年实行的土地流转,把土地流转了,小拖拉机,已经闲置起来了,用不着了,家人都愿意把它买掉,说实话我还真有点舍不得,小拖拉机跟我一起“战斗”了近30年了,得心应手,从未给找过意外事故和麻烦,已有了“感情”。这不,前二天刚卖掉,现在铁价也不高,只卖了2300元,把我难过的掉了两眼泪,真的!万物皆有情。孩子们说,卖了腾地方了,反正是没有用了,再买汽车也有地方放了,多好!哎!好就算好吧!随形势走吧!到哪说哪吧!
你家的拖拉机除种地外还能有什么用处?说说它有什么故事?
拖拉机除了种地,还有其它什么用处,说出它的故事!
在八九十年代我们这里耕地都是以人工耕地和牛拉着耕地,条件比较好点的农户买了拖拉机采取了机械化的耕种,稍微平整点的地都用上它了,这样效率就高了,不像人工耕地效率慢也很累人!
农忙时拖拉机忙着耕地,播种施肥,浇水,收割,农忙过后拖拉机还可以去给别人跑点运输拉点货及农忙时帮别人耕种,顺便赚取点运费与工费,自然生活就能更好一点了!
还有闲时走亲访友,开着自己的拖拉机载着一家人也不用多走远路,脸上也有光采,所以当时每个种地农民都希望有一辆自已的拖拉机梦想!
随着现代化快速的发展,在我们这里都有用上大型点的机械了,拖拉机只是曾经载着一家人的幸福梦想,只是曾经的梦想都是比较单纯比较开心的!
你家的拖拉机除种地外还能有什么用处?说说它有什么故事?
谢谢邀请,农村历史的变化,过去年代和现在农村进程,过去耕田耕地都是用牛耕作人累牛也累,搞得满身泥巴象个泥人一样,如果没有牛的话那更辛苦了,人力耕田更苦了。
现在农村基本没养牛,耕田耕地全是机器化收割也是机器收割,拖拉机相信大家不陌生在农村用途很大也很广,拖拉机是农民的好帮手可以耕田也能运输减轻农民劳累压力,在山涧小路拖拉机是最好发挥作用,拉木材和农产品觉是农村农民好帮手。
拖拉机在农村最多用机器,也得到政府政策扶持觉是惠民好政策!
你家的拖拉机除种地外还能有什么用处?说说它有什么故事?
我家虽然没有拖拉机,但是在94年时我去过文山茂克村打过工,在那里见过了拖拉机,也使用过拖拉机。
那年我18岁,刚“三加一班”毕业(初中后加一年的职业技术培训),家里太困难,就跟着同伴去了文山茂克村打短工。这是一个回族村,风俗习惯和我们汉族有很大的不同。我被一个马姓的雇主叫去他家干活,吃住在他家,活主要是拔辣椒地里的草和薅玉米地里的草,工钱是3元一天,供吃三顿。
清晨,正在睡梦中,就听到有人“小张、小张”的叫,我也不知是叫谁,因为从来没有人这样叫过我。我是睡在主人家牛圈楼上的,回族不允许其它族的人进屋睡。终于,有人拍牛圈门了,“小张,起来吃早饭干活去了”,方知是在叫我。吃过早饭,男主人把锄头镰刀往拖拉机车厢里一丢,“邦当邦当”的摇响了拖拉机,男主人开车,我和女主人坐车厢里,朝地里出发了。
这是我第一次坐拖拉机,去地里的路都不怎么好走,坑坑洼洼的,颠来簸去。一会儿锄头镰刀撞的“邦邦”响,一会儿我撞女主人或是女主人撞我。半个多小时后拖拉机终于来到了地头,主人家的辣椒地和玉米地是混栽的,一厢辣椒一厢玉米的套种。男女主人都在30岁左右,也挺爱找我说话,边干活边拉家常。烈日炎炎,让我真正体会到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辛苦。中午饭就在地里的小棚子里吃,冷饭就着碱菜冷开水,吃好了接着干活。玉米地里的草要用锄头铲,辣椒地里的草只能用手拔。我第一次出门干活,一点都没敢偷懒,再说主人家不歇自己也不能歇,那天,不知是怎么才熬到收工的,反正只记得坐拖拉机回家的那种颠簸,是一次最舒服的按摩了。
第二天清晨,还在是精疲力尽的我,又被叫起来吃早饭了。这次在路上,我开始留意起了男主人开车的动作,虽然不知道他操作的那些元件叫什么管什么用,但我已经发觉我可能也会开似的。在地里干活时,他好象从我话里知道了我对开拖拉机很感兴趣,就答应说晚上回家的路上教我开。这一天的活,不知是习惯了还是冲着晚上主人教我开拖拉机所抱有的兴奋,不知不觉就到了收工的时间。
工具全部收上拖拉机后,他开始教我认识脚刹手刹,离合器油门,前进档后退档这些知识,并且示范了一次手摇启动后又熄了火叫我发动,在他手把手的教导下,我第一次启动了手摇柴油机。上车后,他交待我认真看他一路上的操作,明早上让我开一次。
怀着对新事物的憧憬和好奇,那天晚上前半夜我几乎没睡着。
第二天没等主人家叫我就起床了,围着拖拉机转了两圈,又坐在驾驶位置上这里摸那里踩的摆弄了几下,主人才叫吃饭了。吃过饭后男主人说我先开出村子才给你开,村里开不安全。出了村子到了一段平缓的路面,男主人停了车又教了一遍踩油门踩刹车捏离合挂档这些技术,换我上阵了。
捏着离合挂了一档松了刹车踩了油门后,拖拉机在我的操纵下,歪歪扭扭的上路了。
学会了开拖拉机,我的活也多了起来。男主人有时忙其它事不上地里,我得载着女主人去地里干活。逢街天我还开着拖拉机载人去赶街女主人收钱,两毛钱一个人一天跑5个来回。逐渐的我的工钱涨到了5元一天,令和我一同去的那个同伴羡慕不已。
我在他家当长工一直干到了快要过年才回的家,这期间他们一家人都把我当成了他家的一员。并且希望我开年还去帮他家,说他家有个亲戚家要招上门女婿,问我愿意不。我也见过那小妹好多次,也去帮她家干过好几次活,小我一岁。
但是后来,我去了昆明的一家工厂,再也没有去过茂克,感谢我人生中的第一个雇主,他的名字叫马震(音)。
你家的拖拉机除种地外还能有什么用处?说说它有什么故事?
看到这个问题,虽然小编是做农机的,但是今天咱们不说专业的拖拉机用处,说下小编小时候和拖拉机的故事。
小编80年代出生在农村,生长在农村,一直到上大学后才离开农村。从小在农村的时候,隔壁大伯家就有一台拖拉机。
那是一台轮式两驱拖拉机,发动机是几个缸的记不清了(主要是小时候也没有几缸的概念),只记得发动机启动的时候,要在拖拉机前面插入一个很长的摇把,用人力启动的(上图就是手摇的拖拉机)。冬天的时候,两三个大人轮流着摇,摇了一身汗才能启动。
拉嫁妆的拖拉机那个年代,农村送亲出嫁,是有很多嫁妆的,比如衣柜、桌子、橱子等等都要带着。这时候就需要拖拉机上场了,一个拖拉机加一个挂车拖斗,去的时候拉着嫁妆,回来的时候拉着人。
记得那年刚上小学,家里亲戚出嫁,小编也开心的跟着去了。吃的喜酒很开心,回来的时候和大人一起坐在宽敞的拖斗里面。毕竟玩得累了,就躺在拖斗里面的地板上睡着了。
半路遇到一个大坑,拖拉机一个颠簸把我颠出老高后,头落在拖斗里面的钢板上,一个激灵的痛醒来了。睁眼就看着一大家人都在笑我,我也笑了,那个镜头现在还记着。
麦场上的拖拉机八十年代,我们老家农村还没有联合收割机。麦子都是人工用镰刀割下来,运回家用脱粒机进行脱粒。那个脱粒机是人工喂入的,脱粒很不干净(行话就是喂入不均匀),麦秸秆里面还有不少麦粒。这时候就把秸秆放在麦场上晒,然后拖拉机又上场了。
拖拉机后面挂个碌碡,一圈一圈的转,相当又把麦子脱粒了一次。那时候看着大伯开着拖拉机打麦子很轻松,觉得很好玩,就一直围着看。
大伯看我喜欢拖拉机,就告诉我哪个离合器,哪个是刹车和油门,慢慢的就学会了开拖拉机。
那年我才上小学二、三年级吧。
拉货车的拖拉机一年夏天,村子里来了一个收麦子的货车,收了整整一车的麦子。在村口转弯的时候,一个后轮陷在沟里了,怎么也出不来。看热闹的我灵机一动,告诉货车司机,我大伯家有拖拉机可以帮忙拉出来,司机连忙跟着我去大伯家了。
大伯也没说什么,开着拖拉机一把就把货车从沟里拉出来了。货车司机为了表示感谢,给了大伯50块钱。大伯也没客气,接了钱就开着拖拉机回家了。我现在还不理解,帮个忙的事情,大伯为什么要收那50块钱。
那年,我应该上初中了。
好了,小编小时候和拖拉机的故事就说到这里了,欢迎大家评论!
你家的拖拉机除种地外还能有什么用处?说说它有什么故事?
我家没有拖 拉机,但拖 拉机的用途还是很多的,除了种地还能搞运输。它的功能不可估量,记得一辆汽车不幸掉进路边的水沟,怎么挣扎都无济于事,不得上来,后来司机叫来他们的同事用汽车往上拉,拉不动,后来围观的人说:拖拉机力气大拉力强,就找来一台90拖拉机,好像没用多大劲就很轻松地拖上来了,当然这活不是经常性的,在特殊环境下拖拉机就能展现它特有的功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