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使用“控旺防倒剂”,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玉米使用“控旺防倒剂”,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个从实践经验中,已经验证,是利大于弊,这是不争的事实。

利大,增加了玉米的抗倒伏能力,遇到风灾年,不倒伏是最好了。玉米最怕倒伏,玉米在孕穗扬花灌浆期,倒伏将严重影响了产量,甚至会造成绝收。那么,打控旺剂的小弊端是什么呢?弊端是,控旺剂在一定程度上确可降低秸秆及穗位、矮壮秸秆,但这种药剂毕竟属于生长抑制剂,如果确实保证无风灾的情况下,喷施控旺剂的相比不喷施的略有减产,这就是弊端。即所谓的“不可兼得”,因为,谁敢保证玉米生长过程中没有风雨灾害呢?所以,未雨绸缪,有备无患,农民朋友还是绝大多数都喷施控旺剂的。

控旺剂的功用,就是使之降低秸秆、穗位、促壮、抗倒伏。玉米的倒伏可分根倒、茎曲与茎折,而其中茎折对玉米产量影响威胁最大,而茎折的部位通常在基部第3~4节处,控制基部间节的伸长才有意义。因此,在定苗后玉米长出7~11片叶(拔节初期)时喷施。不要过晚,否则,防倒效果差,对穗发育和籽粒发育都有一定影响。

目前较安全的控旺剂有:金得乐、吨田宝、烯效唑、矮状素等,使用时按说明兑水喷雾即可。不可超量使用。以免造成粗缩影响正常结实。

科普小知识:怎么确定玉米已长出几片叶子?玉米有一生物学特性,俗称“五光光,六毛毛”,即长出的1~5片叶子上无绒毛,从第六片叶子才长有叶毛。用手从最下面的叶子捋起,哪个感觉先有毛,它就是第六片叶子(因施肥时基部可能已有死干叶,数青绿叶不见得是六个了,以有毛的就是第六叶)。

玉米使用“控旺防倒剂”,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我们山东潍坊这里的夏玉米已大都播种完毕,前几天连续几天的降雨,让夏玉米出了个苗全苗匀。据天气预报,最近几天我们还会出现雷阵雨的天气,这其实对苗期玉米并非好事。玉米苗期比较耐旱,要注意控水蹲苗,促进底下根系深扎。俗话说"有钱难买五月旱(农历)",就是通过水份的控制进行蹲苗,促进根系的深扎,根量多,植株变矮,基部节间缩短增粗,茎叶不徒长,降低棒子的着生节位,增强抗旱抗倒伏能力。但今年如果在5月里连续出现降雨,很可能会造成玉米的徒长,后期容易出现倒伏。一,玉米倒伏的坏处和造成其倒伏的原因

俗话说"玉米一倒产量全跑"。玉米在穗期一旦倒伏,几乎没有什么产量,因为不能完全授粉,会缺粒秃尖,甚至完全没有粒子,就是一根玉米芯。授粉后倒伏,对增加粒重的影响也是很大,特别是现在几乎都是采用机械收获玉米,一旦倒伏,用玉米连合收割机收获会造成很大的浪费。

造成玉兰倒伏的原因有很多,如品种,苗期水分过大,肥料太多,病虫害,没有进行培土等。

就现在的玉米栽培方式而言,采用单粒精播机开沟播种,能开很宽的一道沟,每当浇水或下雨时,水都会集中到沟内,有利于玉米的出土,但同时也减少了玉米抗倒伏的能力。

再就是现在都是小麦秸杆还田,这对播种玉米是有很大影响的。当玉米粒恰好播种在麦秸多的地方,就会造成玉米的根系扎在喧松的麦秸上,起不到很好的抗倒伏能力。

第三个原因是,我们现在已经没有再给玉米中耕锄草,适当培土的了,因此会越来越多的出现玉米不抗倒伏的情况。

第四个原因是病虫害的影响,如根腐病,青枯病,小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对玉米根系的影响,再就是玉米螟对秸杆的钻蛀等,造成玉米遇到大风大雨而出现根倒或者是茎断而倒。

但我们也同时发现,现在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大量的玉米抗倒伏的药物,这也是近十几年出现的一种玉米防倒的化学物质。喷施玉米抗倒剂的确可以解决玉米易倒伏的问题。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喷早了,或者是浓度过大等,玉米的抗倒伏能力到是提高了,但也会造成减产。

如果合理喷施玉米控旺防倒剂,是具有良好的防倒和增产作用。

下面就来说一说玉米抗倒剂的使用方法。

二,玉米控旺剂使用中的几点注意事项

玉米控旺剂的喷施时间和浓度一定要把握好,否则会造成玉米的减产。

1,喷施时间把握好

大多数的玉米控旺剂都是要求在玉米的7–10期喷施,也有要求在6–8叶期,株高大约50–60厘米。

就拿我手里的这种玉米控旺剂来说,它就要求是在玉米拔节期6-7片叶子还没有完全展开时喷施。对于玉米何时喷药最佳,你可以根据自己所选择的药物使用说明而定。

👉🏿在这里特别解释一下,有的人不明白玉米叶片如何数,有人把下部的两片叶子也当成了叶片数进去,其实是不对的。玉米的叶片是不能把它数进去的,几片叶子是指展开的叶子。如玉米三叶一心期,是指去掉底部的两片叶,数出三片充分展开的叶子,往上有一叶一心叶没有充分展开。

2,用药量要把握好

一般来说,玉米控旺剂大都是一包或一支(瓶)兑水一喷桶(约30斤),也可根据所选药品说明为准。药液只需要喷到玉米的上部叶片即可,不需要上下左右都喷,对长势弱,矮小的玉米植株不能喷,以利其生长。

不管用哪种玉米控旺防倒剂,喷施一次即可,也不要来回喷施,重喷,如果要重喷需要减量喷施。选择在晴天喷,现混现施,只要喷施后4个小时不下雨就可以了。

3,最好是单独喷

玉米控旺剂最好是单独喷施,不要同其他化肥农药混合喷施,以免药物失效。但你想省事,要同叶面肥或者是杀虫杀菌剂混用,那你就把控旺剂平均分配,如需喷2桶水,可每桶加一半控旺剂。

总起来说,玉米喷施控旺防倒剂是利大于弊,但对某些有特别提示的玉米种除外,如有的玉米品种就特别提示"不需喷施玉米控旺剂"。玉米喷施控旺防倒剂后,有利于营养物质向玉米棒中的转移,从而使玉米棒大穗长,籽粒饱满,防治秃尖现象。同时,喷施玉米控旺防倒剂后,玉米的根系庞大,根长根密,气生根增加2–3层,固土能力增强,起到很好的抗倒加吸收营养的能力。你说是不是利大于弊呢?

玉米使用“控旺防倒剂”,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玉米最怕倒伏,在浇水后遇到大风或者是暴风骤雨的天气都会出现倒伏的现象,倒伏的玉米躺在地上密不透风,也照射不到阳光,严重的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而且倒伏过的玉米根部都有损伤,限制了它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所以提前对玉米控旺是获得高产的一项有利措施,当然是利大于弊了。

⑴玉米化控的作用

给玉米化控打的是一种矮壮素,它的作用就是让植株从纵向生长变成横向生长,打药后的玉米结节变短,秸秆变粗,根系比较发达,这样就把植株的重力转移到了下部,“脚大头轻”就会站得更稳。化控的玉米由于秸秆和根部比较结实,增强了抗风性,一般都不容易倒伏,而且还增加了植株的通风透光度,让玉米变得更加高产。

⑵把握最佳化控时间

等到玉米长到8至10片叶子的时候,就可以对它进行化控了,此时正是玉米大喇叭口期,喷施时最好不要混入其它叶面肥或者是农药,而且严格按照说明书上操作,浓度过高或是过低会影响产量,喷药时最好选择在早上或者傍晚,没有露水和大风的时候喷施,药物最好喷洒在叶片的背面,这样效果更加理想,在一片地里如果发现部分植株长势比较弱,这部分就不要喷施,否则将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

⑶不是所有的玉米都要化控

化控是针对哪些前期长势旺的玉米进行的,并不是所有的玉米都要化控,如果你的玉米生长在靠天吃饭的环境里,土壤比较贫瘠,而且也没有施用足够的底肥,这种情况就不要去考虑化控了,你要考虑的是如何追肥,如何锄草、松土,才会让玉米长得更旺。在大喇叭口前长势不旺的玉米,本身植株也不会太高,完全没必要去防倒伏。

化控本来是利大于弊的,但是操作失误就会造成弊大于利,化控过早就会让玉米长势缓慢,结节变短,结果部位降低,影响了玉米的产量,过于太迟,等叶子长到12叶才开始化控就会让下面的结节拉长,上面的结节变短,实际上是倒起反作用。所以只有掌握好时间点,才能对其进行化控操作。

玉米使用“控旺防倒剂”,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玉米抗倒伏一直是玉米后期农民最担心的问题,玉米的抗倒伏能力既和玉米的品种有关系也和玉米的后期田间管理有关系。玉米种植之后农民都会选择给玉米浇一次水,这样做不仅最大限度提升了玉米出苗齐苗情况,而且为后期玉米生长提供了较为湿润的生长环境,但随着玉米苗株逐渐长大所需水分逐渐增多,三伏天的高温却带来一定影响。

大暑是三伏天最热的一天,但是整个三伏天并不是只有大暑高温,三伏天高温少雨导致玉米处于一种干旱状态抑制了玉米的生长,无形之中起到了蹲苗的效果。经过蹲苗的玉米苗株更加粗壮、根系更加完善、主根侧根抓地更有力,虽然蹲苗使玉米起到了一定抗倒伏能力,但是玉米的苗株仍然很高使得果穗位置偏高引发重心偏高,也容易倒伏。

控旺防倒剂弥补了经过蹲苗的玉米秸秆过高的缺点。在玉米刚刚齐腰时如果喷施缩节胺或者矮壮素一类的控旺防倒剂,即便水肥充足也会抑制玉米苗株拔节长高反过来让秸秆变得更加粗壮,特别是根部一二三节的节间距会明显缩短。使得玉米苗株高度明显降低特别是降低果穗位置高度使玉米整体重心降低增强抗倒伏能力。

敲个黑板:玉米蹲苗有些时候是迫于无奈,人工浇水不方便和没有自然降水就会导致玉米干旱引发过度蹲苗,过度蹲苗是没有办法缓解墒情引发的玉米不生长,秸秆虽然根系下扎但是苗株细弱不抗病也不抗倒,而是用控旺防倒剂是在水肥充足情况下抑制的玉米苗株高度生长,将玉米高度生长转化为矮壮生长玉米秸秆更加粗壮,对提高玉米抗倒伏有帮助。但有些时候农民使用控旺药剂不当引发药害造成减产,种地还是要靠科技相信科技利用科技。

玉米使用“控旺防倒剂”,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玉米使用控旺防倒剂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地块的地力不一样、肥料上的多少不一样、玉米品种不一样,需要控旺就控,不需控的就不控。如"良玉99""青农11"它的杆粗、杆低、棒位低,就没有必要再用控旺防倒剂了。

玉米使用“控旺防倒剂”,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我是大山,我来回答。

玉米控旺剂,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能够有效的控制玉米旺长,起到防倒伏的效果,还能够起到一定的提高产量的效果,常见的有矮壮素、三唑类、乙烯利、甲哌啶、比久等等几个种类。但其实在实际生产的过程当中,并非是所有使用了玉米控旺剂的农民朋友都反应它的效果很高,甚至很多农民朋友反应玉米控旺剂没有效果,或者是在使用了以后反倒是减产了。

我想这也是题主提出——玉米使用“控旺防倒剂”,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个问题的原因所在。其实就这个问题本身而言,如果使用了以后有效果,效果明显那自然是利大于弊,反之自然是弊大于利;但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如何让自己属于说出利大于弊的那个人,才是实实在在的关键。

根据大山的了解,想要成为这样人的关键在于两个方面:第一是走出玉米控旺剂使用的误区,第二是掌握玉米控旺剂的正确使用方法,否则出现弊大于利的情况是必然,出现利大于弊的情况则全看运气了。为了更好的说明这个问题,本篇问答我根据自己的了解,再结合相关的实践经验,从玉米控旺剂使用中常见的误区和正确使用方法两个方面进行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常见的误区

1、是好东西我就要用

很多人在知道了有玉米控旺剂这个产品以后,看了相关介绍就认定这是一个好产品,自己要是不用那就是吃亏了,完全不管自己的地是否真的需要施入玉米控旺剂,因此往往是处于不断的购买和使用,但是却没有任何效果的状态,可谓是浪费金钱和时间,费力不讨好。

2、只要是玉米控旺剂我就用

很多人对玉米控旺剂的产品和种类不是很了解,只要是看到玉米控旺剂这个名称就会盲目的购买使用,完全不管自己购买的玉米控旺剂,是否与自己家玉米的品种和环境相匹配,结果在使用几次之后,发现根本就没有效果,因此极力的排斥玉米控旺剂,可谓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赔了夫人又折兵!

3、反正我就是不用玉米控旺剂

很多人在看到玉米控旺剂不好的相关信息以后,坚持认为玉米控旺剂不是什么好产品,不管别人怎么解释,也不管今年的天气状况如何,玉米的生长情况如何,总之一切听天由命,绝对不会考虑和选择玉米控旺剂,结果是别人家的玉米没有倒伏,自己家的玉米倒伏的严重,可谓是一条道走到黑,见了棺材我也不落泪!

正确的认识和使用方法

1、熟悉和了解玉米控旺剂的种类

正如我文章开头所述,玉米控旺剂有常见的有矮壮素、三唑类、乙烯利、甲哌啶、比久等等几个种类,不同种类的玉米控旺剂应当针对不同的玉米品种使用,同时还需要兼顾当地的自然环境,才能选择出适合自己家的玉米控旺剂,因为我们在购买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其进行详细的了解,并且多与有使用经验的人请教和学习。

2、把握正确的使用时间

玉米控旺剂主要的效果是控旺,而控旺如果时间过早,就会直接抑制玉米的生长,从而影响玉米的产量;反之如果使用过晚,则会因为错过控旺的时间而导致没有任何的效果;因此正确的施用时间很重要。

根据我的了解,一般来说玉米控旺剂最佳的施用时间为——玉米长到7-10片叶子的时候,当然这里指的是玉米的拔节期;如果在6片叶子施用,一般会因为控旺过早而影响玉米的产量,如果是在12叶以后施用,则会因为施用过晚而没有任何的效果,因此最晚也不要等到12叶的时候才施用。

3、根据田间情况选择使用与否

一般来说,田间肥水力度比较大的玉米容易出现旺长的情况,应当在玉米进入拔节期时多到田间观察,以便于及时的喷施玉米控旺剂,而对于田间肥水力度较小的玉米来说,由于营养供给不足,出现玉米旺长的可能性较低,不应当一概而论的就使用玉米控旺剂。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观察玉米秸秆的粗细程度,如果玉米本身生长状态良好,秸秆粗壮,则应当考虑少用,或者不用玉米控旺剂,因为它们本身就具备很好的防倒伏能力。

关于“玉米使用“控旺防倒剂”,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个问题我了解的就这么多了,总结起来大山的观点是:就玉米控旺剂本身而言它是利大于弊的,但是就产品的施用和特性而言,如果我们施入不当,往往面临的是弊大于利的情况,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还需要对玉米控旺剂,以及自家的玉米多进行了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