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毁了的玉米还能抢救一下吗?

谢友邀请!你咋不描述一下简单的情况呢?光一句暴雨毁了的玉米还能抢救一下吗?暴雨毁了……?玉米处于什么生长期?苗期、已发棵长成抽穗扬花?是雨大淹没、倒伏、或者是冲走、泡死了!

若是雨大苗期倒伏了,排水或雨停后,它会自已恢复的,尽管根部会有一个镰刀弯,不碍什么事,对以后的生长结果没有多大影响。若是雨大倒伏加雨水淹泡,要及时排水,不可长时间的泡淹,玉米会死亡。

如果玉米苗期,雨大把玉米苗冲跑了,那就束手无策了。如果,玉米在养花授粉期,遭遇了大雨,无论倒伏或未倒伏,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倒伏的即使及时排水或雨停后,因倒伏植株挤压遮盖、本身授粉不能很好的完成,将影响到灌浆,形成空棵空轴,无籽粒或花花插插、半半落落的棒子。引起歉收或绝收。这样的情况,不好招架,扶不能扶,它们纵横交织,互相交插,你撕拽不开,秸秆较脆,极易折断,没有良策,唯有全部毁种。如果还没超过三伏天,尚可种植早熟品种的白菜、荞麦等。如果,到了立秋、处暑时节,那就只有等待秋分以后按时播种小麦了。

暴雨毁了的玉米还能抢救一下吗?

要看暴雨将玉米毁到什么程度

如果说暴雨将玉米的叶子及顶部都毁掉,那么这种玉米基本上不用再进行抢救了。其多半会慢慢的因为没有玉米叶进行光合作用而枯死。

如果说暴雨只是将您的玉米叶子打烂一部分,并且顶部没有被破坏,或者只是玉米有倒伏现象,这种情况下玉米多半还是可以抢救过来的。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将玉米田中的积水排出避免玉米因积水而诱发病虫害。再者及时将玉米扶正并且固定,以人工的方式助玉米恢复生长。建议这个时候可以适当的为玉米追一些尿素,这样可以增强玉米的长势,可以最大程度上恢复玉米的生长。

暴雨毁了的玉米还能抢救一下吗?

只是暴雨不知道具体什么程度,田间积水严不严重,玉米生育期如何?一般只要不是长时间积水,还是可以及时通过抢救管理,来减少产量损失的。

玉米是一种需水量大而又不耐涝的作物,当土壤湿度超过田间持水量的80%以上时,玉米的生长发育就会受到影响,尤其在玉米幼苗期节及大喇叭口期至玉米抽雄开花受精期,一般表现最为明显,尤其在暴雨后出现高温条件下,玉米根系会常常因为缺氧窒息而坏死,造成活力衰退,植株未熟先死,对产量影响很大。据调查,玉米苗前田间持水量90%以上持续3天,玉米生长停止,生长细弱,降雨大于5天以上,或积水2天以上苗弱苗黄,甚至死苗。但是玉米中后期随植株增高,耐涝性也明显增强,一般田间积水不淹没叶片的,积水1-2天对产量影响不明显,但积水3天时虽然不会死苗,但通常减产20%左右,积水5天可减产40%以上,对于暴雨后发生倒伏田块,通常还会导致产量损失更大,因此对被暴雨毁的玉米宜重点进行四个方面措施解救。

1.及时清沟排水降湿。暴雨过后对于积水田块,宜及早排除田间积水,降低土壤和空气湿度,保持根系生长适宜湿度,增强根系活力,提高植株抗逆性,利于恢复生长,减少损失。

2.倒伏植株及时扶起。对于暴雨造成倒伏植株,一般多为根倒,宜第一时间排水后人工进行扶起,避免植株相互压倒,影响通风和光合作用,其中扶起越早,减产损失越小,一般倒伏3天后不宜在扶起,否则使根系造成二次受伤,会影响更大。对于玉米大喇叭口期以前或茎秆倒伏的玉米一般不用扶起,玉米会自行调节恢复生长。对于茎秆折断的还宜清除残体,或数株捆绑一起,以利通风,增加光合作用。

3.及时中耕培土。当田间能下地后,宜及时进行中耕、培土,防止土壤板结和植株倒伏,改善土壤透气性,使玉米根部尽快恢复正常生长活动。

4、及时施肥喷药。田间中耕松土时,可以结合增施速效性氮肥,比如亩用碳铵30-50斤或尿素20-30斤,以加快植株生长,同时还宜及时结合叶面喷施噻菌铜或辛菌胺醋酸盐等药剂加美洲星叶面肥或碧护调节剂,以杀菌,补充养分,调节植株快速恢复生长,对预防暴雨过后次生灾害影响,减少产量损失更好。

总之,玉米由暴雨被毁后,宜及时排水降湿,中耕培土,或人工扶起倒伏植株,在结合施肥喷药杀菌等,利于最大程度减少暴雨对玉米造成的灾害损失。

暴雨毁了的玉米还能抢救一下吗?

这是自然灾害,也是种植人不愿看到的结果和无法避免的关键问题。

但是,既然都已经发生了,就只有先看看灾情再着处理了。首先,要从两个方面去观察和抢救,第一,先要看玉米地是否被雨水淹过,地里是不是还有结水。如果有结水,先要赶紧挖沟排水,尽量让玉米恢复原有壮态。第二,还要看玉米秆有没有被风吹断,如果被风吹断了,就没必要再抢救了。

因为,不管是什么玉米品种,只要一旦断掉了玉米秆,都是无法再开花结果的。

暴雨毁了的玉米还能抢救一下吗?

没有图也不知道你说的严重情况,根据情况用土匀实,植物的生命力也挺顽强的,

暴雨毁了的玉米还能抢救一下吗?

如果暴雨毁坏严重,就没有抢救的必要,宜改在受灾过后,及时补种其他经济作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