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应该提高农村60岁以上老人的养老金,提高多少才合适?

大家各抒己见,谈的都挺好的,我是个农民也说说自己的看法。是否应该提高农村60以上的养老金,提高多少才合适?实际国家每年都在提,农村养老金同样也是随着国家政策,按企业单位退休养老金百分比数提高的,已连涨15年了。就拿农民说吧,开始每月55元,随着每年上调2018年我们这是每月108元,今年还没支取过,不知是多少。

看题主的意思和部分人的意思,所说的提高养老金,不是说的这个涨的比例,是说基础养老金提高的问题,提高多少合适,我知道是说的这个意思。有人说提高到几百或一千元等,这只能是大家的愿望和想法,实际上短期内估计是可能性不大。

由于我国社会体制的形式,工人做工,农民种地,从事的分工不同,做到一致是不可能的,职工在上班工作期间就开始缴纳社会养老保险,也有规定年限,如15年。到60岁退休后可享受每月一定数量的养老金。

而农民原来也没有缴社保的说法,只是改革开放后有了这个举措,开始缴社保,60岁以后可以领取一定数量的养老金。这个政策执行时,已够60岁的则不用缴,即可按月领取。农民缴费标准,有100~2000元不等档次,多数农民选择最低档次100元的,假如按最高档次每年2000元,缴够15年,计3万元,60岁后领取的养老金通过计算,相对比缴每年100元的社保,当然要高一些。但不能和职工比。职工累计15年,缴纳的社保,最低也在几万、十几万或以上,即使缴够15年社保的离下岗职工,60岁后起始每月养老金才700多元。你农民还打算每月领多少呢!

根据些些情况,要求农民养老金提高到哪怕是工人的一半,就行了!实际上根本办不到的,国家也不会那样调整的。以后根据国民经济逐步发展,会逐步提高是肯定的,现在要求提高到500~1000元是不现实的。有的地区对农村60岁以上的养老金有所提高,但没有达到每月1000元的。

因工农工作体制、缴社保数量等不同,养老金也不同。且不能说农民修河挖渠交公粮等问题,工人也是做工几十年的。社会分工不同,不能相提并论。这样想,百十年来,劳动交公粮,谁60岁后给过一分钱呢!现在每月多吧少吧,总算有,并且每年多少上涨,应该知足感恩党和国家,如果每月能提高到500~1000元,当然更好!不过国家也会根据形势具体考虑的,咱这个愿望,至少短时间内是不易实现的。

是否应该提高农村60岁以上老人的养老金,提高多少才合适?

人如果忘记了历史就等于没有了良知。可以说,我国农民应该是中国最伟大的群体,如果没有农民做出的巨大贡献与牺牲,也就不可能有现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更没有世界上供人们享受的各种物美廉价的东西。

中国农民们从来没有抱怨过什么,他们一如继往的辛苦着,他们对国家是最无私的。中国有八亿农民,他们一切服从国家号召,一切听从国家领导,在五六十年代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国家经济处于困难阶段,正是这些农民大哥靠肩挑背托,无偿的修公路,修铁路,修水利设施,以及后来的农业学大寨,农民参与了很多的社会重大工程建设,并且都是无偿的。

那时候,工人兄弟工作都有工资,而这些农民大哥为了国家建设,从来没有什么要求,没有考虑过什么是报酬,也从来不去想过现在如何?将来又如何?特别是在1958年到1960年最困难时期,因粮食短缺,实行定量分配,农民大哥也宁愿自己饿着肚子,以野菜充饥都要首先保证给国家上缴公粮。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牺牲精神?

改革开放后,农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奋战在全国各地的城市建设工作中,是他们再一次创造了中国城市建设的奇迹。可以说,如果没有大量的农民工参与,就没有今天的美丽城市。

如今,农村正处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中,大搞农村城镇化建设,越来越缩小了城市与农村的差别,但是,农民的养老保障体系应该加强完善,这些曾经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如何能解决农民养老,才是最大的问题。他们真的有困难,我们在大力发展农村的经济的同时,也应该从实质出发,来考虑农民的养老问题,给咱们的农民大哥一点待遇,在现有的基础上,农民60岁后按国家原先给予工人养老补贴的标准,相应提高农民的养老金才算公平,愿祖国更加强大这也是每农民的愿望。

是否应该提高农村60岁以上老人的养老金,提高多少才合适?

这I个问题我己回答五次了,中国农民给国家做个很多很多贡献,今天我就不一,一例举,是时候了给60岁以上的农民,稍稍提高点待遇了,要求不高,目前,六十岁以上的农民不到二亿人,按现在情况也就每月六百元吧。我也作了很多社会调查,这应该对国家和农民很相符。

是否应该提高农村60岁以上老人的养老金,提高多少才合适?

从现实情况看,农民是非常辛苦的,收入也很少,应该给予养老金。参照2017年企业退休人员平均2800元的水平,结合国家的情况,大概在1000元左右比较合适。会有人说,农民以前没有交社保,凴什么给1000元?这里讲的是社会效益!因为人民打江山,保江山,扛大梁(建设祖国)人民是主体,而农民身份占主体的大部分,而社会效益是不能具体计算的,只能参照考虑。只有这样,城里人可以问心无愧,乡里人心里也可以得到平衡,免去后顾之忧。

是否应该提高农村60岁以上老人的养老金,提高多少才合适?

事实上,在农村,60岁以上的这代人,是贡献非常大的。为什么这样说,主要是这代农民,相当一部分都进城务工了,成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农民工,为城市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而没有进城务工的人员,则承担了进城务工人员留下的所有农村的工作,包括种地、赡养老人、扶养孩子等。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越来越多的进城务工人员开始返回农村,与留在农村的家人团聚。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在城市务工以及留在农村的人员,大多没有社会保障。

更重要的,他们进城务工获得的收入,也大多给了子女,帮子女在城市买了房、安了家,自己则继续留在农村。如此一来,他们不仅没有社会保障,连其他生存的基础也没有。一旦子女不孝顺,可能连最基本的生存也难以满足。

所以,给他们一定的生活保障是应该的,关键就看如何筹集资金,如何设计保障方案,如何将其纳入保障范畴了。

是否应该提高农村60岁以上老人的养老金,提高多少才合适?

是否应该提高农村60以上老人的养老金,提多少才合适?对于这个问题也是农村老人关心的大事,也是农村大街小巷村民议论的热点话题,农民和工人是由于社会的分工不同,各自都承担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创造重任,工人在单位做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农民在农村修理地球,承受着十几亿人口的吃粮重任也是社会的需要。

工人退休后每人每月都拿到几仟元的退休金,而老农民他们确实可怜,经受了多少风吹浪打,他们始终承受着十几亿人口的吃粮重任,亳不动摇,在58年大跃进到61年三年自然灾害年代,老农民他们都忍受着自己饥饿,吃糠咽菜,但是仍然交售着国家的爱国粮一农业税,这些老农民对国家确实是一片忠心。

曾记得1973年,响应国家号召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农业学大寨的高潮,老农民早上五点半就要起床,有的推着胶角车,有的拉着架子车,在严寒的冬天,寒风呼呼的吹着,满天银雪飞舞,背着玉米馍,而干劲十足的投入了农田基本建设阵地,有的脚手冻烂,有的脸耳冻烂,但是他们与天奋斗的雄心势不可挡,从不叫苦叫累。,

曾记得,在过去农业机械很少,老农民他们要用镰刀把几佰亩小麦收割完,用架子车两个人一合,把收割的麦子全部拉回来,又用牛拽着碌碡把麦子碾压碎,用人一锨一锨把麦子扬出来,搬玉米时都是你一笼,他一笼把玉米由地里往外挤,回想起可怜,确实可怜,

但是在这些艰苦的岁月,老农民仍然在担负着十几亿人的吃粮重担,他们给国家交公购粮背上干粮要跑到十几里外的粮站去,粮站内人山人海,排着长长的队伍,交一次粮要得两天多,有的人无钱买吃买喝,只好挨着肚子吃自己的干玉米馍,喝井边的生水。这些都是老农民的象征。

由2011年以来国家在农村实施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年满6O周岁的农民不用交费,都拿到了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55元,国家为了关心和照顾老农民,在2014年又提高了农村的基础养老金到70元,近年来各地都在不同程度的提高农民的基础养老金,我们这里今年已经提到每人每月108元,国家一方面在逐年提高农民的基础养老金,一方面鼓励农民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行动起来,为自己交纳一定的保险费,搞些积累解决各人的养老问题。

通过老农民几十年的苦难经历,每人都应该享受退休养老金的待遇。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