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暖暖身子”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喝酒暖暖身子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正确不正确不敢说,反正这种说法是不少。很多地区,很多年来,都是些么说的。
在生产队上时,每当淘井时,下井前都喝几口,在水塘里泡麻也是下水前喝点酒,都是为了御寒。冬季把酒稍温温喝,就是觉得出门暖和。
有的人喝的酩酊大醉,在外面睡一晚上,第二天啥事也没有,不盖被子的。咱在屋内有暖气还盖被子呢!说明酒就是有御寒作用。一般人喝酒后都有浑身发热头上出汗的现象,说明喝酒就是能产生热量。
但是夏天,喝脾酒就正好反了,弄瓶冰镇脾酒,喝了顿觉凉爽!都含酒精,咋回事呢,就说不清了。
“喝酒暖暖身子”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喝酒暖暖身子”这种说法是否正确?需要“暖暖身子”说明环境气温低,那么,问题可以转换成:
“低温环境下喝酒暖暖身子”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答案是:
喝酒的确可以“暖身”;
但,那是找死!
喝酒为什么可以“暖身”喝酒并不会给身体直接带来额外热量。喝酒所谓的暖身,只是让身体暂时感觉暖和一些。
这可以通过几种机制来实现:
酒精可以激活辣椒素受体,产生热的感觉:
我们知道,吃辣椒会感觉热辣辣的疼,还容易出汗。
现在已知,辣椒的辣并不是味觉,而是刺激一种被称为辣椒素的受体产生一种热痛觉,即既是痛觉也是温热觉。
研究发现,辣椒素并不是辣椒素受体唯一的配体,辣椒素受体其实是一个被称为瞬时受体电位(TRP)受体家族中的一员,由于是第一个被发现而命名为TRPV1。
很多因素或物质都能激活TRPV1产生热、痛觉。
比如,42℃以上的温度,比如PH值<5.9的酸,比如酒精。
就是说,酒精也可以激活TRPV1,产生类似于辣椒的热痛觉——这就是酒,特别是高度数酒为什么是“辣”的原因。
因此,喝酒,酒精本身就能刺激皮肤,口腔、食道和胃粘膜产生热辣辣的感觉,这种信号传导脑内,产生暖和的感觉,同时也会产生扩张血管效应。
酒精代谢产物乙醛和酒精都具有扩张血管作用:
很多人只要喝一点酒就会满脸满身通红,还会感觉全身热乎乎的。
研究已知,这是由于约40%的亚洲人存在一种基因变异,分解乙醛为乙酸的乙醛脱氢酶2失活,乙醛在体内集聚引发皮肤血管扩张所致,因此被称为“亚洲红”。
这说明,乙醛具有明显的扩张血管,特别是扩张皮肤血管的能力。只是,一般人由于乙醛分解很快,感觉并不明显。
研究还发现,酒精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扩血管作用。像上述,刺激TRPV1本身就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
也就是说,喝酒后,酒精和乙醛共同作用产生扩张血管,特别是皮肤血管的作用。
我们知道,人体各个部位都遍布温度感受器,目前认为,即使不全是,至少担当主角的正是TRP受体家族的受体。
温觉受体又可以分为分布于脑内的中枢性,和身体周边的外周性。
其中,皮肤表皮下初级感觉神经元分布着大量温觉受体,用来感受外界环境温度。这就是低温环境人会感觉到冷的原因。
这种寒冷刺激不仅产生冷的感觉,还会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发出信号收缩皮肤血管以保存热量。这样,皮肤下温度感受器就会愈发感觉到冷。
喝酒后,乙醛和乙醇刺激皮肤血管扩张,血流增加带来热量,因而会刺激产生一种暂时的温暖。
因此,环冷环境喝酒,的确会让人产生温暖的感觉。
但是,这种感觉的产生实质上是一种酒精和乙醛的一种欺骗行为,身体即没有获得额外的热量,环境温度也没有升高,因而这种温暖其实是一种虚假“繁荣”。
喝酒的虚假暖身破坏了身体体温调节机制寒冷环境下皮肤血管收缩,减低皮肤血流量,是身体保留热量维护身体热平衡的一种最主要的机制。
一般的环境低温下,人在建筑物和衣服等行为修改因素的庇护,和皮肤血管收缩的共同作用下可以维持身体的热平衡,维持核心体温的稳定。
如果更深的低温,不能维持热平衡时,就会刺激肌肉痉挛性收缩,即寒颤,大量产热来维持核心体温。
喝酒造成的虚假暖身严重的破坏了身体维持热平衡的机制,加速了身体热丢失。
在持续低温环境下,这种暂时的虚假暖身不但没有好处,反而使人更好快的丢失更多的热量,将人置于危险境况下,更容易发生寒冷伤害乃至冻死。
因此,持续低温环境下喝酒暖身,本质上就是找死。
冬夜+醉酒,是当今社会冻死人的“良配”每年冬天,世界各地都有冻死人的新闻传来。
比如,上个月初,媒体就报道,莫斯科火车头队年仅18岁的新星被发现冻死街头。
消息传来,答主第一反应就是:又一个酒鬼。
这几乎不存在任何疑问,当今社会,服装保暖性能如此优异,醉酒几乎是成年人冻死的必要条件。
没有醉酒就几乎没有成年人冻死的事情发生。
因为,醉酒一方面破坏了人体热平衡机制;同时让人失去正常的反应性和自救能力。
因此,冬夜醉酒独自外出或外出喝酒独自归家,是一种高危行为,必须严格避免,避免悲剧的发生。
“喝酒暖暖身子”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谢邀请回答,喝酒确实能御寒,酒能舒筋活血,大家都知道,喝酒下肚后,酒精能促进血液循环,燃烧脂肪释放大量热量,让人感觉浑身暖洋洋,例如战斗民族大家都知道由于地处高寒地带,为了抵御严寒,他们国家无论男女都能喝酒,即使列宁等国家领导人都无法要求国民戒酒,他们喝酒可见一般。战争年代,我们红军爬雪山时候,也有喝酒御寒的故事,即使现在一般冬季在外干活的民工,干活前都会喝酒,所以喝酒确实能够御寒。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