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号霜降,老人说“九月霜,来年荒”,今年是九月霜吗?
对啊,今年的霜降节气是10月23日,正好在农历的九月二十八日,今年就是九月霜。
农历九月是秋的尾巴还不是很冷,霜降节气在九月,那预示着大概率没有霜降下来,。
老祖宗认为霜降如果在农历九月,那就对来年年景有些担忧。
这就有了:“九月霜,来年荒”的老话。
关于霜降老祖宗还有一句“霜降无霜,碓头没糠”。
意思是说如果霜降没有降霜,就表明来年可能会闹饥荒。
那与之对应的一句“霜降见霜,米烂陈仓”。
如果霜降有霜,就说明来年会有一个丰收的年景,甚至粮食都吃不完而烂在仓库中!
其实降不降霜也是因地制宜。
在北方盼霜,霜降时节之后,基本上很多农作物都不再生长了,霜降节气期间下霜可以冻死一些害虫和细菌。
这样来年农作物遭受虫害的程度就会小一些。这也是老祖宗会说的霜降降霜,会预示着来年丰收了!
而在南方,却还要再种上越冬的作物。所以在霜降时节,北方人盼霜,而南方大部分地方则需要防止农作物霜冻!
这些老话是通过了先人们无数的实践活动中,总结而来的一些经验,现在的农耕操作比以前先进科学多了,但对于现在的农耕生产用来作为参考也无妨。
10月23号霜降,老人说“九月霜,来年荒”,今年是九月霜吗?
霜降将至,老人说“九月霜,来年荒”,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今年是九月霜吗?
“霜降水反壑,风落木归山”,北京时间2022年10月23日将迎来霜降节气,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后冷空气活动越来越频,北方的干冷空气逐渐一统天下,昼夜温差迅速加大,因此“霜降”也是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
古人把霜降分为三候,每5天为一候,一候“豺乃祭兽”,说的就是就是豺(大小似狗)这类动物把捕获的猎物摆成一排,就像在祭拜一样,实则是为过冬储备口粮;二候“草木黄落”,说的就是草木的叶片变黄了,一阵秋风吹过叶片就会飘落下来,万物变得更加萧瑟;三候“蛰虫咸俯”,说的就是冬眠的小动物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的状态。
“寒露早,立冬迟,霜降收薯正当时”。红薯不耐寒,经霜地上部分会枯萎死亡,霜降时节是红薯的最佳收获期,红薯过早收获,地下块茎不能充分膨大,会降低产量,收获过晚薯块容易遭受冻害。
老话还说“霜降不起葱,越长越要空”。对于春种秋收的大葱来说,霜降节气葱白已经停止生长,此时我们应该及时收获大葱,如果收获得过晚,葱白的营养和水分就会流失,大葱会因为出现空心而降低产量和品质。
我国是农耕文明古国,我们老祖宗在长期的劳动生产中总结出很多实用的经验,可以很好地指导我们进行农业生产,如“九月霜,来年荒”,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老话说“九月霜,来年荒”,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霜降交节每年都在公历的10月23日或者10月24日,但是对应的农历时间却不是固定的,要么在农历的九月份,要么在农历的十月份。
老话“九月霜,来年荒”的意思是说,如果霜降交节在农历的九月份,那么按照我们老祖宗的经验,就预示着明年的收成不好。那么这句老话有没有道理?我们先来看下一句农谚。
农村有句老话叫“九月霜降霜不打,十月霜降霜打霜”。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霜降交节在农历九月份,那么由于天气还不是很冷,霜降节气就可能不下霜;如果霜降交节在农历的十月份,那么到了霜降节气天气往往比较寒冷,下的霜就会比较大,就会出现“霜打霜”的现象,说明霜很重。
一年分为四个季节,每个季节各占三个月,这三个月分别用“孟”、“仲”、“季”来表示。像秋季就分为孟秋、仲秋、季秋,孟秋表示农历的第一个月,即农历七月;仲秋表示秋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季秋是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霜降在农历十月份,就说明已经在孟冬时节了,天气自然会很冷,霜也就会更加大。
农历九月份的霜降,意味着冷天来得迟,冷天来得迟往往去得也比较迟,这样来年就可能发生“倒春寒”。倒春寒是春天出现的一种低温现象,倒春寒会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会使处于返青期或者拔节期的冬小麦遭受冻害,会使已经播种但是尚未出土的种子出现烂种,会使已经出土的幼苗沤根死亡,会使已经开花的果树坐果率大大降低。一般来说,倒春寒到来的时间越晚,造成的危害就越大。
“九月霜,来年荒”,这句老话的本质意思就是说,如果霜降交在农历九月份,那么明年春天发生“倒春寒”的概率很大,倒春寒会给农业和林业生产带来严重危害,会导致粮食减产。今年10月23号霜降,对应的农历时间是九月廿八,很明显是九月霜,按照老祖宗的说法明年春天会有倒春寒,你认为老话准吗?
如何预防倒春寒?在倒春寒来临前,我们可以给植物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即可以用“磷酸二氢钾50克+0.01%芸苔素10毫升”,兑水2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可以大大增强植株的抗寒能力。
“霜降”是进补的好时机,在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因此在霜降我们可以食用羊肉、牛肉、鸭子等进补食物,这就是北方常说“贴秋膘”,这样可以增强我们身体的御寒能力。
总结,霜降是秋季到冬季的一个过渡时期,常有冷空气入侵而使气温骤降,因此我们一定要做好防寒准备。
“该冷不冷不成年景,该热不热五谷不结”,老话“九月霜,来年荒”是我们老祖宗的经验总结,对我们进行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如今气候变化多端,未来的天气变化我们不能单凭农谚来预测,我们可以多留意天气预报。
10月23号霜降,老人说“九月霜,来年荒”,今年是九月霜吗?
寒露后下霜,
植物怕冻伤,
九月来得早,
粮油一定保,
来年旱涝搞,
提前去预防,
仓库把食藏,
节气雨正常,
才能富裕强,
健康人类祥。
10月23号霜降,老人说“九月霜,来年荒”,今年是九月霜吗?
霜降是廿四节中的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季里的最后一个节气。
今年的霜降交节日是在10月23日18时35分31秒,也就是在农历的九月廿八。
霜降节气基本固定在每年的10月23日左右,前后不差一两天,这在“九九歌”中早有确切说明。然而,按农历来说,霜降产生的日期差别就大了,有时候是在九月初,多数时间是在九月末。
从楼主的提问来看,霜降交节日也可能会出现在农历的十月初,就像今年这种情况,再过30个小时,也就进入十月了。但查看了最近三十年的日历,霜降都是发生在农历九月间;十月也许有,但没查到。
不管怎么说,今年仍然是“九月霜”
为啥说“九月霜,来年荒”呢?意思是九月里下霜较多,则预示着今年冬季到明年春天这段时间里,雨雪降水量可能较少。特别是到了冬季,因为降雪量稀少,而造成土壤干旱,当遇到极寒天气时,有一部分小麦,会因根系较弱受冻而亡。从而造成夏粮减产,出现“来年荒”的年景。
遇到“九月霜”的年份,特别是冬小麦种植区,在大雪节气到来之前,一定要给小麦浇一遍透地水,我们管这遍水叫“冻水”,让它喝足水份,才能保证麦苗安全越冬。
10月23号霜降,老人说“九月霜,来年荒”,今年是九月霜吗?
今年10月23日是农历九月二十八,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节气。老人说‘九月霜,来年荒’,意思是说霜降节气在农历的九月,则预示着来年可能是荒年,农作物歉收,年景不太好,今年霜降节气恰好在农历的九月。
霜降节气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霜,就是地上的水汽遇到寒冷空气凝结而成。霜降节气,气温下降,昼夜温差大,百草枯萎,万物归藏,停止生长,逐渐进入冬季。对于农作物来讲,是无霜期的结束,也是生长期的结束。
‘九月霜降霜不打,十月霜降霜打霜’。霜降节气在九月份的时候,由于气温还比较高,地上的水汽不能凝结成霜,所以,虽然节气到了,但一般不会有成霜现象。霜降节气在十月的时候,由于气温比较低,则会有成霜现象发生,甚至出现霜冻。霜降节气在九月份,没有成霜的气候现象,农作物的害虫冻不死,利于病虫害顺利过冬,导致来年病虫害发生,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相反,如果霜降节气在十月,骤冷则会冻死作物害虫,降低来年病虫害发生的几率,利于农作物生长。从这一点上来说,霜降节气在九月份,不利于来年农作物的丰收。
民间俗语都是农耕时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总结,在当时的环境里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社会发展到今天,自然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社会也从农耕时代发展到信息化时代。今天再拿老话俗语来指导现在的生产活动,很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所以,许多农谚俗话仅供参考。
10月23号霜降,老人说“九月霜,来年荒”,今年是九月霜吗?
每年的霜降都是在公历的10月23日前后,今年的霜降恰好是在公历的10月23日。这一天则是农历的九月二十八日,刚好是“九月霜”。
民间有句谚语说:“九月霜,来年荒”。预示着来年农业收成不好。
因为农历九月,属于晚秋时节,气温还不算太低,昼夜温差不是很大,所以,很可能“霜降无霜”。
而如果霜降节气赶在农历十月,则属于初冬时节,气温较低,昼夜温差比较大,所以,大概率会降霜。
而“九月霜,来年荒”,是说九月逢“霜降”节气,却没有下霜,预示着来年收成不好。
这一说法,只适合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对于南方和东三省,不具有经验意义。
况且,这种谚语,是在过去气候条件下的总结。现在的气候状况,已经渐趋温暖,已经不具备指导性了。
所以,不要轻信“九月霜,来年荒”这种说法,干好自己的农活才是王道。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