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闰二月,“两春夹一冬,黄土变成金”,说的是什么意思?

农村老话:“两春夹一冬,黄土变成金”,指农历正月有一次“立春”、同年的农历十二月又出现了一次“立春”,冬天的首尾被立春夹着的这种现象也被称为是“双春年”。

老话说如果是这样的年份,那接下来的气候必定就会风调雨顺,农田耕作顺风顺水,农作物也能得到茁壮成长,丰收年就是一个大概率的事情!

还有句老话“两春夹一冬,无被暖烘烘”的说法,可见有两立春现象,暖冬机率会大一些。

其实这个两立春并不是自然现象,而是人为算出来的。

我们知道阳历主要反映的是一年中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由于其中存在着冷热寒暑的变化,所以祖先就据此制定出24节气,在过去是指导农民进行农耕活动的重要依据,农民通常都会用节气时令来合理安排农事活动,做到了农耕不误农时。

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大约需要365天,所以阳历的一年就是365天左右。

而阴历是按照月相进行计算的,一年的天数就比阳历多了至少11天以上。

为了达到阴阳历在一年中基本平衡,老祖宗就想出阴历闰月的方法,使得我们的农历和公历在一年中不会悬殊太大。

所以两春一般只有在有闰月的年份才有。

这样看来农历之所以有闰月,是为了让公历和农历达到匹配而进行的人为安排,而农历闰月中出现了“两春夹一冬”的现象,自然也就是人为安排所带来的结果,并不是自然规律的特点。

所以“两春夹一冬,黄土变成金”的说法,虽有一定的道理,但并非完全是大自然的规律,自然也就不是很准确了,但它也是通过了先人们无数的实践活动的一些经验总结而来的,用来作为农耕活动的参考也无妨。

2023年闰二月,“两春夹一冬,黄土变成金”,说的是什么意思?

一年难逢两头春,百年难逢岁交春!“双春兼闰月,结婚好时节!”明年是闰月兼双春年,又是一个好年景,大吉大祥之年!

2023年闰2月,农历年明年384天,比我们所说的阳历年365天整整长了19天,也就是明年盼过年有我等上19天的时间。因此,明年也出现了两个春天。俗话说“两春夹一冬,黄土变成金”,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现在已到了10月中旬,进入了第4季度,2022年即将过去了。202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天气异常,国际关系动荡不安,粮食也出现了紧张的现象。或许这就是世界,或许这就是风云变幻。

什么是阴历?什么是阳历?什么是闰月?

对于我们的即计时法来说,又分为公历和阴历,也叫农历和阳历。

农历是我国老祖宗研制的计时历法,是老祖宗根据月亮的圆缺来制定的,月亮从圆到缺,从缺到圆,这一个循环时间点一般为29.5天,2月份为28天。

对于阳历是西方和中国人共同研究的结果,是根据太阳运行的规律来制定的。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一般为365.25天,所以就出现了365天或366天的现象,这一天是在2月份平年28天,闰年29天。

根据月亮和太阳运行的不同规律,所以出现了阴历和阳历之分。阴历一个月大约有29.5天,一年12个月就是354天或355天;阳历回归年是一年大约365.25天,相差11天左右。

这样3年累计的时间差距会超过一个月,老祖宗为了阴历和阳历的不能相差太多,所以出现了19年7闰的现象。一个月的时间为29.5天一般是29天或者30天,这样就平衡了阴阳力之间的差距。而阳历年日子悬殊不是太多,平年365天,闰年366天,所以阳历年是4年只闰一天。

为什么2023年是两个春天?

先来看一下,2022年阴历和阳历之间到底差多久。

今天是阴历的九月十五,阳历的10月10日。

农历的9月属于小月,共计29天。阳历的9月也属于小月,共计30天。

如果按照阴阳历重合的日期来说,比如说农历九月十五,阳历也应该是9月15号,但是二者却相差了25天的时间。这几乎接近一个月的时间,其实在今年的一二月份几乎是相差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

所以现在已经到了第4年相差近一个月的时间,也就是2023年闰月。由于这次阴历和阳历相差的时间比较短一些,仅仅为25天,农历的2月一般是28天,或者29天。这样闰2月就能够阴阳历几乎平和调整。

2023年立春的日子为2月4号,2024年立春的日子也为2月4号。立春是我国一年中二十四节气的第1个节气,立春到来说明春天来了。按照我国农历法来说,只有到了立春节气,一年才是真正开始的时候。

立春的日子一般是在2月4号到6号之间,但是2023年立春和2024年立春的日子都是2月4号。而两年立春的农历日子却在同一年,也就是在农历2023年历当中。

2023年立春的日子为农历2023年正月十四,2024年立春的日子为农历2023年腊月二十五。农历2024年没有立春的日子,所以2024年又是无春年,2023年是双唇炎。

俗话说“两春夹一冬,黄土变成金”,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这么说?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日子,也是生命复苏的日子,春天到来,百花盛开,草木发芽,种下了春的希望。

一年当中有两个立春的日子,说明冬天比较短。因为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而一年当中却出现了两个立春节气,这是必然,冬天要短,暖和的时间要长一些。

由于一年当中暖和的时间较长,这就出现了植物生长周期长,粮食就会获得大丰收。因为生长周期长了,利于果实植物脂肪、植物淀粉和植物糖分的吸收和积累,也有足够的时间让植物接触成熟的果实。

再比如说一年24节气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运行的规律制定的。也表示这一年春播,夏季管理,秋季收获,冬季收藏的主要农事。二十四节气的时间没有变,只是农历年延长了19天,阳历年的时间还没有变,这相应的就等于延长了春夏秋冬。

自古以来,农民就是靠种地养活自己靠种地,收获庄稼换钱。只有粮食或者大丰收,农民才能解决温饱问题。所以农历年闰月对于农作物生长是非常有利的,也预示着是一个丰收之年,因此黄土变成了金。

当然,现在农民不再靠种地作为家庭的主要收入需要,外出打工赚钱,或者是自主创业获得额外的收入,也作为了家庭的主要收入。现在人们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了,全国都已经脱贫,现在要的是提高物质文化生活,丰富精神生活,也就是享受人生,提高生活的质量。

农村谚语“双春加一冬,无被暖烘烘”,意思是说一年当中有两个立春节气,中间夹着一个冬天,这样冬天就非常的暖和,甚至冬天不用盖被子也暖和,也就属于暖冬。

综上所述,2023年闰二月,而且是两春夹一冬的年景,预示着来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2023年闰二月,“两春夹一冬,黄土变成金”,说的是什么意思?

看了一下日历,2023年2月20日进入农历二月,3月22日又多了一个农历二月,即闰二月。其中3月21日是春分,那么以此推算,2023年闰二月,确实存在“两春夹一冬”的现象。

“两春夹一冬,黄土变成金”,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如果出现了“两春夹一冬”,那么这一年就会有好收成。农作物大丰收了,对老百姓来说可不就是实实在在的“黄金”嘛。

那么,这有科学依据吗?

众所周知,如果冬天的天气冷一些,对农民来说是件好事。因为这样可以把地里的那些病虫害都给冻死了,那么种下去的庄稼肯定会丰收,这就是所谓的“瑞雪兆丰年”。

所以2023年出现了闰二月,相对应的冬天就延长了,病虫害也会被冻死,那么农民实现“黄土变成金”的梦想,概率就大为提高。

当然农作物的丰收还依靠方方面面的因素,农民不能仅以此作为依据来种庄稼,要依靠科学。

坚持原创,我是烟斗的传说,欢迎交流关注。

2023年闰二月,“两春夹一冬,黄土变成金”,说的是什么意思?

2023年闰二月,也就是老百姓说的,这一年里要连续过两个二月。

由于过去人们都是按农历计年法,来计算年月日的,公历或阳历计年法,也只是在近代才开始推广使用的。所以,这些流传下来的农事谚语,只要提到节气或日历的说法,都是按农历来说的。

明年,也就是2023年,立春交节日是在正月十四,也就是阳历的2月4日。而到了腊月廿五这天,又是下一年度(2024年)的立春之日。所以,2023年就是一个双春年。

“两春夹一冬”,也就是说2023年的冬季,被两头的立春夹在中间。

那又为啥说“两春夹一冬,黄土变成金”呢?

意思是说,每当遇到“两春夹一冬”的年份,往往在这一年里年景较好,风调雨顺,不会有大的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种植来说,就是种啥啥都丰收。这样一来,农民就会把每一寸闲置土地都利用起来,不管是旱地还是水田,即使山岭薄地也都种上应时的庄稼,真正做到了寸土寸金。

好年景带来好的丰收景象,无论是夏季作物,还是秋季粮果,都会颗颗饱满,籽粒归仓,这也就是谚语中说的“黄土变成金”。

2023年闰二月,“两春夹一冬,黄土变成金”,说的是什么意思?

2023年为癸卯兔年,兔年逢双春,在民俗文化中,被认为是一个丰收之年,故有“两春夹一冬,黄土变成金之说”,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其准确度又如何呢?化繁为简,现简单分析如下。

双春年大家并不陌生,较近的2017年和2020年就是双春年,为什么会产生双春年呢?

双春年一般在闰月年份出现,如按正常月份的话,农历年中有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在循环更换一轮后,再进入下一年的节气循环更换中。由于有闰月的存在,则使下一年的立春节气不得不出现在这一年的尾巴上,因此,就出现了双春年这个现象。

那么,“两春夹一冬,黄土变成金”的说法又是什么竟思呢?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因为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代表着丰收的希望。因此,在国人心中,春季是美好的象征,故大家都认为,双春之年有好上加好,锦上添花之义,认为双春之年会风调雨顺,必是农业大丰收之年,这就是双春夹一冬,黄土变成说法的由来。而对无春年,看法则比较消极,认为是不宜婚嫁的“寡妇年”。

有人认为由于闰月的双春年原因,这年的冬季会变得很冷,会冻死害虫,减少虫害,这种说法有点的牵强,为什么呢?因为闰月不闰季,闰月是不会打乱季节的更替,因此,与天气的冷暖无关。另外,也有“双春夹一冬,冬天暖烘烘”之说,依这种说法,岂不与双春之年是寒冬相矛盾。

综上所叙,“双春夹一冬,黄土变成金”的说法,一应是广大农民对庄稼丰收的美好愿望,别无他意。大家若不信,可看看2017年和2020年这两个双春年,是不是像有些人说的那样神奇。

谢谢阅读!

2023年闰二月,“两春夹一冬,黄土变成金”,说的是什么意思?

出现闰月的2023年,有两个立春节气。

一个立春在年初,另一个立春在年末。传统节日文化认为,遇到双春的年份,中间夹着的冬天就会有好收成,土地就像黄金一样宝贵。民以食为天。暖冬暖温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