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丰富的公考人对公考有哪些建议?

经验丰富不敢说,但是我有幸成为了“三门”人,走出家门入校门,走出校门,入了单位门

第一、一定要用好应届生身份,这里说的应届生,不是官方认定的应届生,而是指毕业当年的应届生。无论国考还是省考,很多岗位都只针对当年毕业的大学生招考,一个当年毕业的应届生身份,就能让你在考公过程中,秒杀一大波竞争对手,竞争压力减半;

第二、能报考选调生一定要报考,选调生是目前成为公务的捷径之一,选调生的报考条件已经帮你力排众议,秒掉很多竞争对手,每一个符合报考条件的大学生只有毕业的当年可以参加,错过此山,再无此鸟;

第三、考公一定要及早准备。我是从大三下学期开始准备,虽然一边要完成学业,一边要准备国考很辛苦,但是现在看来,当初的辛苦很值得,因为还没有拿到毕业证书,我就已经被招考单位录取了,无需焦虑、无需彷徨;

第四、考公就像拆盲盒,能考尽考。我从2021年11月份参加国考开始,1月9日参加军队文职考试,3月13日参加贵州交通厅考试,3月26日参加选调生考试,最后选调生上岸。每次考试面对的竞争对手都不一样,考公真正体现了“梦想是要有的,万一上岸了呢?”

第五、良好的心态很重要,专心备考,莫问结局。我参加的四场考试,国考,失败!军队文职,考了个寂寞,现在还没出排名!贵州交通厅,失败!最后在选调生招考当中险胜,上岸!公考的一次失败,并不能否定你的能力水平,只能证明你还在水里,咬紧牙关,继续游,下一场考试,不同的试卷,不同的对手,难说救上岸了。

第六,持之以恒的努力是必需。每年的上半年都是考试比较密集的时间,考完国考,就要备战省考,考完省考、就要备战事考,在不知道自己是否进面的条件下,不能歇息,考完上一场,备战下一场,过程虽然很辛苦,但是要想早日上岸,一定要持之以恒的努力,等到上岸的一天,回首曾经的付出,你会发现,这一切,值得。

经验丰富的公考人对公考有哪些建议?

笔者对国家公务员考试有1、2、3建议:即树立1个自信心;补好行测、申论这2个“短板”;抓紧对标复习提升好3个点(知识点、关键点、重难点)。

有关对照复习提升3个点,即知识点,关键点,重难点。

①掌握知识点

行测各个模块复习提分从简单到难分别是:片段阅读--定义判断--资料分析--词语填空--逻辑推理--类比推理--图推--数学计算--常识。(对照上述9个模块~有针对性练习,抓紧补齐弱项)

②把握关键点

比如:行测最重要、占比例最多、也是最拉分的三大模块就是言语理解、逻辑推理和资料分析。这三个模块是最容易得分、最能学好的重点内容;又比如:常识部分可以看粉笔APP 每周时政以及人民日报的新闻,其他常识在刷题时巩固;

至于数学,我建议是在前期把一些基础知识,比如常考的牛吃草、溶液问题、工程问题、行程问题等等题型练熟;

现离公考约1个月,建议专项练习+全面刷题,全力提质增效

③突破重难点

申论要特别注重精细化练习,精准化答题;申论练习在“精”+“准”,而不在“多”,也不在“泛”。

比如:读完素材之后也会展示这篇文章的框架结构。这能很好地锻炼我们阅读理解和概括的能力。而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要围绕题干的要求,挑选我们罗列出来的核心观点,确定分论点。并非材料中所有的观点都能用上,因此,一定要审题,按要求作答,这很关键。

每次读完材料我都会像上述格式那样把内容梗概整理罗列出来,分段分点概括。

在写作的时候, 要瞬间抓住改卷老师的眼球,一定要学会用“倒金字塔”的方式去写,也就是把最重要的观点放在最前面,做到开门见山。要简洁明了地把核心观点放在开头,同时在每一段尽量采用风格一致的小标题(首句),让阅卷人觉得整篇文章条理清晰,观点突出。

行文结构参考(以2017年广东省考真题“共享与发展”为例)。

敲黑板:在申论试题命制方面: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

经验丰富的公考人对公考有哪些建议?

考上公务员一晃10年了,当年备考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过程有心酸、有寂寞、还有一丝的无奈。我把我的备考历程写一下,希望对你有启发。

当时报考的是家乡的县直部门,招聘1人,报名高达1000多人。当时那个年代,还不像现在这样遍地的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当年凭借着某图的真题解析还有大量的模拟题,在家准备了2个月的时间。

在这2个月的时间内,几乎是背水一战,暂停了手机等所有的娱乐活动。我把2个月的备考大体分成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基础提升阶段。这个阶段,分专项看大量的历年真题,先按照自己的知识进行答题,然后看题目解析,分析自己和专业答题的差距,这个阶段基本就是模仿阶段。行测来说,每天上午9点到12点,都是看行测,看如何答题,尤其是对行测的数学计算题,对如何在最短时间内计算出答案,专业的答题技巧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节约了大量的答题时间。大部门同学行测做不完,原因就是答题技巧没有掌握,时间不够用,当年120道行测题,我是在考场上用答完,涂好答题卡,还结余了10几分钟。

对于申论,当年因为在国企工作,对国家政策法规、专业的公文术语还是比较了解的,但是写作是最大的弱项,因此,每天早上起来就开始背一个小时的经典申论答案,然后每天的下午从2点到5点,开始看申论题目的解析,每天晚上睡觉前,再把一天看的题目像过电影一样过一遍。(这样的节奏大约持续了1个月的时间,期间完成了公务员的网上报名工作。)

第二个阶段、巩固阶段。在这个阶段内,就是严格按照考试的节奏开始做模拟题,上午行测,下午申论,严格按照考试时间进行实战化训练。每天晚上对着参考答案,分析自己的错题,然后消化吸收,(每天早上起来就开始背一个小时的经典申论答案,一直坚持),这个阶段大约20多天,

第三个阶段、冲刺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信心提升阶段,在离考试还有1星期的时间内,把自己以前做过的所有题,从新翻一遍,提升自己的信心。然后走向考场。

成绩出来后,行测考了80分,申论考了70分,总成绩第一,比第二名高了15分。

面试名单出来后,进行了资格审查,然后开始了面试准备,

面试,也是买了一本某图的面试真题解析书,自己在家看了2天,家里姐姐又找了她的同学(公务员比我早上班1年)给我介绍了一下公务员面试的大体流程和提醒,进行了模拟训练。当然第一模拟,效果很差,都不知道自己说的什么。

针对自己面试语言差的这个短板,我又发挥了自己善于背诵,善于总结的优势,每天开始背大量的面试真题解析参考答案,然后又分综合分析题、人际关系题,组织协调题等等,列出自己的答题思路和大体的框架结构,然后把好词好句往里填满,形成自己的答题风格。(这里一定不要有模板化的答题),然后让家人充当考官,进行大量的模拟训练。大量的模拟训练有2个好处,一是消除自己紧张的情绪,二是进一步理顺自己的答题思路,丰富自己的答题内涵。

最后结果是美好的,面试92.6分,全场最高分。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在这里想对奋战在公务员备考路上的同仁们说,过程很艰辛,很枯燥,但一定要耐得住寂寞,经受住诱惑,沉下心,打基础,补短板、强弱项,成功上岸,一步之遥。

我是李木子,欢迎大家有公务员考试的问题和我交流沟通,期待你的关注。

经验丰富的公考人对公考有哪些建议?

1.如果是现在还未毕业,其实备考公务员是最好的时间段,一方面,时间充足,另一方面,智力和体力可以快速跟上。对大学生来说,备考公务员可以先了解公务员考什么,国家公务员考试考行测和申论,部分还有专业知识,对比一下自己的专业和往年招录职位表,看看自己大概能考什么部分,然后看考什么,根据考试内容,去学习。买一套基础的书,大学期间先好好的把考点整明白,做好笔记(不会的和重点的),第二阶段是刷题,在了解基础之后,不断刷题提高速度,其实公务员的题目没有那么真的特别难(少数除外),重点还是考察速度,正确率,把这两个做好了就希望大大的。刷题时,注意错题整理归纳,根据错题重新看知识点(实在看不明白或者觉得没意思,请放弃该知识点),提高速度,先按照题型去刷,后面按照套题,按照考试的时间去做。最后就是保持住状态,也就是说每天都要做,都要看,这样才能把握好知识点和时间。

2.在职人员,在职的人,大多数都先考过,如果没考过,参考上面学生时代前期准备。在职的一个特点是工作日白天没时间,所以学习的时间太少了,要做非常多的题目就显得不太现实,持续的时间也不多。所以,针对这样的,先做几套题,看看自己的水平,然后根据正确和错误的分布,了解自己强项和弱项,强项保持住,每天可以再次做10个题,弱项要提高,每天花1小时学习,更深入了解,可以买个网络课程,公务员考试吧或者b站估计也有免费的。周末的时间要利用好,花一天去做套题,不断提高速度和状态。

3.从开始准备公务员考试,就应该时时刻关注国内外重大新闻,常识科技的东西只能靠积累,关注到了就做的来,没关注就做不来,这个时候,多看看澎湃新闻、学习强国、人民网等。

4.申论,这个学习最难,很多人觉得没法提高,而且很多人不乐意写,那没办法,不写就只能看天了,有些题目,看着感觉简单,一下笔,无从下手,只有多写了才会知道怎么破题好,怎么有逻辑 怎么能拿高分。所以一定要写。

5.申论,除了大作文材料题其实可以看成客观题,不是你以为的主观题,不是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必须依据材料,归纳问题,解决问题。

最后,考试永无止境,别只看公务员,各地还有事业单位,好的一些国企等,都可以看看,希望也就更大。

希望对你有帮助。

经验丰富的公考人对公考有哪些建议?

很感谢小可爱邀请回答问题:

我认为对于有意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同志们,如果要想不那么靠运气考上的话, 应该至少满足下列三个条件之一:

  一、具备公务员考试需要的相关知识结构与基本素质;

  公务员考试的试卷是为考核公职人员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设置的,因此,如果你具备这些基本素质或者知识结构的全部或者大部分,那么这些试题就能搔到痒处,学习起来自然事半功倍。

  这些素质和知识包括:政治素质(理解和掌握国家大政方针与政策)、基本科学素养、常识(文史哲法)、阅读理解能力、语言功底、写作能力(包括字迹,非常重要)、数理能力、逻辑判断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

  这一条相当重要,常识、阅读理解、申论写作这些是一个累积的过程,没有基础仅凭短期训练就突击上去是很难的,相反有基础的人裸考都可以拿个中上 的成绩,为什么?因为公务员考试考察的素质他们本身就具备。虽说勤能补拙,但一个是平地起高楼,一个是锦上添花,难度不可同日而语。

  如何测试自己是否有这样的素质,我建议去掐表做一到两套真题试试,如果裸考行测能考60-65以上,应该说属于基础不错的。

  二、具备强烈的考公愿望;

  强大的精神意志也是生产力,虽然公务员考试是众人挤独木桥,但有坚定考公信念并持续不懈奋斗的人十有八九都能成公,但还是要说一下,不满足第一条的话,这条路会比较难走,需要很大的付出。我认识的同志里面有完全没基础考上的,过程很坎坷。

  三、天赋;

  这一条不用多说,天资聪颖、过目不忘、聪敏过人的高智商天才做什么事情都比普通人更容易。

  职位的选择是一件很有讲究的事情,常言道考的好不如报得好,想考出满意的结果,不光是用功刻苦就够了,还得把力气用对地方。有些同志考的分数很 高,完全能够考上考上更好的职位,却因为当初不敢报而失之交臂;有些是不幸跳进了万人坑,其实换个待遇级别差不多的岗位也就能上岸了。这样的案例屡见不 鲜,要避免遗憾,就需要重视职位报考

经验丰富的公考人对公考有哪些建议?

一、平时多积累。学生时代,就要注意多方面的积累,比如多看看半月谈,学习一下看问题的角度和广度,试着在校报上发一发文章,锻炼一下自己的文笔;多接触接触学生干部工作,可以锻炼自己做事干净利落,思考问题全面有逻辑性。

二、积极的态度准备公考。大三就可以有意思的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学校有公考讲座的时候去听一听,去书店买复习教材看一看,向大一届的学长学姐取取经等等。另外要有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坚守在自习室,切勿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对于在职考生,尽量每天都要抽出一两个小时进行系统学习,保持状态。

三、多说多练来准备面试。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进入面试后才是真正竞争的开始,1:3的录取比例很残酷,要敢于开口,多学多练,有逻辑性的思考答题,不怯场,勇于展现自我,坚持到最后一刻,打赢这场战役。

加油,胜利就在前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