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龄考公考编,是不是很多社会失败者的投机选择?

这个问题问得尖酸刻薄。

何为社会失败者?是赚不到钱的人还是那些一直在体制外努力想要考进体制内的人?现在的就业形式本来就很严峻,我们是不是应该给求职者一份尊重、一份理解、一份体谅。

大龄考公考编,多少岁算是大龄?现在的本科毕业差不多二十二三岁,毕业开始考,顺利考进体制的当然他好全家好,不顺利的,总要先谋个饭碗,先解决温饱,积累知识和物质财富,蓄势待发,有合适的招考岗位,再报考。如果考上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者、村委会干部等服务基层的岗位,一方面在基层的岗位上锻炼提升自己,一方面丰富自己的经历,等到有面向服务基层工作人员招考的岗位,积极报考。

抛开固定俗成的价值评判标准,我们的好多观念也应该与时俱进:1、只要能够自食其力的人就是一个值得被尊敬、被看见的人;2、一直努力改善生活品质的人,是值得敬佩的人;3、无论体制内还是体制外,都是社会这架大机器上缺一不可的螺丝钉。

大龄考公考编,是不是很多社会失败者的投机选择?

忙忙碌碌,为了几两碎银,为了生计。

大学应届毕业生,不知编制好,不解体制香,就业大多凭兴趣,加上家长和学校有效的就业指导不充分,上岗或者就业,甚至待业。

一头扎到社会的大海,996+白加黑,几个回合下来,尤其是组建了小家庭,柴米油盐酱醋茶,经济上捉襟见肘。

这个时候,回头看看身边的人,原来考公考编很香,35岁一般是个门槛,不试试怎么知道行不行呢,大概种种这样的心理。

大龄考公考编,是不是很多社会失败者的投机选择?

我就是大龄考编上岸者,我比较赞成你的说法。我34岁才第一次考编,那时候已经背水一战,没有更多机会了,但是我还算幸运,一把上岸了。

我出生在农村,大学毕业的时候,很多同学朋友脱业参加公考,我那时候迫于家庭原因一毕业就上班赚钱了。也是不自信,我一直没有想过考公务员。后来因为母亲生病,我辞去了深圳的工作回到了老家,在老家,可供选择的机会太少了,于是我才想起来考编制。毕竟,在老家最有地位的可能就是编制工作了。

2018年我考了教师资格证,2019年第一次参加教师招聘考试,以总分第二名成功上岸。

我选择考教师,也有点像很多电视里的那种主人公。在社会上混得不太如意,最后去了一个偏僻的地方教书。我想,混得好的,家里可以资助一些的,可能在深圳都买房了吧。

不过,我也不后悔,自己努力过了,去过大城市,也安于在小地方生活。

大龄考公考编,是不是很多社会失败者的投机选择?

利益和妥协,非投机。

大龄考公考编,是不是很多社会失败者的投机选择?

公务员工资高

大龄考公考编,是不是很多社会失败者的投机选择?

这种现象出现,主要是大龄青年对社会创业及灵活就业的焦虑感,由于从整体上讲,体制外挣钱不容易、不稳定,但是,孩子教育、房价及物价高价位的存在,抗压能力较弱的人,心中生活压力无时不在,特别如果失去父母的帮助,这种焦虑症表现更为明显,从目前来看,对于体制内工作,更加稳定,可以说进入编制就抱上金饭碗,最起码不会考虑没有收益养家的最本质的事,而如何解决青年人的焦虑问题,让他们有生活保障,在双减成效基础上,在此加大整治乱收费及死灰复燃的问题,幼儿阶段免费教育。加大加快租赁房的发展。改变就业环境,发展国民经济的混合产业,完善保障员工工作权益,杜绝随意辞退员工,实行与国企同样待遇,只工作稳定性,有所居,孩子养的起,才能改变大龄青年的生活焦虑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