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有很多早婚的少年少女吗?
云南的少数民族地区早婚是个普遍现象。
在云南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孩子大约十三四岁就已经锁定结婚对象,结婚对象一旦锁定,通常女方读书的费用等等其它的生活支出,基本上就开始由男方家庭全全负责,甚至上学放学的接送,也有男方家长全全代劳,很多女方学校放假就直接住进男方家,在一起如果女方怀孕,女方会把孩子生下来,男方也会尽父亲的职责,共同养育孩子,等到孩子满周岁,孩子的生日和父母的婚礼,就要邀请十里八乡的村民、亲朋好友,一并热热闹闹的办理,如果夫妻双方的年龄尚未达到国家法定婚龄,他们就暂不领证,一起生活直到双方的年龄达到国家法定婚龄,才去民政机关办理结婚登记,这种未婚先孕的行为,在少数民族地区已经形成一种文化认同。
但是,这几年,随着少数民族接受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加上劳务输出,让好多少数民族青年走出大山,接受外面更加精彩的世界,好多年轻人逐渐摆脱这些传统生活方式的束缚,努力追求大山之外的生活,尤其是女青年,一旦走出大山,十有八九不愿意再回到山里,所以,好多少数民族民族村寨大龄未婚男青年越来越多。
云南有很多早婚的少年少女吗?
其实早婚早育现象,在以前很多地方都有。
大概是前20年左右吧,我们这里有家村办窑厂(安徽铜陵),在里面工作的百分之八十都是云南贵州一带的人。
当时,我在窑厂宿舍旁开了一家小店,住在我隔壁的就是一家五口(云南人)。
记得她们小俩口才来时,男的长得黑黝黝、且胡子拉碴,看着就像是30多岁的样子(实则只有20几岁),而女的,一看就是个小孩。
我从哪方面看出来她就是个小孩呢?这很简单,首先这个女孩的身高最多也就只有1.5米左右,且体重只有七八十斤。再者,这个女孩才来的那几天还流着鼻涕(大概是重感冒)。
最明显的就是:这个女孩一开始看似还没发育(身材单薄,胸脯平平)。但是,在第二年养了一个儿子后,胸脯已经开始逐渐饱满(正在发育过程中)。
因为我们两家是紧挨着的隔壁邻居,所以,在一开始,我还经常听到这个女孩子的哭声。
比如说,干活太累了,她回来就哭。老公凶她骂她,她也哭。
我还曾听很多人说,在女孩刚刚来的头几个月的夜晚,还时不时地听到这个小女孩在夜晚哭闹(应该是日子过得太苦,以及不堪忍受老公的“折磨”)。
后来我才知道,这个小姑娘家里兄弟姊妹比较多,条件也很艰苦,在她16岁时,就被她妈妈收了8000块钱的彩礼,将她嫁给了附近村子的这个男人,带出来打工了(看似就像现在12~13岁的小女孩)。
她们在窑厂打工的六七年时间里,这一对小夫妻俩总共生了两男一女三个小孩。
她男人是拉砖坯的,而她自己却是下架的(码湿砖坯)。每当出工期间,就经常见她背上背着一个,然后身旁的地上还爬着两个在玩(一般地上都铺着草包垫子)。
而且,这种在出工期间携儿带女的还不少,但是,其他女孩看着都要比她大。
我就曾经亲眼见到一个20岁左右的漂亮女孩,在生完孩子刚刚满月后,就跟她老公吵架,只身一人气呼呼地跑了,再也没回来。
好在后来政策好了,听说她们老家正在给黑户出生的孩子落实户口,于是,在某年某月某日,她们的工头,就和窑厂的老板请了半个月假,带着一大批有孩的家庭,回老家补办结婚证和办户口。
后来,因为我们这里不允许生产粘土砖了(大概是2010年左右),这一批云南贵州的打工仔,就全部改行去了其他地方,再也没回来。
这是前一二十年的事了。这些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估计像这种早婚的现象已经很少了。
云南有很多早婚的少年少女吗?
我家就是云南的,还是在云贵高原上,对就是坐火车,上一站是贵州六盘水,下一站就是云南宣威的宣威。我从小是在矿上念书,矿上从幼儿园到初中一应俱全,玩的地方就是矿上的公园,电影院等,小时候玩的都是爸妈同事的小孩,从幼儿园到初中,可以说周围同学全部都是厂矿子弟,没有接触过除了厂矿同学之外的其他人,爬山也只是春游而已,所以说环境比较单纯,见识算是很狭窄的了吧。那个时候因为父母,还有周围的同学,小伙伴父母都是厂矿职工,贫富差距也没有那么大。当然,可能小朋友有个爸爸或者爷爷是副矿长,或者高级工程师,那他们的家境就会明显好一些。但作为80年代的小孩,只能说那个时候环境是很单纯的,也没有什么贫富差距歧视,大家生活水平差距也不会太大,大到让我产生自卑感等,我们都在一起玩,也有矛盾也有争吵,但都是小孩之间正常的交往,也一直都觉得整个世界就是这样子的。
但即便是这么单纯又封闭的环境,我还是感受到了现实的残酷。我初中毕业后上了高中,因为厂矿的高中不在矿上,在另外一个市里,而我没去厂矿直属高中,花了择校费去了另外一所重点高中。等我高一假期回来的时候,和初中的小伙伴见面,我发现有两个小伙伴辍学了!他们已经开始谈男朋友,商量结婚的事情了。当时我满脸疑惑,因为初中毕业也才十四五岁啊,怎么可以结婚。但他们的表情都很淡漠,大致意思就是,自己念书成绩也不行,家里的意思就是,这种成绩,去念高中也是浪费钱,反正考不上大学的,还不如早早结婚生孩子,趁着年轻,父母还可以帮忙带小孩。而他们也认可了这个理念。说出来轻描淡写,好像意识不到这样的选择对以后有什么影响。
而我当时除了震惊,觉得竟然还有人结婚那么早之外,没有什么其他想法。开学之后就继续去念书了。
直到我念大学,有一次春运,坐火车回家。我看到一个估计就十二三岁的小女孩,就小小的身板,一看脸也是稚气未脱的样子,她背上背着一个估计一两岁的小男孩,一直在车厢里来回穿梭。因为太显眼了,长途又很无聊,我就跟她聊天。我说你背的是你弟弟吗?怎么都没见你大人啊。然后她跟我说,背上的是她的孩子,不是她弟弟。她是出去打工的,过年了带孩子回家。她家就住在贵州的山上,那里都是小小年纪就结婚,生了孩子,然后出去打工。当时也给了我很大的震撼。
当然,这些事情都发生在我还念书的时候,我只想说,就我这种成长路上相对闭塞单纯的环境里,我都碰到过这种少女未婚妈妈,那我难以想象真实的世界里是有多少这样的早婚少男少女。但近几年状况肯定是有改善的吧。只希望这样的早婚少女少年越来越少。
云南有很多早婚的少年少女吗?
不多。
从我知道的例子来看,现在40岁以上这几代人早婚早育现象比较多,但现在的年轻一族早婚早育现象比较少。
现在早婚早育的少男少女主要是那些少数民族和部分因为家庭不完整和自身一些原因等导致的。云南早婚早育的少男少女个人印象里最多的应该昭通和文山地区。
在少数民族地区,因为交通闭塞、贫穷导致她们受教育程度低,她们知识较少,加上贫穷落后,她们出门少,见识和眼界不开阔,所以早早就结婚生子。娃她爸的老家,现在45岁以上的人,大部分(女的居多)人能听懂汉话 ,但不会讲汉话,她们就只能讲她们本民族的语言,这部分人早婚早育的比较多,还不领结婚证。但是她们的下一代大部分人都读书、外出打工,眼界开阔了,早婚早育的人变少了。
因为家庭和自身原因早婚早育的少男少女少,我身边知道的有两个。
一个是我堂哥的孙子小明,他上小学时,他妈妈因为白血病去逝,为了供养他们弟兄俩,他爸外出打工,小明因为缺乏父母管教,跟着社会上的小混混打架斗殴,初中毕业就到昆明打工,期间认识了他现在的媳妇,一年后他们奉子成婚,对方比他小1岁。今年小明21岁,他儿子3岁。
另一个是我以前的学生小凤,她08年六年级毕业,上了2年初中就辍学回家。一次到20公里外的县城赶集,没有回家的车费,就在路边拦车,说说带她回家就给人做老婆,后来一个40岁的光棍带她回家,从此她就做了那人的媳妇。
早婚早育的少男少女,大部分是因为家庭贫穷或者家庭不完整,导致没有好好接受教育 ,加上缺乏父母的关爱,早早步入社会,然后草草结婚生子。
云南有很多早婚的少年少女吗?
是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