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基层办事员的痛苦和无奈有哪些?

1、工作和家庭矛盾重重。基层的工作环境艰苦对于成人来说,咬咬牙就能坚持,最煎熬人的就是孩子的教育问题。越往基层,教育资源越匮乏,因为自己在基层,局限了孩子的教育环境,这是基层工作人员最愧对家庭,并且极尽所能想要调离基层的最主要原因。[流泪][流泪][流泪]

2、休息时间得不到保证。五一、国庆、中秋这些法定节假日,能够休息是转大运,不休息也是正常,五一,基层干部要督促指导春耕生产,国庆要催收新农合、新农保,中秋节要协调烤烟收购,总之,不能休息的理由千千万,更有甚者,一个月不双休也不稀罕。[捂脸][捂脸][捂脸]

3、工作压力大。基层干部几乎个个领一份薪水,却身兼数职,统计人事安监一人挑,共青团妇联人大秘书一人挑,一人完成上面多个部门的工作,上级部门都是领导,都必须克期完成,马虎不得,基层干部苦不堪言。[捂脸][捂脸][捂脸]

4、经济待遇得不到保障。2018年执行公务员奖励性绩效以来,地州以上的一般都能按月发放,地州级以下,则受本级财政状况的影响,有的发放不及时,有的直接不发放。[钱][钱][钱]

5、工作环境艰苦。基层干部一方面要做好本职工作,另一方面要做好中心工作,中心工作的工作地点在村委会,在村民小组的田间地头,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每天都感觉筋疲力尽。[捂脸][捂脸][捂脸]

体制内基层办事员的痛苦和无奈有哪些?

基层工作10年,体会最深的痛苦和无奈是:

1.没权力,担子重。基层单位的小小办事员,每天火急火燎,跑上跑下,没有钱、物、人的使用权,却还必须操着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命。乡村振兴,每周必须下村,走访慰问农户,寻找农村发展突破口,我一个小小办事员,说真的很无奈!

2.干得多,收入少。每天朝八晚六,周六保证不休息,周天休息不保证。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上面还有千双眼瞅着盯着你,手里的千把锤时刻准备招呼你。干最多的活,工资收入却成反比,很心酸。

3.晋升难,憋得慌。人情关系不擅长,嘴皮子难张,闷头苦干数十载,一看还是科员一小枚。工作能力有,经历够,可要升职,这般又哪够,满眼都是荒唐泪,全心皆是痴人梦。

4.难沟通,不理解。群众自有自己的一套,认死理,法规文件难听进,时时有争吵,动辄电话闹上访。领导不理解,自以为工作很简单,认为你偷懒不上心,实力已经尽全力,无奈事多任务重,轻重缓急难分清。

5.想考走,知识旧。常年基层呆,眼界学识已落后,别的本事没学,扯皮的本领倒不少,可惜遴选考试讲站位、拼文笔、比架构,哪样都不占优,想考走,蹉跎一年又一年。

6.有聚会,不敢去。同学聚会不敢去,毕竟冷暖惟自知。工作环境在乡村,收入从来都是下游,哪还有心情参加聚会,罢了罢了。

体制内基层办事员的痛苦和无奈有哪些?

8月19日,星期五,下午四点四十分,县会议中心大会议室里,议论的声音此起彼伏。

就在前一分钟,县长刚刚宣布,全县迎接省级检查组的工作部署会议结束。

县长说“今天的会议到此结束”这句话之前,还说了另外一句话:

“明天后天的周末,全县有帮扶任务的干部停止休假,停止消息,全力以赴做好帮扶手册、上墙内容、防返贫APP的录入。”

时间来到四点四十五分,刚考入一个乡镇当公务员不到两年,正在200多公里外的旅游城市和男朋友旅游的小廖,手机就发出了接到有微信新消息的声音。

小廖拿出手机一看,是镇里的全体干部群的群发消息,还是任务,内容是:

“接县有关主要领导的指示,本周末取消休假,取消周末,明天早上9点钟以前必须到达镇大会议室,非特殊情况,一律不批假,无故迟到的,列入年度绩效考核。”

小廖的心情瞬间就从兴高采烈到了极度不舒服。

她还是不太适合随时就会发生的取消假期,取消周末。

体制内基层人员,最主要是乡镇一级的干部,想要有一个完整的长假真的非常难,甚至,有时候会连续几个星期没有周末。

这,是常态。

减负?听过就好!

体制内基层办事员的痛苦和无奈有哪些?

感谢邀请:

我原来在机关,轮岗后到基层,前后对比更能体会基层管理人员的难处。基层办事人员最大的痛苦就是,只要比你高一点的部门都可以不分青红皂白,把应该他们干的工作,或者为了讨好上级把本不该负责的,于法无据的事情接过来,让基层管理人员去落实。这些所谓工作的下放,还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关口前移!一个关口前移,就把本该分级落实的变成基层的责任,机关连指导都省了,我只要结果,干的好不好,全凭基层人员悟性,有没有被问责就看自己的运气。

殊不知,基层和机关的工作人员比例永远达不到定员定编的要求,基本就是1比2的比例,这种倒比例有越演越烈的迹象,既机关是2,基层是1的那么个畸形的比例,就是这样一个比例,导致本来需要基层工作人员务实得工作就需要去用务虚的方法去解决,增加了工作风险,工作成效大打折扣。

最大的无奈,就是你到了基层,如果不是走门路攀关系,想用正常的轮岗实现工作的调整,基本是无望的,因为人员的流动,与工作需要基本无关,与部门领导的关系有关,在领导口袋里的名单以及关系户递过来的条子永远不会少,这时你就会看到基层人员平均年龄一定会比机关高许多,因为时代不同,进入公务员系统的背景不同,所受的教育也有所不同,年纪稍微大一些,有些事是做不来的,远没有现在这些接受新思想的年轻人活泛,最后即使你再有激情也就慢慢的佛系了。

体制内基层办事员的痛苦和无奈有哪些?

我在乡镇工作过11年,担任过党委委员兼党政办主任,这是乡镇最苦最累的内设机构,其中的苦累只有在乡镇工作过的人才能体会,其中的无奈也只有在乡镇工作过的人才能感悟。

一、基层工作人员的痛苦

痛苦之一:乡镇工作繁杂,什么业务都要干。县里有50多个部门,而乡镇只有10来个部门。意味着,乡镇一个办公室至少要对县局5个局,还有一些县直属事业单位。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每条线都要穿好穿到位,确实很难。有的人要跨部门干活,只要领导有召唤,是他负责的要干,不是他负责的也要干。比如,当初我在党政办时,什么事情都要干,党建的、农业的、扶贫的、经济的,上山巡林、下村走访、春耕秋收、安全稳定等,什么乱七八糟的都要干。

痛苦之二:乡镇责任压力大,工作生怕被追责。现在什么工作都要总结,都要督察,都要排名,出了事情,经办人、负责部门、分管领导都跑不了。出了事故,要处理人;排名低了,也要通报批评。另外,乡镇工作直接面向群众,很多工作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大错。

痛苦之三:乡镇工作休息时间少,陪伴不了家人。因为工作繁忙,绝大多数时间都得加班加点,五加二白加黑是常事,星期六保证不休息,星期天休息保证不了,越到上级突击检查,那就要通宵达旦准备迎检。我在乡镇工作11年,几乎每个周六都工作,几乎没有休过假。有些家在县城的乡镇公务员,有时两个月都回不了一次家,陪伴不了妻儿子女。

痛苦之四:乡镇条件艰苦,医疗教育资源缺乏。乡镇远离县城,交通不方便,医疗条件差,教育资源少,商业氛围不浓厚,经济又不发达,各种基础设施跟不上,办什么事情都要往县城跑,生活幸福指数不高,极大限制小孩的教育成长。特别是现在,大家都比较重视教育,对小孩投入非常大。但是在乡镇工作,硬件教育条件肯定不行,软件上的家长陪伴也满足不了,对小孩将来发展是一种极大的亏欠。

二、基层工作人员的无奈

无奈之一:乡镇工资待遇低,生活压力大。除了沿海地区,绝大多数乡镇工资待遇不高。比如我的老家,一个乡镇一级科员,加上公积金、年终奖等,全年工资待遇不到7万元。说句实话,这点工资养活自己、配偶还行,如果要供房、供车,那就比较难了。若生了小孩,或者说是父母生点病,那就捉襟见肘了,肯定要借钱过日子了。

无奈之二:乡镇提拔晋升的“天花板”低,个人仕途发展缓慢。乡镇副科级领导职位11个,大概有8个正股级的所长、主任。8个正股级岗位竞争11个副科级岗位,130%的提拔。看起来,提拔副科似乎已是囊中之物,睡大觉,躺平也能提拔副科。其实不然。在乡镇工作过的同志都知道,乡镇的副职领导绝大多数都是县直机关空降的。以我所在乡镇为例,11个副科级领导职务,有7个是县直机关空降的,1个副书记是团县委书记空降的,准备接任提拔镇长;1个副书记是其他镇调过来的,准备升任人大主席;组织委员是组织部科长空降的;宣传委员是宣传部科长空降的;纪委书记是县纪委科员空降的,1个党委委员兼副镇长是县府办科长空降的,1个副镇长是县发改局科长空降的。真正属于乡镇土生土长的乡镇副科级领导干部也就3个,即1个武装部长,1个副镇长,1个人大副主席。

因此,乡镇副科级就是乡镇公务员的天花板,也就是传说的乡镇“妇科病”,想要在三年之内提拔副科级,可以说是天方夜谭,比登天还难。我在乡镇工作的11年期间,70%的乡镇公务员一辈子都提拔不了副科,绝大多数(包括正股级的所长、主任)都是在科员岗位上原地踏步、终此一生。在我离开乡镇到市直单位以前,我们乡镇10多年的科员一大把,20多年的科员也不少,还有部分50多岁的老科员,干到退休都还是科员一枚,年龄上是年轻书记镇长的长辈,职务上却比人家矮两级。

无奈之三:乡镇人员调动非常困难,大概率一辈子只能呆在乡镇。由于自身综合素质、理论思维、写作能力、外力支持等因素,很多乡镇人员很难调动到县城、市级以上单位。即使是乡镇副镇长、镇长,想要调到县城等待退休,都必须排队等候,而且不一定调动成功。我在乡镇工作时,一位副镇长,因为身体原因想调回县城,申请了好几次,等待了好几年,组织部门的答复都是没有位置,最终只能退而求其次,调到一个县直单位担任副主任科员。

综上,乡镇工作确实非常苦、非常累,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有体会。但是,一旦适应了乡镇工作环境,掌握了基层工作方法,还有外力支持的话,在乡镇工作的经历将是个人步入提拔快车道的宝贵财富。在越来越重视基层任职经历的今天,乡镇工作经历显得越来越重要。

体制内基层办事员的痛苦和无奈有哪些?

作为一个在体制内工作过十五年的人,我来就自己的认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如果不被提拔到中层以上干部,基层办事员很少有机会进行职位流动。也就是说,基层办事员极有可能一辈子都在一个单位一个办公室一个岗位上工作!

众所周知,一个工作干够三年就会熟悉,然后不可避免的产生厌倦和懈怠,然而又没有能力去改变。也就是肉眼可见的未来一直在延续,平平淡淡的延续,而不能改变和上进的改变会产生无能的愤怒,从而更加懈怠。这是一种建立在平稳基础上的恶性循环。与此同时,身边会有一些“进步”的同事,难免会产生攀比心理,心生不服又无力改变,时间长了,就会滋生出痛苦和无奈。

另外基层办事员处在最底层,干最繁琐、最单调、最“没有油水”(实话实说,不喜勿喷),也增加了这种无力改变的痛苦和无奈。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