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有那么多人研究,为什么有的普通人却不那么喜欢?
学术研究是学术范畴,与普通人的喜欢不是一回事。之所以进行研究,有喜欢,但更多的是挖掘学术价值,传承与发扬。而普通人的喜欢,只是一时的好恶,纯粹是欣赏角度问题。
《红楼梦》有那么多人研究,为什么有的普通人却不那么喜欢?
《红楼梦》虽是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历来受到推崇,但现实中的有许多人不喜欢。主要是这样几种人不喜欢:
一,主张男尊女卑者不喜欢
这部分人认为,进入大观园,如同进入女儿国,尽是女人说了算。即使很有地位的贾政,上有贾母压着,除了训斥宝玉之外,无甚作为。贾府有地位的其他男角色也都是听命于夫人或母亲,唯唯诺诺。而女人大多强势,管事的也都是女的。就连风姐病了,一家男人找不出管事的,只好一个尚末成年的探春出来理家。所以在很多人看来,男人在《红楼梦》地位卑微。所以,这书就不喜欢了。
二、果断刚强者不喜欢
果断刚强者,喜欢做事干脆利索,而《红楼梦》中,诸事议来议去,绕东绕西,反复无常,变化多端。因此,办事缺乏耐性,喜欢直来直去者,不喜欢此书。
三、事业兴盛者不喜欢
《红楼梦》基本上写的是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衰败史,看着让人心生悲哀。而事业兴盛者,更喜欢日进斗金、烈火烹油的好日子。由衰变盛人人喜欢,而由盛而衰,则许多人不愿接受。不爱看此书,也在情理之中。
四、不擅卿卿我我者不喜欢
《红楼梦》描写少男少女谈情说爱占用篇幅很大。三角恋,暗恋,明争暗斗,相互吃醋等等,让一些人觉得尽是“掉膀子”的事,看起来没劲。
五、家境贫寒者不喜欢
《红楼梦》写贾府等大家族,雕梁画栋,宝马香车,钟鸣鼎食,感觉太过奢侈。而出现的穷人家代表刘姥姥,无非被拿来插科打诨,调笑一番。觉着对下层贫苦人家没存多少感情,因此,不看此书也罢了。
六、好勇斗狠者不喜欢
古来文艺作品,无论那种形式,总免不了打打杀杀,特别是武功展示,技艺比拼等,更能引人入胜。缺少这些内容,难以吸引好勇斗狠读者心眼球。
七、侠肝义胆者不喜欢
与武打类文艺作品相比,《红楼梦》虽有仗义行侠之士,但轻描淡写,着墨不多。许多读者更喜欢“路见不平一声喉”、“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人物。因此,金庸的作品走红,读者广泛也就不难理解了。
八、不擅心机者不喜欢
《红楼梦》大观园中人物,个个猴精猴精,人人精于算计,一个个心计深藏,勾心斗角,明争暗斗,既算着怎样银子多赚一斗,又算着如何脸面高人一等,还算着诗文技艺怎样胜人一筹。这样,让一些认为,人应该厚道待人,对种种心机深藏,难以理解,甚至嗤之以鼻。因此,就懒得去看这些故事了。
《红楼梦》有那么多人研究,为什么有的普通人却不那么喜欢?
《红楼梦》从问世以后,人们就争相阅读,争论不休。到了清末、民国初期,《红楼梦》更成了文人学士们争相研究的课题,并且成了一门学问一“红学”。
那个时候,在文人雅士之间,如有相聚,不谈《红楼梦》,就显得你没有学问。甚至比科举考试必考的《五经》、《四书》还要热。究其原因,自然是《红楼梦》里隐含的寓意太多,太深,让人琢磨不清。不知道一部《红楼梦》究竟写的是什么,也不知道《红楼梦》里究竟隐藏了多少秘密。每一个人物,每一个事件,每一章一回,每一首诗,每一个物件,每一句话……都成了人们研究的课题。有多少人为了一部《红楼梦》由一个黑发少年变成了一个白发老人,到死还在自言自语《红楼梦》、《红楼梦》……。一部《红楼梦》啊!你累死了多少才华横溢的才俊?中国的文人啊!真是勤奋。他们究竟研究明白了什么?答曰:“没有。”这就是号称“红学”的研究现实。其实有时候我在想,《红楼梦》真的象有些研究者说的那么高深莫测吗?是不是想多了?我看有些研究者说的话就象梦话。曹雪芹已经作古,无处可问。愿意做梦的还可以继续做梦,愿意把《红楼梦》当做兴趣爱好欣赏的,这是最好,千万不可误入歧途。
到了现代“红学”降温了,其显著标志是,在知识分子群体里,谈《红楼梦》的人少了,人们到了一起,也不会出现,你不谈《红楼梦》就是没有学问的问题。
现在是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紧跟时代的步伐是每一个人必须做到的。现在的知识群体,谈《红楼梦》的很少,他们更重视的是自己的专业技能。哪种专业能赚到钱?专业技能如何提升?他们关心互联网。他们谈创业,他们谈马云成功的神话,他们谈任正非、雷军、马化腾……。他们谈人工智能,他们谈信息技术。他们玩电子游戏,看网络电影,看抖音,网上视屏聊天,看网上搞笑段子、小说,放假开着车带着一家人去旅游……现代世界精彩纷呈,美轮美奂,新生事物,层出不穷,让人应接不暇。这个世界,不再是只有《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三侠五义》、《岳飞传》、《杨家将》能打发日子的时代了。我单位有很多年轻人,我问过他们都看过“四大名著”没有?结果是大部分人不吭声,个别人说看过《水浒传》或《西游记》或《三国演义》。
我问他们,为什么不看《红楼梦》?答曰:“看不下去。”而答话的人,一边在回答我的问题,一边正忙着“斗地主”。这就是目前的现实。
现代人总体来看,务实而不务虚。比如我单位很多年轻人,本身有正式工作,还去考建造师等证书,说是拿一本建造师证书,每年可以挣三万块钱。这个世界想生活得好,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同时追求的是轻松自在。紧张的工作之后,当然要放松。《红楼梦》之类的书,读来没有电子游戏,抖音,斗地主,网聊,搞笑视屏,网络小说来得轻松有意思。尤其是《红楼梦》从故事情节看,跟网络小说之类的没法比;从内容上看,又那么严肃,而且还要研究它的寓意,这对现代人来说,没人去操那份心;从经济价值上看,研究《红楼梦》辛苦一辈子也挣不到一毛钱,而且,很多人一辈子也研究不出任何东西,白忙。
所以现在《红楼梦》的读者,就只有学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生以上的群体,可以调查一下,看看是不是都读过了《红楼梦》?中文系本科的学生读完《红楼梦》的不多,其它专业的就更不用说了。我是学中文的,那还是四十年前,一个中文系里,就有很多人没读完《红楼梦》。现在的情形,能比我们那个时候好吗?除非中国再来一次复古运动。不然,现在的年轻人,除了中小学学过的那点儿古诗文,其它的都不会看,就是中小学学过的古诗文也是为了应付中考、高考,考上大学以后,多半忘记了。至于研究《红楼梦》的重任,就落在了那些古典文学研究学者、教授们的身上了。
《红楼梦》有那么多人研究,为什么有的普通人却不那么喜欢?
《红楼梦》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红学研究”已走过百年,但也有些人不喜欢《红楼梦》,分析原因如下:
首先,《红楼梦》作为“百科全书”,确实有其研究的价值。《红楼梦》是传统文化的结晶。引用清代学者王希廉的评介来证明:“一部书中,翰墨则诗词歌赋,制世尺牍,爱书戏曲,以及对联匾额,酒令灯迹,说书笑话,无不精善;技世则琴棋书画,医卜星相……;人则方正阴邪,贞淫顽善,节烈豪侠,……色色具有;事迹则繁华筵宴,奢纵宣淫,……事事皆全……可谓包罗万象,襄括无遗,可谓才大如海,岂是别部小说所能望其项背。”
由上可见,《红楼梦》一书,为后代作家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经验,值得我们从各个角度去研究、去解读。也正因此,《红楼梦》也被举世公认为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
其次,有些人并不喜欢《红楼梦》,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种:1. 小说语言、人物及内容复杂,不细研究,难记、难懂。
正如上面所说,一部书中,富含诗词歌赋,包括文言、白话,人物众多、形象各异,针黹烹调、琴棋书画,包罗万象,初读,对人的综合文化素质真的是一大考验!
2. 小说结构情节与一些现代人要求不符。
我们知道,《红楼梦》结构繁杂,情节进展曲折缓慢,需要静下心来,细细研读,方能领悟其价值内涵。而现代生活和现代人,典型的快节奏,很多人存在“碎片化信息”现象,这就使得《红楼梦》容易受到更多的“冷遇”。
所谓的“众口难调”,大家都能理解。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都不会影响《红楼梦》作为古代小说的巅峰地位!
《红楼梦》有那么多人研究,为什么有的普通人却不那么喜欢?
自从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问世200多年来,研究它的人很多,但大都是文化层次比较高的人。从起初被公认为研究”红学“第一人的高鹗算起,到后来民国时期的胡适,周汝昌,俞平伯,蔡元培,冯其庸,直到解放后的李希凡等。但对于只有一般文化知识的人来说,甚止连通读一遍的兴趣都没有。例如本人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便接触到《红楼梦》,但直到现在都没有认真通读过一次。只是断断续续翻过)。为什么呢?无非是以下几个原因:
一,和其它三本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相比,稍显深奥一些,尤其是诗词太多,日常琐事,景物描写太细腻。先后出场的人物女性太多,除了几个主角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贾母……等,其它丫环,佣人面目大致都差不多,(只是所穿衣物不同),不仔细阅读连谁是谁都分不清楚。更不用说主题思想了,假如有人问我《红楼梦》究竟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我是无法给人家回答清楚的。
二,和其它古典文学作品例如冯梦龙编著的《三言二拍》,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及晚清小说家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等相比,故事性不强,缺乏扣人心屝,引人入胜的离奇情节,或着说根本就没有一个有头有尾的完整故事。以致很难在其它艺术形式上例如,说书,戏曲等方面表现出来。所以很难达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效果。
三,和其它三本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相比,《红楼梦》在平民百姓中的知名度是最差的。大凡人的阅读习惯,爱好都和自己文化程度有关,有的喜欢"阳春白雪",有的喜欢”下里巴人",而对于和农夫一样的普罗大众来说,是属于后者,也就是普通人,所以对于《红楼梦》是不怎么喜欢地。
以上只是农夫个人的一点浅显见识,也是实话实说,希望能得到读者诸君的教诲。
《红楼梦》有那么多人研究,为什么有的普通人却不那么喜欢?
《红楼梦》作为四大名著之一,却也是这四大名著里,最不受待见得,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有这几个原因。
【一】文体的原因
我最初看《红楼梦》,是在高二得时候看得,一个女同学知道我喜欢看书,有一天在家里拿了她爸一本珍藏版的《红楼梦》给我看。
我随便一番,看到这书吧,又是文言文,又是大量的诗词,真的是没有一点兴趣;好在她用心,没事就和我聊《红楼梦》这书怎么怎么好看?我就真信了,所以,静下来慢慢看,一开始跳过了那些诗词,也就看下去了。
也许许多人不喜欢看《红楼梦》的原因,和我差不多,都是因为里面的诗词太多,一会一首《好了歌》,一会又是《护官符》什么的。况且又是文言文,更加让人没有耐心看下去。【二】情节的原因
以前没看《红楼梦》这本书的时候,在表姐家看到她在看《红楼梦》,看到里面大多都是女的,又是唱又是跳的;尤其是有个女的,没事就哭哭滴滴的(后来才知道她是林黛玉),心想,这有什么好看的。演的全是些家长里短,真的是没有一点吸引力。
《红楼梦》,确实相对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来说,情节是最大的短板,没有刺激的打斗;也没有跌倒起伏的情节;更没有江湖的毫气,所以很不受年轻人喜欢,而有时间读书的,又大部分是年轻人,所以,自然喜欢看它的不多了。【三】《红楼梦》的魅力
《红楼梦》这本书,虽然对不喜欢它的人来说,有一万个不喜欢它的理由;但对于喜欢她的人来说,却也有一万个喜欢它的理由。
《红楼梦》这本书,看多了你会有这种感觉,越看越看不透,有时候你看到后面的回合,不得不回头再来看,因为《红楼梦》这本书,它和《西游记》《水浒传》不一样,有独立的故事情节,你可以从中随便选一回也能看下去,它的情节都是前后穿插的。
比如一开始我们看《红楼梦》第五回,一定会莫名其妙,不知道她在讲什么;更加不懂那些诗词有什么意义;但是你慢慢往后面看,却能一点点的了解它,都后来,你会有反回看的欲望。
《红楼梦》,之所以有这么多人去研究,是因为它包含的东西太丰富了,有诗词;有饮食;有职场;有历史;还有灯谜,字谜这些;所以,它也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也正因为这一点,它又是四大名著中最值得研究的一本书,似乎听过有红学的,没听过有西学,水学,三国学的吧!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