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有火烧阿房宫的记载,而考古结果并无此事。该相信谁?

当然以史记为准,考古没发现并不能说明确无其事,如果以后发现了呢,也未可知。

《史记》中有火烧阿房宫的记载,而考古结果并无此事。该相信谁?

火烧阿房宫在现代看来就像是一个传说,由于历史上的历代文人本就有喜欢添油加错、喜欢进行无限夸大的习惯,再加上对项羽和秦王朝的许些不满,所以出现火烧阿房宫的故事是在是正常得很!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为了打造一个强大的帝国,秦王朝动用了数以万计的劳工,北修万里长城、南征百越,修建帝国驰道、水利工程、骊山陵墓等,所用人力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以当时秦帝国的二千多万人口来算,这些耗资巨大的庞大工程,已经接近帝国国力的极限。

后世的儒家虽然在极力的抹黑秦王朝,又是穷奢极欲、又是奢侈豪华。

但从这些抹黑秦王朝的诸多文章中却透露着一个个巨大的破绽。

第一,修建万里长城是为了在军事上遏制匈奴人的进犯,而非赏心悦目的奇花异草。

第二,建立帝国驰道,不用多说也知道它的重大意义,就如同今天的我们在不遗余力的修建高速公路和高铁一样。

一来加速实现帝国的现代化,二来平战结合、军民两用,既可以在和平时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又可以在战争来临时为军队运兵运粮。

第三,秦国一向都很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前有李冰的都江堰、后有郑国渠。

这也是统一之前的秦国有着粮草充足的一个最好的见证。

第四,秦在统一六国之后,又派五十多万大军南征百越,把岭南这片荒蛮之地划为了帝国的版图。

第五,都说秦王朝暴政,但有一个问题需要说明一下,那就是在完成统一六国之后,从未见过秦始皇有过杀有功大臣的记载。

而儒家极力抹黑的“焚书坑儒”事件,连他自己都变得漏洞百出:几乎全部都是靠坑蒙拐骗的方士!

而且即便如此,才仅仅坑杀了460人,像欺骗皇帝这样的巨大罪行所杀人数也仅此而已。秦史主要是后朝的汉代写的,汉代讲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儒家这些穷酸腐儒们又最善于扯谎连天、大肆编造和抹黑。

秦王朝是大汉的敌人,而推翻秦王朝的项羽也是大汉王朝的敌人,这样一来把一个基本上还处于地基程度的阿房宫工程说成是一座辉煌的宫殿,而后又被项羽一把火烧了,正是一个一石二鸟的高级抹黑。其实,在司马迁的《史记》中也没有明确的火烧阿房宫的表达,这完全是后世的儒家弟子们为了讨好好大喜功的汉朝皇帝们做出的无中生有。

虽说事情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但现在的考古专家们用的是现代的先进理论和先进仪器进行的勘测,其精确度远比那些穷酸腐儒们的信口雌黄要高得多。

《史记》中有火烧阿房宫的记载,而考古结果并无此事。该相信谁?

事实上,《史记》中也没有火烧阿房宫的明确记载。

一、阿房宫的兴建

根据《史记》的记载,阿房宫的兴建时间还是比较晚的,要到秦始皇死之前的两年,即公元前212年。兴建的理由是咸阳城人太多了,原来的宫殿太小,所以在城外兴建新的宫殿。当时共征召七十万劳动力,一部分建阿房、一部分建骊山陵墓。

三十五年......於是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隐宫徒刑者七十馀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丽山。——《史记.秦始皇本纪》

不过,事实上,阿房宫并未修建完成,才两年的时间,秦始皇就驾崩了。于是,秦二世连忙下令,所有劳动力都集中去了骊山给秦始皇修死后的那个家。后来,骊山陵墓建成,秦二世也曾命人继续修建阿房宫,但很快就迎来了全国各地的起义之声,阿房宫终究只是个“半成品”。

二、项羽火烧秦宫

公元前206年,项羽率领着诸侯联军冲进了咸阳城,大秦帝国覆灭,怀着六国贵族及子民对秦帝国的恨,项羽和他的手下对咸阳城进行了烧杀抢掠。关于这一点,《史记》在《秦始皇本纪》和《项羽本纪》中都有介绍。

诸侯兵至,项籍为从长,杀子婴及秦诸公子宗族。遂屠咸阳,烧其宫室,虏其子女,收其珍宝货财,诸侯共分之。——《史记.秦始皇本纪》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史记.项羽本纪》

压抑已久的六国人,不仅仅将仇恨释放在了秦国皇族、贵族身上,也将仇恨蔓延到了整个咸阳城。至于这个命令是项羽下的,还是各诸侯军队自发的;刘邦有没有参与,实际上都是很难分清的,只不过,项羽作为这支部队的领军人,承担了历史上所有的骂名罢了。

三、历史上有没有阿房宫?

事实上,无论是《秦始皇本纪》还是《项羽本纪》,都没有明显说明诸侯联军曾经烧过“阿房宫”,而都是说的“烧其宫室”,再加上有“屠咸阳”的说法。

个人意见,只是火烧了咸阳城内的其他宫室而已,并未烧那个“半成品”的“阿房宫”。

这与考古得出的结论“阿房宫没有发现火烧土的痕迹”,实际上也是相对应的。

所以,从“火烧阿房宫”这一点来看,《史记》的记载没有错,考古发现自然更没有错。只不过是后人想当然地把项羽火烧秦宫和阿房宫联系到了一起而已,这又岂能怪罪得到太史公呢?

《史记》中有火烧阿房宫的记载,而考古结果并无此事。该相信谁?

对于历史上所发生的事不是太了解,也听过阿房宫 究竟怎么回事,自己不太了解 谢谢邀请。

《史记》中有火烧阿房宫的记载,而考古结果并无此事。该相信谁?

阿房遗址中,发现的遗迹有较为完好的地基,部分地面建筑遗迹,没有发现灰烬等证据,阿房宫并非毁于火灾是可以确定。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帝35年,皇帝认为咸阳经营时间太久,城市拥堵,人太多,准备在丰镐之间,营建新的宫室,前殿作名阿房。始皇帝37年崩,二世继续营建。二世元年七月东方民乱,周文所部甚至逼近关中,章邯建议发骊山徒迎击,秦二世三年秦灭。秦始皇计划中,丰镐之间的新都,满打满算营建了5年,其中两年多帝国战乱不断,刑徒多被征发。现在来看,新都很可能没营建完成。等到楚汉争霸结束,刘邦定都关中,营建长安,阿房被废弃。

居数月,诸侯兵至,项籍为总长,杀子婴及秦诸公子宗族。遂屠咸阳,烧其宫室,虏其子女,收其珍宝财货,诸侯公分之。-史记·秦始皇本纪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史记·项羽本纪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史记·高祖本纪

根据《史记》明确记载,项羽屠烧的咸阳,是秦国都城,位于咸阳原上的秦宫室,而非还没建成的新都。咸阳宫自秦孝公以来作为国都,营建超过200年,绝对当的起“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类似的称赞。

《史记》原文中没看到项羽烧阿房的直接记载。现在人印象里所谓的阿房,只存在于那位诗人的文章里。

《史记》中有火烧阿房宫的记载,而考古结果并无此事。该相信谁?

个人而言,我更相信经过考古发掘检验的历史。考古就是检验、校正历史的过程。

对于“项羽火烧阿房宫”这个认知,许多人是受了名篇,杜牧的《阿房宫赋》的影响。

[蜀山兀,阿房出] 四川的山光秃了,阿房宫出现了。

[戍卒叫,函谷举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指刘邦攻破函谷关,项羽火烧阿房宫。

杜牧是这么写的,老师也是这么教的。所以,“项羽火烧阿房宫”这件事也就传开了。但其实,阿房宫根本就不是项羽烧的。

史记中在《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项羽本纪》中有相关的描写,可以证实,项羽烧的是咸阳宫。

根据近年的考古发现,已经找到了秦的阿房宫遗址以及咸阳宫遗址。2006年,考古人员花费一年多时间勘查阿房宫,勘查超过二十万平方米,只发现数片烧过的土块。如果说项羽火烧了阿房宫,那应该有大量的烧灼的痕迹才对。而勘察咸阳宫时倒是发现了大片的烧灼的痕迹。据此推断,项羽烧的应该是咸阳宫,而不是阿房宫。

所以,对于题主的问题中需要纠正一下。其一,《史记》中没有直接说明项羽火烧阿房宫,火烧阿房宫的说法是出自文学作品中。其二,考古发掘中也没发现阿房宫有被烧灼的痕迹。《史记》与考古发现应该是互相印证的。而不是互相矛盾的。

我是阿斗,文物考古聊历史,欢迎点赞关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