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华的诗水平如何?她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诗人吗?

我看余秀华的诗跟同样是女性,舒婷、翟永明等写诗很不一样,很多像流水账,甚至有些很雷人。她算得上一个诗人吗,还是只是网红?

余是纯粹诗人,她的生命里全是诗,诗成就了她,她也把中国诗作了美好的传承与演绎,让新诗焕发生机。很多人只关心表面文章,热衷于八卦文娱,纠结于余诗醒目立异的名字而进行无意义的文字鞭打,却忽视了真正的事物本身,诗歌的意义所在。谁有权利阻止人用一个标新的名目,只要眼里有诗,内心充盈,真正的用心去写,都应当怀有鼓励和掌声,更何况,她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诗人,比之沽名钓誉的所谓"诗人“,不是在一个能量级的。余秀华,真正的歌者!

余秀华的诗水平如何?她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诗人吗?

一个浮躁的社会里,金钱以它特有的用途,占据了绝对制高点,因此,金钱以外的任何东西,都趋于它的膝下,拜金主义横行于世,文化的精髓从精神领域跌落,已然被排挤,甚至没有了一席之地,而诗的悲哀,更是惨不忍睹,致使人们的精神层面缺失。

说到余秀华,先激动地点一个赞,这或许也是在给一种文化现象点得一个赞。

毋庸置疑,余秀华的诗,在我看来,是现代诗的优秀代表。随着她的名噪,她的诗作及其她的人,早已被众多媒体网络介绍的十分详尽了,所以就不再妄加评论了。

在这里说的是,余秀华现象越多,才能点燃文化的繁荣,才不失一个文化泱泱大国,我们盼望着,盼望着……盼望着迎来文化的百花齐放,色彩斑斓……

余秀华的诗水平如何?她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诗人吗?

怎么定调一个诗人?

不是说她都多么热门,她的作品多么畅销,她的讲座有多么多观众,就能够定调一个人是不是诗人的。要回答这个问题,不能只从媒体宣扬的余秀华,身体残疾的余秀华,浪荡诗句的余秀华来分析。而是要回到诗歌内部,和诗人的身份,两者本身去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要思考,什么是个真正意义上的诗人呢?诗人不是一个职业,也不是一个职位,更不是一个身份。能认真执着地写诗,对诗歌有独特的理解,懂诗歌的节奏,韵律,诗行,懂得诗歌字与字之间的美学,会写出高质量的诗,遵从自己的内心,纯粹地写作,并有一定的作品量的人。我们就能够称她(他)是真正意义上的诗人了。

古代李白,杜甫,白居易,是真正意义上的诗人;近现代郭沫若,刘半农,徐志摩,艾青,也是真正意义上的诗人(当然他们可能也有别的身份);当代北岛,海子,顾城,西川等也是真正意义上的诗人。

只有从诗歌内部出发,才能评判余秀华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诗人。其他媒体报道,观众评判,访谈,专家吹捧等都是另外一些维度,他们跟诗歌本身相去甚远。

余秀华已经出版过几本诗集了,有《摇摇晃晃的人间》,《我们爱过又忘记》等,我们直接在她的诗集里寻找答案。她的文字是真诚的,热烈的,有时很奔放,有时又天真的像个孩子,她的诗行有独特的自我感官,也有独特的细节,她对文字和修辞的处理是非常成熟的。她写诗的时候对诗歌的节奏也是有把控的。以一首诗为例。

《我爱你》

巴巴地活着,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

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

茶叶轮换着喝:菊花,茉莉,玫瑰,柠檬

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带

所以我一次次按住内心的雪

它们过于洁白过于接近春天

在干净的院子里读你的诗歌

这人间情事 恍惚如突然飞过的麻雀儿

而光阴皎洁。我不适宜肝肠寸断

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

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

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

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

春天

在这首诗里,她的写作是非常成熟的,她对爱的观感化成一切细腻的,具象的事物,但像回忆往事般朦胧的笔触又是那么痛苦,从“巴巴地活着,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开始,就奠定了一个余秀华特殊的角度,特殊的节奏,特殊的修辞,特殊的诗句,还有对爱情特殊的理解。她在诗歌里用修辞和具象袒露着自己,渴求着爱,那么细腻痛苦而又具有个人特色的爱情,非余秀华写不出来。她是具有强烈个人特色的诗人,是真正意义上的诗人。

另外我多提一句,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不一样,古代诗歌节奏声律和韵是相对固定的,是以分明的格式的。现代诗歌又不一样了,不同地方断句,不同地方分行,不同文字的自由组合,构成现代诗歌节奏意象的千变万化。阅读现代诗歌是需要训练的。一定要多读,多看,多体会文字分行,意象,词句下面的节奏美,修辞美,结构美。欣赏现代诗歌是最高阅读水平的体现。

所谓“脑瘫诗人”“荡妇诗人”都是媒体给的名号,她的诗歌是很美的,非常具有可读性的。

余秀华的诗水平如何?她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诗人吗?

客观地说,余秀华有些诗还是写得非常不错的。虽然她写的很多诗歌都与舒婷等著名诗人的诗歌很不一样,但她能在不长的时间内得到中国诗歌界的关注,确实也有其独特的地方。

存在即合理,一个人的诗写得如何,关键是你的诗歌能否引起广大读者或者说受众的关注。余秀华作为一个农村妇女,而且还身患残疾从生命的个体来说,她是非常不幸的,然而,她却以诗歌来对抗命运,对抗时间,走上了一条可能连她自己日后都没有想到的道路,那就是诗歌。就拿她的诗歌《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等等颇有争议的诗歌来说,可能觉得余秀华写了很多人不敢写的东西,那就是性。对于传统的诗人来说,性从来都是国人比较隐晦的话题,其实,每个人心中都在想,却不敢表达。余秀华却以诗歌表达出来了,在网络空前发达的时代,引起人们的关注是必然,因此,有人认为她是网红,而且还冠之以“下流”这样的字眼。但笔者觉得,在假话大话套话充斥社会的时代,在性的需求方面,有人竟然这么露骨地说出来,必定不仅仅是为了博人眼球,余秀华是想告诉人们,有什么就说出来。而很多人只看到了诗歌的表象,就人云亦云,实在令人觉得这是社会的浮躁所致。

再来看《摇摇晃晃的人间》,一个身患残疾的人所要经历的人生,一个身心健全的人是不可能完全理解的,与其说余秀华以诗歌表达了自己的身体痛苦和心灵需求,倒不如说是我们生活的社会出现了某种病态,诗人虽然不能算是揭示出病痛以引起疗救的注意,至少,我们可以看到处于社会空前发达,而又面临转型的时期,多元的生活方式和多元的社会形态必然也会波及到每一个人。余秀华说出了人们不想说的苦难,也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从人性的角度来说,她没有什么错误。

笔者认为,余秀华走红,是与当今社会有关联的,至少可以说明,在这多元社会形态交错的社会,人们内心的需求也应该是多元的,至少,相比于大话假话和套话,余秀华说出了真心话,这正是其之所以为人们所大量消费的原因吧。

余秀华的诗水平如何?她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诗人吗?

不要再抨击余秀华了,她的作品算不算真正意义上的诗根本不值得网上喧哗。

每个人的作品都有各自的特点和思想,她的作品就是她的心声,真实果敢,浪漫露骨,是没有含蓄的直白。

大多数人的作品很水,她的作品却是干的,是透明的,如萝卜干一样。有的人觉得有嚼劲,有味,有的人嫌太干了不好吃,众说纷云的。

我读了她的作品,觉得她很有勇气,她的作品很直接,毫不造作修饰。就如人的性格一样,她不顾忌别人怎样评价她,她认定的事她自己就果敢地去做了。网上热议她的作品就是热议她本人,谁有才情大可以搬上平台面对读者,让广大读者比较他(她)的作品与余秀华的作品。之所以她成为网红,是她的作品引起了人群的骚动,能引起广大读者骚动的作品肯定不是小学作文吧?

余秀华的诗水平如何?她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诗人吗?

不管别人吹嘘怎么样,我是不喜欢她那样的诗的。我们中华民族正宗的诗歌是唐诗宋词,以及诗经和汉魏古风等,这是我们独一无二的汉语所衍生出来的,世界上没有哪一种语言所写的诗歌能够比拟!如果我们不学习自己的传统诗歌,而去拾人牙慧,那好比截脚适屨,是背祖忘恩的行为,这不但丧失了自己的好东西,更不能把别人的东西发扬光大,最终是会被历史的车轮所碾压的!

余秀华所谓的“诗”是从海外学来的,不仅形式上远不如我们的传统诗词,内容上更无法望其项背!她的所谓“睡啊”、“干啊”好像是泼妇呻吟,不过是跳梁小丑的情感发泄,没有任何值得推崇的,大家可以把它作为谈资,切不可同流合污,害人害己!

看看人家陶渊明的诗,余秀华之辈做何感想?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诗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