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10多个宫女却勒不死一个皇帝?
壬寅宫变是历史上一个重要事件,造成了很恶劣的影响,但过程却十分搞笑,十几个宫女都没勒死熟睡中的嘉靖帝,原因竟然是不小心把绳子打成了死结!
嘉靖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嘉靖帝在曹端妃宫中睡觉,到了半夜,他已经熟睡过去了,却不知道一场灾难即将到来。
一个叫做杨金英的低级别妃子,与苏川药、杨翠英、杨玉香等十几个宫女悄悄来到嘉靖帝寝宫中,准备用绳子将嘉靖帝勒死。
众人进行了分工,还准备好了一根绳子,并打了个绳结,她们慢慢走到嘉靖帝身边,见嘉靖帝并未察觉,便开始实施行动。
一个叫做杨翠英的宫女负责指挥,她小声让几个宫女轻轻按住嘉靖帝的手脚,另外几个宫女则用绳子套住嘉靖帝的头上,等预备动作做好之后,她大手一挥,下令开始行动,众人便一齐用力。
这时候嘉靖帝惊醒了,只见自己的手脚被死死按住,脖子上还被勒了根绳子,他刚想喊叫,却被一个宫女用布团塞住了嘴巴。
嘉靖帝拼命挣扎,但宫女们人多势众,他根本无法逃脱,眼看自己就要死掉了,就感到很着急,脑海中在想,自己还没当够皇帝,难道就要这样死掉吗?
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以至于宫女们要累死嘉靖帝呢?
说起这件事,还要从嘉靖帝的一个爱好说起。
我们都知道,明武宗朱厚照去世之后,由于他没有儿子,堂弟朱厚熜就继承了皇位,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嘉靖帝。
嘉靖帝以一个藩王的身份继承大统,在朝中并无根基,大臣们逼着他认朱厚照的父亲明孝宗朱祐樘当皇考,不得追封亲生父母为皇帝皇后,这让他感到十分不满,于是跟大臣们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斗争,花了四年时间才取得胜利,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大礼议”事件。
尽管嘉靖帝取得了最终胜利,但他的根基依然不稳固,因为大臣们都不服气,暗地里依然跟他对着干,因此他必须想个办法来加强皇权。
为此,嘉靖帝采取了非常多的措施,但其中有一项措施十分特殊,那就是他开始信封道教了,他利用道家思想来神化自己,并任用大量道士在朝为官,比如邵元节、陶仲文等道士,就当过吏部尚书。
可以说,那时候嘉靖帝最信任的人,除了太监之外,就是道士了,他每天跟一群道士为伍,他的寝宫内长期青烟缭绕,就如同仙境一般。
一些大臣为了巴结嘉靖帝,就投其所好,跟着他一起信封道教,还为他撰写青词,比如严嵩和徐阶等人,都是靠写青词上位的,而嘉靖帝则通过任用这些大臣来加强皇权,可谓互利互惠。
不过,由于嘉靖帝好色成性,且不知节制,因此他的身体不是很好,这个时候他就产生了一种想法,那就是像历史上许多皇帝一样,让道士给自己炼制丹药,从而达到强身健体、长生不老的目的。
为了炼丹,嘉靖帝花费了大量钱财,毕竟建造宫殿、购买材料,都是花费巨大的,为此他大肆在民间搜刮钱财,搞得民不聊生。
后来,不知道是谁给嘉靖帝出了个主意,说用美女的经血炼制丹药,效果非常好,嘉靖帝便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挑选十三四岁的良家女子,每次数百名,这些人入宫之后,名为宫女,实则被豢养起来,一般人见不到。
大家可别以为这些少女在宫中可以享受荣华富贵,其实她们的生活非常悲惨,因为嘉靖帝认为少女们必须保持纯洁,才能获得质量好的经血。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嘉靖帝不让这些少女吃饭,只让她们吃桑叶、喝露水,她们因此吃不饱饭,很多人都被活活饿死。
就拿喝水这事来说吧,少女们为了喝到露水,只能在清晨之前起床去猜忌露水,本来就吃不饱饭,还要为了喝水而劳累,让她们崩溃至极。
这还不是最惨的,嘉靖帝因为乱吃丹药,跟大臣们关系也不太好,所以脾气十分暴躁,动辄对宫人进行责罚,很多嫔妃、太监、宫女被活活打死。
据不完全统计,在嘉靖二十一年壬寅宫变发生之前,有多达二百余人被嘉靖帝杖毙,这些人不少是供他炼丹的少女。
若有微过,(世宗)辄加箠楚,因此殒命者多至二百人。
在这些饱受凌辱的宫人当中,就有嫔妃王宁嫔、杨金英,以及苏川药、杨翠英等十几个宫女。
王宁嫔是嘉靖十年入宫的,她曾生下过一个儿子,但可惜早早夭折了,之后她就再也没有生过孩子了,历史上没有记载她受到嘉靖帝何种对待,只知道她是壬寅宫变的策划者之一。
王宁嫔对嘉靖帝十分痛恨,便联络那些遭受迫害的宫女,准备一起刺杀嘉靖帝。
嘉靖二十一年十月十九日,也就是壬寅宫变前两天,王宁嫔决定在曹端妃宫中行刺嘉靖帝,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当时曹端妃是宠妃,嘉靖帝经常在其宫中留宿,再加上她素来嫉妒曹端妃得宠,因想趁机陷害曹端妃。
曹端妃是福建三明知府曹察的爱女,美丽无比,入宫后很受嘉靖帝宠爱,嘉靖十五年封妃,虽然她只生过两个女儿,但嘉靖帝对她的宠爱不减。
行刺皇帝这件事,当然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况且她怕死,也不想亲自去行刺,于是找到杨金英等宫女,怂恿她们去刺杀嘉靖帝。
杨金英饱受嘉靖帝折磨,早就对其恨之入骨了,听王宁嫔这么一说,当即就同意了,其他同样遭受迫害的宫女也纷纷表示参与。
十月二十一日这一天,嘉靖帝来到曹端妃宫中了,在此之前他吃了一些丹药,神志恍惚,与曹端妃没聊几句,就倒头睡着了。
曹端妃见嘉靖帝不让自己侍寝,便来到偏殿中独自睡觉,不一会儿也睡着了,但让她想不到的是,一场灾难很快就发生了,杨金英等十几名宫女竟然想要勒死嘉靖帝。
那么,十几名宫女为何没有勒死嘉靖帝呢?
我们都知道,要用绳子勒死一个人,打的节必须是可以伸缩的活节,因为死结是动不了的,无法勒紧脖子,但宫女们在这件事上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
事情是这样的,正当嘉靖帝挣扎的时候,负责拉绳子的一个宫女在慌乱中,又在绳子上打了一个结,这就让绳子上的活结变成了死结,甭管宫女们如何用力,就是勒不死嘉靖帝。
嘉靖帝原本觉得只有死路一条,但觉察到绳子的异样之后,知道自己不会马上死掉,于是拼命挣扎,打算闹出点动静来,好让宫外的人觉察到,从而来救自己。
宫女们见嘉靖帝力气大,快要压不住了,于是拔下头上的钗簪,使劲在嘉靖帝身上乱扎,一连扎了好几个口子,鲜血直流,嘉靖帝这才老实许多。
二十一年十月,帝之所幸曹妃及宁嫔王氏侍寝。寝熟,宫婢杨金英、张金莲等十余人以组缢帝项,钗股刺其囊组,误为死结,不殊。
宫女们担心嘉靖帝再挣扎,便使劲压住他的身体,嘉靖帝虽然动弹不得,但依然还活着,这让宫女们十分着急。
不过,眼看无法勒死嘉靖帝,一个叫做张金莲的宫女开始害怕了,他担心弄不死嘉靖帝,事后自己就要被处死了,便临时改变主意,丢下手中的绳子,冲出寝宫外,以最快的速度跑到了方皇后宫中,将事情告诉给了方皇后。
方皇后是嘉靖帝的第三任皇后,原本是九嫔之一,后来封德妃,嘉靖十五年张皇后因为忤逆嘉靖帝而被废之后,方皇后便被嘉靖帝立为皇后。
对于嘉靖帝将自己封为皇后,还给自己的家人加官进爵这事,方皇后非常感激,因此对嘉靖帝忠心耿耿,当她得知嘉靖帝正在被宫女们加害,于是顾不得梳妆打扮,简单穿了一件衣服,就带人来到曹端妃宫中。
与此同时,方皇后还派人通知了嘉靖帝的发小、时任锦衣卫指挥使陆炳,陆炳从小跟嘉靖帝一起长大,他的母亲还是嘉靖帝的乳母,因此两人关系十分密切,当他得知嘉靖帝有难,便以最快的速度带着锦衣卫赶往宫中。
因为方皇后住的地方离曹端妃寝宫不是很远,所以她很快就赶到了现场,宫女们见有人来了,便灭了所有灯,然后在惊慌失措中四散而逃。
方皇后进入寝宫后,命人点燃灯火,见嘉靖帝已经昏倒在床上,于是上前解开绳子,还让太医给嘉靖帝把脉,发现嘉靖帝还活着,她这才松了口气。
没过多久,陆炳也带着锦衣卫出现在曹端妃宫门口,由于他不便入内,所以他一方面等候方皇后的懿旨,另一方面下令封锁所有出入口,不让行刺者逃走。
那么,那几个刺杀嘉靖帝的宫女,最后结局如何呢?
嘉靖帝被救下的时候,人虽然还活着,但气息已经很弱了,如果不及时救治,可能就要死掉了。
为此,方皇后将太医院的太医们都找来,但他们都担心因为医治无效而导致嘉靖帝死亡,所以不敢轻易用药,只有一个叫许绅的太医认为富贵险中求,于是大胆给嘉靖帝用了一剂猛药,嘉靖帝喝下药后吐了一大口血,这才苏醒过来,但还不能说话。
调峻药下之,辰时下药,未时忽作声,去紫血数升,申时遂能言。
嘉靖帝醒来之后,方皇后就开始抓捕刺客了,她让贴身太监张佐、高忠等人对曹端妃宫中宫中所有太监、宫女进行识别,最终抓捕了参与行刺的十几名宫女。
方皇后又让张佐、高忠对行刺者进行审讯,得知幕后主使是王宁嫔,曹端妃并不知情。
但是,方皇后素来对曹端妃得宠而感到嫉妒,再加上宫变又发生在曹端妃寝宫内,她便决定借机陷害曹端妃,于是对嘉靖帝说:
金英(即杨金英)与苏川药、杨玉香、邢翠莲、姚淑翠、杨翠英、关梅秀、刘妙莲、陈菊花、王秀兰亲行弑逆,宁嫔王氏首谋,端妃曹氏时虽不与,然始亦有谋。张金莲事露方告,徐秋花、邓金香、张春景、黄玉莲皆同谋者。
说曹端妃虽然没有参与,但也参与了密谋,嘉靖帝那时候甚至还不是很清醒,只是用微弱的声音告诉方皇后,让她全权处理这件事。
方皇后喜出望外,于是将曹端妃、王宁嫔逮捕,与参与宫变的十几个宫女一起,交给正在宫外等候的陆炳,陆炳又将一干人等全部押送到昭狱中关押,并对他们进行严刑拷打。
第二天天亮之后,嘉靖帝终于可以开口说话了,司礼监向他禀告了案情,他下令锦衣卫会同刑部将一干人等凌迟处死,家人全部流放,家产则抄没入官。
我们可以发现,王宁嫔、杨金英等人被处死,这没什么毛病,但曹端妃被处死这事,就是比窦娥还冤了,不过当时嘉靖帝还不知道真相。
历史上,曹端妃是唯一一个遭受凌迟之刑处死的妃子,还是在市曹被执行死刑的,当时有很多百姓在旁观刑,可谓耻辱至极。
对于曹端妃之死,嘉靖帝本来没什么怀疑的,但后来他太过思念曹端妃了,又觉得曹端妃没理由害自己,于是派人走访宫中太监、宫女,经过大量调查之后,嘉靖帝发现曹端妃是被方皇后诬陷致死的,因此对方皇后十分痛恨。
只不过,方皇后对嘉靖帝有救命之恩,不忍心处置她,便没有采取任何措施,也没有给曹端妃翻案。
不过,在曹端妃去世五年后,方皇后居住的坤宁宫发生大火,嘉靖帝为了给曹端妃报仇,故意不让人去救火,结果方皇后被烧死在大火之中。
事后,嘉靖帝曾对人说,“后(方皇后)救我,而我不能救后”,可见方皇后之死,确实是他的手笔。
写在最后:由于嘉靖帝追求长生不老,性格又极其残暴,因此妃子、宫女们饱受折磨,她们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决定趁嘉靖帝睡觉的时候将其勒死,目的是为了避免成为下一个受害者,是一次自救行动。
但是,宫女们人数虽然多,但毕竟从未杀过人,而且心理素质也不怎么好,因此在慌乱中将绳子打成了死结,结果没有勒死嘉靖帝,再加上一个宫女临时反悔,去通知了方皇后,嘉靖帝这才得救。
嘉靖帝虽然没有死在这场宫变之中,但这一事件的影响极大,嘉靖帝认为宫中不安全,于是搬到西苑的万寿宫居住,自此之后不再上朝了,朝政因此越发混乱。
并且,嘉靖帝越发信奉道教,更加热衷于长生不老,严嵩趁机巴结嘉靖帝,逐渐成为内阁首辅,他专权误国十几年,明朝由此走向了衰败的快车道。
据说,嘉靖帝在经历了壬寅宫变之后,不但不让宫女侍奉自己,甚至连妃子们也难得见他一面,他一直独居在西苑内,有时候他也会将嫔妃们召来,但不是一起快活,而是让妃子们身穿道教衣服跟他一起修炼,完事后就将嫔妃们送走,绝不跟她们一起过夜。
正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嘉靖帝就是如此,为了自身安全考虑,不再相信女人了,这种事在历史上恐怕也是很少见的。
为何10多个宫女却勒不死一个皇帝?
如果说一个宫女勒不死皇帝可以理解,但是十多个宫女都勒不死皇帝,那就难以理解了。虽然皇帝是九五之尊,是天下间最高贵的人,但那也是人,别说十多个宫女,绳结勒在皇帝的脖子上,就算是十多条狗都能将皇帝勒死,可为什么这十多个宫女却勒不死皇帝呢?
嘉靖二十一年十月二十日,身为皇帝的嘉靖与往常一样睡在曹端妃的寝宫当中(曹端妃是当时最受宠的妃子)。
到了后半夜,以杨金英为首的十七位宫女偷偷摸摸的打开寝宫的门,小心翼翼的走到嘉靖所睡的那张床旁边,将一条绳子放在嘉靖的脖子上,打了一个结,往后拉扯,勒住嘉靖的脖子。
为了防止嘉靖挣扎,其余的十六位宫女分工合作,有的压住嘉靖的手,有的压住嘉靖的脚,有的压在嘉靖的身上。
突如其来的窒息感导致嘉靖惊醒,出于人的本能,嘉靖开始挣扎,但是由于宫女的数量实在太多,再加上他平日里养尊处优,没挣扎一会儿,就晕了过去。
有的人或许纳闷,嘉靖不是睡在曹端妃的寝宫当中吗?这时的曹端妃在干嘛?嘉靖确确实实是睡在曹端妃的寝宫,但并不是与曹端妃睡在同一张床上。此时的曹端妃在另一张床上,也正因此,她并不知道嘉靖正处于危险的境地之中。
杨金英毕竟只是一个宫女,年幼进宫,连只鸡都没有杀过。嘉靖的激烈挣扎虽然被制止,但是杨金英却出现了慌乱的心理,情急之下,她在原本的绳结上再打一个结,只要是打过结的人都知道,打一个结那就活结,打两个结那就死结,死结是勒不紧的,只有活结才能够勒得紧。
原本就慌乱,再加上结就是勒不紧,以至于杨金英手忙脚乱,汗如雨下。作为杨金英同党的张金莲看到这一幕,心理防线彻底被击溃。要知道,她们这些宫女平日里就是宫里最下贱的人,而现如今她们正在谋杀整个宫里乃至整个天下最高贵的人。
张金莲为了保住一命,找个借口,从嘉靖的床上下来。在场的所有人注意力都在嘉靖的身上,并没有注意到张金莲已经偷偷溜出寝宫。
从寝宫当中出来的张金莲跑到皇后的寝宫,将谋杀皇帝的事情告诉了皇后。宫女刺杀皇帝这种事情无论放在任何时候都是惊爆性的大新闻,皇后一听到皇帝的处境,当即率领太监、宫女前往曹端妃的寝宫。
皇后与皇帝一样,对宫中的宫女、太监都有着足够的震慑力。面对皇后的到来,以杨金英为首的宫女一个个都停止了作案,从床上下来与皇后张开对峙,你看着我,我看着你。
皇后的贴身宫女陈芙蓉害怕以杨金英为首的宫女狗急跳墙攻击皇后,毕竟当时皇后的身边也就只有几个宫女、太监,一旦发生激烈的冲突,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急忙跑出寝宫,将此事告诉了负责管事的太监。
管事的太监一听说此事,当即率领一大堆的太监冲往案发现场,将以杨金英为首的宫女全部抓捕,其中就包括那个通风报信的张金莲。
张金莲不知道的是,自从她参与到这场刺杀皇帝的计划当中,就已经注定了她死亡的结局,无论她做过什么都于事无补。
勒在嘉靖脖子上的结虽然已经放松,但是由于长时间的窒息,嘉靖仍然处于昏迷之中。在御医的治理下吃了一副药,吐了几口血,才恢复了正常,只不过脖子依旧有疼痛感。
嘉靖能够活下来,主要原因在于两点,第一点、杨金英的结勒不紧,第二点、张金莲的通风报信。
如果杨金英能够保持镇静,不再打一个结,只用一个结勒嘉靖,那么嘉靖必死无疑,无论张金莲是否通风报信。如果张金莲不通风报信,一个夜晚那么长,就算打得结不是活节,都足够将嘉靖勒死。
总的来说——心理素质太差。
如果以杨金英为首的宫女在刺杀嘉靖之前,先杀几只鸡或者几只鸭练练手,壮壮胆,在刺杀嘉靖的时候保持镇静,那么嘉靖这个年号的使用期限也就仅限于二十一年了。
其实当时的嘉靖已经昏迷,只要她们能够保持镇静,提起旁边的其他重型工具(灯、架子、凳子)往嘉靖的头上砸,就足矣将嘉靖活活的砸死,可惜了每一个头脑都处于混乱状态,谁都没有想到,以至于刺杀计划以失败告终。
杀人总得有杀人动机,更何况杀的人是皇帝,以杨金英为首的宫女的杀人动机是什么呢?其实她们的杀人动机很简单,那就是嘉靖的虐待。
嘉靖的一生只在乎一件事情——长生不老,正因此,他是明朝十六位皇帝当中最喜欢修仙炼道的一位,别的皇帝修仙炼道起码还上朝,但是他呢?为了提高修仙练道的效率,干脆不上朝。别的皇帝修仙炼道就算不上朝,起码还处理朝政,可是他呢?将朝政交由内阁处理,只是偶尔的处理一下重要事件。
为了长生不老达到痴狂的嘉靖,到处搜罗长生不老的各种方法。有一次,他从手下的口中得知,朱元璋第十六个女儿宝庆公主的夫君赵辉之所以能够活到将近一百岁,是因为这位驸马爷取阴补阳。所谓取阴补阳,就是一年四季不断的饮用女子的经血(疯狂)。
既然不断引用女子的经血可以延长寿命,那么将女子的精血融入到丹药当中,说不定能够长生不老。嘉靖是皇帝,想干嘛就干嘛的人,他当即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挑选八至十二岁的处女,前后累计共上千人。
这些处女进宫,在当宫女的同时,被嘉靖当成蚕一样养起来,每天只能够吃树叶以及喝水,在嘉靖看来,只有这样才能够保持干净。等到第一次经期来的时候,嘉靖就会采用她们的经血融入丹药,以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
如果嘉靖仅仅只对宫女的精神上进行折磨,逼迫她们吃树叶、喝水,那么估计宫女也不会冒着死亡的风险刺杀他,毕竟还能够活下去。
嘉靖除了对宫女的精神上进行折磨,还对肉体上进行折磨,由于常年吃丹药,身体却愣是不出现一点点长生不老的迹象,嘉靖的脾气非常暴躁,宫女稍微有一点不对,就比如抬头看他一眼,就立刻遭到他的暴打,因此死在他手下的宫女多达几百人。
“若有微过,多不容恕,辄加箠楚,因此殒命者,多至二三百人。”
在精神、肉体双折磨的情况下,宫女的情绪接近崩溃,反正杀了你嘉靖也是死,不杀了你嘉靖也是死,倒不如杀了你嘉靖,为自己出气的同时,也为死去的姐妹报仇,于是就发生了这桩大案。
“皇帝好道术,炼丹服食,性寝躁急,喜怒无常,宫人等不胜怨惧,同谋构乱云。”
最后说一下这桩大案的结果,以杨金英为首的十七位宫女全部被处死,幸运的地方在于,如果说与往常一样,刺杀皇帝绝对是诛九族的罪过,不知道嘉靖想要集阴德的还是怎么的,放过了她们的九族。
除了以杨金英为首的十七位宫女之外,还死了两个人,这个两个人死的极为无辜,这两个人就是曹端妃与王宁嫔。根据杨金英的招供,曹端妃与王宁嫔也参与其中,但实际上却没有任何的证据能够证明曹端妃与王宁嫔参与其中,仅有杨金英的一面之词。
而皇后就是靠着这一面之词,将曹端妃、王宁嫔与杨金英为首的十七位宫女一块处死。皇后的所作所为只能够说明一个问题,为了报私仇,而这个私仇就是嫉妒。曹端妃受宠,王宁嫔也一样受宠。
结语
嘉靖在这场大案之前虽然也修仙炼道,但是起码还时不时的上朝,自从这场大案之后,嘉靖搬入西宛,再也不在后宫睡觉的,同时再也不上朝,沉醉于长生不老的梦当中,只与内阁的官员来往,有的大臣当了一辈子的朝廷官员,连皇帝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
为何10多个宫女却勒不死一个皇帝?
本来能勒死的!一开始就打了一个结,勒的好好的,再勒一会嘉靖帝肯定凉凉,这些宫女太紧张了,平时可能连鸡都没杀过,这次却要杀人,而且还要杀皇帝。那小心脏真的受不了啊,扑通扑通的。精神那是高度紧张,一开始勒了一会,嘉靖在哪扑腾扑腾的不死,有的宫女就跳到嘉靖身上用簪子扎,一扎扑腾的更厉害了,我的天呢怎么还不死啊!也是头一次干这事,没啥经验。也不知道谁出的馊主意说再打一个结会不会好的多,还真就这么做了,这不就坏事了么,更勒不死了,有点生活经验的都知道,绳子打了两个结成了死结之后那个绳子就吃不上劲了。然后有的宫女就受不了啦毕竟杀皇帝这事是诛九族的事情,胆子小的就叛变出去给皇后打报告去了,皇后一听,这还了得敢杀皇帝,火速带人过去了,把那些宫女当场拿下,被扎的和勒的半死的嘉靖帝算是死里逃生捡了一条命!当然,这些宫女的下场也是非常惨。
这事真是要成了,嘉靖帝算是几千年唯一一个死在宫女手里的皇帝了。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嘉靖为了自己的修道和炼丹,没少折腾这些宫女,整天把人折腾的死去活来的。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宫女们实在是受不了啦,不然谁愿意干这诛九族的事!嘉靖帝有这一遭也是活该,没勒死他也算他命大!
期待大家的精彩评论,如果喜欢麻烦点个关注!
为何10多个宫女却勒不死一个皇帝?
宫女杀皇帝,真是历史头一回,也是唯一的一回,嘉靖皇帝就凭借这个记录也可以“笑傲皇帝世界的江湖”了。
明朝的皇帝,其实除了前几位皇帝外,后面的都不大正常,像“蟋蟀皇帝”朱瞻基,喜欢阿姨的朱见深,只有一个女人的朱祐樘,喜欢为大将军的朱厚照,然后就是道士皇帝朱厚熜。
当然后面的又有很多奇葩的,像木匠皇帝朱由校,几十年不上朝的朱翊钧,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今天的主角是道士皇帝朱厚熜。
朱厚熜本来是和皇帝无缘的,他父亲兴献王朱祐杬就不是皇帝,只是明宪宗朱见深的儿子而已,朱厚熜是朱见深的孙子。
但是明孝宗朱祐樘一生就一个女人,也就是张皇后,虽然两人恩爱有加,过着平常人的夫妻生活,让人羡慕嫉妒恨啊!可是结果就导致了朱祐樘活了四十多岁,只有一个宝贝儿子朱厚照长大成人了。
不管怎么说,朱祐樘总算还有继承人,可是继位的朱厚照就没那么幸运了。明武宗朱厚照是个爱玩的孩子,整天幻想着出去玩,当大将军,和朱棣一样驰骋疆场。
可是朱厚照有朱棣的雄心,没有朱棣的体质,江南一次游玩时,朱厚照不幸落水,感染风寒去世了。皇帝驾崩,理应朱厚照的儿子继位,可是这个爱玩的皇帝,也没留下一个后人。
这样就不大好弄了,朱厚照没有儿子,只能兄弟继位,可是老爸朱祐樘就朱厚照一个儿子,这样朱厚照连个继位的亲兄弟都没有。
在这里我不得不怀疑,老朱家子嗣怎么这样少啊,你看唐朝的皇帝,哪个儿子少,唐玄宗都几十个孩子。
说归说,皇位还得传下去,于是乎,张太后和内阁首辅杨廷和想到了老祖宗朱元璋的《皇明祖训》。这是一本万能的书,人家朱元璋早就想到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这本书里有继位的排序。
杨廷和根据《皇明祖训》,找到了和朱厚照关系最近的朱厚熜,为什么朱厚熜关系最近,因为朱厚照的老爹是老三,朱厚熜的老爹是老四,朱厚熜的爹死了,理所应当是朱厚熜继位。
杨廷和看中朱厚熜,也觉得这个小伙子听说还不错,年龄不大,也好控制,换句话来说就“好斥候”。可是杨廷和想错了,朱厚熜是最难斥候的主。
武宗驾崩当天,杨廷和让司礼监请太后懿旨,让朱厚熜继位。旨意下到朱厚熜的封地,再准备一段时间,开始启程前往北京登基。
以后的事情完全不是杨廷和能想到的,朱厚熜到达紫禁城,就因为进哪个门的问题,和杨廷和发生争执,最后朱厚熜获胜,从大明门进入。
朱厚熜登基时又拒绝了杨廷和给自己选择的年号“绍治”,改选“嘉靖”为年号,这时杨廷和就感觉嘉靖确实难斥候。可是更难斥候的事情还在后面呢?就嘉靖皇帝到底奉谁为宗法上的父亲和嘉靖皇帝生父尊号的问题,杨廷和等大臣和朱厚熜发生了长达三年半的礼仪之争。
最后嘉靖皇帝胜出,杨廷和一看这新皇帝不好斥候,直接归隐山林了,也不和嘉靖皇帝争论了。
嘉靖皇帝通过大礼议事件,直接就掌控大权,没有像杨廷和这样的大臣与他作对,当然嘉靖皇帝也开始骄傲放纵了,其中最放纵的事情就练丹药,信奉道教。
根据史书记载嘉靖皇帝宠信道教,相信方士,经常炼制丹药,并且药引子还特别奇怪,那就是13、14岁的女子经血。
皇宫里有大量的宫女,经血自然是不缺,所以嘉靖皇帝让人采补宫女的处女经血,炼制丹药。为保持宫女们的洁净,她们经期时不得进食,只能吃桑叶、喝点露水。
不止是这样奇葩的爱好让宫女苦不堪言,嘉靖皇帝还有点喜怒无常,对待下人也比较变态。
世宗性卞,待宫人多不测,宫人惧。《明宫词》
若有微过,(朱厚熜)辄加箠楚,因此殒命者多至二百人。《李朝中宗实录》
《明宫词》里面就记载嘉靖皇帝比较狂躁,对待宫女不是很好,宫里人都怕他。朝鲜史书,记载因为一点过错被嘉靖皇帝处死的宫女,多达二百多人。这个在皇宫中宫女的比例是很高的。
明朝的宫女都是从民间强行征来的,很多宫女进入皇宫就与家里失去了联系,并且明朝的宫女不能出宫,只能老死在皇宫。宫女年龄大了送到安乐堂等死,死后没有墓地,直接火葬,火烧后将众多尸灰一起填入枯井。
所以本来宫女就是一个悲哀的职业,嘉靖皇帝还这样对她们,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最后,宫女铤而走险,发生了宫女刺杀皇帝的事情,嘉靖皇帝也因此“名留青史”。
在嘉靖皇帝这样变态的对待宫女的情况下,有个叫杨金英的宫女终于受不了了,与其被狗皇帝杀死,还不如杀了皇帝,和他同归于尽。
所以杨金英开始和一些受过皇帝虐待的宫女一起谋划着要弄死皇帝。她们商量着说:“咱们要快下手,否则就死在他手里了。”然而没过几天,机会就来了。
在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的11月)十月二十一日晚上,嘉靖皇帝服用了丹药后,来到曹端妃的翊坤宫过夜。嘉靖皇帝宠幸了曹端妃后,就睡着了,曹端妃为了不打扰皇帝,就独自离开了。
而以杨金英为首的宫女起义小分队早就研究透了皇帝的行踪,其实如果是外面的人想要刺杀皇帝比较困难,毕竟外面的人不知道皇帝在哪里,也不知道皇帝长什么样,但是宫女们知道的最清楚啊!
杨金英她们十几个宫女开始动手了,趁着夜色溜进了皇帝的寝宫,她们分工明确,先把灯灭了,杨玉香在东稍间去拿了一条细料仪仗花绳解下,搓成一个绳子套交给了苏川药。
苏川药又将拴绳套递给杨金英。邢翠莲把黄绫抹布递给姚淑皋,邢翠莲先紧紧地掐住嘉靖皇帝的脖子。
嘉靖皇帝在仙游的梦中醒来,根本不敢相信这些宫女竟然这样大胆,自幼没有见过这种情况的嘉靖皇帝既惊讶又害怕,刚想叫喊,姚淑皋把抹布塞到了嘉靖皇帝嘴里,嘉靖皇帝只能拼命挣扎。
然后邢翠莲按住他的前胸,王槐香按住他的上身,苏川药和关梅秀分把左右手。刘妙莲、陈菊花分别按着两腿。待杨金英拴上绳套,姚淑皋和关梅秀两人便用力去拉绳套。
按理说这个计划没问题,十多个人按住一个人,还有绳子,杀了这个人应该没问题。
可是这十多个人都是宫女,她们经验不足,杨金英又一紧张把绳子拴成了死结,这样虽然套在了皇帝头上,可是并不是越拉越紧,虽然她们拼命的拉,可是皇帝就是不死。
嘉靖皇帝还在拼命挣扎,杨金英一看勒不死,就又弄了个结,结果两个结弄在了一起,更起不到勒死人的效果了。宫女中只能拿下头上的发簪,对准嘉靖皇帝身体乱插,顿时鲜血直流。
(嘉靖)二十一年,宫婢杨金英等谋弑逆,帝赖(皇)后救得免,乃进(皇)后父泰和伯锐爵为侯。初,曹妃有色,帝爱之,册为端妃。是夕,帝宿端妃宫。金英等伺帝熟寝,以组缢帝项,误为死结,得不绝。《明史》
有一个宫女叫张金莲,她看到嘉靖皇帝就是不死,突然觉得皇帝可能是杀不死的,真龙天子,吓得她跑去告诉皇后了。
这时的皇后是嘉靖的第三任皇后,姓方,方皇后听到有人杀皇帝,立马带人赶来了。可是方皇后刚进去,有人把方皇后带来的灯吹灭了,还有宫女给了方皇后一拳。总牌陈芙蓉喊来了管事的太监,最后宫女吓得四处逃窜。
方皇后立马叫来太医为嘉靖皇帝诊治,好在嘉靖皇帝只是晕了过去,惊吓过度,没有生命危险。宫女们被抓住后,经过审问,她们说是王宁嫔主谋的。
理由就是因为不受皇帝宠爱,王宁嫔为皇帝生了儿子,却没有得到晋升,并且嘉靖皇帝嫌弃她年老色衰,早就去宠幸曹端妃去了,因此王宁嫔怀恨在心,想弄死皇帝,嫁祸曹端妃。
同事张金莲知事不就,走告(皇)后。(皇)后驰至,解组,帝苏。(皇)后命内监张佐等捕宫人杂治,言金英等弑逆,王宁嫔首谋。《明史》
抓捕王宁嫔时,王宁嫔为了死前也要弄个垫背的,说曹端妃也知道这个谋杀计划,方皇后知道后,也想借着这个机会除掉受宠的曹端妃,因此她下令把这十几个宫女连同王曹二妃一并处死。当时嘉靖皇帝身体虚弱,说不出话来,只能看着方皇后发号施令。
最后杨金英等十多位宫女以谋逆罪处以死刑,而王曹二妃在宫中秘密杀死。这次宫女谋杀皇帝事件称为“壬寅宫变”。
后来嘉靖皇帝身体恢复了,他开始想念死宠爱的曹妃来,觉得曹端妃是被冤枉的,绝对没有杀他的意思。所以嘉靖皇帝开始记恨皇后,但是皇后毕竟立了功,不方便直接问罪。
几年后的皇后宫中大火,嘉靖皇帝不让人去救火,活活的烧死了皇后,算是解了心头之恨。不得不佩服嘉靖皇帝就是个奇葩。
“壬寅宫变”是嘉靖皇帝的一个分水岭,在这次宫变后,嘉靖皇帝觉得自己可以活命,都是因为自己潜心修仙的功劳。嘉靖皇帝从此更加相信方术,崇信道教,是嘉靖皇帝怠政的开始,从此明朝的朝政更加的腐败,严嵩父子专权开始。
仔细分析一下:“壬寅宫变”失败的原因主要是这些宫女养在深宫,根本就没有杀过人,并且最关键的绳子还打成了死结。后来虽然又打了一个结,慌乱中两个结弄到一起,更使不上劲了。关键还有一个宫女害怕了,去报告皇后,这也是宫女失败的原因。
宫女们失败,只能说明她们没有见过这种场面,平时看到皇帝就怕,他们敢反抗就已经很厉害了。杀不死嘉靖皇帝,只能说明嘉靖命大,要不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宫女杀死的皇帝就是嘉靖皇帝了。
为何10多个宫女却勒不死一个皇帝?
嘉靖二十一年十月二十日夜晚,嘉靖帝朱厚熜服用了陶仲文炼制的丹药后,来到端妃曹氏宫中,又将宁嫔王氏召来,命二人一同侍寝。
嘉靖帝折腾了大半夜才沉沉睡去,王宁嫔曹端妃都疲惫不堪。王氏劝曹氏去洗个澡,顺便照看年幼的女儿,并命嘉靖帝从乾清宫带来的两个宫女去伺候曹氏。
曹氏离开后,王宁嫔将杨金英等十六名宫女放入寝宫。
朱厚熜惊醒,一张口便被黄绫塞住,手脚也被宫女们死死按住,挣扎不得。一根绳索往他脖子上一套,其余宫女则往两边拼命拉扯,欲将昏君勒死。
但慌乱中绳套竟被打成死结,扯了半天,朱厚熜虽眼珠上翻,喉咙咯咯作响,却总不断气。愤怒的宫女们拔下头上簪钗,对着皇帝胯间猛刺,嘉靖帝仍未死去。
宫女张金莲心中产生恐惧,以为真龙天子是杀不死的,于是趁伙伴慌乱时逃走,并将此事报告方皇后。
方皇后赶忙从坤宁宫赶来救驾,行刺众人皆被擒拿,嘉靖帝则昏迷不醒。经太医救治,嘉靖帝于下午未时醒来。此时他惊魂未定,便命方皇后全权处理此事。
次日,十六名宫女被押往西安门外四牌坊西市处以磔刑,曹端妃与主谋王宁嫔也在宫内被秘密处决。
行刑之日,京师大雾弥漫,连续三四日不散,人们认为是曹端妃无辜枉死所致。嘉靖帝在得知曹氏也被处死后,疑惑地表示:“端妃我所爱,宜无此心。”
这年是农历壬寅年,史称“壬寅宫变”。这群十六七岁的少女,本是宫中最低贱的角色,但最后却一起刺杀高高在上的天子,究其原因,无非是嘉靖帝本人因追求长生不老而酷虐宫女所致。
任用方士朱厚熜在藩邸时便信奉道教,对道家方术很感兴趣。入继大统后,由于自己生长于南方,不适应北京的寒冷干燥气候,再加上纵欲过度,身体常感不适。
病痛的折磨让他对死亡充满恐惧,于是越发痴迷于方士修真成仙,长生不老的鬼话。
嘉靖帝先后崇信过邵元节,陶仲文,段朝用等方士,这些人除替皇帝扶乩斋醮外,还负责烧丹炼汞,进献不老仙方及“房中秘药”。
壬寅宫变之前,方士陶仲文深受嘉靖帝崇信。陶仲文原是管理仓库的小吏,由于他喜好神仙方术,曾拜罗田县道士万玉山为师,与道士邵元节私交甚密。邵元节得到崇信后,便将好友陶仲文推荐给嘉靖帝。
嘉靖十八年二月十六日,嘉靖帝率八千人的浩大队伍南巡承天,陶仲文也随行其中。
二十八日,车驾到达卫辉,御驾前忽现一股旋风,嘉靖帝问陶仲文:“此风何兆?”
陶仲文回答:“主火,左右当谨护圣躬。”
这天夜间,嘉靖帝及随行嫔妃臣子驻跸于卫辉行宫。半夜时果然发生了大火,行宫被烧毁,宫女妃嫔也被烧死数人,从京城带出的宝物也被焚毁大半。嘉靖帝本人则在锦衣卫指挥使陆炳的拼死救护下,才得以逃离火海。
这次火灾让嘉靖帝对陶仲文的道法深信不疑,封他为“神宵保国弘烈宣教振法通真孝秉真人”,掌管天下道教事物。
嘉靖十九年冬天,嘉靖帝大病一场,卧床本月不起,陶仲文为其祈攘俦祀。病情缓解后,嘉靖帝认为都是陶仲文之功劳,于是授予少保,礼部尚书之职。
不老仙丹陶仲文登时官居一品,位列三孤。为了保持皇帝对自己的崇信,陶仲文开始进献仙丹。
取童女初行月事炼之如辰砂以进,名“先天丹铅”。
——《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一
嘉靖帝服用后,觉得很有效果。又得知长服此丹有长生不老之功,便屡次大规模从民间征召十一岁以上,十四岁以下秀女入宫。
宫女及妃子以下的嫔妾,一入宫门,便与外界隔绝。哪怕是生病,也不得让医生诊治,只得凭尚宫开具的证明而领取药物。若是私自写信回家便是死罪。
嘉靖帝的祖母邵太后是宫女出身,她曾感慨过:
女子入宫无生人乐,饮食起居,皆不得自如,如幽系然。以后选女入宫,毋下江南,此我留大恩于江南女子者也。
——《胜朝彤史拾遗》
但嘉靖帝并未把这位老祖母的话记在心上,为了长生不老和纵欲享乐,他屡次三番征召秀女。这些少女被选入宫廷后,除供皇帝泄欲外,还要被方士们采集经血以做炼丹之用,身心遭到极大摧残。
明人王世贞的《西城宫词》正是这些可怜女孩的真实写照:
两角鸦青双箸红,灵犀一点未曾通。
自缘身作延年药,憔悴春风雨露中。
嘉靖帝本就性情急躁,在服用丹药后更是喜怒无常。他对对内宫妃嫔动辄鞭挞,宫女们常因小事而被打死打伤。在这种情形下,内宫无不人人自危,恐惧不已。
皇帝好道术,炼丹服食,性寝燥急,喜怒无常,宫人等不甚怨惧,同谋构乱。
虽宠宫人,若有微过,多不容恕,辄加箠楚,因此殒命者,多至二百余人。
——《李朝实录》卷九十九
嘉靖拥有数十位妃嫔,宁嫔王氏于十九年被册立,得到嘉靖帝的宠爱,但不久后便被抛弃冷落。
皇帝的喜新厌旧让她不满,故此常因言语不顺而被责打辱骂。
端妃曹氏性格温顺,善解人意,大受嘉靖帝宠爱。但在性格乖戾,暴躁无常的嘉靖帝面前,她也常因一些小事而受责打。
侍奉曹妃的宫女杨金英等人因替曹氏鸣不平而险些被处死,多亏曹氏哀求,才改为鞭挞。
王宁嫔得知后,找到杨金英倾诉痛苦。两人都痛恨嘉靖帝的残暴,案发后司礼监记录的口供:
本月十九日在东梢里有王,曹侍长在点灯时分商议说:“咱们快下手吧,否则就死在他手里了。”
口供中的曹侍长有人认为是端妃曹氏,由于方皇后深恨曹氏得宠,便污蔑其为同谋之人。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杨金英与王宁嫔联络众宫女,大家都见到太多姊妹的惨死,知道自己难免悲惨结局,众人心一横,便秘密商议杀死暴君。
她们从仪仗上取下丝花搓成绳索,又准备了一条黄绫帕,只等暴君到来,趁机下手。
惊天宫变二十日夜晚,嘉靖帝服用丹药后燥热难耐,果然来到曹氏寝宫,并传王宁嫔共同侍寝。
宫女们知道机会来了,都在寝宫外伺候。嘉靖帝直到二十一日凌晨才睡去。王宁嫔支开曹氏后,轻叩窗户,杨金英等人听到暗号,便潜入寝宫。
刑翠莲持黄绫猛朝嘉靖帝嘴里塞去,嘉靖帝惊醒,姚淑翠死死掐住他的脖子;
嘉靖帝挣扎,邢翠莲紧按前胸,王秀兰压住其上身,苏川药与关秀梅分别按左右手,刘妙莲与陈菊花按住两腿,将暴君死死按在床上。
杨香玉取绳索交给杨金英,杨金英结成绳套,便往嘉靖帝脖子一套,其余人死死扯住绳索,要拼个鱼死网破。
毕竟是刺王杀驾的大罪,十六岁的杨金英心中紧张,慌乱中将绳套打成死结,无论大家如何用力拉扯,绳套始终不能完全收紧。勒了半天,皇帝依旧不死,众人更加慌张。
张金莲悄悄跑出寝宫,向皇后报告,希图免死。
方皇后大惊,率太监前来救驾。杨金英发觉张金莲不见了,随后听到宫外有人赶来,忙把寝宫内灯花吹灭。
方皇后带着总牌陈芙蓉及太监们冲入宫中,见一片漆黑,陈芙蓉便去点燃灯烛,却被徐秋花与郑金香扑灭,方皇后则被姚淑翠打了一拳。
一阵混乱后,众太监擒拿了弑君的十六名宫女及王宁嫔,毫不知情的曹氏也被拿住。方皇后救下已陷入昏迷的嘉靖帝。
嘉靖帝醒来后,口不能言,方皇后便全权处理此事。她命太监高忠和张佐对众人严刑拷打,并由司礼监承上审问结果:
杨金英与苏川药,杨香玉,邢翠莲,姚淑翠,杨翠英,关秀梅,王槐香,刘妙莲,陈菊花,王秀兰亲行弑逆,宁嫔王氏为首谋。
端妃曹氏时虽不与,然亦有谋。张金莲事露方告,徐秋花,邓金香,张春景,黄玉莲皆同谋者。——《明世宗实录》
结果上奏后,嘉靖帝仍不能说话,便举手示意方皇后处置众人。方皇后便传旨:
不分首从,悉磔之于市,仍挫尸枭示,并收斩其族属十人,给付功臣家为奴二十人,财产籍入。
——《世宗实录》卷二六七
二十二日,众宫女被押往西市行刑,曹氏与王氏则被处死在宫内。
嘉靖帝经过数日修养才恢复神志,他得知曹氏也被杀后,心中十分疑惑,他不相信曹端妃也参与弑君谋逆。但人已被杀了,嘉靖帝也无可奈何。
后来得知方皇后一直嫉妒曹氏,故此假借此案将其残杀。嘉靖帝便对这位救命恩人产生了深深的怨恨。
时帝病悸不能言,后传帝命收端妃、宁嫔及金英等悉砾于市。并诛其族属十余人。然妃实不知也。久之,帝始知其冤。——《明史·后妃传》
嘉靖二十六年,宫中突然起火,嘉靖帝竟下令不许救火,致使方皇后死于大火中。
尾声壬寅宫变后,死里逃生的嘉靖帝不从自身反思,却认为是天地神灵的护佑才让自己大难不死,从此更加痴迷修玄,他于十一月二日昭告天下:
十月二十一日变生榻寝,二逆御氏结宫婢杨金英等,大肆谋弑,戕害朕躬。仰荷天地,祖宗,皇考妣,百神护佑,假手中宫,力救朕躬,获臻 宁吉,即将逆犯凌迟处死,各族属尽夷。如非天地神人阴佑默相,以保我国家万万载灵长之祚,何以有此?
——《世宗实录》卷二六八
嘉靖帝担心宫女的鬼魂仍会纠缠自己,便迁居西苑,住进了万寿宫。他从此与众方士日月研究长生之道,不与群臣相见,至死都未踏入朝堂。
为何10多个宫女却勒不死一个皇帝?
十多个宫女想勒死一个皇帝,这个事情就发生在明朝。这个皇帝就是嘉靖皇帝。整个事件就叫壬寅宫变。
壬寅宫变发生在明朝嘉靖年间,是妃嫔和宫女们意图杀死明世宗朱厚熜的一次事件。由于此事发生在嘉靖壬寅年,所以称之为壬寅宫变。
为什么这些宫女想勒死嘉靖皇帝呢?由于明世宗,也就是嘉靖皇帝多疑暴戾,喜怒无常,宫人常被责罚,杖毙者多达二百余人。宫人们终于忍无可忍,在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发动了“壬寅宫变”。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在王宁嫔等人的指使下,杨金英等十数名宫女乘明世宗熟睡之际,用黄绫布把明世宗的脖子套住,然后用力拉扯,企图杀死世宗。而后又因打了死结,缢不死世宗,遂又用钗、簪等物刺向皇帝。在这时其中一个胆小的宫女因害怕,报告给方皇后。方皇后赶到,将宫女们制服。最终,涉事宫女全都被凌迟处死,而参与谋逆的曹端妃、王宁嫔也一并被斩首。曹端妃是否被诬陷存在争议,因为曹端妃,当时正是受宠,发生了这件事情以后诶,皇后可能正是借机灭掉对手。
那么,十多个宫女为什么都勒不死一个皇帝呢?
首先是经验不足,这些宫女本来都是娘家的女子,生性良善,平时可能连鸡都没有杀过,更别提杀人了,事先又没有经过演习,只是因为逼得没有办法了,才慌忙杀人,用绳子勒人的时候,在慌乱之中打了两个结。大家都知道打一个结可以是活结,打两个结就成了死结了,再勒就受不上劲了,怎么可能勒死人呢?
第二个就是心理素质太差,皇帝在当时是至高无上的存在,他们弄了一会儿见皇帝,还没有死,有人就以为皇帝是杀不死的。于是有一个宫女就害怕了,反而偷偷地溜走,向皇后告密,使得皇后有机会带人来救下了皇帝。
三个原因吧,还是说这些宫女的心不狠。用绳子勒不死也可以用其他的东西啊!除了用簪子,比如锤子砸呀用刀啊!可能是这些宫女感觉到这样杀人太残忍也可能是一时慌乱,不知道怎么变通。
最后一个原因吧,也只能说嘉靖皇帝的运气还是不错,十多个人都勒不死他。以至于他自己感到也是上天在保佑他,于是更加信奉道教,痴迷于长生不老之术,你十年不上朝,导致朝政日非,明朝最后的灭亡,嘉靖皇帝可以说是难辞其咎!
怎么说嘞?这些宫女也是太可怜了,不到万不得已,谁又会敢去杀一个皇帝呢?最后都被凌迟处死,得了一个凄惨的结局。嘉靖皇帝差点成了几千年来死于宫女的皇帝。
明朝的好多皇帝都是很奇葩的,比如木匠皇帝,喜欢做买卖的皇帝,喜欢自己做大将的皇帝………整个明朝奇怪的事情也是一箩筐![捂脸]
宫女杀皇帝这件事情,友友们怎么看呢?历史故事有可悲,可叹,可笑,更有可气可心酸的。这些宫女虽然失败了,但也在史书中留下了记载,比如杨金英,如果没有这次事件,肯定也是湮没无闻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