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曹操这个人雄才大略的,兵力也很强盛,怎么在汉中之战中,打不过刘备呢?

刘备能夺取汉中,除了自身够努力之外,还在于曹操太大意了。

建安十九年,刘备夺取了益州,很快就造成连锁反应,孙权开始向他索要荆州,而曹操则认为汉中是益州门户,为了限制刘备的发展,于是出兵攻打张鲁。

由于刘备和孙权没有谈妥,因此大打出手,孙权派遣吕蒙袭击荆州,刘备则率军五万救援荆州。

趁着这个间隙,曹操将张鲁给击败了,正当他准备一鼓作气攻打益州之时,因为后方叛乱而退军,只留下夏侯渊、张郃、郭淮和徐晃等人防守。

汉中的丢失使刘备如鲠在喉,他连忙跟孙权达成和解,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湘水划界。

湘水划界后,荆州七郡孙刘各得其三(江夏、长沙、桂阳属于孙权,南郡、零陵、武陵属于刘备),曹操则保有南阳郡,三方势力均衡,进入一段和平时期。

在稳固荆州之后,刘备连忙返回益州,在巴西击败了进犯的张郃,之后就返回成都了。

大家注意,刘备并未第一时间攻打汉中,这是因为他也没有必胜把握,他需要点时间做准备。

湘水划界之后,在鲁肃的坚持下,孙刘联盟得以继续,曹操则需要多面防守,他派遣曹仁坐镇南阳郡,防守关羽;夏侯惇、张辽、乐进、李典等人坐镇东线,防守孙权;夏侯渊等人则坐镇汉中,防守刘备。

至于曹操,则率领于禁等人坐镇大本营,作为机动部队,哪里有需要就去哪儿。

由于需要多线防守,曹操精力有限,所以暂时不会出兵攻打益州,这也是刘备之所以没有急于攻打汉中的原因之一。

但是,孙权是个不安分的主儿,他在湘水划界后不久,竟然出兵攻打合肥,结果被张辽给击败了,他本人也差点在乱军中被杀掉。

这件事让曹操意识到,孙权又跟刘备搅合到一起去了,于是率领大军征讨孙权,又将孙权给击败了,孙权狼狈不堪,因此气得不行,但又无处发泄。

恰在此时,鲁肃去世了,吕蒙开始总理军务,他作为一个积极的反刘分子,强烈建议孙权攻打荆州并杀掉关羽,这样东吴一家就可以独自抵御曹操了,孙权很是心动,于是一方面积极备战,另一方面派人跟曹操交好,希望曹操配合他的行动,曹操表示同意。

而就在孙权备战的时候,刘备在黄权、法正等人的建议下,率军攻打汉中,汉中之战正式拉开帷幕。

不过,在战争的第一阶段,刘备其实并不顺利。

刘备率领张飞、马超等人攻打武都郡的下辩,曹操派遣曹洪、曹休和曹真等人抵御,最终大败蜀军,张飞、马超遁走,雷铜和吴兰被斩。

无奈之下,刘备又派遣将领陈式去攻打马鸣阁道,准备切断汉中与许都的联系,从而取得战略主动权,但可惜又被徐晃给击败了。

这两次战争的失利,刘备没有得到半点好处,反而损兵折将严重,曹操听说此事后非常高兴,认为刘备实力也不过如此。

备遣陈式等十馀营绝马鸣阁道,晃别征破之,贼自投山谷,多死者。太祖闻,甚喜。

刘备气急败坏,便亲率大军攻打阳平关,他将军队驻扎在关外,与曹军对峙。

阳平关是曹军主力夏侯渊、张郃驻扎的地方,刘备显然是准备跟曹军进行大决战了。

得知消息的曹操略微紧张了一把,便准备发兵救援,当时是建安二十三年七月,到九月他就来到了长安,对刘备形成威慑之势。

我们可以发现,曹操并未第一时间赶去汉中,主要原因还在于刘备大军一直未能攻克阳平关,这时候局势对刘备就很不利了,因为刘备的补给线很长,从成都到汉中有一千五百多里,而曹军则可以就地取粮。

在僵持了半年多之后,刘备有点熬不住了,于是在建安二十四年做出了一个决策,那就是取道金牛道,南渡汉水后翻越米仓山,从而绕到阳平关的后方,在定军山寻求与曹军的决战。

刘备的这个策略很冒险,但也是无奈之举,夏侯渊听说刘备大军就驻扎在定军山,就有些坐不住了,连忙将张郃从广石前线调回,两人一同率军攻打定军山,以此来解阳平关之危。

但是,刘备居高临下,握有主动权,夏侯渊几次进攻都没有效果,于是在定军山下修筑鹿角(带刺的防守栅栏)作围,他还跟张郃分工,他负责南围防守,张郃则防守东围。

虽然夏侯渊后来失利了,但他这个策略是正确的,因为刘备劳师远征,粮草供应是个很大的问题,必然会寻求决战,而他在几次攻打失利之后选择与刘备对峙, 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更要命的是,刘备作为军队最高统帅,却冒险绕到敌人后方,万一失败了,那将是灭顶之灾,所以他必须一战而胜。

曹操得知这一情况后,认为刘备也不过如此,不太放在心中,没有派兵增援,而是交给夏侯渊处理,但他显然低估了刘备的实力,以及刘备拿下汉中的决心。

刘备在认真分析形势之后,做出了一个大胆决策,他派人夜袭曹营,先集中兵力攻打张郃防守的东围,张郃首战失利,夏侯渊便分兵一半救援张郃,没想到刘备安排了一支奇兵偷袭南围!

这支奇兵就是老将黄忠率领的一支军队,在法正的建议下,黄忠先是数次敲战鼓而不进攻,等夏侯渊稍稍懈怠之后,黄忠发起了对夏侯渊的总攻,一举将曹军击败,还将夏侯渊一刀给斩杀了!

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渊军,斩渊及曹公所署益州刺史赵颙等。

夏侯渊死后,曹军军心大乱,值此危机时刻,督军杜袭和司马郭淮召集诸将,推举张郃为临时主帅,张郃不愧是名将,他临危不乱,带领部众突围而出,最后顺利返回了阳平关。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定军山之战,刘备虽然没有夺取阳平关,但斩杀夏侯渊给曹操造成的震撼,却是非常巨大了,曹操得知消息后连忙率军赶赴汉中。

在曹操抵达汉中之前,刘备准备趁胜渡过汉水,再次攻打阳平关,曹军中多数将领认为寡不敌众,不如乘船到水上与刘备决战,刘备船只并不多,或许可以获胜。

但是,郭淮的想法更为积极,他建议张郃远离汉水埋伏起来,等到刘备大军一半上岸后再发起进攻,势必能一举获胜,这个计策得到了张郃的肯定。

不过,就在刘备准备渡河的时候,他猛然发现对岸竟然没有一个曹兵,顿时心生疑惑,便放弃了渡河的打算。

当年三月,曹操率领大军先行抵达汉中,而供养大军的数千万袋粮草则走水路,正在运往汉中的路上。

此时刘备大军也很困难,既缺兵又缺粮,根本无法跟曹操大军正面对抗,怎么办呢?

最终,刘备做出了一些部署,他一方面采取坚守不出的策略,与曹操形成对峙,另一方面他连忙写了一封信送往成都,让军师诸葛亮运兵运粮,支援汉中之战。

诸葛亮得信后,把功曹杨洪找来询问对策,杨洪对诸葛亮说,汉中是益州的咽喉,没有汉中就没有益州,如果拿不下汉中,就是家门口的祸事了,值此存亡之秋,我认为益州男子都应从军,女子也要去前线运粮,这是唯一的办法。

先主争汉中,急书发兵,军师将军诸葛亮以问洪,洪曰:“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

诸葛亮深以为然,于是征召益州男子入伍,并让女子帮助运粮;而马超为了解决兵力问题,也利用自己的影响力,策动氐族雷定七部万余人响应刘备,牵制曹军先锋主力。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为了争夺汉中,蜀汉已经把所有家当都拿出来了,这显然是十分吃力的。

有人可能要问了,有这个必要吗?我们先看看诸葛亮在汉中之战后是怎么说的:

及至孟德,以其谲胜之力,举数十万之师,救张郃于阳平......

诸葛亮说曹操率领数十万大军救援汉中,纵然有夸大成分,但曹军兵力比刘备大军多是肯定的,而益州之地人口本就不多,因此只能“男子当战,女子当运”了。

即便如此,刘备想要打赢曹操,概率还是很小的,因为曹操已经准备半年多了,可谓兵多将广,粮草充足,刘备的补给线则太长,而且整体实力不如曹操,这仗怎么打?

刘备也不知道怎么打,但是曹操首先出错了,他的千万袋粮草走水路运到汉中之后,囤积在阳平关附近的北山,结果被黄忠得知了消息。

行军打仗,粮草是重中之重,曹操太大意了,竟然将藏粮之地暴露给敌军,这是他最大的失误。

黄忠得知曹军粮草就在北山,于是找到赵云,商讨劫粮之事,最终两人约定,由黄忠去北山劫粮,指定时间内如果不回来,赵云则赶去救援。

到了指定时间,黄忠依然没有回来,赵云便让刘张翼留在营寨防守,自己则带兵去接应黄忠,不巧半路上遇到了曹军,双方爆发激战,由于曹军人多,赵云且战且退,最后退回营寨。

赵云为了击退曹兵,便心生一计,他偃旗息鼓,大开营寨之门,曹军到后以为他在此设有伏兵,于是退军而出,他则趁机杀出,对曹军进行砍杀,曹军在惊恐之下相互践踏,还有很多人坠入汉水之中,死伤极为惨重。

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云雷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后射公军,公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

刘备得知此事后,认为赵云勇武过人,称赞说“子龙一身都是胆也”,并为赵云大摆宴席,与将士们饮酒到天亮方才散去。

至于黄忠,史书上并未说他是否劫粮成功,但后来曹军确实缺粮了,可见黄忠大概率是成功了。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汉水之战,此战对曹军影响极大,一是损失大量将士,军心被动摇了;二是粮草被劫,曹军无法长期坚持。

而根据一些史料及后世史学家研究,汉中之战中追击赵云的人,正是曹操本人,如果真是这样,那对曹军军心的影响就更大了。

汉水之战后,刘备意气风发,竟然主动进攻曹军,曹操派遣大将王平出战,结果被刘备击败了,王平被迫投降,曹操的战心也被极大动摇。

到这个时候,曹军已经处于极为不利的局面了,再想击败刘备已经是不可能的了,曹操因此产生了退兵的打算。

但是,就这么回去也太可惜了,而且不能保证刘备不追击他,怎么办才好呢?

一天晚上,曹操下令以鸡肋作为口令,将士们不知是什么意思,主簿杨修得知此事后就返回营中打包行李,将士们就问他为何如此,他说鸡肋这种东西,丢掉了可以,吃起来又没啥肉,就好比汉中,大王这是要撤军啊!

时王欲还,出令曰‘鸡肋’,官属不知所谓。主簿杨修便自严装,人惊问修:‘何以知之?’修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曹操得知此事后,虽然对杨修很不满,但杨修的话也点醒了他,意识到汉中确实是鸡肋,便开始为撤军做打算。

一天,刘备派遣刘封在阳平关前叫阵,曹操大骂刘备派遣义子出战(言外之意是刘封不配跟他交战),说自己要把儿子曹彰叫来与刘封交战,刘备便撤军而去。

其实,这只是曹操的缓兵之计,他哪里是真的要把曹彰叫来,他是在假装自己准备继续跟刘备作战,从而麻痹刘备,为自己逃跑做准备。

可怜曹彰得到曹操的命令后,火急火燎地率军赶到长安,但此时曹操已经率领大军秘密撤出汉中了,刘备因此得到汉中,不久后就称汉中王,并大封群臣。

事实上,曹操之所以撤军,也有多方面考虑,他担心自己深陷汉中之时,孙权会再次发起进攻,这样就腹背受敌了。

从汉中之战的整个过程我们可以发现,曹操在大多数时候都是占据主动的,尤其是他为救援汉中准备了长达半年之久,实力远胜于刘备,却因为自己的疏忽导致粮草被劫,军队也遭受到赵云重创,结果在短短两个月内就将汉中拱手让给刘备。

而刘备阵营也是值得称道的,他们夺取汉中的决心很坚定,并做到了全民动员;再加上刘备亲自上阵,以身犯险,还做出了正确的决策;将士们也都很给力,黄忠、赵云居功甚伟,马超也招募了一万多氐人牵制曹操主力,也是功劳很大的。

当然了,还有一点不能忽略,那就是曹操年纪大了,那时候他已经六十多岁了,早就对活着看到天下统一不抱希望了,因此当他在汉中之战中遭遇重大挫折之后,他就选择了退缩,完全没有官渡之战时的豪气,但凡曹操再年轻十岁,他也不至于轻易放弃汉中。

感觉曹操这个人雄才大略的,兵力也很强盛,怎么在汉中之战中,打不过刘备呢?

曹操大意了,刘备其实赢得很险。

公元215年,曹操灭掉汉中张鲁后,由于年纪大了的关系(61岁),他对统一天下的信心产生了动摇,认为自己已经不可能灭掉刘备和孙权了。因而自此之后,他本人就不再亲自挂帅出征,而是把工作重点主要放在了内政,即为篡汉称帝做准备。

至于军事方面,曹操将自己地盘的南部划为三个防区,对刘备和孙权以防守为主,不再奢望能消灭他们。

当时曹操具体的部署是这样的。

东线由夏侯惇坐镇,张辽、乐进、李典辅助配属(张辽、乐进为五子良将),防孙权;

中线由曹仁坐镇,防关羽;

西线由夏侯渊坐镇,徐晃、张郃、曹洪、曹真、曹休和郭淮辅助配属(徐晃、张郃为五子良将),防刘备;

至于曹操,他只留曹彰和于禁在身边,作为机动部队使用。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曹操手下有五子良将,都是当时的猛将。曹操分别把两个五子良将部署在淮南和汉中,这就足以可见他对淮南和汉中的重视程度了。

曹操在部署期间,孙权来攻合肥,此一役即历史上的“逍遥津之战”,孙权被张辽打的惨败。而他的惨败让曹操志得意满,认为自己的部署没有任何毛病。刘备、孙权都是鼠辈,对自己构不成威胁。

结果他这一得意,就大意了。

合肥之战两年后,刘备发动汉中之战,企图一举吞掉汉中。

起先,曹操很是重视,多次提醒夏侯渊要注意刘备的动向。刘备见夏侯渊有防备,就没敢轻举妄动,只是让张飞、马超、雷铜和吴兰沿着阳平关向西,攻打武都郡,借此绕过曹军防守严密的阳平关。

夏侯渊得知后,也派遣曹洪、曹休、曹真等人前去迎战。战至218年三月,刘备军将领雷铜和吴兰被斩,张飞、马超跑路。

张飞失利后,刘备又派遣将领陈式去攻打马鸣阁道,打算断绝汉中与武都的联系,顺便绕过阳平关,但这一部署也被徐晃拦截,陈式所部被徐晃打的死伤惨重。

西线两战皆胜,让曹操非常高兴。据史料记载,曹操“甚喜”。

备遣陈式等十馀营绝马鸣阁道,晃别征破之,贼自投山谷,多死者。太祖闻,甚喜。——《三国志·徐晃传》

刘备连输梁场,非常恼火,于是,就有了汉中之战的第三次战役。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七月,刘备亲自率军抵达阳平关下,与曹军进行决战。

曹操得知消息后,心里又是一紧张,他也在邺城整军,准备救援汉中。并在九月,也率军抵达长安,为夏侯渊助威。

秋七月,治兵,遂西征刘备,九月,至长安。——《三国志·魏武帝本纪》

在接下来的半年里面,刘备被夏侯渊堵在了阳平关下,一步都不能前,战争陷入了尴尬的僵持局面,而这种局面对刘备很不利。因为刘备从成都攻汉中,补给线长达一千五百多里,而曹军可以直接在汉中就地补给。双方的战争消耗是不对等的。

为了尽管解决汉中的僵持局面,刘备于是便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二月,做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亲自率一支部队沿狭窄的金牛道,向南渡过汉水,再冒险的翻越米仓山西北段,绕到阳平关的背后,找夏侯渊决战。

夏侯渊听说刘备绕到了自己身后,并在定军山设下大营,做出与自己决战的态势后,感到莫名的紧张。他有点坐不住了。于是他紧急把张郃从广石前线调回,与自己一起出阳平关,跟刘备在定军山下决战。

刘备听说夏侯渊亲自来了,很是谨慎,他没敢立即下山迎战,而是依山固守,跟夏侯渊相持起来。

按照刘备的设想,他在定军山上,夏侯渊只能仰攻,他居高临下,握有主动权。夏侯渊拿不下定军山。

事后的发展果然如刘备所料,夏侯渊拿不下定军山,就在山下修鹿角作围(鹿角就是一种带刺的防御栅栏),以防刘备军居高临下攻他。

不过战争打到这里,刘备仍然是被动的。因为前面已经说过了,刘备从成都到汉中,补给线一千多里。并且阳平关也掌握在曹军手上,刘备的大军被挡在关下。刘备他是带了一支偏师在定军山与夏侯渊决战,这个举动是非常冒险的行为。如果这一战败了,他的大军就崩了。

远在长安的曹操知道前线的这一情况,并且根据前两战取胜的经验,曹操产生了一种错觉判断,他认为刘备跟孙权一样,都是个鼠辈。并且曹操还认为,刘备从成都攻汉中的后勤补给线太长,以刘备的实力来说,打汉中是得不偿失。

基于这两点判断,曹操对刘备的行动也就没太当回事。认为刘备此次进攻汉中也就是挠痒痒之举,用不了多久就会自己撤退。他也没往汉中派增援。

然而曹操没有想到(刘备也没想到),夏侯渊这个棒槌在关键时刻做出一个错误决定。

什么决定呢?

刘备见夏侯渊和张郃在山下修围栏,就派人去烧围栏。夏侯渊见围栏着火,就命人挑水去灭火。刘备见魏军大乱,就派人去袭击张郃,打的张郃军心大乱。夏侯渊见张郃军心大乱,害怕张郃被打垮了,自己就被蜀军包圆,于是他就分出一半的兵力去救张郃,结果他这一分兵,就完蛋了。

当时刘备军的头号智囊法正在山上发现魏军居然分兵了,便瞅准机会,建议刘备派出一支精兵奇袭魏军(按三国志的记载,这支精兵的统帅是黄忠)。

当这支精兵下到山下后,居然意外发现身为统帅的夏侯渊正带着士兵救火。然后这支刘备军也不客气,直接冲进曹营,把正在忙于救火的夏侯渊砍死了。

备夜烧围鹿角。渊使张郃护东围,自将轻兵护南围。备挑郃战,郃军不利。渊分所将兵半助郃,为备所袭,渊遂战死。——《三国志·夏侯渊传》

当曹操听说夏侯渊被斩后,整个人当场就愣住了。他是千算万算,就是没有算到夏侯渊会如此愚蠢。遂即,他亲点大军进入汉中与刘备决战,准备夺回汉中。

然而,曹操是老糊涂,他亲自出马,居然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与刘备对峙时,把自己的补给线暴露在了刘备眼皮子底下。

由于汉中供养不起曹操大军的粮草,所以曹军的后勤要从关中运来。而时间紧,曹军的粮草只能从褒水走河道,然后再从褒水转汉江,最后再运到前线的。

这样的运粮路线,刘备把汉水河道切断,曹操就断粮了。

后来事态的发展果然如此,刘备自己在定军山上吸引曹操,另派黄忠、赵云袭扰曹操在汉水上的补给船。耗了一个多月,曹军的军心士气大大降低。

曹操为了尽快拿下定军山,及早班师,便令人强攻。结果曹军强攻不克,死伤惨重。军心士气跌入谷底。

军心问题是会传染的,并且关羽在荆州,孙权在淮南,都有相当多的机动兵力。如果曹操久在汉中对峙,其它战场的不可控因素太大。若因汉中而丢襄阳或淮南,这就得不偿失了。

于是,曹操赶紧下令撤军,十多万百姓和十多万魏军如同丧家犬一般,赶在刘备主力进入阳平关前,火速撤离了汉中。

以上就是曹操失汉中的大致过程。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曹军全程占据主动权,即便刘备斩了夏侯渊,反客为主进入汉中,曹操也依然有主动权。但是曹操仇人多,提前又没有做好准备。他在汉中根本耗不起!当刘备稳坐定军山,切断他粮道后,他就打不下去了。

感觉曹操这个人雄才大略的,兵力也很强盛,怎么在汉中之战中,打不过刘备呢?

汉中之战,根据当时的情况来说,其发展的结局非常出乎人们的意料,不但出乎曹操的意料,也出乎了刘备的意料。即便是在战争第一线的刘备,也没有想到黄忠会斩杀曹操在汉中的总大将夏侯渊,由于曹操在汉中的主将意外战死,汉中的局势瞬间扭转,导致原本对曹军有利的局面一下子变成了对刘备有利的局面。

只能说,汉中大战的转折太意外。

汉中之战前的三国态势

汉中大战之前,曹操其实已经无意于在有生之年一统三国了,对于他来说统一最好的时机在赤壁之战时期,可惜的是赤壁之战曹操惨败,失去了统一的时机。

▲三国形势图

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北方领土的经营上,对于刘备和孙权,他做了如下安排,把全国分为了三个战区,汉中为一个战区,总司令夏侯渊,大将有张郃、徐晃、曹洪和郭淮,主要对付益州的刘备集团;合肥为一个战区,总司令是张辽,大将有乐进、李典,主要对付孙权;樊城地区为一个战区,总司令是曹仁,主要负责防范荆州方面的进攻。

曹操自己坐镇许昌,手上的部队用于全国机动,留在身边的大将有曹彰、于禁、许褚。

从这个安排来看,夏侯渊军团的实力是最强的,毕竟当时势头正盛的是刘备。

曹操和刘备都没有意识到形势的变化

一开始曹操认为自己的战略部署是天衣无缝的。孙权在汉中之战之前曾经发动过对合肥的进攻,被张辽击败。

而刘备也在2年后发动了针对汉中的战役,他首先派出了张飞、马超为主将带兵攻打武都郡,在汉中的夏侯渊得知情况后派出了曹洪等人前去援救,双方经过数次交战,张飞、马超战败,还损失了雷铜、吴兰等将领。

张飞、马超战败后,刘备发动了对汉中的第二次进攻,既然武都郡拿不下,他便派出了陈式攻打马鸣阁道,企图切断汉中与武都的联系,之后就绕过阳平关攻打汉中。但是这一次陈式被徐晃拦截,部队损失惨重。

刘备连着输了两场,手下最为强悍的大将张飞、马超也接连战败,十分恼火,便于公元218年7月亲率大军夺取汉中。曹操得知消息后也不敢怠慢,亲自来到了长安,以便随时出动大军增援夏侯渊。

由于阳平关十分险要,易守难攻,刘备在阳平关耗了半年也没有攻下阳平关,始终与曹军在阳平关对峙。对于刘备来说,最为不利的就是补给线,从成都的补给运抵汉中前线有大约500公里左右,且出了成都平原还有很多的山路,运输极为不便。而阳平关前线的曹军可以从汉中直接得到补给,后勤方面完全没有问题。

为了打破僵局,刘备决定绕过阳平关直取汉中,便在公元219年2月亲自带领一支部队直接往南渡过了汉水,绕过了阳平关来到了定军山,准备在阳平关背后发动攻击。

在得知刘备绕过阳平关,来到定军山后,夏侯渊也不敢怠慢,与张郃一起带兵来到了定军山下阻挡刘备。刘备军此时带的兵力虽然不多,但是居高临下,一时间夏侯渊和张郃也没能攻下定军山。

既然攻不下夏侯渊便在山下扎寨,在修建防御围栏的时候被刘备发现了,刘备想破坏曹军修建围栏。当时围栏由夏侯渊负责一部分,张郃负责一部分,刘备在张郃那边放起了火,还派兵去攻打张郃,把张郃部队打乱了。夏侯渊见张郃那边告急,就把自己这边的部队分了一半过去救援张郃。

这个情况被刘备的军事法正发现了,他认为机不可失,应该派遣一员大将袭击夏侯渊,而袭击夏侯渊的正是刘备的大将黄忠。黄忠带兵下山后发现夏侯渊还在那儿救火,他也不客气直接上去就干了起来,把夏侯渊给斩了。

▲黄忠定军山一战斩杀夏侯渊

其实定军山斩夏侯渊的战绩,是在一次意外中突然出现的,也就是这一下,汉中的曹军失去了主将,曹操不得不从长安出发援救汉中。

曹操这一来情况就发生了改变,曹军迅速增多,曹操大军的军粮也不是汉中能够支持的,只能从长安沿褒水走河道过来,然后再从褒水走汉水。

刘备此时扭转了局面后打的也顺了起来,他亲自在定军山吸引了曹操的主力,派赵云和黄忠绕过了定军山,在汉水烧毁了曹军的军粮。如此一来主动权就到了刘备手上。

经过一个多月的对峙,曹操不得不对定军山发动了大规模进攻,结果曹军死伤惨重,也没有拿下定军山。

此时的曹操已经是进退维谷,有一天他的侍从给他送来了一碗鸡肋,他便随口说了当晚的暗号,鸡肋。根据《演义》记载此时曹操其实已经有了退兵的打算。其实当时的曹操确实也只能退兵了,继续打下去没有前途,如果还在汉中耗着,那么荆州和合肥方向必然出现变动,他不能在汉中就留。

▲老曹说出鸡肋的时候,就说明他要离开汉中了

于是曹操便把驻守在汉中的10万军队带着10多万百姓撤回了关中。

这就是汉中之战的大概过程,其实一开始刘备是没有多少胜算的,转折出现在一次意外,就是夏侯渊被斩杀于定军山,这是曹操和刘备事先都没想到的。

好了,这就是汉中之战的大概过程。

感觉曹操这个人雄才大略的,兵力也很强盛,怎么在汉中之战中,打不过刘备呢?

要搞清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一下汉中之战前后的情况,就会一目了然。

赤壁战败之后,曹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经过几年的努力,稳定了北方。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以讨伐汉中张鲁的名义,开始对关中用兵。

关中马超、韩遂、杨秋等十部心生疑惧,纷纷造反。

经过两年的时间,曹操平定了凉州,但没有继续对汉中张鲁进攻。

此时的张鲁与益州刘璋却时常出现摩擦。

刘璋为了对付张鲁,听从张松的建议,在211年,派遣法正邀请刘备入川。

这正是曹操开始平凉州的时候,刘璋此举常常被看作是引狼入室。

经过几年的时间,曹操平定了凉州,刘备也在214年,彻底战败了刘璋,占据了益州,从人力、财力、兵力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大量补充。

215年,曹操得知刘备已经取得益州。

于是,抢先一步,率领数十万大军亲征张鲁。

张鲁投降,汉中遂为曹操所有,尽得张鲁府库珍宝无数。

随军谋士刘晔建议曹操趁机进军西川,消灭刘备。

但曹操犹豫不决,失去了时机,最终放弃进攻刘备的打算。

曹操留下夏侯渊镇守汉中,将张鲁等一干人及汉中百姓大量迁徙到中原地区。

张鲁利用诸侯混战的间隙,在汉中建立了独立王国,经营近三十年,是名副其实的一大财主。

当时,张鲁曾经逃亡巴中,刘备接受黄权的建议,命黄权为护军率部迎接张鲁。

但张鲁愤怒地说:“我宁愿做曹公的附属,也不做刘备的座上宾”。

于是,张鲁投降曹操,曹操占据了汉中,发了一笔大财。

这让刘备很不爽。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趁着曹操主力退出汉中之后,向汉中发起了进攻。

刘备亲率大军到达阳平关,与夏侯渊夹关对峙。

七月,曹操亲率大军赶往关中,坐镇长安,指挥汉中战局。

此时,北部边塞又硝烟再起,曹操同时命令曹彰、田豫北征,大破乌桓鲜卑联军,解除了后防隐患。

219年,在定军山,夏侯渊被刘备部将黄忠斩杀,曹军大败。

于是,曹操亲率大军来争夺汉中。

刘备坚壁不出,与曹操对峙数月。

曹操见无利可图,尽迁汉中百姓撤军,遂放弃汉中,基本上给刘备留下了一片空域。

当时人口急剧减少,人口成为最大的战略资源。

曹操将大量人口带入中原,开展屯田,保障曹魏势力的强盛。

尽管刘备取得了汉中,但缺乏人口,也一直没有大的作为。

在后期,诸葛亮北伐,也屡屡因为粮草供给不足而退兵。

由此也看出,曹操的战略眼光之长远。

汉中撤军并非因为曹操战败,但长期对峙,对曹操来说,也无利可图。

都清楚当时的“鸡肋事件”,杨修为此而被杀。

曹操撤军还有一个原因,恐怕就是身体出现状况,半年后曹操就病逝。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这不仅仅是诗人的夸张。

进攻蜀汉,的确不是轻而易举之事。

汉中之战,尽管曹操势力远远强于刘备,但还不足以消灭刘备。

主动撤军,也算是明智之举。

感觉曹操这个人雄才大略的,兵力也很强盛,怎么在汉中之战中,打不过刘备呢?

汉中之战,曹操固然很强,刘备也不弱!

汉中之战,是三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战场范围最广,双方参战兵力最多,参战名将最多的一场战略决战。

整个汉中之战,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发起,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结束,持续近两年之久。刘备方参战将领主要有张飞、马超、赵云、黄忠、法正、黄权等,诸葛亮坐镇成都。曹操方参战将领主要有夏侯渊、曹休、曹真、曹洪、张郃、徐晃、郭淮等。

双方投入的兵力难以考证,诸葛亮集中只是笼统说到,曹操带了“数十万众”。

及至孟德,以其谲胜之力,举数十万之师,救张郃於阳平,势穷虑悔,仅能自脱,辱其锋锐之众,遂丧汉中之地。

按照三国志的表述习惯,数十万,至少是三十万。

刘备有多少人呢?没有明确记载,我们只好推测。当时刘备集团,除了荆州的关羽四五万人,其他兵力全部投入汉中战场。估计有8万人左右。

在汉中之战前两年,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偷袭荆州。刘备勃然大怒,亲自统兵五万增援荆州,命关羽带兵3万,要与孙权决一死战。可见当时除了荆州兵,刘备至少还有5万的机动兵力。加上留守益州的军队,最少也应该有六七万人。

先主引兵五万下公安,令关羽入益阳。

此后两年,刘备厉兵秣马积极准备攻打汉中、凉州,兵力肯定有所增加。后来汉中之战爆发,刘备又给留守成都的诸葛亮写信,要求增派援兵。诸葛亮竭尽全力,把益州所有的人员都动员起来了。到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地步!

刘备经过这次增援,兵力应该在十万人左右。

所以说,曹操虽强,刘备也不弱。

刘备的战术选择极为高明。

虽然刘备也很强大,但是比曹操还是差一点。为什么刘备最后获胜呢?就是因为刘备的战略战术非常高明。

汉中之战,刘备用了三个高招,取得胜利。

第一是反客为主之计。公元218年7月,刘备亲自领兵攻打汉中南大门阳平关,想要从这里打开通路进入汉中。但是阳平关易守难攻,夏侯渊张郃领兵死守,相持一年,刘备难以攻克。此时,刘备兵锋一转,留下部分人马继续围攻阳平关,自己率主力南渡沔水,抄小路翻过米仓山进入汉中,占领定军山。

占领了定军山以后,刘备就控制了汉中南部的广大地区,威胁阳平关魏军的侧后方和粮道。夏侯渊不得不立即带领张郃等人围攻定军山。双方攻守之势彻底改变。夏侯渊一方反而成了进攻一方,攻打汉中的刘备,反而成了防守的一方。这就是反客为主之计。把夏侯渊张郃从易守难攻的阳平关调了出来。

第二是围点打援之计。夏侯渊张郃分兵攻打定军山。刘备派一万人轮番攻打张郃。夏侯渊带兵增援张郃,半路上却被埋伏的黄忠斩杀。张郃孤木难支,逃回了阳平关。至此,刘备基本打败了曹魏驻守汉中的人马。曹操不得不亲自出马了。刘备这一招“围点打援”实在高明。

第三是避敌锋芒之计。为了保住汉中,消灭刘备。曹操决定亲征汉中。为此做了精心准备,时间长达半年。从公元218年7月开始准备,9月达到长安,219年3月终于到了汉中。准备不可谓不充足。

面对曹操的数十万大军,刘备明志的选择了“避敌锋芒”,坚守不战。

及曹公至,先主敛众拒险,终不交锋,积月不拔,亡者日多。《先主传》

刘备占领定军山等高山,固守营垒,绝不野战。曹军多骑兵,山地战难以发挥优势。一个多月两个月,也攻不下刘备的营垒。曹操军中逃亡的人越来越多。形势十分不利,为了避免更大的失败,曹操只好率军撤退。

曹操有数十万人,也没有重大损失,为什么只打了两个月就撤退了呢?

因为曹操的后勤补给压力太大。几十万人,人吃马喂,一天要消耗多少粮草!这些粮草都得从关中运多来,途中要翻越秦岭。同志们,走过秦岭的都知道,那路是真的太难走了。

而且,刘备手下黄忠、赵云不断袭扰曹军后方,切断曹军粮道。使曹军的后勤供应更加恶化。

刘备紧紧抓住了曹操后勤困难这个病根,明智的选择了大军坚守不战,小部队不断骚扰的战术,活活拖垮了曹军。曹操最终支撑不住,无奈撤军。

汉中之战的胜利,关键是刘备指挥高明。

感觉曹操这个人雄才大略的,兵力也很强盛,怎么在汉中之战中,打不过刘备呢?

汉中之战,曹操是真没想到自己会输。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雄踞汉中三十余年的张鲁,被曹操率大军击败,张鲁投降,而曹操则占据了汉中地界。

汉中被曹操占据后,由于与蜀中相接,一时间蜀中百姓震动不已,甚至“一日数十惊”,刚成为蜀主的刘备,“虽斩之不能止”。

意思就是,虽斩了一波引发恐慌的人,但还是止不住恐慌情绪蔓延。

在这种情况下,刘备听取了法正、黄权的建议,决定发兵攻略汉中,一来是赶走曹操,二来是吞并汉中,从而稳定局势。

汉中之战,由此拉开序幕。

当然,曹操对于刘备的进攻,刚开始也是相当重视的,早在刘备发兵之前,也就是曹操击败张鲁并占据汉中之后,他就安排了防范刘备的相关部署。

他命大将夏侯渊坐镇西线的阳平关,并派了诸如徐晃、张郃、曹洪、曹真、曹休和郭淮等将领听夏侯渊调遣。

从这个配置上就能看出,曹操对刘备还是相当“看得起”的。

并且,得知刘备进犯,曹操还专门嘱托夏侯渊,让他对刘备一方严加防范,不可掉以轻心,因此,在曹军的严密防范下,刘备一开始并没有讨到什么便宜。

到了公元217年冬,刘备看无法正面撼动曹军,就派张飞、马超、吴兰以及雷铜,走金牛道,再转入陈仓道中的沮道段,试图避开阳平关的夏侯渊,直取武都郡。

但这个计划并未成功,在公元218年初,趁着蜀军兵力尚未集结的时机,曹洪出兵袭击,最终造成吴兰、雷铜战死,张飞、马超不得不撤退。

此计不成,刘备又安排陈式从侧翼进攻,攻打马鸣阁道,试图以此来断绝汉中魏军与许都之间的联系。

不过,这个计划依旧失败,陈式被徐晃击败,史料记载蜀军“死伤甚多”。

蜀军的两次进攻,均被魏军击败,这个消息传到许都后,让曹操大为高兴,尤其是听到陈式带领的蜀军死伤甚多,更让曹操开心不已,史料记载,当时曹操“甚喜”。

同时,就是在这种欣喜的情绪下,曹操认为击败刘备的蜀军肯定是轻松无比。

而刘备这边,两次失利则让他极为恼火,同时,当时蜀军的后勤补给压力颇大,因此,刘备率领大军亲至阳平关前,要与夏侯渊、张郃正面战斗。

只可惜,一直到公元218年八月前后,始终未能前进一步,双方陷入了对峙状态。

这种局面对于曹军倒没什么,毕竟他们可以就地在汉中进行补给,但对于刘备就相当麻烦,当时蜀军的补给需要从成都运往阳平关,而这两地之间,足足有1500多里。

如此漫长的补给运输线,时刻考验着刘备,如果再这么对峙下去且毫无战果的话,最先要崩的必然是刘备。

并且,在听说刘备亲率大军进驻阳平关后,曹操也开始了动作,他集结大军,自许都出发赶往前线,并且在公元218年九月,已经走到长安。

他要和夏侯渊合兵,然后一举消灭刘备。

总之这一切,都给刘备造成了巨大压力,而就是在这种巨大压力之下,刘备想到了一个“兵行险招”的主意。

他留下部将高翔继续在阳平关外与夏侯渊对峙,自己则费了老大劲儿,带着主力部队,登上了定军山。

“二十四年春,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於定军山势作营。”---《三国志·刘备传》

为什么说刘备费了老大劲儿呢?他当时所走的路线,是先向南度过大约百余米宽的汉水,然后再翻过米仓山西北段,之后一路向前,踏进汉中盆地,最终登上海拔约有800多米的定军山。

其中,最费劲的就是翻越米仓山北段这一段路,此处地形十分陡峭,而刘备还需要带着部队,无疑就更增加了难度。

不过,路程虽说辛苦,但抵达定军山上后,一切都值了。

为何?很简单,定军山地势高耸,而夏侯渊则处于山下,因此,他只能“仰望”刘备,而刘备进可以借助山势居高临下,退可以利用地形依险拒敌,总之,刘备这一招着实高明。

这也正应了《孙子兵法》中的那句,“故善战者,能使敌至者,利之也”。

刘备就做到了这一点,在他登上定军山后,夏侯渊深知其中利害,不得不派出兵将,火速到定军山下,试图围剿刘备。

但正如前文所说,刘备居高临下,拥有主动权,因此夏侯渊一时半会拿不下定军山,无奈之下,只得在山下修筑鹿角(带刺的防御栅栏),以防范刘备从高处冲击。

当然,截止到这个时候,夏侯渊做得并没有错,甚至他为了以防万一,还将张郃从广元前线调了回来,让他驻扎东围,和自己一道顶住刘备。

但在在不久之后,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正是这个错误,导致魏军大败,其本人也被阵中被斩。

什么错误呢?张郃当时驻守鹿角东围,夏侯渊则守南围,而刘备看到魏军修筑鹿角,便命人分别在南围和东围防火,从而制造混乱。

与此同时,刘备又派兵主攻东围,也就是张郃所在之处。

之所以主攻张郃,一来是张郃相对夏侯渊来说,对于蜀军的威慑力稍微小一些,二来,只要东围被蜀军攻克,那么魏军就会被蜀军拦腰截断,加上张郃所在之后紧挨着汉水,届时,张郃部就会陷入被困汉水岸边的绝境。

如此一来,只要刘备动作快,那么张郃部很有可能会被歼灭。

而之后的发展也确实如刘备所料,在蜀军的猛攻之下,张郃很快不敌,史载他“军不利”,而就在这个时候,夏侯渊的致命错误上演了。

他最开始看到鹿角被烧后,赶紧亲自安排士兵挑水救火,而在得知张郃被围,并且战况不利的时候,便分出了一半兵力,前去救援张郃。

而这一分兵,夏侯渊就完蛋了。

当时刘备的军师法正,看到魏军居然分兵了,意识到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当即对刘备说“可击”,于是刘备派黄忠出马,杀向夏侯渊。

最终,在一片欢声雷动中,黄忠临阵斩杀曹魏主将夏侯渊。

夏侯渊被斩于阵前,在魏军中引起了巨大震动,毕竟谁也没有想到,堂堂夏侯渊会战死,因此一时半会都没反应过来。

趁着这个机会,黄忠继续突进,向十五里之外的夏侯渊主营杀去,而魏军看到主帅被杀,同时黄忠又如此神勇,纷纷迅速溃散,期间,益州刺史赵颙也被黄忠部斩杀。

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渊军,斩渊及曹公所署益州刺史赵颙等。---《三国志·刘备传》

之后,魏军方面在张郃的带领下,不得不撤向汉水北岸的阳平关,并在夏侯渊司马郭淮的举荐下,成为代理都督,继续主持局面。

而到了次日,刘备则率军乘胜追击,进军阳平关方向。

最开始,刘备是想直接向北渡过汉水,进而攻打阳平关,但魏军方面,郭淮却开始汉水北岸结阵,这意思就是想趁着刘备“半渡”时,从而进行攻击。

眼见如此,刘备自然不会上套,因此,他就放弃了向北渡过汉水只取阳平关的想法。

但问题是,尽管刘备从这里无法渡过汉水,但是他可以从其他方向渡过,而魏军由于之前的大败,只能被困于阳平关一带,更远的地方根本无暇顾及。

所以,这个时候战场上的局势,主动权已经掌握在刘备的手里。

而远在长安的曹操,得知夏侯渊被斩的消息后,也是震惊的一时半会说不出话来,但事已至此,当下最要紧的就是赶往阳平关救援张郃,不然的话,这汉中怕是要落入刘备手里了。

于是,公元219年三月,曹操从长安出发,到四月初,赶至汉中,之后又急行军抵达阳平关。

自打斩杀了夏侯渊后,刘备是志得意满,因此在得知曹操前来的消息后,刘备当时就说,“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

不过,嘴上说归说,真等到曹操赶到阳平关时,刘备还是采取了极为稳妥的布置。

他下令大军继续在定军山上扎营,并占据险要后固守不战,任凭曹操如何挑衅,就是不主动迎击。

而曹操这边,为了快速拿下定军山,发动了几次强攻,但均以失败告终。

这样一来,曹操一方不仅每日都在损兵折将,同时由于连续的失败,导致人心浮动,部队士气大跌。

而这还不是曹操最悲剧的,最悲剧的是,他的粮道,被刘备给截断了。

曹操当时的粮道,是利用汉水走的水路,用水路运粮确实能降低人力消耗,同时还更快捷,但是其中的问题就在于,汉水的其中一段,是要经过刘备的驻防地。

所以,在和曹操玩儿坚守不出的对峙战同时,刘备又派遣黄忠、赵云,沿着汉水南岸,一直往东,来到南岸的北山之处驻扎营寨。

然后,黄忠与赵云便开始时不时地袭扰魏军粮道,由此,曹操的后勤供应就出了大问题。

曹操虽说也派人来阻止赵云、黄忠,但基本上毫无成效,反而损失了不少兵卒,情急之下,曹操又派曹真破坏蜀军粮道,试图断掉蜀军补给,但可惜曹真不给力,始终没能成功。

假如,当时曹真能加把劲,断掉蜀军的粮道,那么刘备就会被困于定军山上,在无法得到补给的情况下,生生被曹操耗死。

但历史没有如何,曹操断刘备粮道的计划失败,加上自己的粮道又被赵云、黄忠不断袭扰,最终造成了他愈发陷入被动。

到了后来,看到曹操越发窘迫,刘备开始转守为攻,派出义子刘封出战,这把曹操给气的,当场骂刘备是“卖履舍儿”,居然派干儿子和自己打。

并且,曹操表示,他要召唤自己的义子曹彰,来狠狠教训教训刘备。

使刘封下挑战。太祖骂曰:“卖履舍儿,长使假子拒汝公乎!待呼我黄须来,令击之。”---《三国志》

但最终,曹操并未等到曹彰前来助战,为什么呢?因为在曹彰受到召唤,并刚刚赶到长安的时候,曹操已经下令大军撤退了。

公元219年5月,也就是曹操长安赶到阳平关前线的将近两个月后,面临着后勤巨大的压力,以及日趋低落的士气,无奈的曹操,只能下令大军返回长安。

而在曹操撤军的同时,刘备一路推进,火速派刘封、孟达攻打汉中东段,成功占据了东三郡(魏兴、上庸、新城)。

由于刘备的持续推进,导致曹军在撤退时又是压力重重,在这种情况下,曹军溃散无数,期间,曹军将领王平,起义并归顺刘备。

由此,汉中之战,以刘备一方大获全胜而结束,不久后,刘备进封汉中王。

上述便是汉中之战的整个过程,从这个过程中其实就能看出,曹操在最开始并没有想到他会失败。

毕竟他不仅派出了夏侯渊,同时还派出张郃、徐晃等将领,这种阵容对付刘备,就算做不到彻底压制,但也不至于惨败,刘备在前期的几场战役失利,就是最好证明。

况且,刘备当初是客场作战,补给线较远,因此只要安排得当,刘备最终就会败走。

但可惜的是,夏侯渊的操作失误,不仅导致自己被斩于阵前,同时也让曹军的士气受到了极大打击,而曹操在赶到后,刘备又坚守不出,同时袭扰曹军粮道,而曹操意图截断蜀军粮道的计划又没有成功,最终,几种因素加持之下,让曹操面临着巨大压力,因此才不得不以撤军收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