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为何要在晚年时诛杀卫子夫和卫青的家人?
皇帝是最无情的物种,别看卫氏家族对汉朝功勋卓著,但汉武帝为了自身统治地位不被动摇,也不得不对卫家后人下手。
我们先说一下汉武帝的一个心结,那就是外戚势力对皇权的削弱。
汉武帝刘彻原本不是太子,太子是他的哥哥刘荣,但由于汉景帝刘启的同母姐姐馆陶公主刘嫖的干涉,刘彻这才成为太子并最终继承皇位。
汉武帝继位之初,其实并没有很大的权力,因为以他的祖母太皇太后窦漪房和母亲皇太后王娡为代表的外戚势力特别强大,汉武帝凡事都必须向她们汇报,并且朝堂上也都是外戚当权。
在执政思想上,汉武帝推崇儒道,但窦漪房推崇黄老之术,汉武帝为了抓权,先是将崇尚黄老之术的丞相卫绾和御史大夫直不疑给罢免,然后将崇尚儒术的魏其侯窦婴(窦漪房的侄子)和武安侯田蚡(汉武帝的舅舅)分别任命为丞相和太尉。
正当汉武帝想要进行儒学改革的时候,窦漪房却出面阻止,汉武帝迫于压力,不得不将窦婴和田蚡等人罢免,改以开国功臣后裔许昌、庄青翟为丞相、御史大夫,这两个人都是窦漪房的亲信,而已经实施的儒学改革也被叫停。
二年,御史大夫赵绾请毋奏事东宫。窦太后大怒,曰:“此欲复为新垣平邪!”乃罢逐赵绾、王臧,而免丞相婴、太尉蚡,以柏至侯许昌为丞相,武强侯庄青翟为御史大夫。
好不容易熬到窦漪房去世了,汉武帝这才开始有了实权,他便重新任用田蚡为丞相,任命韩安国为御史大夫,但他很快就发现田蚡也不是个省油的灯,所以对其疏远。
直到窦婴因为假遗诏事件被处死,田蚡也因为过于放纵而病死,汉武帝痛定思痛,这才决定启用贫寒之人,比如任命公孙弘为丞相,张汤为御史中丞,后来还让主卫青推荐的父偃主抓儒学改革,并推行加强中央集权的推恩令。
汉武帝任用贫寒之人的这一举措意义非凡,也是他摆脱外戚势力的重要一步,也是他权力越来越大的开始。
不过,汉武帝还有个很让他烦恼的事情,那就是姑母馆陶公主刘嫖和妻子陈皇后,这母女二人仗着有拥立之功而骄横跋扈,让汉武帝非常生气,就想要废除陈皇后,但被母亲王太后制止。
皇太后谓上曰:"汝新即位,大臣未服,先为明堂,太皇太后已怒。今又忤长主,必重得罪。妇人性易悦耳,宜深慎之!"上乃于长主、皇后复稍加恩礼。
后来,汉武帝在姐姐平阳公主家遇到了卫子夫和卫青,随后二人被他带到宫中,而且得到了他的极大宠信。
汉武帝喜欢卫子夫不假,但其实他还有另一个想法,那就是借用卫子夫和卫青来对抗刘嫖和陈皇后。
后来卫子夫生下儿子,汉武帝就找到了借口,以陈皇后无德无子为由将其废黜,并封卫子夫为皇后,卫青也因此扶摇直上,成为了汉武帝最为宠信的臣子和最得力的助手。
也就是说,汉武帝通过扶植卫子夫和卫青这对寒门姐弟来建立了一套新的外戚势力来取代老的外戚势力,并且让新的外戚势力对自己誓死效忠,言听计从。
事实证明,汉武帝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好,卫子夫堪称一代贤后,而卫青也没有辜负汉武帝的期许,在对匈奴作战的过程中功绩显赫。
并且,汉武帝还充分发掘了卫氏家族的潜力,比如说卫青的外甥霍去病,他对汉武帝来说就是个极大的惊喜,也是汉朝极大的福气。
随着匈奴人被赶到漠北,卫氏家族的权势也达到巅峰:卫子夫是一国之母的皇后,卫青和霍去病同是位在宰相之上的大司马,掌管着全国军政大权,卫青的三个儿子卫伉、卫不疑和卫登,以及霍去病的儿子霍嬗也都在襁褓之时成为列侯。
天子曰:“大将军青躬率戎士,师大捷,获匈奴王十有馀人,益封青六千户。”而封青子伉为宜春侯,青子不疑为阴安侯,青子登为发干侯。
除此之外,卫子夫的儿子刘据还是太子,卫青其他几个哥哥姐姐及其家人也都显赫无比,成为当朝权贵。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汉朝当时几乎半个朝堂都是卫氏家族之人及其姻亲和亲信,这在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而随着卫氏家族的崛起,汉武帝逐渐意识到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如何才能约束住他们呢,可不能再让外戚削弱皇权的事情再发生了。
那么,汉武帝究竟是怎么对待卫氏家族这个新的外戚势力的呢?
事实上,早在卫青还活着的时候,汉武帝就已经开始对卫氏家族进行打压了。
前116年,也就是卫青对匈奴最后一战漠北之战后三年,发生了一件大事,他的长子卫伉坐“矫制不害”免侯。
所谓“矫制不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假传圣旨,诈称君命,擅自行事,是矫制矫诏罪的一种。
汉朝时对矫制矫诏按照后果分为三种,分别是矫制大害,也就是造成严重后果的,判处腰斩;矫制害,也就是危害不是很大的,判处弃市;矫制不害,也就是没有危害甚至还有功劳的,从轻处罚或者免罪。
卫伉犯的罪是矫制不害,汉武帝完全可以看在卫青的面子上免除处罚,但他却免去了卫伉的侯爵,这个处罚是非常严重的,大大超过了法律规定的处罚范围。
四年之后,汉武帝再次出手,以“坐酎金”罪将卫青的次子卫不疑和三子卫登给免去了侯爵。
所谓“酎金”,是汉朝诸侯献给朝廷供祭祀之用的贡金,其实就是皇帝让各个诸侯间接交税的一种办法。
按照汉朝法律,如果酎金成色不足,将会受到处罚,具体而言就是诸侯王削去一个县的封地,诸侯则直接削去整个侯国。
坐酎金,王削县,侯免国。
不过,在汉武帝时期,酎金成色不足是个普遍问题,并非一两个人这个干,而是几乎所有诸侯都是如此,汉武帝也一直是睁一眼闭一只眼,但他偏偏拿着个做文章,免去了卫青二儿子和三儿子的侯爵。
就这样,卫青三个儿子的侯爵都被免除了,要知道那时候卫青可还活着,而且地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汉武帝这也太不给他面子了吧?
那么,汉武帝为什么这么做?
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对卫氏家族进行敲打,这其实就是一种恩威并施的举措,是在告诉卫氏族人,给他们的东西随时都可以收回,所以都老老实实做人吧!
不过这还没完,我们接着往下看。
前106年,卫青去世,由于他长平侯的爵位是可以世袭的,所以卫伉就以长子的身份继承了爵位,重新成为了列侯。
但是,就在卫青去世后四年,汉武帝再次下手了,他以“阑入宫”之罪再次免除了卫伉长平侯的爵位。
所谓阑入宫,其实就是没有携带符籍入宫,也就是擅自入宫,这其实是一种可大可小的罪名。
当时的情况是,卫伉作为卫青的继承人,在朝中的影响力也很大,而且他的姑姑卫子夫是皇后,表兄弟刘据又是太子,所以他入宫带不带符籍,其实问题也不大,但汉武帝非要揪着这个不放,将他的侯爵给免除了。
卫伉的侯爵被免除之后,卫氏家族外戚势力大大削弱:卫青和霍去病已死,卫青的三个儿子都失去侯爵,霍去病的儿子冠军侯霍嬗也在前110年意外去世,死时只有十岁。
也就是说,卫氏家族所有侯爵都没有了,全部成为了平民老百姓。
自卫氏兴,大将军青首封,其后枝属为五侯。凡二十四岁而五侯尽夺,卫氏无为侯者。
就说大家服不服,汉武帝的手腕可以说是相当强悍了,用完了卫青和霍去病就过河拆桥,将其家族势力给彻底打压了。
但是,你以为这样就完了?
当然没有,因为卫青还有个姐姐叫做卫君孺,他的丈夫公孙贺和儿子公孙敬声依然是朝廷高官,汉武帝准备将他们也给收拾了。
接下来就要说巫蛊之祸了,汉武帝将会彻底达到铲除外戚势力的目的,卫氏家族残存势力的浩劫也正是发生在这一时期。
很多人在谈起巫蛊之祸时,都说汉武帝只是被江充和苏文等人蛊惑了才杀了那么多人。
这确实是事实,但不是全部,汉武帝其实有借着巫蛊之祸来铲除外戚势力的用意,不过主要发生在巫蛊之祸之初,后来的事情才是汉武帝在被蒙蔽的情况下发生的。
事情是这样的,公孙贺当时从太仆升为丞相,而他的儿子公孙敬声则升任太仆,但公孙敬声在任期间有违法行为,挪用了军队一千九百万钱,因此被治罪下狱。
公孙贺为了救儿子,就上书汉武帝,说他愿意拿抓捕当时的大通缉犯阳陵大侠客朱安世来给儿子抵罪,得到了汉武帝的同意。
贺子敬声,代贺为太仆,父子并居公卿位。敬声以皇后姊子,骄奢不奉法,征和中擅用北军钱千九百万,发觉,下狱。是时,诏捕阳陵朱安世不能得,上求之急,贺自请逐捕安世以赎敬声罪。上许之。
后来,公孙贺果然抓住了朱世安,但他为了自救,竟然在狱中说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还用木偶人诅咒汉武帝,也就是实施巫蛊之术。
汉武帝不分青红皂白,就将公孙贺也逮捕下狱了,不久之后就将公孙贺和公孙敬声给处死了,其家族成员也全部被处死;卫青之子卫伉,阳石公主,卫子夫之女诸邑公主等人也被汉武帝牵连进去,也都全部被杀死。
安世遂从狱中上书,告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及使人巫祭祠诅上,且上甘泉当驰道埋偶人,祝诅有恶言。下有司案验贺,穷治所犯,遂父子死狱中,家族尽诛。
至此,不但卫氏家族彻底倒下,其在汉廷内部的政治盟友也损失殆尽,只有卫子夫和刘据苦苦支撑,不过他们后来也没能保全。
这件事着实诡异,汉武帝为何会听信一个流氓地痞的话?
并且,当初朱世安在狱中之时,曾见到过公孙贺,他竟然对公孙贺不怀好意地说“丞相将要祸及全族了”,不久后他就上书给汉武帝,而后公孙贺一家,两位公主以及卫伉等人就被杀掉了。
朱世安一个罪犯,怎么可能有资格上书汉武帝,他又怎么知道自己的诬告一定会被汉武帝相信的?这些都是很难解释的事情,也都是此案的疑点。
只能说,朱世安绝对不简单,不排除汉武帝借他来铲除公孙贺一家的嫌疑,但汉武帝也太狠心了,竟然连自己的亲女儿也杀掉了,或许她们只是添头而已,为的就是掩饰自己的真实目的。
这几件事之后,江充等人就开始借助巫蛊之祸来诬陷刘据和卫子夫了,汉武帝那时候刚好有病,头脑也不清晰,所以被麻痹,最终导致刘据起兵被杀,卫子夫也选择自杀以证清白。
至此,卫氏家族算是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了,没有留下半点痕迹。
巫蛊之祸之后,汉武帝查清了真相,感到非常懊恼,便下令将诬陷卫子夫和刘据的江充和苏文等人给诛杀并灭族了。
巫蛊之祸的结果虽然惨烈,汉武帝也感到后悔,但他最担心的一件事也消失了,那就是朝廷再也没有外戚势力了,他的权力变得比他之前任何一位汉朝皇帝都大。
并且,后来汉武帝在选择新的继承人这件事,也体现了他对外戚势力的厌恶,那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杀母立子”事件。
刘据去世之后,汉武帝选立钩弋夫人的儿子刘弗陵为太子,为了确保刘弗陵的地位,汉武帝杀掉了钩弋夫人,理由是子少母壮,防止吕后故事再次发生。
其後帝闲居,问左右曰:“人言云何?”左右对曰:“人言且立其子,何去其母乎?”帝曰:“然。是非儿曹愚人所知也。往古国家所以乱也,由主少母壮也。女主独居骄蹇,淫乱自恣,莫能禁也。女不闻吕后邪?”
刘弗陵当时只有八岁而已,除了他之外,汉武帝还有好几个年纪更大的儿子,但他却没有选其中任何一个,而是选中年纪最小的刘弗陵当太子,还不是因为钩弋夫人母族没什么人,未来不可能产生外戚势力。
所以说,汉武帝之所以打压卫氏家族,其实就是为了消除外戚势力,从而加强皇权,保证刘氏子孙地位稳固。
最后说一下,卫氏家族虽然被汉武帝打压了,但卫青长子卫伉的子嗣,次子卫不疑与三子卫登的家族并未受到牵连,这或许是汉武帝感念于卫氏家族的功劳,所以没有赶尽杀绝吧。
汉宣帝时期,由于他是太子刘据的儿子,所以他很优待卫氏族人,下诏让卫氏族人全部复家,并赏赐他们大量钱财。
汉成帝时期,又封卫青的玄孙为长安公,赐官侍郎;王莽也曾下令封卫青的一个子孙为关内侯,并让其在朝中任职。
现如今,已经不知道卫青的后人还有没有,如果有又在哪里,只知道山西临汾有大量卫青故居供我们瞻仰,却不知当地是否有卫青后人。
汉武帝为何要在晚年时诛杀卫子夫和卫青的家人?
汉武帝刘彻心里一直有一个阴影总也挥之不去,那就是外戚的势力,人到晚年更是忧心忡忡。
汉朝建国就与外戚密不可分,当年吕后专权,到了汉文帝刘恒时,出了个舅舅薄昭,随后又来一个跨越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朝的窦老太太,对汉武帝影响最深的就是这个窦老太太,在刘彻初登皇位时她可没少干涉朝政,当年刘彻推行新政,一年后窦老太太找借口把新政骨干赵倌、王臧下狱,丞相窦婴、太尉田蚡被免职,新政被废除,汉武帝对窦老太太的专制是最刻骨铭心的。
现在的太子刘据为人忠厚、性格柔弱,而卫氏在朝中的势力过于庞大,太子将来能不能坐稳皇位让刘彻寝食难安。
我们先来看看卫氏集团的势力,核心人物当然是皇后卫子夫,卫青是大将军,娶了平阳公主,卫青虽死但影响力还在,他的三个儿子都是侯爷,卫青的哥哥卫长君是宫廷侍中,姐夫公孙贺是当朝宰相,其门生故吏无数,且身居要职。
汉武帝生性多疑,到了晚年更是多疑,担心太子继位后会外戚干政,甚至于取代刘氏,此番格局让刘彻感到深深不安,但他绝不允许外戚势力过大,在他临走之前坚决要把这些外戚势力打掉。
终于“巫蛊之祸”成为了汉武帝除掉卫氏集团的导火索,引发“巫蛊之祸”的有两个关键人物。
一个是朱世安,他是当时著名的“大侠”被朝廷通缉;
丞相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贪赃枉法,私自挪用北军军费一千九百万钱,被捕下狱,公孙贺为救儿子,就向汉武帝提出抓捕朱世安来赎儿子的罪,汉武帝也同意了,不久还真的抓住了朱世安,朱世安却笑着说“丞相将要祸及全家了”,果然他在狱中上书举报公孙敬声与汉武帝的女儿阳石公主通奸,并在皇宫驰道埋偶人诅咒汉武帝,结果公孙贺也被捕入狱,经调查属实,公孙贺父子二人死于狱中,并被灭族,同时受牵连的还有阳石公主和皇后卫子夫所生的另一个女儿诸邑公主以及卫青的长子卫伉全部被杀。
公孙贺死后,汉武帝任命涿郡太守刘屈髦为丞相,封其为澎侯。
另一个关键人物是江充,原本是市井无赖,在汉武帝晚年的时候得到了重用,因江充与太子及皇后不和,担心将来太子继位后会诛杀他,便想利用当时闹出几桩大案的“巫蛊之术”去制造阴谋,而此时的汉武帝因年老性情变得多疑,就由江充负责处理有关巫蛊的案件,自己去到外面避暑;
江充等人就来到太子宫掘蛊,竟然还真的挖出了桐木做的人偶,太子见江充栽赃陷害自己,就在太子师傅石德的建议下越权行事,拘捕并杀了江充等人,江充的一名部下跑到汉武帝那儿通报说太子已反,不明真相的刘彻大怒,下令丞相刘屈髦率兵平乱,太子纠集数万人与丞相军大战五天,因得不到长安民众的支持,势孤力弱而兵败,逃离长安后自杀而亡。
皇后卫子夫自知难辞其咎,也自杀身亡了,汉武帝担心势力强大的卫家造反报仇,于是诛杀了卫青的家人。
随着卫子夫的自杀,卫氏外戚最后一棵树的倒下,让汉武帝耿耿于怀的“外戚干政”烟消云散了。
汉武帝为何要在晚年时诛杀卫子夫和卫青的家人?
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但同时也是一位多情的君主。他继位的第一任皇后是“金屋藏娇”的陈阿娇,知恩图报,这个汉武帝也是身不由己。
然而,好景不长,风流倜傥的汉武帝很快就对才貌平平的陈阿娇产生了“审美疲劳”,结果在邂逅绝世美女卫子夫后,立马移情别恋到她身上来。后面的事毫无悬念,陈阿娇很快成了“废后”,取而代之的自然是陈阿娇。
受宠有卫子夫很快为汉武帝生了第一儿子——刘据。面对这个“千呼万唤”始出来的龙子,二十九岁的汉武帝很是高兴,对卫子夫更加宠爱了。也正是因为这样,刘据七岁那年,就被汉武帝封为太子。
俗话说岁月是把杀猪刀,随着时光的推移,岁月的变迁这,卫子夫也变得年老色衰了。而这时好色的汉武帝又了新宠,先是出了个年轻貌美的王夫人,接着又出现了李夫人、尹婕妤、邢娙娥、赵婕妤(钩弋夫人)等一大堆美人。汉武帝对卫子夫的盛宠一去不复返。
尽管如此,但汉武帝念及当年自己对卫子夫许下的爱的承诺,卫子夫的弟弟卫青及外甥霍去病为汉武朝立下不世之功,非但没有废了她的后位,反而依然“尊重”她。
而真正使汉武帝对卫子夫痛下杀手的竟然是太子刘据。
原来当年汉武帝立刘据为太子后,为了培养这位接班人,汉武帝在太子宫中造了一处博望苑,供太子读书学习,派专人对太子进行教育。然而,事实证明,太子刘据在汉武帝眼里却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因为他和自己很“不类己”。
汉武帝认为刘据“不类己”的原因有三:
一是太子无才。汉武帝小时候就能说出“金屋藏娇”这样惊世骇俗的话语来,从而使得自己在太子争据战中占据了制高点。而刘据每天只知道说“之乎者也”之类读书人的话,没有看出有什么其他方面的才华。
二是太子无德。汉武帝高大威武,登基后雄心勃勃的他用武力打得匈奴满地找牙。总之,汉武帝处处显示出男子汉的阳刚之气,而太子刘据仁厚谨慎,性格温柔得如女生。所以,他做中性人绰绰有余,但做堂堂一国之君太文弱了。
三是太子无知。汉武帝执行酷吏严刑,重用张汤等酷吏,很好地打击了那些“贪官污吏”和“罪有应得”之人,但负面作用是牵连的人很多,比如说当年陈阿娇巫毒一事,结果牵扯受罪的人达到浩浩荡荡数千人。头脑不开窍的太子刘据力劝父皇应施以仁政,不要重用酷吏,以免误人子弟。这样的结果是,汉武帝表面上不置可否,但心里对太子却“恶之”。
后来卫青死后,黄门苏文、江充等朝中小人不想太子刘据登基,于是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巫蛊之祸,结果是把太子刘据逼上了造反的道路,而在处理这件事的过程中,汉武帝逼卫子夫自杀身亡,卫氏家族的其它成员也没有逃过这一劫难,成了屠杀的对象。
总之,汉武帝晚年逼死太子刘据和卫子夫,诛杀卫氏子弟们,完全是“糊涂”所至,后来知道事情真相,幡然醒悟后,建“思子台”便是很好的证明。
汉武帝为何要在晚年时诛杀卫子夫和卫青的家人?
汉武帝诛杀卫子夫和卫青的儿子,按现代人的话讲:主要是因为汉武帝没文化。
啥意思?迷信鬼神呗!当然,我们不能以现代人世界观的标准去要求汉武帝做个无神论者,汉武帝那时候,人们解释不了的未知事物远远多于已知的。
汉武帝晚年诛太子、杀卫皇后都跟封建迷信有关系,那就是我们熟知的“巫蛊门”。
巫蛊门背后的汉朝文化背景我们都知道汉朝的皇室是楚人出身,汉朝在行政是继承了秦朝的制度,但是,在文化上则是全盘接受了荆楚文化。从屈原的《九歌》、《天问》,我们可以知道,楚人自古就有尚巫好鬼的传统,这就使得汉朝的统治者更容易相信蛊术。
汉武帝自己在晚年时就总是求仙拜神,对这一套当然更加深信不疑。因此朝廷上一直很注意防备有人用这类厌胜之术来诅咒皇上,查出来就是灭门的大罪。
再加上汉武帝刘彻是个彻头彻尾的独裁者,以至于他不能接受,人到老年时身体就会衰弱,也会多病这个客观规律。所以,他一直疑心身边有人用巫蛊害他。这种可怕的疑心病,在汉武帝晚年造成的灾难极为恐怖,不管是谁,只要被告发参与了巫蛊案,绝对是在劫难逃,并且株连家族和朋友。
如果说汉武帝光是迷信,还到不至于诛杀自己的至亲,虽然卫皇后已经在岁月风霜的摧残下失去了绝世的容颜,但她能在后宫复杂的环境中做了三十八年的皇后,赢得汉武帝的恩宠,赢得了大臣和后宫众人的尊敬,得益于她处处小心,以恭谨谦和的处世态度。在后来的日子里,尽管汉武帝移情别恋,但是因为卫后小心谨慎,所以汉武帝对她还是很信任的。因此,汉武帝每次出行,都把后宫事务托付给卫后。
太子刘据虽然不得汉武帝喜爱,但有句老话儿讲,虎毒不食子。如果没有小人在背后挑拨离间,制造误会,汉武帝是绝不会对自己的儿子痛下杀手的。
巫蛊门背后挑拨是非的小人这些小人中的代表人物是一个叫江兖的。他本名叫江齐,是西汉赵国邯郸的一个混混。因为举报赵国天子刘丹乱伦被汉武帝赏识,然后又出使一趟匈奴,回来被汉武帝封为绣衣使者,也就是皇帝的专使,是汉武帝为惩治地方奸猾、办理大案而设置的监察官。
新官上任后,江兖就负责在高速公路上受费。高速公路?您先别大惊小怪,秦汉时期,为了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修了一些专供官方使用的宽大的马路,叫“驰道”。江兖就是在驰道上专门查处私上驰道的马车,然后进行罚款。你想啊,普通老百姓谁坐得起马车啊,所以,上驰道的都是些为了方便的达官贵人。汉武帝连年征战,国库空虚,江兖这门买卖给汉武帝赚了大把的钱,因此备受汉武帝恩宠。
有了汉武帝撑腰,江兖顿时像打了狗血一样,只要你上了驰道,上至皇亲国戚,下到朝中大臣,他见谁咬谁。时间一长,江兖开始觉得咬些虾兵蟹将不足以证明自己的实力,于是他盯上了当朝太子刘据。
刘据虽然是汉武帝与卫后的嫡长子,但是,在卫子夫因年龄原因失宠,霍去病与卫青又双双早逝的情况下,太子的位置已然坐得不稳。朝中废长立幼的谣言不断,刘据最大的威胁是汉武帝与李夫人所生的昌邑王刘髆、以及宠妃钩弋夫人的儿子刘弗陵。
真是因为这样,有恃无恐的江兖开始拿太子刘据开刀,不但扣了太子的车马还向汉武帝打小报告。对待疯狗,最好的办法就是给它几棒子,下次它就不敢咬人了,刘据也是天生的好脾气,对于江兖“拿鸡毛当令箭”的行为一再忍让,这就给了恶人得寸进尺的机会。
江兖陷害太子江兖感在太子头上动土,不但没遭到太子的报复,还因为“秉公执法”得到了汉武帝奖赏。这就让江兖的气焰更嚣张了,在他眼里,太子迟早要换人的,所以不能给刘据翻身当皇上的机会。于是,他先是联合皇宫的禁军侍从苏文,向汉武帝打小报告,诬陷太子与卫后宫中宫女私通。于是,汉武帝给太子增调二百宫女。
这下,引起了天子刘据的警觉,经过打听后知道是苏文搞的鬼,于是对苏文小心提防。苏文见没有下手的机会,于是就唆使宦官在汉武帝面前挑拨离间,说太子总是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话里话外盼着早日登基。汉武帝也不是好糊弄的,二话不说就斩了这名宦官。正在江兖、苏文等人对太子的攻击接二连三的失利时,长安接二连三的发生几件大事,给了他们陷害太子的启发。
我们文章开篇时说过,汉朝继承了荆楚文化,所以民间巫蛊之风盛行。
何为巫蛊?
巫蛊就是使用所谓的巫术和诅咒害人的“法术”,大体上分为两个流派:一种是虫蛊流派,大体上是将蜘蛛、蝎子、蟾蜍、毒蛇、蜈蚣等毒虫放在一个容器中,密封十天,开封后存活下来的那只就是最毒的,它也就是蛊的首选。然后经过饲养最终就是蛊,把它的粪便放在水井或粮食里,吃了的人肚子里就会长虫,慢慢身体虚弱而死;还有一种就是比较简单的精神战流派了,大体方式是在木偶上写上被诅咒者的名字和生辰八字,然后靠巫师作法进行诅咒。
相比之下自然是后一种简便易行,所以几千年来一直是广大人民群众广泛使用的对敌人“报复”的手段,至于灵不灵,那时候没有今天的科普,就看人们从什么角度去解释了。
汉武帝在位期间南征北伐,弄得天下百姓不得安宁;我们知道,战争是最烧钱的,古代的战争不仅烧钱,还烧人烧粮食。汉武帝这些年的征战,不但把文景时期积蓄下来的钱财都花光了,他自己更是无所不用其极地搜刮天下之财,结果钱也花光了好几次,闹得老百姓苦不堪言,纷纷起来造反,连长安城里也有不少人咒骂皇帝。这些怨恨的话有一些慢慢地就传到了武帝耳朵里,他就小心提防着,疑神疑鬼地老觉得有心怀叵测的人来行刺他。
就这样,汉武帝整日处于风声鹤唳的精神状态下,有一天他恍惚间看到一个手持宝剑的黑衣人,就下令在建章宫内大肆搜捕,结果连刺客的影子都没看到,守宫侍卫也说什么都没看见。汉武帝不信,下令杀了一个侍卫,继续就下令关闭长安城门,扩大搜捕范围全城搜捕。
长安城里顿时,就闹得鸡飞狗跳。结果,这次大规模的搜捕没抓到刺客,倒是搜出了大量的小木人,这就成为了“巫蛊门”的导火索。
汉武帝看到这些小人后勃然大怒,马上责令江兖牵头打击巫蛊,江兖摇身一变成为“破巫”特使,安道侯韩说、御史章赣、黄门苏文是其帮手。他带领几员得力干将,整天穿梭于各大宫,打着汉武帝整治巫蛊的旗号,想整治谁就整治谁。
这些人看谁不顺眼,就事先把木头人埋到他的家附近,然后再以搜查的名义来查找,抓到人以后,先严刑拷打,一定要让他们认罪。然后让这个人咬出他的同案犯来,被打得无奈了就咬其他人。这样抓一个咬一个,抓一个咬一片。不管是谁,只要被江充扣上“诅咒皇帝”的罪名,就不能活命。没过多少日子,他就诛杀了好几万人。
江兖将皇宫三宫六院搅的人人自危后,最后将打击的目标锁定到太子和皇后。结果可想而知,搜太子宫的木头人不仅数量多,而且咒语十分歹毒,并且,江兖第一时间向汉武帝作了汇报。
太子惨死这时候,太子刘据真的害怕了。因为之前,汉武帝已经因为巫蛊诛杀了公孙贺、公孙敖两名大臣,连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卫青之子长平侯卫伉都皆坐诛连。于是,刘据无奈之下,先发制人拿下江兖,并且将其斩首。
就在刘据感慨自己终于做了一回“铁血真汉子”的时候,苏文和章赣漏网的消息,让他脸上的笑容戛然而止。苏、章二人侥幸得脱后,马上向汉武帝汇报“太子造反”独家小道消息,汉武帝听后第一反应是惊,第二反应是不可置信。对他来说,太子虽然在言行上“叛逆”了些,在做人上“另类”了些,在做事上“迂腐”了些,但人还是诚诚实实、本本分分的。因此他觉得苏文的“造反”两字有点儿言过其实,于是就让内侍去把太子叫来,准备来个当面“质问”。
内侍们眼看江兖都被太子斩了,此刻去太子府不亚于走一遭阎王殿,所以,胆小的内侍在太子府门外溜了一圈,就回去对汉武帝编造谎言称,太子已经造反。汉武帝还是不肯相信,于是又遣丞相刘屈氂去确认。
昌邑王刘髆是刘据的皇位的竞争者,他是李夫人的儿子,李夫人的弟弟是李广利,而丞相刘屈氂和李广利又是亲家。这是对太子刘据落井下石的最好时机,刘屈氂当然要对太子痛下杀手了。于是,他也对汉武帝称太子造反。
当身边所有人都说太子造反的时候,汉武帝真的相信了。于是,汉武帝下诏书,对太子杀无赦。太子无奈逃出长安,来到一个叫泉鸠里的村落隐匿起来,但最终还是因为走漏风声,自己用一尺白绫结束了生命。
生在帝王之家的孩子,从出生那一刻起,就不得不面对一场终生的权力博弈。皇帝与皇子之间的关系,即使父子,又是君臣。一旦涉及权力的蛋糕,什么君臣、什么父子,都将变成不共戴天的仇敌。
卫皇后之死在刘据逃离长安后,汉武帝听信小人之言,相信了卫子夫支持儿子刘据谋反。于是,汉武帝派人去取卫皇后的印玺。明面上是取印,实际是留给卫子夫自行了断的权利,已经是非常给卫子夫面子了。
卫子夫早已料到会有这一天,只是这一天还是来得有点儿突然,快得让她感叹世事无常,她用那双早已变得粗糙的手握着汉武帝当年亲手交给她的白玉大印,若有所思若有所叹,良久,一滴晶莹的泪掉落在印玺上。悲切良久,她推开厢房大门,恭恭敬敬地把印玺递交给刘长和刘敢人。
接到印玺的刘长和刘敢两人并没有马上就走,而是木然地站在那里,良久,从卫子夫的厢房里传来一声凄惨的叫声,血腥之味顿时弥漫开来。刘长和刘敢对视了一眼,知道他们的使命已经完成了。
“生女当生卫子夫”,卫子夫从歌女到皇后,书写的一人得志、全家富贵的传奇。在古代,当个女人已实属不易,做帝王的女人更不是一件幸福的事,个人的命运与家族的命运捆绑在一起,是荣华富贵还是粉身碎骨,只在那帝王的弹指一挥之间。汉武帝为何要在晚年时诛杀卫子夫和卫青的家人?
卫子夫不是被逼死的,而是因为自己的儿子,也就是当时的太子刘据起兵造反失败后,自杀的。
我们应该探讨,为什么太子会被逼造反。
我们看看,卫氏集团在汉庭的人脉资源。
卫子夫,皇后。
卫青,大将军。并取了平阳公主,三个儿子都是侯爷。
霍去病,骠骑将军。
兄长卫长君是宫廷侍中,
姐夫公孙贺是宰相。。。还有很多门生故吏,身居要职。也就是说,在汉武帝前中期,朝廷第一大势力,就是卫氏集团了。
汉武帝生性多疑,到了晚年,更加多疑。当年吕后专权,一直都是他心病。所以,他看到卫氏集团势力如此强大后,担心太子继位后,会外戚干政,甚至于取代刘氏。
所以,卫青死后,卫子夫年老色衰失宠后,就开始疏远皇后,并开始逐渐剪除掉卫氏集团势力。
卫青死后,太子刘据就是卫氏集团的代言人。刘据看着自己昔日的帮手,一个个逐渐失去势力,加上汉武帝又开始宠信他的弟弟,以及酷吏江充。日益对刘据表达了一些不满,开始怀疑汉武帝要废掉他了。
刘据已经年近四十了,做太子做了几十年,都还没有上位,也有点不耐烦了。
江充借汉武帝出宫度假的时候,发动巫蛊之祸,栽赃嫁祸到了刘据头上。于是刘据恐惧,因为汉武帝很迷信,最忌巫蛊之术。在考虑再三后,决定铤而走险,发动兵变,控制长安城。
此时不明情况的汉武帝,立即发兵攻打长安城,血洗太子府。最终太子兵败逃亡,卫子夫在宫里自杀。最后太子逃亡不久,追兵已至,也在河边自刎。
此案牵涉很多,卫氏集团被一网打尽。太子一脉被杀光,只剩一个婴儿被官员保护了下来,悄悄地藏起来。这个人,就是汉宣帝刘病已。
事后汉武帝明白太子的冤屈后,发现大汉朝最好的皇位继承人没了,又非常后悔,非常愤怒,把当时参与镇压太子的官员,全给杀了。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汉武帝心中愧疚,又开始重用霍去病的异母弟霍光。霍氏家族又开始崛起。
汉武帝为何要在晚年时诛杀卫子夫和卫青的家人?
汉武帝并没有刻意或者有计划的去诛杀卫氏一族,但是在他心里有一个一直挥之不去的阴影,那就是外戚的势力,让汉武帝到了晚年更是敏感多疑。
卫子夫一直以贤德著称,她深知月盈则亏、水满则溢、盛极必衰、宠辱不惊的道理。而卫氏一族的势力当然是以皇后为核心,卫青是长平侯,侄子霍去病是骠骑大将军,哥哥卫长君是宫廷侍中,姐夫是大臣公孙贺。在这些卫氏家族里尤其是卫青与霍去病他们俩战功赫赫,为西汉的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即便后来卫子夫姿色渐衰,在卫青、霍去病相继离世之后的十七年里卫子夫也依然能够得到汉武帝的礼遇与尊重,笔者认为这与卫氏家族对国家的贡献是息息相关的。
汉武帝生性多疑,早年间因为出现了吕后专权、到他登基后窦太后的干政,对汉武帝的内心都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他顾虑太子继位后会有外戚干政,这件事让他时刻感到不安。终于“巫蛊之祸”成为了汉武帝对付卫氏一族的导火索。而引发这场祸端的有两个关键人物——
“大侠”朱安世
丞相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仗着自己是皇后姐姐的儿子,擅自动用北军军饷一千九百万钱。事情败露之后被捕入狱。正逢汉武帝下诏通缉阳陵大侠朱安世,公孙贺为赎儿子的罪过,将朱安世捕获送往朝廷。没想到朱安世竟然在狱中上书,声称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以及行巫蛊诅咒天子之事。
汉武帝知道以后大为震怒,命令有司深查公孙贺所犯罪过。后来公孙贺父子冤死狱中,被满门抄斩。自此,太子刘据在朝堂上,再也没有外家相护。卫子夫所生的阳石公主、诸邑公主,和卫青之子长平侯卫伉相继也被牵连入内,接连被杀。
“小人”江充
江充本来是个市井无赖,但是在汉武帝晚年时得到了重用。
自从公孙贺的事件后,汉武帝产生了疑心,有一次,白天汉武帝在小睡,梦见有好几千木头人手持棍棒想要袭击他,霍然惊醒,从此感到身体不舒服,精神恍惚,记忆力大减。因为江充与太子刘据、卫皇后不和,害怕汉武帝去世后被刘据诛杀,于是便设下阴谋陷害太子,说汉武帝的病是因为有巫术蛊作祟造成的。汉武帝听后很害怕,立即派江充去追查。
江充率领胡人巫师到各处寻找所谓的“木头人”,并逮捕了那些用巫术害人的嫌疑犯。百姓惶恐之间相互诬告,以此罪冤死者前后共计数万人。江充一直搜查到卫皇后和太子刘据的住室,把事先准备好的木头人拿出来陷害太子。 刘据没想到自己的宫中会挖出人偶,心中惊惧,而此时汉武帝却在甘泉宫中养病,不通音信,刘据无法向汉武帝证明自己的清白,便叫来少傅石德询问对策,傅石德跟太子刘据说:“不管江充是有意还是无意,现在我们见不到汉武帝,您和皇后派去的属史请安都得不到回复,谁知道汉武帝是生是死,不如先把江充抓捕杀了。”
于是征和二年(91)七月壬午,刘据派人假冒使者去抓捕江充等人,把江充杀了。江充部下苏文逃到汉武帝处,回报汉武帝说:“太子反已成,欲斩臣,臣逃归。”汉武帝怒极,立刻下令丞相刘屈氂率兵平乱。刘据带人离去,到长乐宫西门外,正遇到刘屈氂率领的军队,跟刘屈氂军队大战五日,因为得不到长安民众的支持,势孤力偌而兵败,逃离长安后自杀而亡。而跟随太子刘据出逃的两个皇孙也一同遇害。皇后卫子夫自知难辞其咎,于是也自杀身亡了。
虽然卫青的长子卫伉受巫蛊牵连而死,但史书上卫伉的子嗣以及卫青次子卫不疑与幼子卫登的家族并没有受牵连的记录。所以卫氏一族并没有被灭族。
后来经过多番调查,发现当年的“巫蛊事件”多有不实。汉武帝知道了当时刘据只是惶恐不安并无谋反的意图,可怜刘据无辜,就派人在湖县修建了一座宫殿,叫作“思子宫”,以此寄托哀思。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