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二战时德军坦克兵挺进苏联,斯大林却枪决了4个大将?
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前,斯大林中了希特勒的离间计,误以为苏联红军大脑图哈切夫斯基元帅是间谍,因此将其处死。图哈切夫斯基其实死得比较冤枉,而且斯大林到死也没搞清楚真相。
苏德战争爆发后不久,斯大林又处决了苏联红军西方面军司令员巴甫洛夫大将及以下三名少将。古人说得好,临阵换将是兵家大忌,更何况是一口气处死四名将军,斯大林为什么如此豪横,那么他又做得对不对呢?
一、才不配位的巴甫洛夫大将。
巴甫洛夫的军事生涯可谓是顺风顺水,他于1936年成为坦克旅长,还率部参加了西班牙内战,表现十分不错。巴甫洛夫在1937年回国后不久,就成为苏联第一批两个坦克团团长之一,而另一个坦克团团长是后来的苏联元帅朱可夫。
在当时,巴甫洛夫和朱可夫是两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他们都得到了斯大林的重视,被斯大林引为心腹爱将。
从1937年开始,巴甫洛夫先是当上了坦克装甲兵部长,后来又与朱可夫一起晋升大将并成为重要军区的司令员。苏德战争爆发后,朱可夫担任基辅特别军区司令员,而巴甫洛夫则成为西方面特别军区军司令员。
事实上,别看巴甫洛夫资历老,晋升快,但他跟朱可夫有明显的差距。
朱可夫被普遍认为是具有很好的军事天赋的,而且他有对日作战的成功经验。朱可夫后来在基辅战役中的判断也是非常正确的,他提出放弃基辅并退守第聂伯河的策略,其实对苏联也是最有利的。只不过因为斯大林坚持要守住基辅,结果导致苏联红军在基辅战役中惨败,几十万军队白白打了水漂。
而巴甫洛夫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军事天赋,他只有过参加西班牙内战这种小规模战斗的战争经验,但他却快速晋升到军区司令员,显然有些才不配位。
巴甫洛夫之所以晋升这么快,是因为斯大林曾在苏军中进行过大清洗,很多将领被杀或者被赶出军队,苏联红军因此十分缺乏军事将领。为了解决人员短缺问题,包括巴甫洛夫在内的许多将领都被赶鸭子上架,开始在苏联红军担任重要职务。
而这一点,也是造成苏联红军在战争初期不断败退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很多事情都可以说明巴甫洛夫的能力不足。
就比如说,巴甫洛夫在1940年担任西方面军司令员之后,他错误地借鉴了西班牙内战的战争经验,盲目地认为坦克部队无法进行单独作战,只能作为步兵支援,所以他解散了西方面军的机械化部队。
事实上,巴甫洛夫在西班牙内战中使用的是T26这种防护力差的轻型坦克,这样的坦克确实不适合单独作战,但他却因此否定了所有坦克。
一直到1940年年底,巴甫洛夫才发现苏联有很多很好的重型坦克,可以进行单独作战,所以开始重建机械化部队,但为时已晚,因为第二年苏德战争就爆发了。
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前,巴甫洛夫在排兵布阵上也出现了重大失误。
当时西方面军有几十个机场,但巴甫洛夫却将空军主力集中在几个机场上。所以战争一爆发,苏联空军主力就成为了德军的靶子,仅仅在一天之内就被击毁738架飞机,西方面军因此完全失去了制空权。
这还没完,德军地面部队发起进攻之后,巴甫洛因为胸无韬略而手足无措,他竟然放弃方面军指挥部,跑到一个集团军指挥部里面去,致使整个西方面军失去指挥,在与德军交战的时候各自为战,十分混乱。
战争进行到第五天的时候,德军两个装甲集群占领明斯克市。德军孤军深入,这让正在败退的巴甫洛夫看到了机会,他下令对德军已经包围,但不料德军两个集团军及时支援到位,反而将西方面军给包围了。
不久之后,德军对西方面军发起总攻,结果大部分苏军被歼灭,只有少数人逃走。最后德军战报显示,俘虏了三十二万苏军,坦克三千三百多辆,火炮一千八百多门,白俄罗斯全境被占领。
在明斯克战役中,因为巴甫洛夫才不配位,玩忽职守,指挥失当,苏联红军作为王牌部队之一,几乎全军覆没。
二、斯大林的雷霆之怒。
就在德军逼近明斯克的时候,斯大林接到了前线战报,他看完之后,愤怒地对身边的人说道,为什么德军在一个星期之内就推进了几百公里,现在明斯克都快丢了,我们的西方面军在干嘛,巴甫洛夫又到哪里去了!
明斯克作为白俄罗斯是首都,其战略意义十分重要。明斯克如果丢了,那么白俄罗就彻底完蛋了,而且莫斯科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事态万分紧急,斯大林觉得有必要跟巴甫洛夫通电话交流一下,他便让人拨通了四方面军指挥部的电话,但接电话的人却告诉斯大林,巴甫洛夫并不在司令部,他已经去了某集团军司令部。
斯大林怒火中烧,但他那时候并没有时间去找巴甫洛夫。斯大林找来已经从基辅战场回来担任预备部队司令的朱可夫,仅仅用了四十分钟,斯大林就决定由朱可夫带领四个师的兵力去重新夺回摩棱斯克。
朱可夫也相当给力,很快就收复了摩棱斯克,这是当时苏军为数不多的胜利。朱可夫回去之后,斯大林又问朱可夫有什么打算,朱可夫说他想重返战场。斯大林便指派朱可夫去列宁格勒,朱可夫表示同意。
但斯大林在朱可夫出发前突然想起巴甫洛夫,他便问朱可夫西方面军怎么办。朱可夫摇摇头说,现在已经完全联系不上巴甫洛夫了,看来只能听天由命了!
仅仅在一天之后,战报就摆在了斯大林的办公桌上,西方面军三个集团军五十万人几乎被德军全歼,明斯克丢失,白俄罗斯全境被德军占领。
斯大林看完战报之后再次大怒,他那时候想的唯一一件事就是,他想当面问问巴甫洛夫,为什么没有抵抗住德军的进攻?有没有在打不赢的时候撤退?如果撤退了,为什么会损失五十万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斯大林不停派人给巴甫洛夫发电报,朱可夫在列宁格勒也在不停让人联系巴甫洛夫。但巴甫洛夫就像是人间蒸发了一样,他没有任何电报回复斯大林和朱可夫。
过了好几天,巴甫洛夫终于给朱可夫回了一封电报,说明了自己的位置和部队的情况。
朱可夫对巴甫洛夫并不满意,他又以苏联红军总参谋长的身份发电报给巴甫洛夫,要求他说明战争情况。但巴甫洛夫在给朱可夫的回电中说得模糊不清,似乎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失败。
到最后,朱可夫只搞清楚了一件事,那就是巴甫洛夫的抵抗策略并不明确,没有及时撤退到指定区域。
再后来,斯大林与巴甫洛夫也进行了沟通,但巴甫洛夫却表示,自己愿意率领西方面军余部继续进行抵抗。那时候斯大林的耐心早就被巴甫洛夫给磨没了,他已经不再信任巴甫洛夫了,所以他拒绝了巴甫洛夫的请求。
不久之后,斯大林将朱可夫找到莫斯科,他要求朱可夫下一道指令,解除巴甫洛夫的职务和指挥权,并让他尽快回去接受调查。
三,斯大林临阵斩将是迫不得已,也是杀鸡给猴看。
事实上,斯大林很后悔让巴甫洛夫担任这么重要的职务,他也在问自己,巴甫洛夫这样一个庸才,为什么会被自己任命为方面军司令员?
想到这里,斯大林有些后悔自己当初做的决定,于是他深深地吸了一口烟,然后下达了一个命令,将四方面军司令员巴甫洛夫及以下一共十六位将军逮捕,将他们送到军事法庭进行审判。
斯大林下令逮捕的将军之中,有一名大将,两名中将和十三名少将,这些人都对战争的失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经过详细调查之后,斯大林发现:
只有大将巴甫洛夫和三名少将克里莫夫斯基赫,格里高里耶夫和科罗布科夫是罪大恶极之徒,他们背叛了军人的誓言,忘记了对国家的责任。
他们在战争中的表现懦弱,胆怯,毫无作为,甚至是擅离职守,因为他们的不负责任,导致军队的机场,武器和弹药库都被敌人得到,军队最后还遭受了战败。
他们玷污了军人的荣誉,是应该被判处死刑的。
不过斯大林并不愿意以这个罪名处死这四个人,原因其实也很简单,苏联红军之中打过败仗的人不在少数,有很多人后来也得到了扬名立万的机会,就比如说朱可夫。所以仅仅以战争失败就处死高级将领,说服力还不是很充足。
但是,斯大林又觉得必须要处死这四个人才行,因为苏联红军已经遭受了太多失败了,像巴甫洛夫这样的人也不在少数,如果不借此机会来敲打一下其他将领,恐怕苏联未来的路也不太好走。
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斯大林决定以叛国通敌的罪名处死这四个人。
事实上,巴甫洛夫只是个庸才,战败的责任他应该负,但斯大林说他通敌叛国,可就太冤枉他了,那么斯大林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道理其实也很简单,巴甫洛夫总归是一死,以战败的责任来处死他,不但不足以让苏军将领们信服,还是在打斯大林自己的脸;但如果以通敌叛国的罪名处死巴甫洛夫,这样更容易激发民众的抗战热情,也可以达到杀鸡给猴看的目的,让苏军将领们在战争中更加卖力,不然就是巴甫洛夫这样的下场。
当初斯大林自排除军中异己的时候可能没有想到,像巴甫洛夫这样的庸才会得到重用,但他还算是反应及时,以通敌卖国的罪名判处巴甫洛夫等四人死刑,不但保住了自己的面子,还可能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
1941年8月,巴甫洛夫等人被处决。
巴甫洛夫作为苏德战争期间,苏军死亡的最高将领之一,他没有死在战场上,而是死在自己人枪下,斯大林接他的死去震慑他人,最后效果也确实很好,苏军将领的责任心提升了不少。
可能是因为这件事的影响,后来斯大林的大儿子雅科夫被德军俘虏之时,尽管雅科夫并没有在德军战俘营向敌人屈服,但斯大林却怀疑儿子已经投敌,所以拒绝用德军元帅保卢斯去交换雅科夫,还骂儿子是懦夫和失败者。
后来雅科夫的妻子也被斯大林怀疑为通敌,海内逮捕,这加剧了雅科夫的精神压力,他最后在战俘营自杀身亡。
所以说,斯大林虽然是个伟大领袖,但他却是个多疑之人。巴甫洛夫究竟该不该死,又是因为什么原因死的,我想这个问题还是值得推敲的。
斯大林去世之后不久,苏军总参谋部做出了给巴甫洛夫平反的决定。我认为这个决定可能说明一个问题,巴甫洛夫绝对罪不至死,他在战争中的表现,可能跟我们现在所知有很大的区别。
为什么二战时德军坦克兵挺进苏联,斯大林却枪决了4个大将?
自古以来临阵换将便是兵家大忌,更何况杀了大将更是难以理解了,那么斯大林为何在与德军激战之前,枪决了四名将军?我们先来看看这四名将军是谁。这四人中只有一名大将,他就是时任西方面军总司令巴甫洛夫。少将有三名,分别是参谋长克里莫夫斯基赫,通讯主任格里果里雅夫,第四集团军司令科罗布科夫。
1941年,著名的苏德战争打响了,希特勒为了征服世界,德国及其同盟国开始向苏联发动进攻。
战争初期,斯大林认为德国首先会攻打乌克兰以及顿巴斯。斯大林为何会做出这种判断呢?这是因为这两个地方是苏联当时重要的经济区,这两个地方有丰富的粮食、石油以及煤炭。
随后斯大林将主力派往这些地区,而西部方面则由巴甫洛夫为总司令,他带领的当然不是主力部队。
事实证明斯大林的判断是错误的,德军将主力集结到西部地区,率先对西部地区发起进攻。
德军将苏军在明克斯这个地方成功实施包围,约29万苏军将士全部牺牲,数十名军长、师长被捕,苏军首战便遭此重创。
苏军高层虽有对局势的误判之责,却也不至于近30万人被全歼。那么大战开始之际,身为司令员的巴甫洛夫到底做错了什么才导致了苏军遭如此重创?
战争开始第一天,德军便取得了制空权,他们将苏军的机场及飞机展开悉数的炸毁。轰炸前一天晚上,巴甫洛夫正在作战会议时喝着啤酒,突然有情报员进来告诉他德国将要炮轰的消息。巴甫洛夫认为德军这是虚张声势,肯定不会进攻,然而第二天德军炮火如雨,苏军的机场及飞机遭到重创,德军轻松取得制空权。德军为何会如此轻松便取得了制空权,这与巴甫洛夫的战术布置有关。
早在战争开始前,苏军进行了一次军事演习,巴甫洛夫和朱可夫分别统领红蓝两军。巴甫洛夫将飞机集中在几个区域导致目标过于明显,演习一开始便被朱可夫全部摧毁。
事后朱可夫也告诫过巴甫洛夫不能如此布置空军,而巴甫洛夫却没采纳其意见,导致苏德战争重蹈覆辙。战争爆发之后巴甫洛夫竟然躲到了一个集团军内部,导致对战场情况完全不清楚。
当时他对底下的部署只有一个,那就是坚守与反击。种种情况皆成了他悲惨结局的导火索,然而点燃这跟导火索的确是斯大林的一个电话。
斯大林得知前线溃败的情况竟是通过德国电台,这让斯大林大为火光。他先是打电话询问朱可夫前线到底出了什么情况,而位于西南战场的朱可夫并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于是朱可夫便打电话给西方面军总司令巴甫洛夫。
而巴甫洛夫对战场情况和敌人部署竟毫不知情,斯大林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十分震怒,当即下令撤了巴甫洛夫的职位并逮捕他。那么巴甫洛夫是否罪该致死,是否必须死呢?
我认为他罪不至死,但是他必须死。此话何意,我们来看看当时苏联最高军事法庭给巴甫洛夫定的罪:“通敌叛国罪”。
这简直就是莫须有了,要是说巴甫洛夫不作为,没有能力导致苏军惨败,那到还说得过去,可这通敌叛国罪可就太冤了。那为何他必须死呢?当时苏军首战惨败,斯大林需要给全国人民一个交代,斯大林不可能说是因为自己误判局势导致苏军打败,只能将罪责都归于巴甫洛夫。
所以从这一点来说巴甫洛夫必须死。此外斩杀大将能提高苏军士气,让军官士兵知道苏联已经到了背水一战的地步,苏联不能再败下去,无论是谁作战失败都要受到惩罚,以此来激发苏军士气。
我们看看巴甫洛夫的履历就可以知道他职位升的太快,年仅44岁便与名将朱可夫同级。升的太快导致他的能力与职位严重不对等。
他身居高位去无法履行自己的职责,不仅害了自己也害了苏军30万将士的生命。种种经历都导致了他最后悲惨的结局。至于其他几个将军,基本都是朱可夫的手下,他们自然也被牵连了
这便是斯大林为何在德军进攻之际枪杀大将的原因。而巴甫洛夫是苏德战争中苏军损失的最高级别的将领,可惜的是他没有死在战场上,而是死在了自己人的手里。
为什么二战时德军坦克兵挺进苏联,斯大林却枪决了4个大将?
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国法西斯不宣而战向苏联发起全面进攻。德军在欧洲战场势如破竹,到了苏联也是如入无人之境。
而当时苏联高层正为自己把祸水西移而得意洋洋。正盘算着自己如何坐山观虎斗,等德国和英法厮杀的两败俱伤的时候,苏联再演出一场鹬蚌相争渔人得利。斯大林怎么也没有料到希特勒会这么快就对苏联来这一手。
一直到开战前,德国还派高官访问了苏联,大谈苏德友好,再说苏德亲如兄弟,《苏德友好条约》墨迹未干,斯大林做梦也想不到德国会对苏开战,不相信德国人翻脸比翻书还快。
那边希特勒在制定对苏进攻的《巴巴罗萨计划》的时候却一点点都不难为情,心说我们从欧洲战场一路走来不就是这样玩的吗?闪击战要的就是出其不意,让你们料到,那还叫突然袭击吗?
为了保证德军进攻苏联的突然性,巴巴罗萨计划只有德军统帅部几个高级将领知道。德军的中层军官在出发前两个小时才知道当晚作战行动的具体目标。德军每一战都是以取得制空权为开端,这次也不例外。
德军首先组织几百架战机把苏联的26个机场炸个稀巴烂,转眼之间,苏军700多架飞机灰飞烟灭,只剩下了一堆废渣。紧接着,该出动装甲部队了,这是希特勒的老套路。德军第三装甲集群从苏联红军西路方面军和西北方面军结合部打了进去。
与此同时,德军第二装甲集群协同德军第四集团军向明斯克方向马不停蹄开进。仅仅一天时间,基辅外围地区格罗德诺失守。德军开战二天,维尔纽斯被攻陷。开战第三天,德军对苏军西北方面军形成包围。这时候,德军两个装甲集群兵临明斯克城下。28号,明斯克失守,西北方面军被全歼。
明斯克失守的时候,苏军西方面军第三、第十两个集团军十一个师钻进德军扎好的口袋。到7月9号苏联两个方面军被德军吃掉,35万苏军当了俘虏。
苏军首战失利,举国震惊,苏军高层坐不住了。其实输掉这场战役是苏联高层麻痹轻敌,当德军开始调动的时候,斯大林还命令部队不可轻举妄动,觉得德军没有搞定英国不会这么快对苏联动手。所以当苏军战机全部被德军突袭干掉,德军取得制空权的时候,苏军的军队就成了盲人瞎马。指挥部的命令无法下达,前线的战况无法及时了解,部队无法调动和协调,只能跟着感觉走。
这和多年以后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先掐断萨达姆和军队联系有异曲同工之妙。当战斗打响的时候,巴甫洛夫没办法指挥军队,下属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通过德国广播了解前线战况。斯大林也不知道前线战况,同样也是通过德方广播了解情况。
德军首战告捷,希特勒亲自打电话慰问前线将士,德国举国狂欢,各大城市的啤酒一夜之间脱销。但是战争和体育比赛一样,从来就是只见胜者笑,怎闻败者哭。
苏军开局不利,大军被围歼,只有不到两万苏军侥幸逃脱。其中包括苏军最高将领巴甫洛夫和他的参谋长克里莫夫斯基少将、方面军通信主任格里戈里耶夫少将、炮兵主任克里奇少将、第4集团军司令员科洛布科夫少将。
但巴甫洛夫和他的战友不能说是幸运,他们才下战场,就上了法场,被军事法庭处决。在军事法庭的审判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问:巴甫洛夫,你这个狗屁不通的家伙,怎么从一个坦克团长一跃成为方面军司令员的,你不知道这样会葬送成千上万士兵的生命吗?
答:我也不知道怎么会突然升迁,也许是大肃反,苏军中百分之九十的将领都被镇压了,才小卒里挑将军。。。
问:你在坦克部队里待过,不知道装甲部队的重要吗?为什么没有跟德军一样把它放到该放的地方去?
答:这是斯大林同志的意见。
问:在6月份,任何一个在边境的军人都闻到了一股浓浓的火药味,而你却无动于衷。
答:经验告诉我,在鼻子和领袖的指示之间,相信后者永远是对的,相信前者就会犯错。
问:你亲自到过边境,却没有发现德军集结,说这是造谣和挑拨,你对此有什么解释?
答:麻烦你拿出总参谋部的红头文件看看,上面就是那样写的。这问题您是不是问错人了?
问:德军挑衅的时候,是你说不让部队还击,还说德国人不会打?
答:我请示了斯大林,斯大林同志当时就是这样告诉我的,斯大林同志还说不让我们招惹德国人,不准向入侵德军开火的命令是统帅下达的。
问:紧要关头,斯大林同志竟然联系不到你?
答:通讯线路被德军炸掉了。我也联系不到斯大林同志呀。
问:战场上我军的动向你竟然一无所知,是从德军广播中了解的?
答:斯大林同志不是也是听了德军的广播才知道前线情况吗?
问:什么都听别人的。到底是谁更了解战场局势,谁更能做出正确判断。如果斯大林同志能遥控指挥百万挥军队,还要你们干什么?
答:别说了,打这么大的败仗,总要有人顶缸。
就这样,巴甫洛夫和他手下那三名军官走上刑场被处决。
1956年,苏军总参谋部为巴甫洛夫和一同被处决的16名苏军西线高级将领平反,认为解除他们所有军内和党内职务并处死刑,证据不足,量刑过重。
有段子说,苏联人民享有最崇高的公民权利就是被平反的权利。
为什么二战时德军坦克兵挺进苏联,斯大林却枪决了4个大将?
首先澄清一点——斯大林没有枪决四个大将,他确实枪决了以巴甫洛夫为首的西方面军四个高级军官,但其中只有巴甫洛夫一个人是大将,其他三个人都是少将。
1941年,二战爆发没多长时间,德国纳粹为了称霸全球,突然向前进路上的绊脚石苏联开战。
面对实力雄厚的苏维埃,希特勒不敢掉以轻心,调动了德国三个王牌集团军,统共500多万精兵对苏联发动全面进攻,试图一举打败苏联。
猝不及防苏联军队在德国人的突袭面前招架不住,节节败退,几十万苏军血洒疆场却没能挡住德军的铁蹄,几百万德军很快就兵临莫斯科城下。
苏军兵败如山有诸多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苏联方面对战前形势没有做出正确判断,没有让部队做好充分准备,在敌人进攻时仓皇应战,才让希特勒得逞。
希特勒对苏联不宣而战发动突袭,出乎苏联高层所有人预料。
兵不厌诈,希特勒就是靠着闪击战起家的,对待苏联这个重量级的对手,再一次故技重施。 而苏联方面虽然对德国进攻做了一些准备,但完全没有料到德国敢于在1941年的夏天进攻苏联,甚至在拿到了中国方面搞到的德军要对苏联开战的情报后,仍旧不相信战争会到来。
德国高层为了麻痹苏联人,直到发动进攻的前夜还让德国驻苏联大使拜访了斯大林,转达了希特勒加强苏德关系的意愿。
所以,德军尽管出动几百万军队,近四千辆坦克和七千多门火炮,4900多架战机,巨大的兵力调配居然完成的神不知鬼不觉,苏联人对这一切全然不知,整个苏联高层都蒙在鼓里。
而且希特勒这个始终不按套路出牌的家伙并没有按照常理先进攻苏联的经济发达的波罗的海沿岸,而是出其不从经济相对不发达、战略位置不太重要的西线发动进攻。
优先攻打白俄罗斯的西方面军,出乎了苏军统帅部的预料,也出乎了西线苏军的预料。
西线的苏军的最高统帅巴甫洛夫不仅对此毫无察觉,而且当德军在出现边境异常集结动向时,也没有足够警惕,没有采取任何应对措施。
巴甫洛夫在兵力部署上也出现重大失误。他没有把三个集团军分开部署,而是把全部兵力都部署在明斯克附近,给了德军以集中歼灭的机会。
作为搞坦克起家又有些装甲部队作战经验的将军,巴甫洛夫当时手中有五个师,2000多辆坦克,却没有部署在第一线,以至于当敌军两个装甲部队分头像苏军防区挺近的时候,如入无人之境。这种兵力布置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西方面军的败局。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就在德军开战的当天晚上,作为西线最高指挥官,巴甫洛夫还在俱乐部兴致勃勃看节目呢。
所以当德军在凌晨三点,万炮齐发向苏军要塞开火时,整个西线苏军将士还在梦乡。德军冰雹般的炮火倾泻而下,苏军几十个飞机场瞬间被炮火淹没,700多架飞机灰飞烟灭,通讯设施也全部瘫痪。德军第二第三两个装甲部队分头向苏军阵地推进,将五十万苏军分割包围。
德军战机对失去制空权的苏军阵地狂轰滥炸,苏军的通讯设施全部瘫痪,失去了通讯联络,巴甫洛夫当然无法了解前线战况,命令自然就无从下达。更别说组织有效反攻了。
整个西线部队像无头苍蝇,无法组织有效抵抗。虽然将士们英勇作战,但奈何缺乏协同指挥,只能被德军一口一口吃掉。仅仅一周的时间,整个西线50万苏军全军覆没。
斯大林对前方战况也无从得知,居然是从敌方广播中才得知西线苏军全军覆没的消息。
而巴甫洛夫由于没有有效的通讯手段,只能亲自去下面的部队布置任务。当他被莫斯科联系上的时候,是在第三军的军部。巴甫洛夫的情况也没有比斯大林强,他所掌握的部队情况竟然也来自于德军电台的新闻播报!对于自己的部队毫无掌控能力。
苏军西线全军覆没让斯大林震惊、愤怒。更可怕的是,苏军的惨败让整个苏联都笼罩在悲观和恐慌气氛中,此时只有将巴甫洛夫严厉处罚,才能稳定军心,振作士气。
因此,怒不可遏的斯大林在7月30日命令巴甫洛夫火速回到莫斯科。同时被召回的还有他的一个参谋长、一个通信处主任以及第四军军长,并立刻把他们四人立即解职移交给军事法庭审判。
20天以后,法庭以叛国罪,临阵脱逃罪等罪名将死人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并立刻通报全国。 斯大林对巴甫洛夫四个人执行的死刑虽然过于苛刻,但对于及时遏止因为明斯克战役惨败,而在全军中蔓延的悲观情绪,以及整肃军纪起到了非常有效的作用。也算就明斯克战役的失利对全苏联做了一个交代。
为什么二战时德军坦克兵挺进苏联,斯大林却枪决了4个大将?
1941年7月,就在德国启动“巴巴罗萨计划”,德军装甲部队在苏联境内一路高歌猛进之时,斯大林突然下达了一个震惊全国的命令。大将巴甫洛夫,包括另外三位少将克里莫夫斯基赫、格里果里雅夫和科罗布科夫,被斯大林以“通敌叛国”的罪名,判处了枪决。
(巴甫洛夫)要知道,巴甫洛夫大将可是苏联装甲坦克部部长,是一位世界闻名的坦克名将。多年来,他为苏联建立了不小的功绩,斯大林为什么会认为他“通敌叛国”呢?
巴甫洛夫在1919年便参加了红军,是资格最老的一批指挥官。
在国内革命期间,巴甫洛夫担任了红军最早两个坦克团的团长。内战结束后,他又与朱可夫一同,到伏龙芝军事学院进修军事知识。
尤其是在1936年,巴甫洛夫以坦克旅旅长的身份,参与了西班牙内战,成功获得苏联的最高荣誉之一——英雄金星勋章。到1941年,他与朱可夫一起晋升为大将,一个去到了西部特别军区,一个去到了基辅军区。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巴甫洛夫绝对是苏联军中最具威望的将军之一,肯定是没有理由叛国投靠德国人的。那么,他究竟是在什么地方犯了错呢?
巴甫洛夫最早犯的错误,要追溯到1936年的西班牙内战时期。
在西班牙内战中,苏军T26轻型坦克因防护性能太差,表现不佳。巴甫洛夫因此推断,所有种类的坦克,在没有步兵支援的情况下,都是缺少单独作战能力的。他将这个情报向斯大林进行了汇报。
(斯大林)斯大林知道巴甫洛夫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坦克专家,既然专家都发言了,那就必须要立即进行整改。于是,斯大林在1937年将巴甫洛夫提升为坦克装甲部长,让他放手对坦克部队进行调整。
结果,巴甫洛夫到岗后,第一件事就是要将苏联组建好的机械化军队全部解散。斯大林虽然纳闷,但毕竟巴甫洛夫才是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他最终听信了巴甫洛夫的意见。
1940年,当德国的装甲部队横扫欧洲的时候,苏联军中众多大将越发意识到了坦克的重要性。他们纷纷向斯大林提议,重新组建机械化部队。在众人的要求下,斯大林这才开始重组坦克部队。然而这一来一去,却平白无故浪费了很多时间。
斯大林由此对巴甫洛夫有些不满。
1941年,德国军队气势汹汹地向苏联进军。他们在短短几天内,就向前推进了600公里。巴甫洛夫临危受命,开始率领西方面军进行防御。
不过,巴甫洛夫的指挥,却显得非常愚蠢。他将苏联的空军全都集中在少数的几个机场中,结果直接被德国一网打尽,西方面军的空军力量遭到全歼。
在损失了空军力量后,巴甫洛夫开始方寸大乱。他不顾众人劝阻,擅自跑到了一个集团军的阵地上去进行指挥。要知道,巴甫洛夫可是一个大方面军的指挥官!
更为奇怪的是,在巴甫洛夫的带领下,整个西方面军的情报部门,彷佛全部失去了作用。他们完全不知道德军的下一步行动,甚至连德军的方位都搞不清楚了。
(苏德战争)为了掌握到德军的情报,巴甫洛夫甚至专门去收听了德国广播节目。但根本没起到任何作用。一个星期以后,在苏联统帅部的问责下,巴甫洛夫才知道明斯克已经陷落,而自己统帅的西方面军,绝大部分已经被德国人合围了。
最终,苏联强大的西方面军只抵挡了敌人一个星期就土崩瓦解。有数十万将士被俘虏,大量的装备物资都成为了德国人的战利品。至于巴甫洛夫,则狼狈地被斯大林接回了莫斯科。
像巴甫洛夫这样,带兵如此荒唐的将军,在整个历史上都是少有的。此时的巴甫洛夫,像极了纸上谈兵的赵括。在损失掉一整个方面军的力量后,他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再活下来了。
但让人疑惑的是,斯大林为什么要以“通敌叛国”的罪名来处置他呢?
我们首先要知道,“通敌叛国”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罪名,是可以将巴甫洛夫永远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一条罪名。斯大林这样做,首先是要宣泄两处愤怒:一是听信了巴甫洛夫的话,把机械化部队给解散了。二是巴甫洛夫在苏德战争中的表现太过荒唐。
除了泄愤之外,斯大林给巴甫洛夫“叛国罪”的处罚,也能够让其他苏军将领打起十二万分精神,专心迎敌。否则一个不小心,他们就会成为了卖国的叛徒。
(参考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为什么二战时德军坦克兵挺进苏联,斯大林却枪决了4个大将?
整个西方面的主力在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内被德军所歼灭,德军宣称仅俘虏就抓获了30万,突围出去的部队也丢掉了几乎所有的重武器,西方面军实际已经失去战斗力,后面之所以能继续抵抗德军向斯摩棱斯克的推进,是得到大量整建制部队的补充。不止是兵力上的损失,军事物资同样损失严重,由于战事发展太快,西方面军30%的弹药和50%的燃料都没能来得及转移被德军所缴获。
这是苏德战争中苏军第一次遭遇的惨重失败,显然要有人对这场失败负责,那就是西方面军司令员巴甫洛夫大将、西方面军参谋长克里莫夫斯基赫少将、西方面军通讯主任格里高里耶夫少将、西方面军第4集团军司令员科罗布科夫少将。他们被判处叛国罪而被处决,虽然他们在军事指挥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过这种问题在战争初期的绝大部分苏军指挥员上都有出现,并不是个例,只不过在西方面军更加严重而已,要知道德军在这个方向上投入了两大装甲集群,这种强大的钳形攻势直到1943年以前,苏军基本无法挡住,更不用说战争初期德军还拥有奇袭的优势,在当时西方面军那种环境下,换做谁也难以应付,即便如朱可夫这样的人物。
巴甫洛夫的方面军司令部一开始就失去对局势的掌握,在有线通讯被德军切断后,未能及时建立起有效的无线通讯,加之在战争爆发几天内德军就已经达成了纵深突破,西方面军主力面临着被包围的危险,巴甫洛夫还算清醒,他及时的下达了战略撤退的命令,跳出了德军第一个包围圈,但是德军的2个装甲集群在明斯克以东又形成了一个更大的包围圈,整个西方面军被包围了,不过得益于德军包围圈的不够紧密,许多苏军在放弃装备后得以逃出,不过损失还是很大。基本上西方面军一直在不停的撤退,在当时那种混乱情况下,巴甫洛夫无法掌控部队也是多少情有可原的,罪并不致死,只不过在当时危难情况下,斯大林需要一些“替罪羊”来为失败负责,并重肃军纪。
当时西方面军能够免于覆灭的唯一机会就是在德军发起进攻的一开始就要及时的下达全线撤退的命令,部队全部向明斯克以东的別列津那河一线撤退并据险而守,西方面军的机械化军则担任后卫迟滞德军装甲部队的推进,防御只在那些德军必经之路的交通要冲上进行。显然就算巴甫洛夫想这么做,苏军最高统帅部也不会同意,不经顽强抵抗就放弃整个白俄罗斯的广大地区是斯大林所不能容忍的,就像在基辅那样,巴甫洛夫和他的司令部决定不了西方面军的命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