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专家进入康熙陵墓查探,为何出来后又决定封宫?
康熙皇帝的景陵真可谓是多灾多难。
景陵是康熙皇帝和他的数位皇后、妃子的陵墓,自康熙皇帝去世之后,景陵就一直不太平,多次出现火灾情况,比较严重的两次分别出现在1905年和1952年,景陵的隆恩殿和乾隆皇帝为康熙修建的大碑楼被烧毁。隆恩殿是景陵的大殿,直接与地宫相连接,它的烧毁完全是官员玩忽职守,把火种引入了大殿;大碑楼是雍正为了记录和歌颂康熙功绩而修建的建筑,在1982年的时候遭雷劈着火烧毁。
不仅如此,康熙帝的景陵多次被盗,比较大规模的有两次,一次是孙殿英在1928年干的,孙殿英在打开景陵之后,发现积水严重,于是转而盗掘了慈禧的陵墓;另一次发生在1945年,一个姓张的土匪纠结了一批人打开了景陵,将财宝盗掘一空,还将康熙及其妃子的尸骨拉出棺椁,散落在冰冷的水中长达7年时间,直到1952年,国家才派人对景陵进行了清理。
题目所说的专家进入康熙陵墓,指的就是1952年的这一次清理工作,专家们发现景陵已经被盗掘一空,已经没有什么指的挖掘的东西了,再加上当时国家不主张过多发掘帝王陵墓,于是专家们在重新安放好康熙帝的尸骨之后,便再次封锁了景陵地宫的大门。
1952年,专家进入康熙陵墓查探,为何出来后又决定封宫?
爱新觉罗-玄烨,即康熙皇帝生于公元1654年北京紫禁城景仁宫。
公元1722年12月20日(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终年69岁的康熙皇帝崩逝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
(康熙皇帝朝服像)
康熙皇帝去世之后,其四子雍正皇帝继承大统,并为康熙皇帝举行了隆重的国葬。后于次年将其奉安于河北省遵化市清东陵之景陵地宫。
清东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市马兰峪一带的昌瑞山脚下,该陵址是由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皇帝钦定。
顺治皇帝去世之后其子康熙皇帝便将其葬于此。遵从中国古代“子随父葬”的「昭穆之制」,康熙皇帝生前即已为自己在清东陵寻得一“风水”上佳之地,并亦开始了陵寝的建造工作。
康熙皇帝陵寝名为“清景陵”。位于昌瑞山其父孝陵(顺治皇帝陵)之东约1公里处。景陵于公元1676年(康熙十五年)开始建造,前后历时五年,于1681年(康熙二十年)工程全部告竣。
康熙皇帝的景陵开创了历代帝陵的一个先例,即先葬皇后,后留地宫门不关闭以待皇帝最后奉安地宫。
这是因为在康熙之前历代封建王朝,帝陵建造及奉安大都遵循“卑不动尊”的礼制。即除非万不得已,帝陵第一位入葬的必须是皇帝本人。若皇后先于皇帝之前亡故,则一般是先将皇后棺椁临时停放一处,这叫“暂安”,待皇帝百年入葬地宫后,再将皇后棺椁迁入。
而康熙皇帝景陵帝后的葬入次序则打破了这一历史规制。
景陵地宫除康熙皇帝外,还葬有:
——孝诚仁皇后(辅臣索尼孙女,康熙原配);
——孝昭仁皇后(辅臣遏必隆之女,康熙第二任皇后);
——孝懿仁皇后(内大臣佟国维之女,康熙第三任皇后);
——孝恭仁皇后(雍正皇帝之母);
——敬敏皇贵妃(胤祥之母,原为庶妃,后被雍正皇帝追封为皇贵妃)。
而至于康熙皇帝的其她妃嫔则被全部葬入景陵妃园寝。
(空中俯瞰康熙皇帝景陵)
白云苍狗,世事变迁。
公元1928年7月,在遵化马兰峪一带驻守的国民政府军冯玉祥的部下孙殿英以军事演习的名义将清东陵部分陵寝盗掘。
这次东陵大盗案震惊中外!埋葬有慈禧太后的定东陵和乾隆皇帝的裕陵均被其盗掘。不仅地宫内所有的陪葬品被洗劫一空,连他们本人的尸首亦被抛尸棺外,惨遭凌辱。
庆幸的是,这次埋葬有康熙皇帝及其后妃的景陵侥幸逃过了这一劫难。
但好景不长,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内战开始。这期间整个中原大地依旧是动荡不安。
城头变幻大王旗。
1945年,盘踞在清东陵附近的一位姓张的土匪带领一伙近300余人的队伍仿当年孙殿英盗掘慈禧陵的方式,亦用炸药将景陵地宫炸开。
此时距离康熙皇帝最后葬入景陵地宫,掩封地宫入口,已过去200余年。
同孙殿英一样,这伙土匪亦是将景陵地宫内的陪葬品全部悉数掠走,亦将盛有康熙皇帝及四后一妃的棺椁劈开,最后将棺椁中的陪葬品也是全部盗走。就这样康熙皇帝及其后妃的尸体凌乱的被丢弃在地宫当中,其场面一片狼藉惨不忍睹。
自此,景陵地宫入口一直被敞开持续了近7年。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2年,清东陵文物保管所决定重新清理景陵地宫。
当文物工作者刚进入景陵地宫入口后不久即被眼前的景象所惊呆,地宫由于长年渗水,早已被淹没。且由于尸体被侵泡的缘故导致地宫入口处恶臭难闻!而且地宫由于长时间被侵泡,部分地方已出现塌方。
故为了安全起见,文物工作者不得不做出了暂时封闭地宫的决定。
(今康熙皇帝景陵地面建筑)
故时至今日,景陵地宫还是处在黑暗的深水中。
康熙皇帝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他8岁继位,14岁亲政,在位62年,是中国历史上自秦始皇以来在位时间最久的一位皇帝。
康熙皇帝一生功勋卓著,少时挫败智擒权臣鳌拜、成年后平定三藩之乱、并在东北取得对沙俄作战的胜利、西南消灭台湾郑氏政权、修缮治理黄河……
康熙皇帝一生兢兢业业,为了清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领土完整和社会发展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由于其巨大功勋故被后世赞誉为“千古一帝”。
从这一系列作为上来看,康熙皇帝是有功于中华民族的,是值得后世景仰的。
是非成败转头空,几度夕阳红。
可怜一代圣君死后并没有如愿长安于地下。
时至今日,其尸体仍然被侵泡在冰冷刺骨的地宫渗水当中。这不得不领后人唏嘘不已!
1952年,专家进入康熙陵墓查探,为何出来后又决定封宫?
康熙皇帝的陵墓是清东陵中的景陵,里面葬着康熙与四位皇后和一位皇贵妃。景陵被记载的盗掘有两次,虽然侥幸逃过孙殿英的盗掘,但却没有逃脱土匪王绍义的魔爪。景陵在清东陵中充满了神秘色彩,为何专家进入地宫后决定封闭地宫呢?
康熙皇帝,八岁即位,十四岁亲政,二十三岁开始修建景陵,历经五年修建完成。康熙是一位传奇帝王,一生政绩卓著,为康乾盛世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也是大清第一位实行土葬的皇帝。康熙共在位61年,驾崩时终年69岁。
在康熙之前已有四座帝王皇陵被命名为景陵,雍正同样为父亲的陵墓取名景陵。康熙驾崩后,雍正数度哭的晕倒,在确定景陵名称时,雍正用自己手指上的血圈出“景陵”这两个字,而没有使用朱笔,雍正表现极为谦恭。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康熙景陵的隆恩殿起火,大火将大殿烧毁,其它大殿后的琉璃门都受到损坏。此时距康熙驾崩183年,慈禧闻讯后大为不安,急派户部尚书和军机大臣专程到景陵调查,最终奏报是怪火所引起。
康熙景陵难逃厄运清朝末年,清东陵时常遭受盗贼侵扰。八国联军攻破京城后,安葬了五位帝王的清东陵自然吸引了列强们的目光,地面宫殿遭到破坏,再加上守陵队伍的监守自盗,景陵地面上的值钱物件已所剩无几。民国初年,景陵厄运接踵而至。
1928年,清东陵遭遇了灭顶之灾,军阀孙殿英疯狂的盗掘了清东陵中慈禧的定东陵和乾隆的裕陵,将地宫宝物洗劫一空。之后他又将目光投向康熙的景陵,盗匪在地宫中发现了大量的水,宫门处还有突发黄火,孙殿英等人遂放弃盗掘。
景陵侥幸逃脱孙殿英的盗掘,此时的景陵地面建筑已残缺不全,但景陵地宫依然还处于封闭状态。1945年,景陵地宫便遭到了灭顶之灾,沉寂多年的盗匪趁着时局动荡,又将魔爪伸向了景陵地宫。
盗掘景陵的是河北遵化的一群土匪,盗贼的首领是当地土匪马福田的副官王绍义和黄金仲。这是一村民与土匪混杂的武装,盗匪们进入景陵后,对地面建筑进行仔细扫荡,地面上所剩的文物全部被搜刮一空。
王绍义等人为快速进入地宫,他们以宝顶外的琉璃照壁为突破口,然而这琉璃照壁是牢不可破,盗匪们虽然人数众多,但都是一些小偷小摸的乌合之众,自然不能像孙殿英堂而皇之的用炸药来爆破,据说当时盗匪约有三百人。
石匠出身的王绍义很快想到一个妙法,他让盗匪们从琉璃照壁的底座部分开挖。照壁底座是用青砖垒成,相对要好挖一些。经过一整天的挖掘,琉璃照壁的底座被挖出一个洞口。幽暗的地宫出现在盗匪的眼前,寒气不断涌出。
盗匪疯狂涌向地宫深处,结果被一扇十余米高的汉白玉石门挡住了去路。深入地宫的王绍义早已失去耐心,他命人赶紧准备炸药将门炸开。经过两天的准备和爆破,经历地宫的三道石门全部被炸开。
盗匪们顺利进入墓室,墓室中有六具朱漆的金丝楠木棺椁。两个身体强壮的盗匪手持利斧,劈向康熙棺椁,结果根本劈不开。于是便找来了一把锯子,就在将要锯开外棺的一瞬间,棺材中突然喷出一团黄火,直扑那两个盗匪将其烧伤。
其他人在惊叫声中跑出了墓室,过了片刻,盗匪们冷静了下来再次进入墓室。小心翼翼的打开康熙內棺,棺内宝物琳琅满目,很快被盗匪洗劫一空。其中就包括康熙的“九龙玉杯”,这件绝世宝物至今下落不明。
盗匪们将康熙和皇后的尸骨拖出棺木,随手仍在地宫的积水中。盗匪们慌忙逃走,地宫的大门一直敞开到1952年。最后这伙盗匪纷纷落网,六名重犯被执行枪决。康熙皇帝在驾崩223年后,被盗匪掘开陵墓弃尸棺外,让人惊愕不已。
专家进入景陵地宫1952年,河北文化局派出三名考古人员对景陵进行勘察,主要是查看当年景陵大碑楼被烧毁和地宫中的情况。因为景陵地宫一直处于敞开状态,为了安全起见,三位考古人员都携带了枪支,他们从当年盗匪挖掘的洞口的进入地宫。
地宫中充满了积水,三人从第二个半掩着的石门进入了第二个墓室。因为墓室漏水,再加上地宫常年敞开,这个墓室里的积水深度都超过膝盖了。三人摸索着又进入第三个墓室,此处的积水更深,基本都到了他们的胸口位置。
继续往里是越走水越深,前面便是主墓室,石门上有一个洞。但主墓室的积水已经和洞口一样高了,三人根本无法进入到主墓室。无奈之下,三人只能退出地宫,在其它墓室他们发现了一副棺材,由于光线太暗,无法看清内部景象。
主墓室中的景象到底如何,没有人知道。三人退出地宫,向上级汇报后,决定关闭景陵地宫。景陵地宫至今没有被发掘,康熙等人的尸骨仍然浸泡在污泥浊水之中,一代帝王的身后遭遇确实令人唏嘘不已。
综上所述,1952年,专家进入康熙景陵地宫查探,出来后决定封闭地宫的主要原因就是地宫中积水太深,无法继续查探,在当时的条件下,只能封闭地宫。
1952年,专家进入康熙陵墓查探,为何出来后又决定封宫?
在中国每逢乱世的时候,可以说最倒霉的就是帝王的皇陵了。
毕竟只有帝王家,才有可能埋葬大量的金银财宝。所以,只要是乱世的军阀,能拉起一支队伍来,他们就敢去盗墓。
军阀盗墓的目的,就是为了里面的财宝,主要是用这些财宝来养活自己的队伍。
据说三国时期的曹操,就是最早干盗墓的鼻祖式的人物。摸金校尉就是从曹操这支盗墓军团流传开来的。
同样,埋葬在清东陵里的康熙帝,他的景陵就是在乱世之中被盗的。
大家都知道那个时候,军阀孙殿英盗了慈禧和乾隆皇帝的陵墓,在里面他收获了不少的财宝,但是,那时候康熙帝的景陵,他也不想放过。
据说景陵的地宫,就是被孙殿英给炸开的。但是,具体孙殿英有没有洗劫里面的宝贝,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有一种说法是,当时孙殿英打开景陵的时候,发生了比较怪异的事情。因为那时候的人,都比较迷信。所以,孙殿英没有敢再去里面拿东西。
但是,陵墓的地宫门口已经被打开了。再加上清东陵本来就会经常有蟊贼进去光顾。所以景陵也就不可能完好了。
在那个乱世之中,也不知道有多少匪徒,去过康熙帝的景陵里搜寻财宝。反正里面能看到的宝贝,基本上全部被拿走了。
到了新中国建国之后,国家慢慢的转入到了正轨上来。这时候专家们才想起去清东陵做抢救性保护工作。
可是,当他们进入到景陵的时候,他们顿时被眼前的景象吓坏了。
这时只见整个景陵的地宫之中,泡满了黄色的污水,水里还散落着一些白骨。这些骨头具体是康熙皇帝的,还是他的妃子的,已经无从辨认了。
同时,这也就宣誓着,康熙帝景陵里的东西早就被洗劫一空了,这样的陵墓,在继续进行抢救性保护意义已经不是太大了,毕竟毁坏太严重了。
当然了考古学家之所以见到这种情况,直接选择了封墓,也可能是当时现有的条件,根本没法对景陵进行抢救。
总之,景陵已经被洗劫一空了,这是不争的事实。
要说康熙帝也算是清朝历史上,最有作为的一代帝王了,他当了六十一年的皇帝,在中国历史上,应该算是最长的了。谁又能想到,这样的一位帝王,死后陵墓竟然多次被人光顾呢?也不知他在天有知的话,会作何感想?
1952年,专家进入康熙陵墓查探,为何出来后又决定封宫?
康熙皇帝八岁登基,六十九岁去世,在位时间却是长达六十一年之久。但是这么久的时间也不是白做的,在位期间开启了康乾盛世。他临死前却是决定不火化而实行土葬,这是开创了清朝皇帝土葬先河。像皇太极、顺治都是火葬,还有多尔衮等人也是火葬。
这里火葬的原因我们暂时不详细表述,只要知道这是女贞族的风俗就好了。当然土葬之前朝代也一直适用,相对于火葬来说,土葬就需要用大量的珍宝来填补棺材之间的空空隙,这就极大的吸引了盗墓贼。在他们认知中这么样的一位皇帝,到底得陪葬多少宝藏。
康熙皇帝下葬的时候在雍正年间,前期时间还好,清朝国力还没有衰弱,还有雍正、乾隆兜着。可惜清朝越来越不行了,外忧内患之下连皇帝祖坟都不保了。尤其是清朝灭亡之后,曾经发生了举国震惊的东陵盗墓案。军阀孙殿英带着部队将慈禧陵墓盗掘一空,甚至是连乾隆皇帝的头都被扒了出来。
至于康熙陵墓被盗则是有三次,第一次就是孙殿英的那次。虽然主要是清东陵,但是当时情况如此混乱,景陵也难逃被盗的命运。根据后来的损坏统计来看,表面建筑几乎全部被破坏,很多木制建筑被生生掰走。根据后来负责收拾这里的皇室成员载泽回忆:
景陵一处地面宫殿天花板丢了三块,门窗全部丢失,部分宫殿内部桌椅丢失,隆恩门匾丟失。更有甚者连门上的门栓都被顺走,更不要说用来祭祀用的神龛、佛像、摆件这些容易搬动的东西。其实相比乾隆、慈禧尸体被扒出来好多了。
景陵这次的丢失主要还是因为东陵大盗影响,造成景陵周围居民起了歹意,但是他们没有孙殿英这么多军事武器,地宫倒是打不开,也保了康熙这次的安宁。然而仅仅是过去了几十年时间,日本在1945年投降之后,由于国共内战的原因,清东陵、景陵周围的盗墓又开始活跃起来。
景陵地宫虽然是九劵四门的结构,但是非常的坚固,想轻松的进去根本不可能。但是相对于明朝地宫相比,又显得非常的简单。因为他的地宫入口非常好找,甚至是直接标注出来。想当年郭沫若挖掘定陵的时候,单独找出地宫的入口就花了将近半年时间。而明显地宫入口的位置,给了盗墓贼可乘之机。
1945年的时候,住在景陵附近的张某。集结了五六十个人,整整刨了半个月才将景陵地宫打开。大门打开之后就几乎没有什么阻拦了,在将周围的陪葬品收拢之后,就把目光转向乾隆皇帝的棺桲。皇帝的棺材当然不是一般的木头,几名大汉砍了一天才稍微砍出了一个小口。
由于当时地宫的环境比较暗,张某用火把在棺材旁边照明。应该是长久没人打开过,再加上康熙又是土葬,难免会形成沼气。因此火把刚刚靠近,就从那处小孔当中喷出火来,甚至是烧伤了两个人。棺材喷火的场景谁都没见过,把周围的盗贼吓得一哄而散。过了几天发现没什么特殊的东西,在金钱推动之下又靠了上去。
把当中的陪葬品洗劫一空之后,这些人才悻悻的离开。但是当时由于是雨季,这些盗墓贼在一阵洗劫之后地宫入口也没关。就这样敞开了七年时间,里面进入了大量雨水。这个洞口到了1952年才被国家发现并重视,可惜里面的很多东西都泡在了水里面几年时间了。当派遣专家进去查看的时候,基本上是什么有用的东西都没有了。
最后这些人全部退了出来,将景陵重新封上保存,希望未来有一天可以还原一些被破坏严重的文物。至于当年参与盗墓之人基本上都被抓了,其中六名主犯被拉到景陵大碑楼枪毙。
1952年,专家进入康熙陵墓查探,为何出来后又决定封宫?
康熙墓可不仅仅只有考古专家进去过,在专家进入之前先后曾进去过两批人。康熙这个人的一生比较传奇,在位时间长达六十一年,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一生有许多的功绩,值得一提的是还有历史学家将康熙评为千古一帝,当然更多的历史学家还是不认可这个名号的,千古一帝不是谁都能用的。
众所周知,古时候的皇帝都非常重视自己的身后事,他们基本都是登基之后便立即着手给自己修陵,皇帝的陵墓是非常奢华的,康熙的墓非常的奢华,康熙在位的时候是盛世,一般来说盛世时期皇帝墓的陪葬品更加的豪华,恐怕康熙都没有想到自己死后,前前后后有三波人曾来到他的墓中。
首先第一个要挖开康熙陵的便是孙殿英,大盗孙殿英大家应该不陌生,此人盗了慈禧的墓以及乾隆之墓,后来他将主意打到了康熙身上,他带人去了康熙墓,并且还精准的找到了地宫之门,但是在打开地宫门的时候发生了不少小插曲,根据记载他在打开地宫门的时候,地宫门里突然涌出大量的水,并且天地变色。
以前的人都是很迷信的,遇到这种情况孙殿英心里也犯嘀咕,最终决定还是退出康熙陵。康熙并没有因此逃过一劫,后来有三十多个土匪愣是打开了地宫,根据参与人员回忆,他们打开地宫之后打开了一个棺材,棺材里面喷火,于是他们离开了,第二天他们又壮着胆子去将康熙墓给洗劫一空。
.
三年之后,考古专家采取保护性挖掘,他们打开了康熙地宫,出来之后将康熙墓永封,考古学家说墓里面非常冰凉,深处更是黄水遍地,棺椁边上还有尸骨,看样子康熙的尸骨也被泡在了黄水之中,那么考古学家为什么要封墓呢?我们不妨大胆猜测,有可能是技术达不到,在当时的历史中技术的确不行,第二点便是,墓已经被毁的不成样子,不如封了。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