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包公包青天是否有后代?宋朝的包拯有没有后人揭秘?
包拯老年丧子,差点就断了香火,可是上天保佑好人,让包拯意外收获了一个儿子,延续了老包家的香火。
事情是这样的,包拯的原配夫人李氏没有给他生下一男半女就撒手人寰,包拯虽然很伤心,但他本着“不孝有三,无后乃大”的宗旨又娶了一个续弦董氏。董氏的父亲是当时的武昌令,虽然不是什么大官,但董氏嫁给包拯的时候,董氏的父亲还是给了她一笔嫁妆,并让一个叫做孙氏的丫鬟当做媵妾跟她一起嫁了过去。
好在董氏比较争气,不久就给包拯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包繶。但不幸的是,董氏在生下包繶之后不久,就因病去世了。而包拯也是个懂得感恩的人,董氏给他生了一个儿子,得记她的好;再者,也不能让自己的儿子有个后娘,这样不利于他的成长。于是,董氏去世之后,包拯就一直没有再续弦。
就这样,包拯独自一人拉扯大包繶,并在他十九岁的时候,给她找了一个门当户对的好老婆崔氏。崔氏外祖父是三朝宰相吕蒙正,崔氏的家族也是世家大族,家族中许多人都在朝为官。但是崔氏一点也没有小姐脾气,她不仅长得漂亮,而且温婉可人,结婚之后与包繶夫唱妇随,过得好不惬意。
包拯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里乐开了花,天天催着包繶赶紧给自己生个孙子。
包繶与崔氏结婚后没两年,崔氏就为包繶生下了一个儿子。可是悲剧的是,崔氏生下儿子后不久,包繶就在上任途中因病去世。更让包拯备受打击的是,包繶的孩子在五岁的时候也夭折了。
这个时候,包拯已经五十五岁“高龄”了,在面对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楚的同时,摆在包拯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一是如何安抚崔氏,二是老包家就要断后了。
毕竟崔氏是大家出身,而且还很年轻,让她守寡,包拯于心不忍。于是他劝说崔氏改嫁,可崔氏却是个烈女子,死活不坑,包拯没办法,就留下了她,两个人相依为命,也算是个慰藉。
包拯也自知年纪大了,也就没有再续弦,并逐渐接受了断后的命运。
可是,在包拯59岁的时候,奇迹出现了。
大家还记得包拯的续弦董氏带过来的那个媵妾吗,董氏虽然死了,但是她还是留在了包拯身边。有一天,孙氏突然发现自己怀孕了。可是在她将要告诉包拯这个好消息的时候,包拯也不知道因为啥事生了孙氏的气,将她赶回了娘家,还让她别再回来。孙氏也是个犟脾气,一气之下,啥也没说就走了。
真是老了老了,脾气也大了,包拯就这样将自己的后代也连带赶出了家门。
孙氏回到家之后,因为家里也没什么人了,所以他怀着肚子还得自己照顾自己,过得比较艰辛。但即使是这样,他也倔着脾气没有去找包拯。
但是包拯的儿媳崔氏是个有心人,她担心孙氏过得不好,便去她家看她,结果发现了孙氏怀孕的消息。崔氏喜出望外,本来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公公包拯,但是孙氏不同意。好说歹说,孙氏同意在生下孩子之后要交给包拯,毕竟这是包家希望。
在崔氏的接济下,孙氏顺利的生下了孩子。崔氏估摸着马上就是包拯的六十大寿了,她决定这寿宴上,让孙氏抱着孩子出现,给包拯一个惊喜。崔氏看着可爱的孩子,她知道想让孩子过得好,还是得让他回包家。
到了包拯六十大寿那一天,孙氏抱着孩子如约而至,在问清楚来龙去脉之后,包拯仰天大吼一声:天不亡我包家啊。说着老泪纵横起来。
包拯给孩子取名包诞,后改名包绶。包绶四岁的时候,包拯就去世了,崔氏作为兄嫂,负担起了照顾包绶的重任。包绶长大之后,视嫂如母,对她毕恭毕敬,并为她养老送终。
包绶因为包拯的原因而荫官,长大之后在朝为官,并娶了宰相文彦博的女儿文氏为妻。文氏一共为包绶生四个儿子,后来都在朝为官。
这么多孙子,包拯在天之灵再也不用担心香火的问题了。
宋代的包公包青天是否有后代?宋朝的包拯有没有后人揭秘?
宋代的包拯(999~1062年)包青天差点断了香火,幸亏他的儿媳妇崔氏暗中帮忙,包拯临死前才得知,自己还有一个小儿子。这件事是这样的:
包青天是谁就不用我多介绍了吧?“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辩忠奸,江湖豪杰来相助,王朝马汉在身边”。这个歌词太熟悉了。
历史记载包公有一妻一妾,原配妻子董氏为包公生下儿子包繶(yi)后,因病不幸去世。包公很悲痛,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中年丧妻,老年丧子”。
包公和原配妻子感情深厚,之后也没有再续弦。一个人辛辛苦苦拉扯儿子长大。在包繶十九岁时,包公为儿子娶了三朝宰相吕蒙正的外孙女崔氏为妻。淮阳崔氏是世家豪门,和包公家也算门当户对。
包公位高权重。包繶在很小的时候,就被宋仁宗赵祯,赐封为太常寺太祝。包繶可谓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孩子。
然而世事难料,就在包繶婚后第2年走马上任时,突然发病,死在了上任的路上。
包繶两个最亲近的人,父亲和妻子伤心欲绝。包公仰天长叹:“人生的两大痛苦为什么都让我赶上了,老天爷对我不公平”。苍天无语,只有崔氏在一旁痛哭流涕。
安葬了儿子以后,包公劝儿媳妇另嫁他人,包公可不是一个守旧的人。但儿媳妇表示为丈夫守节,决心把二人的孩子,也就是包公唯一的孙子——包文辅抚养成人。
转眼三年过去了,有一天,包公正在开封府断案,儿媳崔氏火急火燎的找到了包公,说儿子包文辅突然病了。
包公和王朝马汉等人赶回家中,五岁的孙子已经断气了。包公眼前一黑,差点跌倒。幸亏王朝马汉上前扶住了包公。
包公家中为什么接二连三遭此变故呢?当地的一个“相师”说,“包公铁面无私,杀人太多。虽然国家是安定了,但家庭必定会遭此报复,此乃天意也。”但包公根本不理会这些流言蜚语,依然为百姓伸张正义。
从个人家庭情况来看,包公不能称为完人。古代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之说,包公等于说断了香火。
就在包公55岁时,儿媳妇崔氏突发奇想,劝公公纳婆婆的陪嫁丫头(官称叫滕妾)孙氏为小妾,儿媳妇心中想让包公续香火,但没好意思直说,只是说为了让孙氏方便照顾公公。
包公一想自己一大把年龄了,也需要一个女人来照顾。于是就同意纳了孙氏为妾。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儿媳妇崔氏和小婆婆孙氏无话不谈。虽是婆媳关系实为姐妹关系。
老夫少妻的生活在外人眼里看来很美,个中的苦衷只有包公心里明白。小妾年轻漂亮难免颐指气使,包公岂能忍受,在一次争吵后,包公直接把孙氏赶回了娘家(实际是休了孙氏)。
不过,包公不知道一个秘密,那就是当时孙氏已经怀有三个月的身孕了。这个秘密只有他的儿媳妇崔氏知道。婆媳二人关系密切,孙氏有什么秘密都不隐瞒儿媳妇。
包公的儿媳妇经常去找回娘家的孙氏聊天,劝她把孩子生下来,还说生下孩子后帮她抚养,不用她发愁,婆媳二人就把这事儿说定了。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孙氏生下了一个胖小子,包公的儿媳妇随后抱走抚养,对包公说是捡了一个孩子,包公很高兴,为这个孩子起名叫包绶,对外声称崔氏是包绶的嫂子,实际崔氏是她的养母。这就是“老嫂比母”的故事来源。
在包公60大寿的时候,崔氏抱着襁褓中的孩子,把真实经过一五一十的讲给了包公。包公听后感慨道:“想不到我在60岁时又得了一个小儿子,这都是儿媳妇崔氏的功劳啊!”
包公急忙派人迎回了孙氏,一家人团团圆圆过了一个“六十”大寿,包公高兴之余,将儿子改名为包綖(xian)(綖:延续的意思)。
包公是在64岁时去世的,当时包綖只有五岁,他为包公披麻戴孝守灵,当时宋仁宗到包公府上祭奠包公,看到年幼的孩子十分可怜。包公又没有为他留下多少财产,宋仁宗赐包綖为太常寺太祝,并恩赐了他许多财物。
包綖成年后,在嫂子崔氏的主持下,娶了泸州知州张田的女儿张氏为妻。不久张氏病故。崔氏再次主婚,给包綖娶了宰相文彦博之女文氏为妻,之后文氏陆续为包家生下了四个儿子:包康年、包耆(qi)年,包彭年,包景年。
包家后代“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文/秉烛读春秋
宋代的包公包青天是否有后代?宋朝的包拯有没有后人揭秘?
包拯,字希仁,他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清官。他曾做过河北都转运使、龙图阁直学士,天章阁待制。并且他还曾权知开封府。在民间开封府包青天深受百姓的爱戴。他公正无私、为官廉洁、不畏权贵,主要的的是他敢为百姓申冤,因此包拯又有包青天之誉。
后来包拯在他六十四岁的时候离开人世,其去世后,被朝廷追赠为礼部尚书、谥号为孝肃。
那宋代的包拯包青天有后代吗?
包拯包青天是有后代的,只不过没有他的名气大。包拯不仅有儿子还有两个女儿,两个女儿分别嫁于陕州硖石县主薄王向、国子监主薄文效。这里主要讲下包拯的两子。
包拯有两个儿子,长子为包繶、幼子为包绶。
包繶,是包拯和董氏所生。当时因为包拯为朝廷大臣,所以他在很小的时候就被皇帝封为太常寺太祝。他在十九岁时娶的是大宋名相吕蒙正的外孙女崔氏。但是包繶在成亲后的第二年,还没来得及上任就因病去世了。
包拯痛失长子,白发人送给发人,他心里肯定是很难过的,然而痛苦之事并不止一些,没过几年,包繶五岁的儿子也夭折死了。包拯的长子和长孙死后,就只剩崔氏一个人了,那时崔氏还很年轻,包拯就劝崔氏改嫁。
但崔氏却不愿改嫁,后来崔氏代其夫包繶在包家尽孝二十年,宋哲宗亦曾加封崔氏为永嘉郡君。
包绶是包拯的次子,不过她的母亲却是包拯妾滕孙氏。那时包绶的母亲怀上他还没生下他时,却被包拯送回娘家。不过后来包繶的妻子崔氏知道孙氏怀有孩子,就瞒着包拯私下经常周济孙氏。
包绶出生后,崔氏又把包绶抱到自己房间养育。所以崔氏虽然是包绶的嫂子,但也犹如养母。在包拯六十岁大寿的喜庆时刻,崔氏就把包绶抱到包拯面前,包拯非常高兴。
后来包拯去世,那时包绶才五岁,包拯去世时,宋仁宗前来吊唁,包拯毕竟是朝中大臣,但宋仁宗在包家却看到包绶和包家的摆设太简朴,宋仁宗心里颇为难过,也感到包拯为官的清廉。于是不仅赐包家很多财物,而且还封赏了包绶。后来包绶在他四十八岁时离开人世,有四子为包康年、包耆年、包彭年、包景年。
宋代的包公包青天是否有后代?宋朝的包拯有没有后人揭秘?
谢谢邀请!
史书记载包公有两子,两女,长子包繶先死于包拯,无后。次子为包拯妾室所生,名包绶。生有四子。
北宋嘉祐八年(1063年),包拯灵柩由他的女婿护送老家合肥,墓地在公城乡。明史记载:明弘治年间,知府宋鉴在墩上建包公书院,让包公后裔在此处读书。到嘉靖时,书院得以重修,改名“包孝肃公祠”。
由此可见,包拯的后裔很大一部分应该在合肥一直延续至今。
宋代的包公包青天是否有后代?宋朝的包拯有没有后人揭秘?
宋朝的包拯有有后人。
包拯二十六岁时候就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为包繶。包繶十七八岁的时候,迎娶了崔家的一个女儿。崔氏,乃是宋朝名门之后。崔氏的母亲,乃是太宗、真宗时期三次拜相,前后执政二十年的吕蒙正的女儿。可惜包繶在二十岁的时候去世。与崔氏育有一子,但在五六岁时病死。
包拯六十多岁的时候,纳小妾。这小妾给他生一个儿子取名为包綖。
根据包氏家谱记载,包綖48岁去世,他的两个夫人张南阳县君氏和蓬莱县君文氏给他生下了4子3女,儿子分别是包康年、包耆年、包彭年、包景年,女儿姓名不可查,所以包拯的子孙后代一直延续至今。
宋代的包公包青天是否有后代?宋朝的包拯有没有后人揭秘?
据记载,包拯有二子儿女:长子包繶,娶崔氏,官至太常寺太祝、通判潭州,先于包拯去世;幼子包绶,出生于媵妾家中,后被崔氏迎回,官至朝奉郎、通判潭州。其两个女儿,史载不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