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驾崩留下58岁的宜妃,为何会遭雍正多次当众羞辱?
《康熙微服私访记》中深受康熙宠爱、走哪儿都带着的宜妃,其原型就是康熙“惠宜德荣”四大妃子当中排名第二的宜妃、西六宫翊坤宫的主位。在历史上,宜妃确实深受康熙宠爱,史载“眷顾最深”。
那么“康熙”是如何对宜妃“眷顾最深”的呢?宜妃,满洲镶黄旗佐领三官保的女儿,郭络罗氏。
郭络罗氏在康熙十六年进宫,初次见到郭络罗氏,康熙就对她一见倾心,封她为七嫔之一。刚进宫,又没有生孩子,就把她封嫔,成为后宫主位,这在清朝皇室是很不常见的。这至少说明郭络罗氏起码在外形上高人一筹,不然怎会让康熙在不了解她的情况下就封她为嫔。
康熙十八年,郭络罗氏生皇五子恒亲王胤祺,不久之后康熙就册封她为宜妃,位列惠妃之下排名第二。
康熙二十二年,郭络罗氏生皇九子固山贝子胤禟。胤禟就是《雍正王朝》当中跟皇八子廉亲王胤禩沆瀣一气,参与九龙夺嫡的那位九爷。雍正皇帝继位后将胤禟削去宗籍,改名“塞思黑”,四十三岁的时候在狱中受刑而死。
康熙二十四年,郭络罗氏生皇十一子胤禌,不过胤禌十一岁的时候就病死了。
生下三个皇子,这在嫔妃众多的康熙后宫,如果不是得宠的妃子,不能够有机会生下生么多皇子吧。另据史料记载,康熙每次出征在外,必命人回京给宜妃报平安,同时还会让人捎带特产回去给她品尝,除了康熙她奶奶孝庄,其他人都没有。这说明康熙也并不经常雨露均沾,偏偏就独宠宜妃一人。
可是康熙死后,宜妃的悲惨命运就来了。康熙死后雍正登基为帝,那个时候宜妃年老且正身患重病,无法起身下床去参加康熙的葬礼。当时雍正正想着怎么扳倒八爷党,这次正好拿八爷党成员胤禟的生母宜妃开刀,给八爷党一个下马威。于是,雍正派人给宜妃传话,先帝有子嗣的妃子都必须参加葬礼。
宜妃没有办法,便命人用四人软轿抬着她去参加康熙的葬礼。雍正见宜妃做软轿,正好拿着个做文章,便斥责宜妃不顾葬礼礼仪,对先帝不尊重,搞得宜妃和胤禟等人又急又气,又无可奈何。
雍正还将宜妃居住的翊坤宫严密布控,将太监宫女都换成自己的亲信,甚至在胤禟被贬黜到西宁,临走之前来向她辞行的时候,雍正都派人严密监视一言一行。
更让宜妃感到耻辱的是,雍正在尊奉先帝嫔妃的时候,居然没有将她封为太妃。而且在雍正三年的时候还将她的儿子胤禟折磨致死。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是人生当中最悲痛的事情之一。
胤禟死后,雍正还将宜妃迁出皇宫,让其到恒亲王胤祺的家中居住。这其实就是变相地将宜妃从皇宫赶出去啊。
雍正十一年,宜妃去世,据学者研究,其享年应该在70年以上,也算是高寿了。
康熙生前,宜妃荣耀无比;康熙死后,宜妃就十分悲惨了。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胤禟是雍正的政敌,宜妃也因此收到了牵连。康熙驾崩留下58岁的宜妃,为何会遭雍正多次当众羞辱?
古人讲“母以子贵”,可到了宜妃这里,却成了“母以子卑”!
康熙爱妃,入住翊坤宫时间最长宜妃郭络罗氏,曾经多次出现在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中,由邓婕饰演的这个角色美丽多姿、风情万种,是康熙外出私访时必带的人物之一。
历史上也确实如此,宜妃深受康熙宠爱,每次康熙出征,都会命人向她书信报平安,还把当地土特产送回来赐给她,虽然不是独一份,却也不多见。
宜妃的生父名叫“三官保”,为驻防大清故都盛京的佐领,掌管盛京内务府关防印。这个官职虽然属于正四品武官,不算太高,但却属皇宫直属,同军中其他普通佐领不可同日而语。
当年康熙皇帝出巡盛京,有两次就驻跸在宜妃父亲的家中,这份殊荣在后宫所有妃子中绝无仅有。
宜妃为康熙生下三个儿子,即五子胤琪、九子胤禟、十一子胤禌,由此也可以看出,宜妃多次侍寝,足见其和康熙的恩爱关系。
故宫里有一个庭院名叫翊坤宫,清朝时期住在这里的都是历代皇帝最受宠的妃子,比如雍正的年妃、为乾隆生下十公主的惇妃、与储秀宫打通后住在这里的慈禧太后、光绪皇后叶赫那拉静芬、溥仪时期的婉容等。
在所有人中,住在翊坤宫时间最长的是康熙的宜妃郭络罗氏,自康熙十六年(1677年)起有近半个世纪之久。
因子得祸,康熙死后被雍正斥责前面说了,宜妃生了三个儿子,其中五子胤祺被康熙封为恒亲王,也足以见证康熙对这位爱妃的宠爱。
但同时她还生了一个九子胤禟,看过《雍正王朝》的人,一定会对苗海忠饰演的九阿哥印象深刻,口蜜腹剑,笑里藏刀,活脱脱一副奸人形象。
历史上胤禟到底是不是这样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毋庸置疑,他是八爷党死忠的核心成员,却又是四爷党的死对头,坚定反对者。
四爷党即胤禛一派,后来胤禛接了皇位,成为雍正皇帝,清理政敌,胤禟自然无处可逃。
正所谓胜者王侯败者寇,这段历史是由胤禛书写的,所以我们看到的、听到的自然也都是胤禟的种种不堪。
一朝皇帝一朝臣,康熙死了,儿子的政敌接位,宜妃对胤禛又没有什么大恩,你说她的命运还能好到哪里去?
报复很快就来了。
康熙出丧期间,正值宜妃病重,于是她便让人抬着坐在软榻上去奔丧,其实这已经是违制,不过因为她是先皇妃子,属于现任皇帝的母辈,从情理上讲,现皇是不会过分挑剔的。
可谁让她是九阿哥的生母,雍正毫不客气,当场对她进行斥责,说她全然不知国体,如果今后不改,一定要按照国法治她的罪。
这还算是留了面子,只是斥责,没有治罪!
关于宜妃的僭越,二月河在《雍正王朝》中也有描写,那是康熙刚刚晏驾之时,一众太妃下跪,这宜妃竟然跪到了雍正生母乌雅氏前面,当时就惹得雍正心中十分不悦。
此时的宜妃心里既苦又怒,可今非昔比,正所谓人走茶凉,只不过走的是康熙,凉的是自己。
(上图:胤禟画像)
宜妃的儿子里,老五是亲王,怎奈生性纯良却懦弱,老九是贝子,怎奈生性聪明却狡诈,母以子贵,这两人却都没能让自己的生母换来尊荣。
当然,罪魁祸首还是老九胤禟,他与胤禛处处作对,恨屋及乌,雍正不待见他的生母自然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幸有五子,宜妃得以善终宜妃的儿子中,皇五子胤祺在康熙四十八年三月的时候,同三哥胤祉、四哥胤禛一起被封赐为亲王,康熙老皇帝对这个五儿子很喜欢,一是因为他乃宠妃所生,二是因为这个儿子心性甚善,为人敦厚。
康熙年间九王夺嫡的腥风血雨中,胤祺保持中立,从不参与,所以胤禛即位后,对这个五弟弟虽然谈不上亲厚,却也没有难为他。
当时,宜妃住在宫中已经成了雍正的心病,他担心外面的九阿哥会通过宫中的生母打探皇宫秘密,便安排密探监视宜妃及她身边的侍从。
时间长了也不是办法,于是登基不久,雍正便让宜妃迁出皇宫,到她儿子胤祺那里居住。
老皇帝死后,留下的妃子们如果宫外有独自开牙建府的儿子,是可以迁居的,所以,雍正这么做虽然有私心,但也是有例可循。
实际上,迁出皇宫对宜妃来说,又何尝不是一件幸事,她肯定也不愿意在皇宫过被人监视居住的日子。
出宫后的第十一个年头,也就是1733年,宜妃病亡,她的生年无考,但根据她的履历看,享年应在七十岁左右。
这算得上是长寿了。
不过,宜妃虽得以善终,其实内心也是很苦的,雍正四年,九子胤禟被圈禁而死,雍正十年,五子胤祺病薨,两个存活的儿子都死在了自己前头。
而她本人虽是康熙宠妃,却在康熙死后,没被雍正封为太妃,后来到了乾隆那里,尊封先朝妃嫔为太妃时,她又一次被排除在外。
这一切,都源于她有一个被改名为塞思黑的儿子——胤禟!康熙驾崩留下58岁的宜妃,为何会遭雍正多次当众羞辱?
康熙要出宫去微服私访的时候,她都会带着法印、小桃红、三德子三人跟着一起出去,在后面一直保护着康熙。没错,邓婕饰演的这位妃子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宜妃郭络罗氏。宜妃在历史上的确是康熙最受宠的一位妃子,虽然康熙没有电视剧演绎的那样,时不时就来一次微服私访,但是每次南巡时基本上都会带着宜妃。即使不带着,康熙出门在外,也都会命人带着书信去翊坤宫向宜妃报平安,且时不时也会让人带着特产回去,这等待遇在当时虽不是独一份的恩宠,但确是康熙后妃中少有的。
康熙驾崩留下58岁的宜妃,为何会遭雍正多次当众羞辱?康熙驾崩留下58岁的宜妃,为何会遭雍正多次当众羞辱?康熙死后,留下58岁的宜妃,曾遭雍正多次羞辱,让她当众难堪。
在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中,康熙所珍爱的宜妃是先于康熙意外死亡的,康熙为此悲痛欲绝,给了宜妃无尽思念与哀荣。但现实情况却是,宜妃在康熙驾崩11年后才去世。就是这“苟活”的11年,却让宜妃陷入无边的苦痛——因为继位的新君雍正帝处处为难她、羞辱她,让一个未亡人的人生变得非常不堪。康熙死后,雍正为何如此对待宜妃呢?原来,这一切都是因为宜妃的儿子胤禟。
1、宜妃其人
宜妃郭络罗氏,满洲镶黄旗人,佐领三官保之女。在满清,佐领是中下级武官。早期的满旗社会,有着兵民一体的性质,出兵或狩错时,按家族村寨行动,每10人选1人为首领,称牛录额真(箭主之意)。努尔哈赤起兵创业后,才规定300人为1牛录,指挥官称为牛录额真,其后改称牛录章京,入关后,牛录章京又改为汉称佐领,正四品武官。其后,佐领所将兵士慢慢下降至150人,也就一加强连的规模。
这样的出身,在清朝并不算高贵,充其量只是普通人家。但是,嫁给康熙后,郭络罗氏却能受到皇帝老公的特殊关爱,说明宜妃的为人处世确有过人之处。《永宪录》记载说“宜妃生皇五子、九子。眷顾最深”。
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郭络罗氏被册封为宜嫔,尚未生子就被封为七嫔之一,成为康熙朝皇后、贵妃以下最早受封的后宫主位,可见康熙帝对她的宠爱是有别他人的。
从1680年到1685年的五年内,郭络罗氏先后为康熙生下了三位皇子,分别是皇五子胤祺、皇九子胤禟和皇十一子胤禌 (12岁早夭),这段时间郭络罗氏是非常受宠的。随着皇子的诞育,郭络罗氏也在康熙二十年被晋升为宜妃,排在康熙四妃之次,仅次于惠妃那拉氏,居住在西六宫之一的翊坤宫。
2、康熙的眷顾
宜妃郭络罗氏,是入住翊坤宫时间最长的一位,自康熙十六年(1677年)起有近半个世纪之久。宜妃颇受康熙喜爱,康熙皇帝出征在外时,会命人向翊坤宫书信报平安,还会捎回当地特产,这虽不是独一份的恩宠,但在后宫妃嫔里也不多见。
康熙皇帝有时出征在外,不方便带上宜妃时,常会命人向翊坤宫的宜妃书信报平安,还会捎回当地特产,这虽不是独一份的恩宠,但在后宫妃嫔里也不多见。这些史实,也为《康熙微服私访记》的拍摄提供了有据可写的素材。
不仅如此,宜妃的父亲三官保也因女得福,从京城的一个普通佐领,迁升为驻防盛京(沈阳)的正三品武职,职掌盛京内务府关防印,成为主宰一方的地方要员。“身缘戚属,班亚近臣。衔书盛京掌管内务府关防印(《清列朝后妃传稿》)”。并且,康熙帝出巡盛京时,曾两次在其父三官保的第宅驻跸,这样的殊荣,在康熙帝后妃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3、雍正的羞辱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病死畅春园,终年68岁。当时的宜妃,在后宫内地位位列第三,排在她前面的只有贵妃佟佳氏、惠妃那拉氏。不过随着雍正帝的即位,宜妃的命运被彻底改变,她甚至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耻辱!
康熙帝病死时,宜妃也身患疾病,为了前往康熙帝的灵位前祭悼,只好坐着四人抬的软榻前往。结果在行礼前后,宜妃乘坐坐四人软榻走在皇太后(即雍正帝生母德妃)的前面。
结果这一幕被雍正帝看到了,他非常生气,居然当众斥责了宜妃的随着太监、宫女。常言道“打狗还得看主人”,宜妃虽然不是自己的生母,但毕竟也是母妃,他没法直接骂宜妃,只能通过这种方式发泄自己的不满。
责骂过宜妃的身边人之后,雍正仍不解恨,随后又颁布圣旨公开指责宜妃的行为,主要“罪名”有三:其一,宜妃没有向皇太后行大礼,“但众母妃自应照前遵行国礼”;其二,宜妃坐软榻走到皇太后的前面;其三,不尊重新皇帝。
雍正之所以对他父亲的爱妃如此忌恨,与走到太后前面毫无关系,而是与宜妃所生的九阿哥胤禟。康熙末年九龙夺嫡的“乱世”中,胤禟与四阿哥胤禛成为政敌。康熙驾崩后,四阿哥登基。宜妃是胤禛政敌生母,又值病重无法行走,便命人抬着她乘软榻奔丧,雍正帝这才借机斥责宜妃乘软榻出席举哀。
4、晚年凄凉
从此,宜妃身边的侍从成为新皇帝监控的重点。宜妃本是康熙朝早期宠爱的四妃之一,因为宜妃是雍正帝政敌胤禟生母之故,雍正帝及日后乾隆帝在尊封先朝妃嫔为太妃时,都将宜妃排除在外。
而雍正帝即位后,九阿哥胤禟奉命于雍正元年赴西宁驻扎,三年后被革爵。雍正四年初,雍正帝最终将胤禟革除宗籍,改名为塞斯黑(满语,讨厌的人)。同年八月,定罪状二十八条,送往保定,加以械锁,暂交直隶总督监禁。胤禟在狱中被折磨而死,也有传说是被毒死的。享年四十三岁。乾隆间恢复原名、宗籍。
雍正元年(1723年),宜妃也被雍正赶出后宫,迁居到宜妃的长子五阿哥胤祺家中。雍正十年(1732年)闰五月十九,五阿哥胤祺病死。雍正十一年癸丑八月二十五日,宜妃也在郁郁寡欢中离世。直到乾隆二年九月二十五日,宜妃才入葬清东陵景陵妃园寝。
总结:雍正虽然跟八爷党有仇,对八爷党的人不放心,处处提防,但是八爷党本身不干净,又曾经是夺嫡的势力集团,雍正防着他们是理所当然的。宜妃见了雍正后还很傲慢,以皇太后的身份自居,这让雍正帝更加生气。于是,雍正帝就以干扰国法、礼法的罪名,惩治了给宜妃抬轿子的手下和太监宫女们。但在历史上并没有记载有关雍正帝当面羞辱宜妃的事。
康熙驾崩留下58岁的宜妃,为何会遭雍正多次当众羞辱?
相信不少朋友都应该看过张国立主演的《康熙微服私访记》,其中邓婕所饰演的那位陪伴在康熙身边一同微服私访的妃子,正是宜妃。
这位宜妃,原名郭络罗氏,满洲镶黄旗人。她在康熙十六年进宫时,一眼就让康熙一见倾心。所以她在没有生孩子的情况下,就被康熙封她为七嫔之一,并位列七嫔中第六位,成为康熙朝皇后、贵妃以下最早受封的后宫主位。
两年后,宜妃生下皇五子胤祺,康熙就正式晋封她为宜妃,位居四妃第二位,仅次于惠妃。其后不久,宜妃又被康熙安排住进翊坤宫。
所谓“翊”,解释为辅佐,皇后的寝宫为坤宁宫,翊坤即辅佐皇后管理六宫之意。换句话说,翊坤宫可以说是后宫中仅次于坤宁宫的宫殿。
等到康熙晚年的时候,这位宜妃更是成为他最宠爱的妃子,没有之一。康熙亲征噶尔丹时,远在前线的他还会经常写书信给留在宫里的宜妃报平安,偶尔还会派人拿一些当地的特产给宜妃,这恩宠简直逆天,也让其它嫔妃红了眼。
后来,康熙几次下江南,身边陪同的也都是宜妃,甚至有两回,他特地绕路去宜妃的娘家,给了宜妃和宜妃的家族莫大的荣耀,如果不是清朝祖制规定皇后必须出自太后一系的家族,宜妃恐怕早就就被康熙立为皇后。
所以终康熙一朝,宜妃所享受到的恩宠,那真可谓是冠绝后宫。不过,雍正帝继位后,宜妃的好日子也算是走到尽头。
最初,在康熙的葬礼上,因为宜妃正在生病中,所以她来参加康熙的葬礼时,就直接坐着轿子过来,当时别的嫔妃, 还有年纪更大的,都不敢坐轿子,都是走路过来,宜妃却偏偏这么干,这让雍正很是恼火。
接着,宜妃在出席葬礼时,又没有注意礼节,竟然站在雍正生母德妃的前面。虽然从后宫的排名上来说,宜妃的地位要高于德妃,所以她站在德妃的前面,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但问题是,现在德妃的儿子雍正已经登基为皇帝,所以德妃从法理上来说,已经是大清的皇太后,其身份和地位,后宫已经无人能与之相比,宜妃跑去站在皇太后面前,这是想干嘛?是对这位皇太后不满,还是对雍正这位皇帝不服啊?
也正因为此,雍正就非常生气,所以事后他就以干扰国法礼法的罪名,将宜妃手下的几个太监给整治了一番,不过对于宜妃本人,雍正并没有说什么,毕竟她好歹是康熙最宠爱的妃子,现在康熙才刚刚入土,如果自己就对宜妃下手,这未免会让人说三道四,也显得自己不孝。
然而,仅仅只过去16天,雍正就正式颁布圣旨公开指责宜妃,硬生生地安了三条罪名:第一条,宜妃看到皇太后没有行礼;第二条,宜妃竟然站在皇太后的面前;第三条,宜妃不尊重我这个皇帝。
在诏书的末尾,雍正还特意警告宜妃:我颁发了诏书之后,如果你还是不改的话,我将会按国法来处置你!自此,宜妃的好日子正式结束,她开始变得只能老老实实的呆在翊坤宫,再也不复昔日的荣耀。
接着,雍正又开始对她的儿子出手。当时,宜妃和康熙共生有三个儿子,分别是五阿哥,九阿哥和十一阿哥,十一阿哥很小就夭折,只有五阿哥和九阿哥长大成人。
但是,五阿哥和宜妃的关系,就像雍正和德妃一样,都是因为没在生母身边长大,导致母子关系比较疏远,所以宜妃最喜欢的儿子就是九阿哥。但后来在九子夺嫡的时候,九阿哥选择全力支持八阿哥,并成为八阿哥集团的钱袋子。
因此,雍正心中对九阿哥特别痛恨,所以在他继位后不久,就找借口将九阿哥调离京城,接着又将其革除宗籍,改名为塞斯黑(满语,讨厌的人)后赐死。等到处置完宜妃的儿子后,雍正就要求宜妃搬离皇宫,到自己儿子家居住。
宜妃不想和自己不亲近的五阿哥住在一起,但又没有其他地方可去,所以就拒绝搬离皇宫,这下更是惹怒了雍正,在下旨一顿痛斥后,强行让五阿哥接走了宜妃。并且,按照旧制,新君继位后,先帝的妃嫔都应进为太妃,但雍正偏偏没有封宜妃为太妃。
此后,宜妃和她儿子的一举一动,都受到雍正的监视,日子过得是提心吊胆。等到雍正十年,随着五阿哥的病逝,宜妃变得更加郁郁寡欢,不到一年也跟着去世!
康熙驾崩留下58岁的宜妃,为何会遭雍正多次当众羞辱?
康熙有四大妃——惠宜荣德,而这“宜”就是今天的主角——宜妃!
在《康熙微服私访记》里,这个女人很风光,康熙出巡天天带着她,就算是到某一部她已经为救康熙牺牲了,但编剧还是“舍不得”她,又将其复活。
那么,这个女人到底有何“高招”呢?宜妃,郭络罗氏,为满洲镶黄旗人,当年入宫时颇得康熙帝的喜欢,“圣祖甚爱之”,这是康熙对她最大的“表白”。
从她的晋升和生孩子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小女人不简单,这一生总共为康熙生下了三个皇子,分别是:皇五子胤祺、皇九子胤禟、皇十一子胤禌。
在那个年代,手握三个皇子,长得又是康熙帝的菜,那真正是这个女人最得宠的见证。
不过,得宠一时,不可能一世,在康熙死后,她的悲惨命运来了,尤其是刚登基的雍正皇帝,更是用了“一些借口”将这位母妃给狠狠羞辱。
“宜妃的羞辱”据记载,在康熙驾崩后的葬礼上,宜妃犯错了:
首先,她带病参加,但却是坐着四人软轿来的;
其次,走在了皇太后的前面。
再者,和雍正说话时飞扬跋扈,宛如自己就是皇太后一般。
最后,态度傲慢,丝毫不把新任太后放在眼里。
不管雍正皇帝有多少说的是真话,反正这位宜妃是被狠狠地说了一通。
葬礼上的羞辱如果还是小事的话,那接下来的就是“奇耻大辱”了,
首先是自己被“赶出了宫”来到儿子胤祺的府邸居住。
其次,自己的儿子胤禟因在九子夺嫡中站错了队被雍正折磨致死,还被革除宗籍,改名塞思黑(讨厌之人)。
最后,雍正和乾隆在尊封先朝妃嫔为太妃时,宜妃都被排除在外。
雍正十年,儿子胤祺病死,第二年,这位康熙朝最风光的妃子宜妃也跟着走了,谁也不知道她到底是因为什么撒手而去。
康熙驾崩留下58岁的宜妃,为何会遭雍正多次当众羞辱?
简单来说,是因为宜妃的儿子曾与雍正夺位。
宜妃出身郭络罗氏,是满洲镶黄旗人,佐领三官保之女。佐领是中下级武官,原为牛录章京,是满族早期兵民一体时的军队编制,每300人为1牛录,指挥官称为牛录额真,后改称牛录章京,入关后改为汉称佐领,为正四品武官。
这样的出身并不算太高贵,在后宫中也不可能靠地位横行,事实上,宜妃笑傲后宫的原因是皇帝的宠爱,康熙很是宠爱这个妃子,在康熙十六年第一次大封后宫时就封其为宜嫔,此时她尚未生子,却被封为七嫔之一,位列第六。
康熙十八年生下皇五子胤祺后,宜嫔于康熙二十年晋封宜妃,位居四妃第二位,仅次于惠妃,居住在西六宫之一的翊坤宫。之后宜妃又诞下两个子嗣,其中幼子早夭,《永宪录》记载:“宜妃生皇五子、九子,眷顾最深”。
康熙宠爱宜妃的时间很长,长达四十余年,这期间,康熙有出征、有巡行,都不在皇宫,但他常常会命人向翊坤宫书信报平安,还会捎回当地特产,虽然这不是宜妃专属,但获得者也不多,宜妃是康熙最为宠爱的妃子之一。
女儿得宠,三官保也官运亨通,被调防盛京(清朝旧都,今沈阳),升任正三品武职,康熙还亲自承认他是戚属,出巡盛京时两次在三官保家中逗留。
所有的荣耀都来源于皇帝,当皇帝换人,荣耀的延续性就成了谜题,新皇帝会怎么对待先帝的妃子呢?不过在宜妃这里,压根就不是谜题,因为雍正肯定不会对她很好。
雍正跟宜妃没什么交集,却跟宜妃的儿子、他的兄弟交手多次,所为的,当然就是那唯一的位子,这就是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
参与夺嫡的有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三阿哥胤祥和十四阿哥胤禵,九阿哥就是宜妃之子。
九阿哥是八爷党,先后支持八阿哥和十四阿哥,反正就是跟四阿哥雍正为敌,这也导致雍正继位后不可能对他有好脸色,连带着宜妃也被雍正厌恶。
九阿哥的最终结局是被革除宗籍,改名塞思黑,在狱中被折磨至死。而他的母亲宜妃,早在雍正刚继位时就受到冷遇。
《清史稿》记载:“宜妃,郭络罗氏。当圣祖崩时,妃方病,以四人舁软榻诣丧所,出太后前,世宗见之,又傲,世宗为诘责宫监。”
康熙帝去世时,宜妃也患病,再加上常年居住于后宫,想让她走着去康熙帝的灵位前祭悼,还真不太现实,她只好坐着四人抬的软榻前往。
要命的是,宜妃还沉浸在康熙时期的风光中,行礼前后走在了德妃前面。按排位,德妃是在宜妃后面,可今时不同往日,德妃之子现在成了皇帝,她也成了皇太后,论地位自然是在宜妃之上,走在她前面可是僭越,尤其是在雍正眼中。
恰好,这一幕就被雍正看到了,他气得当众斥责宜妃的随从太监、宫女,这其实就是在打宜妃的脸了,比较宜妃是母妃,雍正没办法直接斥责,只能指桑骂槐,发泄不满。
雍正回去想想,觉得还是不解气,这对母子太过分,跟我夺嫡多年,不灭威风不行!于是他颁布圣旨公开指责宜妃,可以说是当众羞辱了。
此次事件之后,宜妃的地位跟康熙年间相比,可谓云泥之别,她不仅没有被封为太妃,还被赶出皇宫,迁居到长子五阿哥胤祺家中,度过凄凉晚年,眼睁睁地看着九阿哥一步步被新皇帝整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